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7:28:57 PM
最大的教育情懷就是有教無類,就是不嫌棄、不放棄
北京市海澱區因教育而揚名海內外,不過,使得海澱教育熠熠生輝的往往是“山前”那些名校大校。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山後”小學校,與公眾所熟知的“海澱教育”相去甚遠。上莊中心小學就是這樣一所學校。
從北京北三環齣發,沿著高速北行20多公裏,就來到位於城鄉接閤部的海澱區上莊鎮,再往北不遠就是昌平區地界。在並不寬闊的上莊路上,貨車呼嘯而來,揚長而去,留下一路的塵土飛揚……上莊中心小學主校區就坐落在道路東側,校園不大,一眼可以望到盡頭――一個大操場占去大半麵積,三層的教學樓是校園裏唯一正式的建築。三個校區1000多名學生中,40%是當地村民的孩子,60%是來自全國19個省份的外來務工人員子女。
這裏沒有“海澱媽媽”,沒有天價培訓班,多數傢長隻有中學文化,多數傢庭難以支撐任何額外的學習支齣。麵對這樣的現實,校長毛嚮軍越發覺得自己工作的價值:“傢庭教育資源相對弱,學校要去彌補傢庭教育和校外學習的不足,盡可能給孩子提供更多的優質資源和服務。”
毛嚮軍,正高級教師,1988年畢業於北京第三師範學校,2004年走上校長崗位,2008年開始任北京市海澱區上莊中心小學校長。30多年來,一直在海澱區偏遠學校工作,在小學校裏做著大教育,在小舞台上有著大視野,在小校園裏有著大情懷。2022年2月開始,同時擔任上地實驗小學校長、上莊科技園區幼兒園園長。
1
“隻要用心教,就有價值”
2008年,剛剛來到上莊中心小學不久的毛嚮軍參加六年級學生畢業活動。學生的錶演熱情很高,但節目質量略顯粗拙。藝體教育通常需要傢長財力精力的大量投入,而這些孩子沒有機會在校外接受任何藝術訓練,校內也沒有任何藝術社團,隻能通過視頻模仿,自編自演一些節目。當時,毛嚮軍痛下決心:要加強學校的藝術教育和體育,要讓每個學生掌握1-2項藝術和體育技能。
不久,學校組織瞭笛鼓樂隊,由學校提供樂器,一開始有80多人報名。可當請傢長自費買笛子方便課後練習時,學生紛紛退齣,最後隻剩下20多人。這樣的睏難像一盆冷水澆在瞭毛嚮軍的心頭。不過,“冷水”恰恰證明瞭此事的價值,也更激發瞭毛嚮軍的勇氣――剩20人也要乾。他確定瞭“廣泛參與、構建氛圍、形成品牌”的藝術發展目標,一二年級開設舞蹈必修課,三四年級開設快闆必修課,學校還進一步加大投入,開設瞭20多個藝術社團,舉辦校級文化藝術演齣、藝術小達人活動,給孩子們展示的機會。凡是外齣演齣或比賽迴來的學生,都會得到一張現場照片和學校精心準備的禮物。這樣做,是為瞭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也是為瞭讓傢長重視,慢慢構建重視藝術教育的氛圍。
體育對傢庭教育依賴也比較多。除瞭紮實落實國傢體育八項測試項目,上莊中心小學每個年級都有自己的特色體育項目,一二年級是足球、籃球,三年級是滑雪,四年級是遊泳……形成瞭“8+X”體育課程體係。有學校乾部問毛嚮軍:“學校沒有遊泳館、冰雪場地,而且遊泳和冰雪項目投入高、風險大,為什麼一定要開展這樣的項目?”但毛嚮軍覺得,高風險也有高收益。這兩項運動對上莊的學生來講幾乎是一種奢望,如果學校不開課,他們肯定就失去瞭學習的最佳時機和美好體驗。一想到這些,毛嚮軍寜願承擔風險。
上莊中心小學的體育課程,不是為瞭培養運動員,也不是為瞭選拔和競爭,而是考慮到對身體健康及最基本的體育素養有益。毛嚮軍堅信,“經過這樣的教育和沒有經曆過是不一樣的,這樣的教育一定會在孩子的心裏種下一顆種子”。不過,這價值在10年、20年以後纔能顯現齣來,現在還看不見。“乾教育得耐得住寂寞,不要隻追求那些功利的事。”有教師問毛嚮軍:“我們這樣的小學校,需要更多的成績、名氣,您做這些到底有沒有價值?”毛嚮軍告訴他們:“彆說我們學校有1000多個孩子,即便隻有幾百個、幾十個,隻要用心去教,就有價值;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優質的資源,就是成績。”
上莊中心小學默默無聞地做這些事情,一做就是十幾年,堅持不懈。幾乎沒有學生在各級運動會上取得什麼榮譽,也沒有人給學校發奬狀、頒奬杯。然而,意外的奬賞不期而至。2016年開始,海澱區每年進行一次基於《國傢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五年級抽測,包括身高、體重、肺活量、坐位體前屈、1分鍾仰臥起坐、1分鍾跳繩、50米×8往返跑等指標和項目,上莊中心小學連續三年在全區100多所小學中名列第一。
2
把目光從“那三本書”拉迴來
幾年前,毛嚮軍發現,幼兒園跟小學存在著根本差彆,幼兒園對孩子極度關注,到瞭小學,教師往往不再關注孩子的喜怒哀樂等情感,更多是關注“那三本書”――語數外課本,隻關心學生寫沒寫完作業、寫對沒有。“我覺得這樣做本質上就錯瞭。”毛嚮軍費盡心思把教師的目光從“那三本書”上拉迴來――首先關注人,再說學業。
某天早上,毛嚮軍坐在教學樓門口,碰巧一個學生手裏拿著圓號走進來。聊天中得知,這個孩子喜歡吹圓號,渴望有一個自己的圓號,以便隨時在傢練習,還可以帶迴老傢給其他人錶演。不過媽媽沒給他買。孩子說,買一把圓號需要五六韆元,媽媽一個月的工資纔兩韆多。毛嚮軍找到班主任和音樂教師瞭解情況,又跟孩子的父母溝通,終於幫助孩子實現瞭願望。
還有一個參加種植社團的孩子,特彆靦腆,聊天中他告訴毛嚮軍,媽媽不支持他種植,他在傢裏種的東西,媽媽覺得不好看,就給扔到瞭門外。毛嚮軍讓班主任跟孩子的媽媽溝通瞭解此事,孩子媽媽非常驚訝,說自己根本不知道孩子喜歡種植,並錶示以後一定支持孩子。說完以後,母子二人相擁著走齣瞭辦公室。
“看似解決的是一件小事,其實可能會使傢庭成員的情感變得親近,這對孩子今後的成長影響特彆大。但是如果你不走進孩子的內心,根本就關注不到。”毛嚮軍常常跟教師說,要做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有一個男孩的父母不在身邊,爺爺奶奶也不待見他。剛來學校時,他上課不聽講,到處跑,跟同學打架,想乾什麼就乾什麼,因為從小沒有人關注他,他也毫不顧忌彆人的感受,對老師視若無物。班主任通過各種方式跟他溝通,給他定一個小目標,給他一些小奬勵……想辦法走進他的心靈。慢慢地,這個男孩感受到瞭老師對他的關注,感受到瞭愛,開始願意打開心門跟彆人交流瞭。德育主任牛京莉告訴記者,這樣的孩子智力本身並不存在問題,是傢庭關愛和教育的缺失讓他們不能正常成長。“教師的作為雖然不能讓他們一下子變得多麼好,至少能讓他們在老師這裏感受到對他們的好、對他們的愛,他們知道‘自己是值得被愛的’,這會帶給他們溫暖和希望。”
“中國的小孩尤其是我們這個區域的孩子,跟傢長很難做到平等,有些父母對孩子也沒那麼關注。”毛嚮軍總覺得上莊中心小學教師的責任很重,因為在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生活中,教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要關心孩子,還要影響傢長,讓傢長學會關注孩子。
3
“我是你的小夥伴”
剛到上莊中心小學的時候,毛嚮軍發現,孩子們基本上是低著頭。低頭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毛嚮軍分析,是因為沒有人給他們自由與平等的環境,尤其是平等。他跟老師們說,如果孩子們上課不愛舉手發言,往往是齣於兩點考慮:一怕老師歧視,二怕學生嘲笑。
“很多老師和傢長會覺得,這麼小的孩子能有啥想法呀?其實小孩子想法是很多的。”毛嚮軍對心理學有些研究,他說,學生在學校比賽中得瞭金牌,那種興奮程度和運動員得瞭奧運金牌沒什麼區彆,“這對於孩子來說沒有區彆,隻是對於世人來說有名利的區彆”。毛嚮軍提醒老師和傢長一定要關注孩子的內心,“你的教室裏有瓦特,有愛迪生,你知道他們將來會怎麼發展?如果你不保護他們,他們可能就被埋沒瞭。我希望老師跟學生之間建立平等、尊重的良好關係。”毛嚮軍相信一個理念,良好的師生關係就是良好的教育。“我們成人也一樣,你在一個單位舒不舒服,同事關係、上下級關係也很重要。”
在“雙減”背景下,學校提質是關鍵,毛嚮軍認為,提質的核心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不管什麼樣的“後進生”,從師生關係入手準沒錯,老師要走進孩子的內心,真正瞭解他們。作為一校之長,毛嚮軍雖年過半百,但還是會和孩子一起踢球,一塊玩兒。他說,“當你真正去接觸這些孩子,與這些孩子互動的時候,一定會發現他們身上讓你喜歡的地方”。即便有的孩子不那麼討喜,作為老師也不能錶現齣厭惡,否則學生從心理上會永遠遠離教師,一旦遠離,真正的教育便不會發生。
毛嚮軍倡導“變教為學”的教學方式,強調要給學生空間和時間,給他們發言的機會。習作課堂上,教師變成瞭“傾聽者”,同伴之間相互欣賞、相互評價、相互改進,教師無痕的指導,師生之間自由交流、真情流露,猶如心靈的碰撞、生命的對話。毛嚮軍認為,同伴關係對孩子來說也特彆重要,小夥伴是師生成長的動力、快樂的源泉。正如校歌《小夥伴》中所寫的:“誰是你的小夥伴,我是你的小夥伴……你一語來我一言,真情真意心相連,豐富的智慧彼此點燃……”而這些歌詞正是毛嚮軍親自寫的。
4
靈動的心,豐富的情
毛嚮軍覺得,現在整個社會都特彆忙,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大傢都在為瞭名利忙碌,忙而生“盲”,盲則意味著忽略自己內心的感受,對他人的內心感受也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麻木不仁。他希望,孩子們能更靈動一點。
2008年,毛嚮軍到福建掛職,參觀瞭冰心紀念館,他發現冰心兼具東方美和西方的現代思想。喜歡小動物,喜歡各種花草蟲鳥的冰心讓毛嚮軍想起詩句“好鳥枝頭亦朋友,落花水麵皆文章”,不管是小鳥還是落花,隻要你的內心靈動、情感豐富,其實什麼都可以是文章。迴來後,他把冰心的“有瞭愛就有瞭一切”作為學校的辦學理念,把“啓迪智慧、潤澤心靈”作為校訓,由此又提齣“四園”的辦學目標,即學校要建設成“育人育心的花園、自主自信的學園、嚮上嚮善的樂園、共生共長的傢園”。毛嚮軍希望教育也能賦予學生靈動的心和豐富的情。
他帶孩子們去學校旁邊的稻田裏撿稻穗,撿迴來後讓學生自己舂米,哪怕舂齣兩粒米,也讓孩子們感受到這種驚喜。“通過勞動得來的驚喜,對人的精神成長非常重要,要讓他們把這些東西寫齣來。”毛嚮軍認為,這不隻是勞動,更是認識生命輪迴的過程,由種子開始生長變成瞭果實。學生的德育就要從他們身邊的事物入手,讓他們去感受身邊的花草樹木,感受自己的身邊人,包括父母。學校修完操場,毛嚮軍組織全體師生給工人送錦旗。“我就想讓孩子們知道,工人的勞動是值得尊重的。”學生吃飯前要感謝食堂師傅和幫忙打飯的同學,深切感受身邊人的付齣。“勞動教育,勞動技能隻是一個方麵。我們說要建設公平正義的社會,什麼是公平呢?首先就是相互尊重。”毛嚮軍認為這纔是勞動教育的本質所在。
1988年師範畢業後,毛嚮軍一直在“山後”的學校工作,前後任教於大牛坊小學、西玉河小學等學校。從2004年做校長開始,他就設置傳統節日課程,當時的西玉河小學隻有180個學生,當年重陽節,全體師生到北京的“八大處”登高過節,搭台演齣,並錶彰學校評選齣的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孝敬父母的“好傢長”和“健康老人”,此舉引得北京各大媒體紛紛前來報道。副校長王雪靜當時是德育主任,也是傳統節日課程最早的組織者之一,“那時候全校隻有十七八個教職工,上半年忙端午,下半年忙重陽,假期幾乎不休息。”師生在活動中的收獲和成長,激勵著王雪靜和老師們堅持瞭一年又一年,且每年都有創新。雖然沒有人給發奬,但覺得對孩子有好處,老師們就這麼乾瞭,一直延續至今。上莊中心小學還開設瞭二十四節氣課程、漢字文化課程,請中醫到學校為孩子們講解中醫知識,讓學生理解中國文化的“天人閤一”。
2021年5月18日,海澱區教育傢辦學實踐研討會在上莊中心小學舉行,與會專傢贊嘆毛嚮軍在小學校裏辦齣瞭大教育。何謂“大教育”?“我覺得首先要有大的教育情懷,最大的教育情懷就是有教無類,就是不嫌棄、不放棄,創建公平、優質、均衡的教育生態,鍥而不捨地努力為這些孩子服務。”這是毛嚮軍一直堅持的。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作者 | 本報記者 馬朝宏
編輯 | 白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