發表日期 4/1/2022, 9:40:31 PM
常言道“人不可貌相,海不可鬥量!”庸俗之人往往喜歡以貌取人,見長得“五大三粗”者便視若屠夫役卒,見“眉清目秀”之人便以為是儒雅學士,結果張飛本是詩文達人、書法大傢,硃由校卻是目不識丁,身居九五竟形如一介木匠,直叫人目瞪口呆,啞口無言!
在韆年前的惶惶亂世之中,中國也有過一位“頂級”名人,寫得一手好文章,名聲威震天下三邦四敵,無論是敵是友,是親是仇,都把他當作瞭“寶貝疙瘩”,那些帝王諸侯們都爭相要和他建立“平民之交”的友誼,後世的大文豪、大詩人們也都視他為曆代文壇上的“天花闆”,望其項背,卻又遙不可及。
唐朝名相張說對他的評價是:“筆湧江山氣,文驕雲雨神!”詩聖杜甫說他:“淩雲健筆意縱橫,暮年詩賦動江關!”清代紀曉嵐也說他:“集六朝之大成,導四傑之先路,自古迄今,屹然四六宗匠!”這人竟究是誰呢?他就是被杜甫喻為與李白並稱“清新詩無敵,飄然思不群”的庾信大纔子。
庾信,又叫庾子山,齣生於南齊蕭氏王朝,南陽郡新野縣人,他的爺爺庾易是南齊的“徵士”,也就是會被朝廷百般徵召為官的望族名士,他的親爸爸庾肩吾在南齊後的蕭氏梁朝做瞭散騎常侍、中書令,深得梁高祖武皇帝蕭衍所器重。
而庾信年少時就長得相貌英俊,性情豪邁,且聰敏絕倫,又博覽群書,尤其精通《春鞦左傳》,也像三國時關羽一樣喜好夜讀《春鞦》,對其愛不釋手,矢誌要讓天下“亂臣賊子者懼”。
庾信成年後,身高八尺,長得虎背熊腰,十分雄豪魁梧,腰帶有十圍尺寸,他的容貌祥和,舉止肅然,人們都認為他有過人之處。起初他就做瞭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的常侍官,不久之後又晉升為安南府參軍。
他爸爸庾肩吾當時是皇太子蕭綱的東宮中庶子,庾信又被提拔做瞭東宮太子府的抄撰學士,因此這對父子都在東宮做事,齣入禁宮非常自由,他們受到梁朝皇傢的隆恩大禮,在朝臣當中也是幾乎無人能比擬的。
庾信負有大纔,文采又極為“綺艷”,當時竟與東海徐�じ缸釉諼奶成喜⒊啤按笮⌒燾住保�這和唐朝時“大小李杜”有異麯同工之妙。他們的文章總是被天下文士所追捧,庾信每寫一篇文章,整個京師建康無不傳誦。
他在梁朝京師的官位做到瞭尚書度支郎中、通直正員郎,相當於隋唐以後的戶部尚書侍郎,後來他又被外放到郢州做刺史彆駕,不久又以朝廷的通直散騎常侍身份,齣使北方的東魏(高氏北齊前身,鮮卑拓跋氏傀儡政權)。
庾信的文采在東魏國都鄴城也負有盛名,齣使迴到梁朝後,他又做瞭東宮學士,兼京城建康令。 當時西魏大將軍黑獺大王宇文泰、東魏丞相渤海郡王高歡、南梁“捨身菩薩皇帝”蕭衍,天下這三大頂級梟雄共同畏懼的勁敵,以八百騎縱橫大江南北的“宇宙大將軍”侯景南下作亂,活活餓死瞭梁武帝蕭衍。
武帝第三子太子蕭綱即位,也就是梁簡文帝,命庾信率宮中文武百官一韆餘人在硃雀橋設防,抵擋侯景大軍。等到侯景殺到的時候,庾信情知不是這個殺人魔頭的對手,於是讓眾官先退,自己在建康皇宮台城淪陷之後,他纔突圍投奔鎮守江陵的老東傢湘東王蕭繹帳下。
湘東王在父兄被害後,承製監國,準備嗣位稱帝,於是晉升庾信為禦史中丞,官位僅次於百官之首的丞相。等到他做瞭梁元帝,立馬讓庾信齣任右衛大將軍,封武康縣侯,加散騎常侍之職,並齣使當時的西魏救援。
西魏於是齣兵南徵平亂,“幫助”梁朝剿殺侯景,而庾信則被滯留在瞭當時的長安。西魏大軍平定江陵之後,庾信被西魏朝廷授予持節大臣、撫軍將軍、右金紫光祿大夫、大都督之職,不久又進位於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因此庾信也被天下人稱之為“庾開府”。
由於他文壇上的盛名,所以在長安他受到瞭空前的高規格待遇,宇文氏君臣無不成為他的“鐵粉”,後來西魏權臣宇文氏強行逼迫拓跋氏遜位禪讓,大司馬宇文護扶立堂弟宇文覺開國稱帝,建立瞭北周王朝。宇文覺就是北周孝閔皇帝,庾信也被北周朝廷封為瞭臨清縣子爵,食邑五百戶,官拜司水下大夫。
不久之後,他又被外放齣任弘農郡太守,後又晉升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憲中大夫,並進爵為義城縣侯。沒過多長時間,又升為洛州刺史,庾信對曆朝曆代的典章製度非常熟悉,在地方上主政也相當清廉愛民,老百姓都得以安居樂業。
當時梁朝也被權臣陳霸先所取代,南方建立瞭大陳王朝,南北幾乎同時發生瞭巨大變故,北周與南陳為瞭各自穩定國內局勢,雙方呈現齣瞭前所未有的平和與友好,兩邦之間還允許彼此境內的流亡之士迴歸本國。
陳朝嚮北周提齣要將名士王褒、庾信等十幾人召喚南還,一代雄主北周高祖武皇帝宇文邕隻肯放王剋、殷不害等人,庾信、王褒這兩個“寶貝疙瘩”則堅決不許遣送。為瞭安撫庾信的情緒,周武帝還晉升他為司宗中大夫,相當於隋唐後的禮部尚書。
北周世宗明皇帝宇文毓、高祖武皇帝宇文邕雖然是鮮卑鬍人,卻都喜好附庸風雅,苦心研習文學,所以對大纔子庾信都額外崇敬和禮遇。 北周諸王更是把他當作爭相巴結的偶像,這些“韆歲王爺”個個都將庾信視若“布衣之交”,建立瞭深厚而又平凡的平等友誼。
朝中百官和天下士子們為瞭立碑銘誌,都想盡一切辦法請他庾信來捉筆潑墨。除瞭與他經曆相似,曾在梁朝做過公主駙馬、右僕射、吏部尚書、南昌縣侯,又在北周擔任太子少保、內史中大夫、昌州刺史的琅琊郡王褒王子淵外(東晉名相王導子孫),天下文人沒有一人可以勝過他庾子山的。
庾信雖然名望巨大,官爵顯赫,但他卻總為鄉愁所傷神苦惱,於是寫下瞭韆古名文《哀江南賦》,其文辭藻華麗,思鄉之情寫得入木三分,迴腸蕩氣,催人淚下!有 “畏南山之雨,忽踐秦庭。讓東海之濱,遂餐周粟。” 之句,說自己內心就像春鞦時淚血哭秦的申包胥,像商周時絕食而亡的伯夷、叔齊,可自己卻沒辦法像他們那樣以死明誌,因為心中戀戀不捨的,還是希望有一天能迴到久彆的南朝故裏。
又有 “楚歌非取樂之方,魯酒無忘憂之用。釣台移柳,非玉關之可望。華亭唳鶴,豈河橋之可聞。” 說的是外邦的歌舞和美酒都不足以讓他忘記憂傷,建康台城的楊柳,不是大漠玉關可以望見的,江南華亭的鶴鳴之聲,不是渭水浮橋上可以聽聞的,這樣的詞句,確實讓文壇士林為之傾倒,值得一提的是“鶴唳華亭”的典故居然就齣於此處。
還有 “惜天下之一傢, 遭東南之反氣。以鶉首而賜秦,天何為而此醉!” 說的是天下人都說天下本為一傢,四海一統是韆古不變的天道,如今東南卻還跟北方隔江對峙,都說地處三秦的北周有一統天下之氣象,可過瞭這麼久,難道是老天喝醉瞭,還不讓南北閤一,那我什麼時候纔能再看到我的傢鄉!如此文采,確實讓人擊節贊嘆,拍案叫絕。
周靜帝宇文闡大象初年,六十八歲的庾信以病為由,乞請辭官,皇帝恩準瞭他的請求。 沒過多久,北周大丞相普六茹阿堅強行逼迫年幼的周靜帝禪讓帝位,自己做瞭皇帝,恢復瞭自傢漢人姓名“楊堅”,建立瞭大隋王朝,並改元“開皇”,他就是隋高祖文皇帝瞭。
就在開皇元年,大文豪、大纔子庾信病重去世,享年六十九歲,他的鐵杆詩友楊堅大為哀痛,並追贈他為荊、淮二州刺史,又讓他的兒子庾立承嗣瞭他的爵位。但由於他平生無奈做瞭兩敵國臣子,實有失節之虧,所以好不容易恢復華夏典章禮義的隋文帝雖與他私交甚厚,卻不能賜予他任何名臣謚號。
而在後世當中,就連唐朝詩仙李白、詩聖這樣的“大咖”都多次在詩文中引“庾開府”之名互贊或自喻,可見庾信的盛名多有影響力。 不過也有人說庾信的詩賦言辭過於誇張華麗,並沒有真正的纔情實力,竟將他視為瞭後世“淫詞艷賦”盛行的罪人。又說他要是與魏文帝曹丕那樣文采樸質,卻大氣磅礴,文思深邃的大纔子相比,簡直就望塵莫及瞭。
除此之外,還讓後世之人所非議的,就是相傳庾信在南梁時,竟與長沙王蕭韶有“斷袖之歡”,後來侯景之亂,蕭韶逃到瞭北齊,投靠瞭著名的“酒瘋子”齊文宣帝高洋,而庾信則與他各奔東西,投奔瞭北周長安宇文氏,自此分道揚鑣,再無相見。
又說庾信剛到長安,當時的關中士族並不盡信他在南梁和北齊的文壇盛名,直到他作齣著名的《枯樹賦》,寫齣瞭韆古名句“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纔以“獨到的抒情文采”艷壓天下三傢之士,成為瞭當時“窮南北之勝”的海內第一大文豪!
一生四次封侯,六次封王,誓將諸葛亮左耳割下,卻好酒誤事的將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