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3:15:12 PM
看過“鐵齒銅牙紀曉嵐”的小夥伴應該對劇中頭腦靈活、伶牙俐齒的紀曉嵐並不陌生,都說藝術源於生活也高於生活,但實際的紀曉嵐並非熒幕那般帥氣,纔華卻不減熒幕上的宣傳,比如他麵對黑惡勢力時做齣的反擊。
紀曉嵐在初次到翰林院報道時,就被恃纔放曠的一個官員為難,他說齣的一個上聯,不僅當眾羞辱瞭眾多翰林學士還讓大傢毫無還擊之力,在眾人一籌莫展之際,紀曉嵐挺身而齣,用不帶髒字的一個下聯狠狠打臉這個目中無人的官員。
這個官員是怎麼羞辱翰林學士的?紀曉嵐又說瞭什麼?
初次報道被巡撫為難
乾隆三十三年時,紀曉嵐的人生猶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他先是在當年二月份成為瞭貴州都勻的知府、又因纔華過人被提攜為四品的左庶子,
在四月份的殿試中被提攜為翰林院侍讀學士,短短兩個月,這個其貌不揚且結巴口吃的男人在仕途上發展的風生水起,
當時的翰林院在清朝的地位類似於現在國內的清華大學,隻是翰林院的選拔更為嚴格。
從鄉試到會試再到殿試,進入翰林院的難度可想而知,紀曉嵐能夠進入翰林院,拼的不是“爹、財、傢境”,拼的是纔華,而紀曉嵐的纔華早已遠近聞名,因此在剛進入翰林院後就成為瞭一位“小紅人”。
但人紅是非多,纔高八鬥的紀曉嵐就遭到瞭少許人的“羨慕妒忌恨”,其中就包括一個姓烏的巡撫。
烏姓巡撫早就聽聞紀曉嵐纔華過人,剛愎自用的他對此不屑一顧,認為這隻是眾人的吹捧而已,為瞭證明自己比紀曉嵐有纔,烏巡撫便帶人以巡視翰林院工作為由想要和紀曉嵐一較高低。
翰林院學士早就聽聞烏巡撫驕傲自滿、心胸狹隘,於是在聽說烏巡撫抵達翰林院時,眾人立刻前往參拜,紀曉嵐也不例外。但作為剛入學的“新生”,紀曉嵐沒想到自己剛到就被烏巡撫點名。
烏巡撫看著一群畢恭畢敬的翰林學士露齣輕衊一笑,他問哪個是紀曉嵐。
烏巡撫本以為紀曉嵐是像唐伯虎那樣顔值和纔華並存的男子,沒想到人群中走齣瞭一個近視且口吃的男子,烏巡撫看著毫無纔華氣質的紀曉嵐更加自負,他扯齣一絲壞笑說道:“聽說你纔華過人,我有個對聯想請教下你。”
紀曉嵐心裏清楚烏巡撫來者不善,齣的上聯估計也會帶有諷刺之意,果不其然,還未等紀曉嵐點頭答應時,烏巡撫慢悠悠地說道:“
鼠無大小皆稱老
”。話音剛落,翰林院一片寂靜,聰慧如眾人,他們怎會不知:“
翰林院的學士無論大小都會稱之為老先生,烏巡撫這是把他們比作老鼠啊。
”
奇思妙想狂懟囂張巡撫
眾人敢怒不敢言,盡管想要懟迴去,但一時半會卻想不到更好的下聯去對上這個嘲諷滿滿的上聯。
紀曉嵐自然也聽齣瞭烏巡撫的挖苦,在他準備開口時,烏巡撫還頗為得意地衝紀曉嵐說道:“
紀大人可是公認的纔子啊,這麼簡單的上聯不會都對不上來吧。
”
紀曉嵐微微一笑,他雖然平日性格溫和,但麵對如此不善的烏巡撫,他沒必要步步退讓,便用不帶髒字的下聯狠狠打臉烏巡撫,也讓翰林學士親眼目睹瞭“
何為懟人的最高境界。
”
紀曉嵐說道:
“龜有雌雄均姓烏”,
話音剛落,翰林院響起瞭一片掌聲,他們覺得紀曉嵐簡直是對聯終結者,
用龜對應鼠、用“有雌雄”對應“無大小”、“老對於烏”,暗喻烏巡撫是烏龜。
人群中的掌聲夾雜著一些笑聲,讓烏巡撫顔麵盡失,但自知有錯在先的他卻也無力反駁,隻得在羞愧交加中甩袖離去。
烏巡撫走後,翰林院學士對紀曉嵐一陣猛誇:
“果然是皇帝器重的纔子”“真乃名副其實的詼諧達人啊。”
毒舌紀
對於紀曉嵐詼諧幽默的性格,曆史上也有不少的描寫,史書上就曾這樣記載:“紀曉嵐胸懷坦率、性好滑稽,然驟聞其語,近乎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
不畏權威、直懟烏巡撫還隻是紀曉嵐“毒舌”生涯中不值一提的小片段,
性格幽默的他雖然有些口吃,但這並不妨礙他針砭時弊、批判不公,
清朝時期,像烏巡撫這樣欺下瞞上的人不在少數,一些想要在紀曉嵐麵前賣弄文字的官員,均會被紀曉嵐在不露聲色中以暗黑文字反擊,他們雖然生氣卻也無可奈何。
但這無形中為紀曉嵐的仕途埋下瞭隱患,被紀曉嵐反擊的官員們懷恨在心,他們抓住一點時機就在乾隆麵前詆毀紀曉嵐“恃纔放曠、恃寵而驕”,縱使乾隆器重紀曉嵐,也耐不住眾人的排斥,
原本就因“宗伯河間姹,口吃”不占優勢的紀曉嵐在一群人的孤立中開始瞭他仕途的下坡期。
同年六月,紀曉嵐被乾隆封為“江南鄉試副考官”,他懷著一腔欣喜準備去往風景秀麗的江南上任,卻在第二天被迫捲入瞭“前兩淮鹽運使”舞弊案件,牆倒眾人推,紀曉嵐因“擅行通信”被乾隆發配到偏僻荒涼的烏魯木齊之地將功補過。
從四月份到六月份,紀曉嵐經曆著人生的大起大落,正是在被發配邊疆的經曆,讓紀曉嵐明白瞭世事無常、官場無情,從此以後他收斂性格、安心著書。
小結
紀曉嵐的仕途升遷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曆史上的他因“其貌不揚、口吃結巴”等問題並不受乾隆器重,盡管他纔華橫溢,卻仍逃不過被冷待的命運。
如果紀曉嵐遇到伯樂,或許他可以有更大的成就,但人生沒有如果,
這個清朝著名的文學傢用他的智慧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後,隻落得個發配邊疆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