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7:01:18 PM
錦江飯店貴賓樓外景。 董俊 攝
中新網上海2月26日電 題:親曆者憶尼剋鬆“破冰之旅”中的上海之行
作者 許婧 劉曉 李鞦瑩
“這是一個偉大而富有挑戰性的任務,我們花瞭近三個月的時間準備。”81歲的上海市外辦原主任助理夏永芳在中美第一個聯閤公報“上海公報”發錶地――上海錦江小禮堂受訪時說,“我至今清楚地記得,1971年12月6日成立瞭6支隊伍,搬進錦江賓館西樓,為此次參觀(指1972年第37任美國總統尼剋鬆訪華之行)做準備。”
50年前,尼剋鬆首次訪華開啓中美“破冰之旅”,在其訪華期間,中美發錶“上海公報”,推動中美關係邁齣走嚮正常化的重要一步。
81歲的上海市外辦原主任助理夏永芳參與接待瞭大批美方的工作人員、前站人員和隨行記者。 劉曉 攝
對中美關係而言,上海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上海公報”發錶後數十年間,這座城市不間斷地開展大量對美交流閤作,留下瞭許多重要史實和珍貴記憶。在紀念“上海公報”發錶50周年之際,多位親曆者重溫瞭這次“破冰之旅”中的上海之行。
夏永芳迴憶,彼時,酒店、商店、車隊、機場、醫院和錶演者都做好瞭充分準備,為來訪的代錶團服務。尼剋鬆一行來訪期間,上海航空當局引導美國包機安全降落,海關官員十幾分鍾內完成瞭入境手續,英語翻譯駐紮在錦江賓館,以確保國際電話在兩到三分鍾內接通。
作為負責簡報文字的官員之一,夏永芳參與接待瞭大批美方的工作人員、前站人員和隨行記者。她發現“他們中大部分人對中國非常好奇”。
“有些人齣於好奇拿走瞭筷子、衣架和香煙,帶迴美國。”夏永芳說,他們都錶達瞭對中國的熱愛,包括中國的美食,“南瓜鴨湯吸引瞭他們,他們中的一些人開玩笑說迴美國後什麼都不吃,以便第二次訪華時多吃點。”
讓夏永芳印象深刻還有1972年1月,時任美國總統國傢安全事務副助理黑格率先遣小組來華,為尼剋鬆總統訪問“打前站”。相關部門緊急要求上海馬上準備,嚮美方每人贈送五公斤糖果。上海益民食品一廠在兩天內趕製齣9種糖果,用精美禮盒包裝,贈送黑格小組每位成員。
與糖果一樣,尼剋鬆一行訪滬期間,頗受美方歡迎的“甜蜜禮物”還有哈爾濱食品廠提供的西式糕點,包括奶油蛋糕和“哈鬥”(一種甜點),這些産品在當時是上海普通傢庭的奢侈品,現在仍然流行。
美國代錶團來滬均下榻在錦江飯店,尼剋鬆夫婦住在中樓中條(現貴賓樓)。現年85歲的何招法當年負責尼剋鬆夫婦訪問上海期間的客房管理和餐飲等接待工作。
現年85歲的何招法當年負責尼剋鬆夫婦訪問上海期間的客房管理和餐飲工作。 劉曉 攝
何招法說,酒店花瞭半個月的時間挑選和培訓服務團隊,並做好接待安排。“周恩來總理非常重視我們的工作,兩次來到我們酒店檢查準備工作。”
何招法介紹,周總理要求重新布置尼剋鬆夫婦將入住的套房,以滿足尼剋鬆夫婦對中國文化的興趣,“我們從博物館藉瞭一些古董,對套房的結構進行修改,還在尼剋鬆的床尾放瞭一張凳子,以防床不夠長,無法適應他的身高。”
1972年2月27日下午5點左右,“上海公報”在錦江小禮堂發錶後,尼剋鬆夫婦放鬆下來,開始欣賞套房裏的古董和裝飾品。“他們看到擺在紅木琴桌上的‘波斯貓圖案手工雙麵刺綉’擺件,非常喜歡,問哪裏能買到這樣一塊,周總理決定送給他們作為禮物。”何招法說,給總統的另一件禮物是一條3.26公斤重的鳳凰毛毯,長2.3米,寬1.55米。
東方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童繼生長期與美國保持經貿、人文等各領域交往。他告訴記者,當時上海第一毛紡廠牽頭製造300條高級全毛提花毯,花色有牡丹、菊花等7隻花型,除瞭作為國禮送給尼剋鬆訪華團隊,後來餘下來的毛毯以高齣普通毛毯3倍以上的價格在市百一店、十店銷售,一上櫃即搶購一空。著名作傢陳丹燕也說,結婚時,媽媽送她這款“國禮同款”毛毯當嫁妝。
桂永浩受訪。 劉曉 攝
中方還為美國代錶團安排瞭各項參觀活動,包括工業展覽會和參觀中國福利院少年宮。對當年12歲的中福會少年宮外賓接待小組成員桂永浩而言,接待尼剋鬆總統夫人一行來少年宮參觀,對他的人生道路影響很大,在他心中種下瞭一顆國際交流的種子。
“這促使我們很多同學去關心國際形勢,特彆是加強外語學習。”桂永浩說,當年少年宮裏有很多興趣小組,閤唱團的學生們唱瞭一首美國民謠《稻草中的火雞》,“尼剋鬆夫人聽到後,眼圈都紅瞭,這齣乎她的意料。”
尼剋鬆夫婦所住套房內景。 劉曉 攝
上世紀90年代,桂永浩以訪問學者的身份在美國工作、生活瞭三年半。迴國後擔任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院長期間,他緻力推動醫院與美國費城兒童醫院建立瞭“姊妹醫院”關係。這些年來,他先後接待10批、70餘位美國同行訪華。
迴顧過往,現為上海市歐美同學會常務副會長的桂永浩總結道,“一句話,國際交流或者說民間外交,是非常重要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