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16-08-08T00:45:11+08:00
最近跟幾個傢裏有小孩的朋友聊天。
聊著聊著大傢聊到遊戲這東西。 其中一個朋友提到自己擔心小孩沉迷遊戲,所以傢裏堅決不讓他們碰遊戲機。
我雖然沒有小孩、對兒童教育也沒特彆研究,但我總覺得好像不用這麼嚴厲。 我跟他們提到,其實我自己一直都有在玩遊戲,所以感覺玩玩遊戲,好像不是甚麼大問題吧? 甚至我常覺得,自己年少時候玩遊戲的經驗,對於後來的經營與管理知識的學習好像很有助益。 因為遊戲訓練瞭自己邏輯推演的能力。 加上我當年玩很多策略遊戲跟解謎遊戲,所以很早就不知不覺地被訓練瞭怎麼從「遊戲設計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的思考方式。 這對我後來體悟所謂「係統思考」的知識,有很大的助益。
這幾位傢長一聽嚇瞭一跳,因為我看起來實在不像是沒事會玩遊戲的大人。
但我最早的一台遊戲機其實是小學五年級的紅白機,後來SAGA MD、PS、Xbox、以及PC Game都有持續接觸。 一路到瞭今天,我還是會玩遊戲。 雖然進入職場後因為空閑時間較少,遊戲玩得少得多,這幾年也不一定所有遊戲機都有買。 但閑暇之餘總還是會拿些甚麼來玩一玩。 隻是現在玩遊戲就隻是放鬆、紓壓、好玩。 甚至很多遊戲隻是為瞭收集而買,買來根本沒太多時間玩,或是主綫破瞭就放著瞭。 至於沉迷? 其實很不容易。
為何不沉迷呢?
因為比較起來,我現在的人生其實是個更刺激的遊戲。 我們經營公司外,還辦各類的活動與課程。 對我而言,每天都是個全新的未知。 有新課程設計齣來,有沒有人興趣? 不知道。 就算有人有興趣,但會不會額滿? 這也不知道。 額滿瞭,也確實有人來參加瞭,但參加的人最後有沒有滿意? 這又是個待解之謎。 明天要去跟某個企業提案,會不會過? 不知道。 會不會要調整內容? 不知道。 如果成案瞭,對方內部的政治力量會不會阻礙這案子的進展? 也不知道。
換句話說,我每天的決定有諸多未知,得花力氣搞清楚這些未知。 這些未知就像解謎一樣,一個又一個謎團待解。 而要解開這些未知,過程涉及很多實驗、很多嘗試、得根據市場的反饋做調整、得根據市場的需求做改變。 換言之,每天都很新奇,因為每天都在解謎。 每天一早都急不可待的想知道新的變化。
在這樣的「比較下」,任何遊戲、就算是那些宣稱很開放、很自由的遊戲,也終究是顯得封閉瞭。 因為這些遊戲不可能比我的真實人生更刺激,所以自然也不可能為瞭玩遊戲而耽誤人生的事情。
相反的,會沉迷遊戲的人,並不是遊戲讓他沉迷,而僅是因為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該去哪裏。 現實人生沒有成就感、現實人生很痛苦、現實人生充滿挫摺、現實人生毫不自由,這時候遊戲纔會産生讓人沉迷的要素。
沉迷的核心,在於他能從該事物中獲得「更大」的成就感。現實人生無法升級、無法變厲害,但遊戲中可以。 現實人生無法獲得彆人的羨慕、獲得彆人的稱贊,可是他在網路遊戲中有彆人羨慕的寶物或能力。 現實人生沒有朋友、沒有人需要,可是在遊戲中所有人都希望他加入公會,一起並肩作戰。
以我自己為例,有沒有想逃避真實人生的時期? 有的,學生時期有兩段時間確實有這樣過。 一段時間是小學五六年級。 我在 梅比斯環 這篇寫過,當年我轉學去一個新學校。 可是新學校的老師不喜歡我,動不動就會不知道原因的被拉起來罰站,或是被叫到走廊麵壁之類。 我現在都還記得,當時每次在外麵罰站,雖然心裏搞不懂為何老師這麼討厭我,但我就告訴自己:「沒關係的,再忍耐一下,迴傢就能玩馬力歐瞭」。 還好當時傢裏沒有禁絕我打電動,所以靠著這樣的期待,倒也順利度過瞭那兩年,也因此沒齣甚麼大事。 所以我覺得有個東西能讓人發洩逃避,忍受現實生活的暫時不順遂,這其實是沒甚麼不好的。
另一段時期,則是學生時代最後幾年。 那時候覺得很茫然,不知道唸完畢業後的下一步該去哪裏,又該做甚麼? 當時學校的功課不是很有興趣,所以又把心力放在遊戲上以逃避現實的苦悶。 但還好後來齣瞭社會後,第一份工作讓我覺得很有樂趣,新展開的職場人際關係也很好玩,所以瞬間重心就又轉迴真實世界瞭。
簡單的講,當一個人無法從現實人生中獲得成就感、獲得社會連結、獲得被需要的感覺時,遊戲世界的「另一個人生」當然就顯得閃閃發光很有吸引力瞭。 而當處在現實不滿足的狀態下,就算不沉迷遊戲,他還是會從彆的事物中獲得療癒。 武俠小說讓人把無力感投射在那一無所有但練成絕世武功的主角身上。 言情小說與偶像劇讓人把不滿投射在那平凡無比卻吸引瞭總裁目光的女主角身上。 每幾年一次的投票以及政治選邊的支持遊戲,讓你把對社會的無力感投射在那群其實隻是換個名字但本質不變的政客身上。 其他如網路論壇、BBS、H Game、Facebook、菸酒與毒品,其實說到底也是同樣的東西 - 讓我們暫時扮演一個不是自己的人,並從中獲得逃避與刺激。
我自己是覺得,人會沉迷於某種事物,其實問題根本不在那個事情上麵。 而是根本上當事人卻缺乏從真實世界獲得成就感。 這纔是沉迷的原因。
所以我給那幾位傢長朋友的建議,是不用禁絕小朋友做這些事情。 因為每個人都需要紓壓的管道,也需要在某個挫摺感很深的日子有個短期逃避的管道。 你不能殺掉現實生活的競爭者,但你壓力很大時在遊戲世界大開殺戒,壓力化解後明天又能好好扮演該扮演的角色瞭。
但這卻隻能當成短期紓壓的手段,而不能當成長期成就感的來源。 一旦短期逃避的管道被當成生活的重心,錶示他在現實生活中深受挫摺。 若是如此,父母其實不該繼續逼著他做他不擅長的事情,反而應該引導小孩找到他有辦法做好,又能樂在其中獲得成就感的事情。 隻要讓他能從現實人生找迴成就感,自然就不會有沉迷任何娛樂的問題。 但若隻是禁絕,人生成就感匱乏無法解決下,他總是會找到彆的東西沉溺與逃避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