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6:17:54 PM
文|《財經天下》周刊 張可心
編輯|楊潔
3月初,在A股和中概股“血流成河”時,永輝超市的投資者們卻迎來瞭“驚喜”:永輝超市的股價開始迴暖瞭。
3月8日,永輝超市第一次發布瞭“月報”,公布瞭2022年前兩個月的業績報告。當日,永輝超市就拿下瞭近三年來的第一次漲停。接下來連續六個交易日內,永輝超市股價大漲25%;在3月9日和3月14日,公司連收兩個漲停闆,引得其20餘萬股東連連驚呼“齣妖”瞭。
永輝超市,要“觸底反彈”瞭嗎?
根據永輝超市發布的2022年月度業績報告,在2022年1-2月,公司營收規模達到204億元,同比增長3%;同期實現經營性利潤達到7.6億元左右。
這是永輝超市上市以來首次披露月度數據。就在業績報告發布的前一個交易日,永輝超市股價剛剛探底至3.32元,為近8年來的最低值。永輝超市董秘嚮投資者坦言,“公司確實也是覺得股價跌得比較厲害”,“我們主要還是為瞭嚮市場傳遞公司依然在正常經營的信號”。
但也有業內人士擔憂地錶示,永輝超市此番股價上漲也可能是“曇花一現”。畢竟,就在今年的1月28日,永輝超市剛剛預披露瞭公司上市11年來的首個年度虧損,2021年淨利潤為-39.3億元,同比下滑320%。“今年1-2月的經營性利潤增長大概率是投資收益。永輝超市正處於戰略轉型期,營業利潤暫時恐怕很難扭虧。”
3月15-18日,永輝超市股價已齣現小幅迴調,整體下跌3.2%,收於4.11元/股,總市值373億元。
永輝倉儲店,抓不住年輕人
在北京市迴龍觀泰華龍旗廣場,一傢已經開辦瞭超過5年的永輝超市紅標店,經過半年的改造後,已經在2021年6月下旬正式升級為倉儲店,麵積由之前的5290平方米擴大到5556平方米,SKU則由之前的1萬多個精簡至4000個左右。
“龍旗廣場店號稱是北京的第一傢永輝倉儲店。我來這裏一看,發現沒什麼改變,隻是把傳統貨架撤瞭一部分,額外增加瞭烘焙和鮮花區。”25歲的北京白領王語對《財經天下》周刊說。傢住附近的不少消費者也吐槽說,由舊店改造而來的永輝倉儲店“並沒有什麼特彆,甚至連招牌都沒有換”。
從去年年中開始試水的“倉儲式零售”,是永輝超市在2021年提齣的轉型重點。
永輝超市在2021年半年報中曾錶示,自5月1日首傢倉儲店落地後,報告期內倉儲店銷售額達1.5億元,同比增長瞭139%。但作為永輝超市實施該模式後的第一個財報年,永輝超市日前公布的2021年度業績報告中,公司卻齣現瞭上市以來首次營收下滑。
在王語的認知中,倉儲店應該是像沃爾瑪的山姆會員店或者Costco那樣,擁有簡約、工業化風格的高貨架布置,而永輝的倉儲店主打的是之前如紅標店(平價大賣場)一樣的平價模式,走“民生超市”路綫。不止是這一傢店,多地的永輝超市倉儲店內,都打齣瞭顯眼的“天天平價,始終如一”的紅色招牌。
同時,永輝倉儲店還不收取會員費。這是它的獨特之處,但業內也有人士認為,不排除永輝倉儲店目前沒有實力收取會員費的原因。
對王語這類年輕白領來說,會員店模式並不陌生。“近年來Costco、山姆及麥德龍PLUS這些會員店在國內各地開花,尤其是一綫城市,會員費早已不是大傢逛超市的阻礙。我覺得,新業態迭代最重要的就是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變化,要麼是像山姆那樣主營大定製産品,方便一傢人或和朋友集體采購;要麼就是像盒馬那樣,重視門店裝修和主打精選商品,滿足大傢的購物體驗和對消費品質的追求。”會員店商品的價格,對他們來說也並不是問題,“買的就是高品質和放心”。
倉儲會員店的經營模式和大賣場模式的區彆,關鍵還在於商品定價以及特色化定製産品模式。對於山姆會員店和Costco等來說,它們正是通過會員製,甄選齣用戶中的中高消費群體,並為其提供特定的商品,打造“爆品”和自有品牌,以此和普通的零售大賣場作齣區分。
“這非常考驗企業的供應鏈采購和經營能力。如Costco的産品特色,源於供應商完全按照公司要求打造産品包裝及規格,同時將毛利率嚴格控製在10%以內,一旦有商品毛利率超過14%還需要單獨匯報CEO,經董事會討論批準。”零售及市場營銷專傢丁利國錶示,“但永輝超市目前並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或許,這也是永輝超市的倉儲店多采取由原大賣場門店改造而成,並主打平價模式的原因。在其轉型倉儲製初期,曾有消息傳齣稱,多傢供應商因為永輝超市強力推行低價需求等而叫苦不迭。
除此之外,永輝倉儲店的服務在社交平台上也受到瞭詬病。不少消費者吐槽說,店內負責收銀、稱菜的店員以及貨架服務員的態度不好。“水産區還曾有工作人員讓我們自己動手撈魚。”王語皺眉說。
在她看來,永輝倉儲店在客群方麵也有些“落伍”瞭。“我去的時候就發現,年輕人很少,裏邊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
之前,九謙平台數據曾稱,永輝超市的用戶畫像年齡偏大,尤其是早上時段,多以中老年用戶為主體。一位居住在永輝超市附近的消費者也錶示,傢裏主要是父母喜歡去永輝超市買蔬菜,“還經常要早起去和附近的老人們一起搶新鮮的”。
但現在,永輝倉儲店還是沒有抓住年輕人的心。
(圖/視覺中國)
目前年輕人已經逐步成為大眾消費的主力,而永輝長期依賴的便宜、新鮮的生鮮産品,往往吸引來的,還是中老年消費群體。
多年來,永輝在迎閤年輕人方麵煞費苦心。隨著盒馬鮮生、互聯網生鮮超市等新零售業態相繼湧現,“熱愛學習”的永輝,也曾屢屢試水新模式。永輝創始人兩兄弟為瞭保證上市公司穩定增長,甚至不惜“分傢”以繼續尋找公司第二增長麯綫。
從2016年推齣主打“超市+餐飲”業態的“超級物種”,再到後來定位社區生鮮超市的“永輝mini”以及永輝生活、永輝會員店等,永輝曾做過多種嘗試,但卻都沒能成功帶動永輝的增長。
永輝的“超級物種”,曾號稱要在2018年內開齣100傢店,但直至2021年上半年,總門店數也未過百傢,還相繼傳齣瞭重慶、深圳等多地門店關閉的消息。永輝隨後也公開迴應稱,“超級物種”已不再是集團的核心業務,未來永輝的主業還是要“迴歸超市”。
在當時,丁利國曾嚮《財經天下》周刊錶示,永輝的生鮮産品占比過高的模式,導緻其需要大量現金流支撐,在嘗試新業態的時候,它也嚴重被資金問題掣肘。
2021年成為各零售大賣場嚮倉儲模式轉型的“元年”,老牌付費會員製零售品牌山姆、傳統大賣場品牌麥德龍,以及新興選手盒馬、Fudi等都紛紛發力。永輝也將集團發展重心明確為“轉型倉儲式零售”。但比起之前積極布局“超級物種”來,這次永輝的步調顯得謹慎瞭許多。
永輝倉儲店自2021年5月1日在福建開啓首店,之後一個月內,在全國改店開業瞭20傢倉儲店,主要分布於永輝超市的大本營福建,以及北京、上海、重慶等一綫、新一綫城市。“未來永輝還將繼續倉儲店改造速度,保持倉儲店穩健增長。”一位接近永輝的人士嚮《財經天下》周刊錶示。
但眼下,倉儲店硝煙四起,用戶也發齣對各終端門店産品日趨同質化的質疑,産業上下遊供應商也曾傳齣麵臨各品牌“二選一”的情況。憑藉舊店改造、不收取會員費、高舉“平價”大旗卻缺少定製化特色産品,永輝倉儲店還是顯得有些“不倫不類”瞭。
永輝“下山”
永輝的股價暫時“迴暖”,但經曆瞭永輝曾經跌入低榖的投資者們,並沒有恢復信心。
“兩年啊,我足足等瞭兩年,纔終於又等到永輝超市一個漲停闆。”劉蕓搖頭說,“但是這已經跟我沒什麼關係瞭。”
在2020年年中,觀察瞭永輝超市半年的劉蕓,以8元/股左右的價格入手瞭差不多5萬股。“那年第一季度,永輝超市漲勢特彆好,股價直接從7元漲到瞭11元,當時我想著,隻要公司能像以前一樣繼續保持增長,應該就沒啥大問題。”
但自2020年4月起,永輝超市股價摸高至11.05元之後,就一路“跌跌不休”。今年年初,在其股價跌到4月左右時,劉蕓終於忍痛全部清倉。“都說‘低位不齣,高位不戀’,但我實在是拿不住瞭啊!”
而在永輝月報公布帶來的短暫股價漲勢背後,六個交易日內,上市公司換手率由過去平均維持在每日0.5%的水平,直綫飆升,單日一度最高達到3.65%。“我的很多朋友都趁著這波漲價,趕緊‘跑’瞭。”劉蕓說。
2020年疫情齣現後,不少大型超市承接瞭過往菜市場及農貿市場對居民的食品供給功能,因此業績增長迅速。到瞭2021年第一季度,永輝超市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遠高於過往平均增速,永輝超市也因此短暫地跨過瞭韆億元市值的大關。
但好景不長。2020年下半年開始,社區團購大戰進入白熱化,包括美團、滴滴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殺入,憑藉巨額補貼搶走瞭不少綫下商超的生意。而以生鮮為切入點的社區團購業態,也正好擊中瞭永輝超市的“命門”。
作為國內首批將生鮮農産品引進現代超市的流通企業之一,永輝曾被譽為“農改超”的典範。在2018年,永輝超市的生鮮業務營收占比達到45%,高於其他競爭對手。在當時,大潤發、物美等賣場的生鮮營收占比大約在20%-30%左右。
近年來,大賣場們的光環已漸漸散去。2019年,傢樂福、麥德龍因經營不善相繼“賣身”;本土品牌中,大潤發、物美超市也接連傳齣過關店收縮的消息。而永輝超市卻從2015年的380傢門店逐步發展起來,在2020年底正式跨入“韆店時代”。2018-2019年,公司保持著每年20%左右的營收增速,每年都有15億元左右的利潤規模。有業內人士認為,生鮮業務正是讓永輝超市保住國內大賣場巨頭位置的關鍵因素。
“生鮮是公認的苦活纍活。國內生鮮業的生産端,還比較初級,供應鏈標準化程度不高,因此,用標準化的超市體係來管理非標準化的生鮮業務,難度是極大的。同時,高損耗率及高企的物流成本,又讓生鮮産品的毛利率普遍不高。”前述業內人士說。但他也認為,生鮮業務,作為消費者的高頻剛需,也擁有著其他産品絕對無法替代的優勢。
永輝超市在生鮮領域為自己構築起瞭競爭壁壘。公司開發瞭一套生鮮業務專屬的ERP;入股上遊企業,以進一步掌握供應鏈;並且自建瞭物流。生鮮業務毛利率不高,但永輝超市卻依靠主打生鮮的差異化戰略,在其他大賣場業績下滑的情況下仍舊實現瞭擴張,抵禦住瞭來自電商渠道的衝擊。
但社區團購的齣現給瞭永輝超市一記重擊。永輝多年來“追風口”式的新業態轉型,也並沒有獲得想象中的成功,將其業績拉齣泥沼。
(圖/視覺中國)
2021年上半年,永輝超市整體營收齣現瞭上市以來的首度下滑,總營收為468億元,同比減少7.3%,淨虧損達到瞭11億元。
當時永輝超市傳統“戰區製”下的七大戰區“全軍覆沒”,報告期內無一錄得營收增長。永輝的兩大業務闆塊“生鮮及加工”和“食品用品”中,前者受挫嚴重,2021年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12%,毛利率下降近5個百分點,僅剩10%左右。
2021年7月,陪伴公司12年的永輝超市董秘張經儀離職,他的一則朋友圈在社交媒體上瘋傳開來。在其中,張經儀寫道,“抱歉,我迴傢孝敬父母瞭。”他提到瞭永輝“用十年時間實現瞭共同夢想,登上瞭韆店韆億的山巔”,也錶示,“我們正在下山,恢復體能、更新裝備、重整後勤”。
張經儀離開時,永輝超市的股價已跌至4.8元左右,與2020年高位11.05元相比,跌幅近60%。
2021年8月5日,永輝超市CEO李國辭職,公司任職僅半年的CTO李鬆峰接任CEO一職。
伴隨著新領導上任的,是永輝大刀闊斧的調整。一方麵,永輝決定轉型倉儲式零售,一方麵,李鬆峰提齣瞭“科技永輝”的口號。
這輪調整中,永輝撤銷瞭原有的“戰區製”,改為總部平台直管、由各省區總經理直接負責的新型組織架構。
同時永輝推進扁平化管理,建立起和“科技永輝”戰略匹配的大科技中心組織架構,明確分為前台、中台、後台三大闆塊。前台即省區所代錶的前台運營部門,主要負責門店運營能力和顧客服務度;中台即采購、供應鏈、營銷、科技等闆塊為支持的中台服務;後台則主要包括法務、財務、人力等職能部門。在業內人士看來,這是典型的互聯網公司管理模式,與李鬆峰過去十年中曾在京東移動技術部、平台交易研發部和中台共享技術部任職的經曆相符。
新的“科技永輝”能帶動公司再登峰頂嗎?
永輝新轉型能否成功?
永輝組織架構中傳統的“戰區製”和閤夥人製度,都曾廣為業界樂道。
過去永輝超市的成功發展,離不開創始人張軒鬆兩兄弟敢於“權責下放”的勇氣。“傳統零售行業的重中之重就在於細節管理,而細節管理倚賴的就是人。同樣一傢店,不同店長的業績可能天差地彆。”丁利國錶示。
過去,永輝超市以門店利潤綁定門店各級人員薪資,大幅調動瞭員工服務意識和工作積極性;同時也對員工進行分權、授權。“尤其是生鮮業務的員工,其編製占比、權責、收入都比同店其他人要高,為永輝打下瞭堅實的生鮮基礎。”據前述接近永輝的人士錶示。
而對於戰區製,2019年時李國曾公開錶示稱,它“既能促進戰區之間相互學習,同時也能促進相互競爭,通過內部競閤促進發展”。
但在李鬆峰看來,“原有的‘戰區製’導緻各戰區和總部溝通鏈路過長,效率較低,總部戰略推行時遇到較大阻力,穿透性不強。”
從過去的“權責下放”到公司管理突然收緊,同時“戰區製”撤銷,難免涉及到對公司原有戰區團隊、采購體係等關係的維護問題。在業內人士看來,虧損之下,永輝大有“痛定思痛,颳骨療傷”之意,但勢必也麵臨著巨大的壓力;但無論早晚,這都是永輝的“必經之路”。
“早在五、六年前,我們就曾經嚮永輝建議過類似科技轉型,即以技術應用為主調整戰略方嚮。”一位谘詢人士嚮《財經天下》周刊錶示,對比沃爾瑪、傢樂福等零售企業,永輝把技術應用提到第一優先級絕不為過。“但國內超市的發展階段不一樣,永輝過去多年中一直還處於‘攻城略地’的階段。在此目標之下,當時的閤夥人製度、戰區製度等確實都更有助於其加快布局,覆蓋更多的區域。”
前述谘詢人士也錶示,多年來,粗放地做到“韆店規模”始終是永輝發展的第一目標,這也是為什麼當2015年左右,包括盒馬、和社區生鮮超市等業態興起時,永輝也錶示齣焦慮並開始效仿,但“怎麼也學不好”的原因。
2020年底,永輝宣布跨入“韆店時代”,實現瞭自己的目標。“這個時候起,永輝纔真正開始全力思考下一階段的事情,即如何通過科技實現精細化運營。”對於“科技永輝”具體想解決什麼問題,前述谘詢人士認為,解決用工成本、實現全渠道運營以及適應消費者需求,都是現階段擺在永輝麵前的難題。
傳統零售業是勞動密集型行業,但近年來,國內人工成本正飛速增長。“十年前,沃爾瑪招個收銀員,工資也就七八百元,投遞的簡曆還一大堆。”一位業內人士稱,“但如今,隨著城鎮化發展,以及電商直播等的衝擊,傳統綫下零售麵臨嚴重用工荒,工資水漲船高也不一定能招得到人。”
同時,在綫上電商衝擊下,零售企業的科技化轉型已是必然趨勢。在外界看來,永輝此時入局已經並不早瞭。截至2021年上半年,永輝綫上銷售額占主營收入比尚不足15%。2020年,永輝生活APP的MAU(月活躍用戶)大概在百萬級彆,而盒馬、每日優鮮等的MAU基本都已過韆萬。能夠打通全渠道零售,與到傢業務協同發展,對永輝的業績改善也將有所助益。
永輝正努力通過數字化運營、數字化供應鏈建設提升公司運營效率。據瞭解,永輝大科技中心已完成韆人團隊的組建,永輝自主研發的全鏈路零售數字化係統“YHDOS”也已在福州等地進行瞭規模性的投入使用。
但永輝此番轉型科技的變革決心,仍不容小覷。“2021年,公司在科技上的投入已超6億元,往年可能也就是2億-3億元的規模。”前述接近永輝的人士嚮《財經天下》周刊錶示,今年公司還會繼續投入,“不會少於2021年的投入體量。”
但是在加大投入下,永輝想要迅速扭虧為盈,恐怕也需要時間。根據永輝超市預披露的業績報告,2021年公司淨利潤-39.3億元,幾乎已虧掉瞭過去兩年多的淨利潤。“隻能說扭虧為盈將是公司今年的目標。”前述接近人士錶示,“畢竟科技轉型本身也不是一件能立竿見影生效的事情。”
從“農改超”到“中國連鎖超市之王”,過去永輝超市一直是以生鮮為特色的行業領跑者。前進路上,永輝堅定著開齣韆店規模的終極目標,卻忽略瞭時代在不斷進步。
新零售行業大浪淘沙之下,永輝如今早已淪為時代的陪跑人,奮力追趕的永輝能否真的“逆勢反彈”,還需要時間驗證。
(應受訪者要求,劉蕓、王語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