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9:47:32 AM
前言
1961年3月,陳賡將軍在上海因病去世。他的逝世讓我黨主要領導都感到悲痛不已,而就連他當年的對手們都十分心痛。老蔣聽聞後,落淚之餘甚至還有“五個鬍宗南也抵不上一個陳賡”之語。而宋希濂這位陳賡的好友兼曾經的對手,在聽聞消息後久久不能平復心緒,不願相信這個噩耗。
立誌報國
宋希濂齣生於1907年,那時候正是清王朝的黑暗時期,百姓民不聊生,好在宋希濂傢境富裕,還能讀得起私塾,就在他進入私塾學習一年後,新式小學興起,宋希濂就被傢中父親送入新式學堂學習,但是中國傳統的儒傢經典文章也由他的父親親自教授,因此宋希濂自小就接受瞭新式、舊式兩種教育模式。
長大後的宋希濂開始進入長沙的長郡中學讀書,他與陳賡的恩怨糾葛就發生在這一年。
陳賡齣生於武將世傢,他的祖父就是當地的將軍,因此陳賡在小的時候也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可是新中國開國將軍中少有的高學曆將軍。
齣身武將世傢的他在年少的時候就參加湘軍,準備在軍隊中殺敵報國,可是陳賡在部隊呆瞭幾年後就離開瞭,因為他看不得軍隊中高層將官的貪汙與腐敗,底層士兵的頹廢。他離開瞭軍隊,重新來到長沙,決定在學校中充實自己的頭腦。
宋希濂與陳賡兩人在同一年都來到瞭長沙,那一年的1923年,中山艦事件爆發,這樣屈辱的事情激起瞭國人的激憤之情,不少年輕人都開始參軍報國,而宋希濂與陳賡一起進入瞭廣州陸軍講武堂。
由於兩人是同鄉,又有近似的傢庭背景、教育背景,宋希濂與陳賡一見如故,一來二去就成為好朋友。
1923年,在國共兩黨的共同努力下,黃埔軍校成立,以救亡圖存為本的黃埔軍校開始招生。作為當時軍校的頂尖存在,想要進入黃埔軍校的人數不勝數。錄取人數極少的黃埔軍校剛開始的時候隻接受各地軍校的推薦,然後再進行考試,隻有通過後纔能成為軍校的學生,好在宋希濂與陳賡在廣州陸軍講武堂學習成績優異,他們兩人在學校推薦後雙雙通過瞭招生考試,正式成為黃埔軍校一期的學生。那一年宋希濂17歲,陳賡20歲,年齡上的差異讓陳賡總是將宋希濂當做弟弟,在生活各方麵都對他非常照顧。
在學校中滿腔報國信念的兩人相見恨晚,都紛紛加入到。
在黃埔軍校的兩個人不僅要接受理論知識的灌輸,還要接受嚴酷的軍事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受得傷不知道有多少處,但是也好過在戰場上喪命。原本苦悶的日子有瞭訓練和學習的填充也就什麼都不想瞭。
黃埔一期的學生剛剛畢業就參加到北伐戰爭中來,作為北伐戰爭的後備力量,陳賡和宋希濂都因為突齣錶現而被破格任命為連長。
立場變化友情不變
隨著在軍隊中職位的上升,宋希濂的內心發生變化,雖然他十分敬佩當時作為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來,但是在他麵對作為校長的蔣介石對他錶現的無比欣喜的欣賞時,他內心的天平開始左右搖擺。就在這時候,宋希濂還將自己內心的搖擺無助寫信告訴好友陳賡。那時候陳賡已經察覺齣蔣介石已經容不下共産黨人,已經有瞭反共的思想,所以在心中連忙勸阻他,希望他不要相信蔣介石的言論,但是已經晚瞭。
陳賡的信件未到,蔣介石送來的禮金和官位已經到瞭,這讓宋希濂心中的天平徹底傾嚮蔣介石。自此宋希濂與陳賡走嚮不同陣營。
1931年,在上海進行特務工作的陳賡不幸被捕,在層層上報給蔣介石後,蔣介石感念陳賡的救命之恩,特意令人將陳賡押送到南昌,親自勸降,但陳賡斷然拒絕,將蔣介石氣的拂袖而去,甚至動瞭殺陳賡的念頭。
宋希濂得知自己的老同學兼好友被抓捕後,生怕蔣委員長一氣之下殺死陳賡,他也知道勸降老同學是不可能的,因此宋希濂叫上一眾黃埔一期同學一共十人跪求蔣介石網開一麵,這樣蔣介石纔放下殺心,而是改為將陳賡軟禁。
在陳賡被軟禁的那段時間裏,宋希濂等一眾老友都去探望,並且明裏暗裏都命令看守人員放鬆對陳賡的看守,終於有一天,地下黨將陳賡救瞭齣去,為此宋希濂等人挨瞭老蔣一頓訓斥,但是獲得瞭好友的自由,也是心甘情願。
在西安事變後,國共再次閤作,宋希濂與陳賡再次攜手走上瞭抗日的道路,兩人又開始能夠一心打外敵。但是解放戰爭的到來又讓兩人站到瞭對立麵。
在一切塵埃落定後,宋希濂成為階下囚,陳賡成為解放軍的長官。由於我黨有優待俘虜的條例,宋希濂被送到功德林接受改造,陳賡在得知好友被送往功德林後,時常前往功德林探望,可能是陳賡的感化,宋希濂的態度慢慢轉變,十分配閤改造,終於宋希濂齣現在第一批特赦名單之中。當他走齣功德林的那一刻,沒想到在門口迎接的他的正是陳賡。
好友正式齣獄,陳賡自然要好好招待一番,兩人在飯桌之上把酒言歡,似乎迴到瞭在學校的那段日子。兩個人的友情也在這段時間內繼續升華。
就在宋希濂為黨和國傢奉獻的時候,陳賡卻因為早年間的傷病在上海病逝,這讓宋希濂倍感痛心。年邁的宋希濂已經無力前往祭拜,隻得在心中默默感傷。沒過幾年,宋希濂在兒子的安排下前往美國定居。雖然在美國安傢,但是宋希濂一直在為國傢一統做齣自己的貢獻,甚至被台灣的國民黨稱為“鷹犬”。
陳賡將軍的妻子傅涯一直在政府工作,就在陳賡去世20年後,傅涯因為公務來到美國,陳賡將軍早年間的朋友大多在美國定居,知曉朋友妻子來到美國後,大傢都邀請她來到傢中小聚,就在傅涯完成公務即將迴國之際,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拉住瞭傅涯的手,這位老人正是宋希濂,他將一遝錢塞進瞭傅涯的手中,並且對傅涯說:“我已經二十多年沒有見到他瞭,幫我買點祭品祭拜他吧,不要推辭瞭。”就這樣,兩名老人眼含熱淚,宋希濂眼中是對摯友去世的悲戚,傅涯眼中的淚是對丈夫好友的感嘆。
不久之後,宋希濂在美國去世,他去世前留下瞭“希望祖國一統”的遺言。
總結
少年好友,雖然在中間因為立場不同的原因對立,但是兩個人還是因為共同的信念走到一起,那就是“愛國”。也正是因為信念一緻纔是兩個人的友誼持續的四十餘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