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字 關注上馨心理,收獲滿滿幸福力
如何養齣一個陽光、自信、心理健康的女孩?父母要從這個三個方麵努力。
——鹿媽
◆ ◆ ◆
作者 | 夏天
來源 | 女兒派原創
兩年前,14歲的女兒突然確診抑鬱癥。
我完全不敢相信,看起來懂事又善良的她,怎麼可能得抑鬱癥?
為瞭搞清楚真相,我加入瞭一個“抑鬱癥互助群”。
不可思議的是,這個群裏,大多數都是90後,00後女孩。
她們在群裏時而歡快的吐槽互勉,時而憂傷地傾訴,尋求解救。
她們的談話內容,讓我不敢相信這群可愛的姑娘也被抑鬱癥所摺磨。
在接下來的一兩年的時間裏,我陸陸續續視頻采訪瞭100多個抑鬱癥女孩,瞭解瞭她們的故事後,發現:她們錶麵上看起來很好, 內心卻都傷痕纍纍。
她們大部分都是在童年和青年時受到傷害,而父母又疏於對她們的關心。
想起《原生傢庭》裏的一段話: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不管我們想不想承認,原生傢庭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先是影響性格,繼而影響生活態度,到最後可能就影響瞭整個人生。”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運,不管我們想不想承認,原生傢庭就像是刻在靈魂深處的烙印,先是影響性格,繼而影響生活態度,到最後可能就影響瞭整個人生。”
痛定思痛,如果可以重來,我一定在這三個方麵努力,養一個健康陽光的女兒。
養育女兒,少不瞭爸爸的心理營養
一個20齣頭,長相甜美,卻總是心事重重的女孩沐沐(化名)對我說:她從高中時就開始抑鬱。
因為生活在一個小縣城,並沒有人在意這件事,所以她也一直沒有得到治療。
而她抑鬱的原因是來自於她的父親。
她父親是個生意人,對外總是一副謙和,好脾氣的樣子。一迴到傢裏,就變得很暴躁,一點不順心,就會毆打她和她的媽媽
她說:“我從小到大最大的願望,就是逃離這個傢,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安全的地方。”
彆人的父親是女兒的靠山,是女兒安全的港灣。
這個女孩的父親卻用暴力,在她的心口上刺瞭一刀又一刀,直到把她逼到瞭懸崖邊上。
另外一個女孩也同樣是被父親所傷。
她小的時候,經常受到鄰居的騷擾和侵犯。
她把這件事告訴瞭父親,父親不但不信任她,反而質問她:“周圍那麼多女孩,為什麼偏偏是你?
從那以後,她就變得極度缺乏安全感,總覺得彆人對她不懷好意,想對她做什麼。
或許對於孩子來說,最大的殘忍莫過於:“我全心全意地信賴你,依靠你,你卻看不見我的傷,反而讓我傷上加傷。”
都說,父親,對於女兒的成長是一種特彆的力量。
不僅僅是因為父親為女兒樹立一個男人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父親是女兒最信任,最崇拜的人,是牽引著女兒與世界友好相處的橋梁。
忽視女兒的情感需求,傷害女兒的心靈,無疑是摧毀瞭女兒對這個世界的信任和熱愛。
想起女兒曾經經常問我:“媽媽,爸爸為什麼總是凶我,他是不是很討厭我?”
我以前一直以為,隻要我足夠愛她,即使爸爸不常陪伴,她也能快樂的長大。
原來,我是錯的。
美國兒童專傢梅格.米剋經過多年的實踐研究證明:
相比同齡女孩子,時常有爸爸照顧和陪伴的女兒,她們的心理發育測試分數更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好,齣現焦慮和退縮行為的頻率也較少。
相比同齡女孩子,時常有爸爸照顧和陪伴的女兒,她們的心理發育測試分數更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好,齣現焦慮和退縮行為的頻率也較少。
女孩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爸爸愛的滋養。
有句話說得特彆好:“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與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讓孩子想起父母的時候,內心會充滿力量,從而擁有剋服睏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有一個愛自己,永遠保護自己的父親,纔是一個女孩學會愛自己,愛世界的秘訣。
欣賞女兒的閃光點
不用單一的審美觀綁架她
記得有段時間,女兒吃胖瞭,前一年的校服穿上都拉不上拉鏈瞭。
我就經常在女兒吃飯的時候,提醒女兒:“少吃點,減減肥吧。”
那時候,我覺得我都是為女兒好,現在我纔知道我錯的有多離譜。
我采訪瞭一個身材高挑,看起來很時尚,很有氣質的女孩晴子 (化名) 。她不敢看彆人的眼睛,你看著她的時候,她的眼神裏總是閃過一絲躲閃。
她告訴我說,她現在是一傢4A級廣告公司的簽約模特兒,但她卻一直活在自卑的陰影裏。
小的時候,她身材很胖。
她的媽媽總是諷刺她:“你看看你,胖的跟豬一樣,穿什麼衣服都不好看。”
還給她起瞭個外號,叫“豬妞兒”。不管是在傢裏還是在外麵,媽媽都肆無忌憚地這麼叫她。
仔細想想,女孩好像很容易産生身材焦慮,容貌焦慮,穿衣焦慮,尤其是青春期的女孩。
因為,世俗對女孩的外在要求很高,女孩經常會擔心自己的身材、長相是否達到世俗的標準。
一旦受到不好的評價和攻擊,她們就很容易産生強烈的羞恥感。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女孩會因為自己的外錶陷入自卑和抑鬱。
《聽見她說》裏的齊溪因為從小被彆人說“象腿”,深感羞恥,陷入瞭長期的不自信裏。
成年後的她每天照鏡子長達三個多小時,她不敢以素顔見人,隻有畫好濃艷的妝,搭配好精緻的衣服,纔敢大方走齣門。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卸瞭妝後,她又會陷入無盡的自卑裏。
有句話說:“我們不能製止來自外界的惡意,但可以選擇讓自己變得更強大。”
同樣的道理。 我們無法讓孩子按照世俗的標準長得完美無缺,但我們可以幫孩子鍛造一顆強大的內心,讓孩子有勇氣接納自己的不完美,有力量對抗外界的惡意。
張庭是齣瞭名的“酒窩美女”,她和林瑞陽的女兒卻經常因為外貌被網友說三道四。
因為皮膚黑,有網友毫不客氣地嘲諷道:“是從非洲帶迴來的嗎?”
因為醜,有網友質疑道:“是親生的嗎?”
麵對網絡暴力,張庭力挺女兒,她在微博曬齣自己和女兒的童年照做對比。
她告訴女兒,爸爸媽媽最愛的就是她。
(圖片來源:凱叔講故事)
她還經常誇女兒國際範兒,高級臉,有著獨一無二的美。
她教給女兒正確的觀念和習慣。
如今,張庭的女兒不僅沒有因為網絡暴力而受傷,反而自信滿滿地在抖音和媽媽一起迴懟網友:“你們不要再評論我的長相瞭,我又不是靠臉吃飯的。”
心理治療師蘇珊.福沃德說:
“ 當你從彆人嘴裏聽到關於自己的負麵評價時,並讓這些評價進入你的潛意識時,你就是在內化它們。 ”
“ 當你從彆人嘴裏聽到關於自己的負麵評價時,並讓這些評價進入你的潛意識時,你就是在內化它們。 ”
女孩對外在的評價非常敏感。
當女兒産生外貌焦慮的時候,父母最需要做的就是: 及時地疏導孩子,欣賞孩子,讓她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接納自己的不完美,從而善待自己,勇敢地做自己。
要知道, 孩子接納自己的底氣,都是父母給的。
父母相愛
給女兒一個完整融洽的傢
還有一個女孩月亮(化名),是唯一一個拒絕跟我視頻的人。
她隻願意跟我用短信的方式聊天。
她在發給我的短信上寫道:
“我知道我很不閤群,很奇怪,但如果你知道我經曆瞭什麼你可能就不會奇怪瞭。
從小,我爸媽感情不好,經常吵架,砸東西。
我爸是酒鬼,一喝醉就發瞭瘋一樣打我和我媽,手裏有什麼就拿什麼打,小闆凳、皮帶、癢癢撓......應有盡有。
我從小就很好強,我想保護我媽,我總是假裝很強大,強大到什麼都能做,其實,我很無助很害怕,也很自卑。
我不信任這個世界,也沒有安全感,彆人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我都以為是要打我.....”
“我知道我很不閤群,很奇怪,但如果你知道我經曆瞭什麼你可能就不會奇怪瞭。
從小,我爸媽感情不好,經常吵架,砸東西。
我爸是酒鬼,一喝醉就發瞭瘋一樣打我和我媽,手裏有什麼就拿什麼打,小闆凳、皮帶、癢癢撓......應有盡有。
我從小就很好強,我想保護我媽,我總是假裝很強大,強大到什麼都能做,其實,我很無助很害怕,也很自卑。
我不信任這個世界,也沒有安全感,彆人的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我都以為是要打我.....”
我和老公也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吵來吵去,誰也不讓著誰的時候也會發生肢體衝突。
以前,我總以為這是大人的事,跟孩子無關。
沒想到,父母不和,受傷最深的竟是孩子。
一個夫妻不和諧的傢庭,會讓孩子一生都活在被拋棄的痛苦和自卑中。
想起國際教育機構也曾經做過一項調查: 有心理問題的孩子,父母經常吵架的傢庭檢齣率為32%,離婚傢庭為30%,和睦傢庭為17%。
由此可見:父母關係好不好,決定著孩子一生的幸福指數。
景甜曾在《瞭不起的姐姐》中,罕見提及瞭自己的傢庭。
小的時候,景甜的父母經常因為一些小事發生爭吵。
父母越吵越凶的時候,會劈裏啪啦的砸東西,甚至是打架。
每當這個時候,景甜就躲進房間,一個人默默的寫作業。
她說:“那麼小,聽見父母的爭吵,真的是一個特彆大的傷害。我很恐慌,總是在想我哪兒錯瞭呢?”
疫情之後,父母選擇離婚。已經成年的景甜錶麵上支持父母的決定,內心卻還是在滴血。
著名兒童文學圖畫書作傢莫裏斯·桑達剋說:“不要輕視童年時代的恐懼和不安,它們將伴隨人的一生。不要低估孩子的洞察力,他們什麼都知道。”
因為,孩子非常在意父母之間的情感互動,她們常常以此來判斷自己傢庭的環境是不是安全,判斷自己是否被愛。
尤其是女孩,內心更加敏感。
父母不閤,不僅會極大的破壞孩子的安全感,還很可能會讓孩子把錯都歸到自己身上,懷疑自己,摺磨自己。
最可怕的是,這種傷害和痛苦,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所以,想讓孩子幸福快樂地長大,父母就要努力給孩子一個溫暖快樂的傢。
爸爸抽空多陪陪傢人,多承擔一些責任,媽媽少一些焦慮,多一份心安。
爸爸多給媽媽一些尊重和體貼,媽媽多給爸爸一份理解和寬容。
讓傢裏充滿愛的語言,孩子纔能感受到愛的力量。
你知道嗎?
全球有3億人受睏於抑鬱癥,我國有9000萬人。
而且根據2020年的最新調查顯示, 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患抑鬱癥的人數約有3000萬。
其中,因為女孩生理和心理的特點,女孩比男孩更容易患抑鬱癥。
這就給所有有女孩的父母提瞭醒:一定要注重女兒的心理健康。
女孩比男孩內斂,內心世界也比男孩更豐富。很多時候,她們都喜歡把心事藏在心中。
她們錶麵上裝得若無其事,並不代錶她們沒有受到傷害。
哪怕是感覺到自己可能生病瞭,她們也會羞於啓齒。
就像一位叫Nikki的網友所說的那樣:
“黑暗是怎麼來的呢?小時候的安全感,討好型的人格,那些年的堅持,優柔寡斷卻又死磕猛進。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某一刻爆發。不是突如其來,而是蓄謀已久。用醫生的話說,我可能已經病瞭十幾二十年。”
這個世界,沒有後悔藥。
養育孩子,也沒有迴頭路可走。
希望我的教訓和痛苦的領悟,能夠給大傢帶來一點啓發和幫助。
多給她們一些愛與陪伴,鼓勵和贊美,滋養她們的心靈,讓她們變得自信、勇敢、樂觀。
給孩子一個溫暖和諧的傢庭氛圍,讓孩子在我們的愛中相信自己值得被愛,從而熱烈地擁抱自己,擁抱世界。
堅信,我們的每一份愛和用心,都會變成一抹明媚的色彩,照亮孩子的整個世界。
*本文係女兒派原創。我傢有女兒,有女萬事足。百萬父母關注的育兒平台。*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圖蟲創意。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