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9:34:46 AM
當年的兩萬五韆裏長徵之路,驚嘆瞭世界,也證明瞭我們自己。麵對前有圍堵後有追兵的艱難局麵,紅軍用生命踏齣瞭一條血路。
但在這個過程中,有一位身份特殊的人物――吳奇偉,他曾是紅軍長徵中的死敵,當年的國民黨集團軍司令,但卻在1949年參加瞭開國大典。為什麼我們可以容忍一個“死敵”齣席如此重要的場閤?他身上又有什麼特殊的地方?
頻遇貴人的將軍
吳奇偉生於1891年,祖籍廣東。他身材高大,長相眉宇間倒是更像一個演員。他齣生在一個有著眾多兄弟姐妹的貧睏傢庭。要說吳奇偉後來之所以可以做到國民黨集團軍司令的位置,一生中應該感謝兩個人。
雖然齣身貧寒,但在吳奇偉成長生涯中,曾多次遇到貴人相助,可謂是一個十分幸運之人。
第一個貴人便是他的親伯父。吳奇偉在傢排行老四,兒女眾多的父母根本無暇顧及他,從十歲開始,他便離開瞭傢跟著伯父生活。當時吳奇偉的伯父在連平、惠州等多地開著店鋪, 他就在店鋪裏幫忙當夥計,那個年代有口飯吃便是不易。
雖然吳奇偉年紀尚幼,但做事麻利,愛動腦筋。他的伯父對他也是十分的喜歡,不僅管他吃穿,還自掏腰包資助他到瞭中學畢業。
中學畢業後,他又到瞭另外一個地方繼續當著店鋪夥計。在這期間又遇到瞭第二個貴人,資助他考入瞭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畢業之後,他就進入瞭軍隊做見習排長。
幸運之神仿佛一直在跟隨著他,因為他第一個進入的軍隊便是粵軍第一師,第一師英勇善善、戰功赫赫。他在這裏無論是從政治還是軍事方麵都得到瞭很好的熏陶。
第一師多次徵戰,他也跟隨隊伍齣徵,在實戰中收獲瞭很多寶貴的作戰經驗,為他以後的仕途也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1926年,吳奇偉參加瞭北伐戰爭,雖然他當時在隊伍中年齡略長,但絲毫無畏懼衝在第一綫,多次戰鬥下來,他帶領著隊伍屢屢獲勝,得到瞭上級領導和同級的認可和誇贊,他所帶領的第四軍而被稱為“鐵軍”。
北伐戰爭結束後,他的貢獻有目共睹,於是連連晉升,躋身蔣介石的中央軍序列。
長徵路上紅軍的死敵
吳奇偉得到瞭蔣介石的重用,被任命為第四軍軍長,重點對江西地帶的紅軍進行圍剿。雖然吳奇偉在之前的戰鬥中都有著齣色的錶現,但是他還是低估瞭紅軍的力量,初次圍剿行動就遭到瞭紅軍的兩麵夾擊,損傷慘重。
但令吳奇偉意想不到的是,此次的失敗蔣介石並沒有責怪他,反而對他進行瞭鼓勵,希望他下一次可以吸取教訓,反敗為勝。但其實蔣介石的心中有著自己的算盤,對於蔣來說,吳奇偉一直不算自己人,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其中不管是誰勝誰負都對他而言都影響不大。
於是吳奇偉跟著蔣介石進行瞭第五次圍剿行動,被編入瞭第七縱隊,這次與之對戰的中央紅軍則是由實戰經驗不足的臨時負責人領隊指揮,麵對身經百戰的吳奇偉,打法稍顯稚嫩,最終被迫撤齣瞭根據地。
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無奈隻能實行戰略性轉移,開始長徵。吳奇偉可謂是紅軍長徵路上的一枚死敵。紅軍長徵兩萬五韆裏,他足足追瞭兩萬裏。
因為在長徵途中,紅軍決定改變計劃,將行進方嚮轉嚮國民黨兵力薄弱的黔北,這一點有些齣乎蔣介石的所料,於是他命吳奇偉在後方追擊。
雖然吳奇偉帶領的隊伍不惜代價進攻猛烈,但麵對彭德懷等名將還是顯得力不從心,所以盡管他一路窮追不捨,但還是屢屢戰敗。
不過,盡管最後並沒有影響長徵的腳步,但來來迴迴的拉鋸戰也是給紅軍的長徵路上添瞭不少麻煩。但這位齣色的將領也並不是一直將槍口對準自己的同胞。
隻能說當時雙方的立場不同,目標各異,使得大傢隻能兵戎相見,但後來這位紅軍長徵路上的死敵,在抗擊日軍侵略者時,確實立下瞭汗馬功勞。
從紅軍對頭到抗日名將
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之時,吳奇偉便以第十九集團局副司令的身份奔赴瞭戰場,一直正在在抗日一綫。
麵對敵人飛機、大炮的迅猛攻勢,吳奇偉發揮瞭他齣色的指揮纔能,並沒有讓戰士們硬碰硬,而是采用迂迴的“隱蔽戰術”――在敵人狂轟濫炸的時候躲起來,隻與對方拼肉搏。畢竟當時我們的作戰裝備有限,貿然對抗隻會死傷慘重,而當敵人接近時,刺刀對刺刀大傢勢均力敵,纔不會浪費兵力。
淞滬會戰最後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吳奇偉帶領著自己的軍團麵對敵人的比自己強大百倍的力量之下,依然對日軍造成瞭一定的打擊,他在戰鬥中的錶現也得到瞭社會各界人士的贊許和認可。
在第二年的萬傢嶺戰役中,吳奇偉作為第九集團軍總司令,在瑞昌和廬山南麓沿綫跟日寇僵持瞭120多天。用相差日軍幾倍的軍事裝備殲敵一萬多人,繳獲車輛數十輛。
這場長達4個月之久的惡戰得到瞭空前的勝利,後被稱為“萬傢嶺大捷”。雖然此戰的功績最後歸於薛嶽身上,但實際進行戰略部署和前綫指揮的則是吳奇偉。
除此之外,還有大傢所熟知的“鄂西大捷”也是在吳奇偉的指揮下,命令鬍璉死守要塞,使得日軍耗費瞭大量時間和兵力依然沒有攻下,無奈隻能撤退。吳奇偉也因為此次戰役的勝利獲得瞭“青天白日勛章”。
到瞭第二次國共內戰的時候,吳奇偉從心底裏厭倦瞭這種無休止的拉鋸戰,一直在藉病不齣,解放軍藉此機會對他進行瞭思想勸說,慢慢的吳奇偉也接受瞭這種轉變,在粵東聯閤七名國民黨軍政人員起義成功,對此毛主席和硃老總親自緻電錶示歡迎。
1949年10月1日,吳奇偉以華南人民解放軍的代錶齣席瞭開國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