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6/2022, 11:01:13 AM
在俄烏衝突的背景之下,伊核協議談判成為俄美另一“角力場”。原本“臨門一腳”或可達成的伊核協議,現又增新變數。
作為伊核協議簽署方之一的俄羅斯於3月5日提齣新要求:美國提供書麵承諾,確保在美國取消對伊朗製裁後,俄羅斯與伊朗的貿易不會受西方對俄製裁影響。該要求遭到美國當場拒絕。由於這一“外部因素”,進行瞭11個月、已經跨入最後階段的重返伊核協議維也納談判於3月11日再一次被叫停。
對於俄方提齣的將西方對俄製裁與伊核協議相“捆綁”的要求,據《華爾街日報》3月13日報道,美國高級官員稱,美國不會為瞭與伊朗達成協議而嚮俄羅斯妥協。若俄羅斯還堅持其要求,美國將考慮除現有協議之外的選項,但該提議很可能遭伊核協議其他簽署方拒絕。
另一值得注意的趨勢是,當前美國政界對正在談判中的伊核協議的約束效力頗有懷疑,反對美國重返該協議的聲音給拜登政府的決策施加瞭不小的輿論壓力。
在此情況下,伊核協議談判的前景將如何發展?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劉中民教授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錶示,“從美伊雙方的戰略需求來看,伊核協議還是要繼續談,但受到近期俄烏局勢的影響,談判肯定會被推遲。”
劉中民分析指齣,想要推進伊核協議談判,首先就要美國和俄羅斯先去解決烏剋蘭問題。“在原有國際體係和機製趨於坍塌的情況下,對伊核協議的實質性討論隻能一拖再拖,成為大國博弈的‘犧牲品’。”
美國內就達成伊核協議打“退堂鼓”?
俄羅斯方麵3月5日提齣新要求,成為處於談判關鍵階段的伊核協議的“絆腳石”。與此同時,拜登政府在國內也麵臨著反對美國重返伊核協議的巨大輿論壓力。
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援引現任和前任美國官員的觀點稱,美國務院官員和處理伊朗問題的人員,包括那些曾支持達成2015年伊核協議的人,目前均對恢復該協議持謹慎態度。他們擔心,該協議的約束作用減弱,而恢復該協議可能涉及到對伊朗解除過多製裁。
實際上,近幾個月來,美國恢復伊核協議談判團隊中至少有兩名成員因對協議前景擔憂而離開。他們認為,美國可能對伊朗放棄過多製裁,緻使重新恢復後的伊核協議不夠強硬。
故此,Politico分析認為,俄羅斯提齣的“無法接受”的新要求或為拜登提供瞭一個體麵的藉口,讓美國得以順理成章的退齣當前的協議談判。分析指齣,若拜登推齣協議談判,他和其他民主黨人在中期選舉準備階段將麵臨的政治壓力將會減少。此外,若因未能恢復協議而遭到進步人士攻擊,拜登政府可直接將責任“甩鍋”給俄羅斯。
眼下,部分國會兩黨議員也對美國重返伊核協議深錶憂慮。3月9日,一個由70名民主黨議員和70名共和黨議員組成的小組緻信美國務卿布林肯,提齣瞭對伊核談判的擔憂。在信中,兩黨議員敦促拜登政府,達成任何新協議都要考慮到伊朗對地區構成的種種威脅。
另據路透社報道,50名共和黨參議員中有49人於3月14日明確錶示,他們不會支持伊核協議的達成,原因是該協議不能“完全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的能力、限製其彈道導彈計劃,並“阻止伊朗對恐怖主義的支持”。
即便國內現存不少反對聲音,但白宮當前的基本立場仍是尋求達成伊核協議。正如美國傢安全委員會發言人艾米莉・霍恩指齣,“我們的目標是確保伊朗永遠不會獲得核武器,最好的辦法是相關方以建設性的方式努力解決遺留問題,盡快恢復和執行伊核協議。”
盡管白宮官員承認,重新簽訂的核協議不會像2015年那樣具有約束力,但他們仍認為重啓協議至關重要,這能夠讓美國及其盟友獲得喘息的空間和時間,進而製定未來計劃,應對伊朗潛在的威脅。
“重返伊核協議,符閤美國全球戰略的需求。”對於白宮當前所持的立場,劉中民嚮澎湃新聞分析指齣,從美國的戰略需求齣發,拜登政府的戰略重心是歐洲和“印太地區”,所以其需要減少在中東的消耗與投入。
談判外部環境遭到破壞
盡管美國政府已規劃好其戰略布局,但全球戰略形勢和中東地區形勢的發展卻不會以美國意誌而轉移。當前,美國和俄羅斯在烏剋蘭問題上的對抗,使得伊核協議談判的外部環境遭到破壞。
自俄羅斯2月24日在烏剋蘭開展“特彆軍事行動”之後,美國及其西方盟友陸續對俄羅斯施加瞭多輪經濟製裁。對此,俄羅斯也推齣撤離俄羅斯的外企或被收歸國有、暫停200多項産品和設備齣口等反製措施。
“美俄目前為止這種不斷加碼的戰略對抗,使得試圖通過談判解決伊核問題的戰略環境,在某種程度上陷入瞭停滯。”劉中民進一步分析稱,俄羅斯作為重返伊核協議談判的關鍵方,現在又因烏剋蘭問題麵臨美國的全麵製裁。因此,俄羅斯自然會將兩個事件“捆綁”起來,進而達到牽製美國的效果;同時,美國在烏剋蘭問題上陷入戰略睏境,也使伊朗能夠更為大膽地與美國進行博弈。
值得一提的是,受到美國製裁的俄羅斯和伊朗因戰略需要而逐漸接近,呈現齣聯閤嚮美國施壓的態勢。俄外長拉夫羅夫3月15日與伊朗外長會談後錶態稱,俄羅斯等待美國迴歸伊核協議談判並取消對伊朗的製裁。他還強調,美國的製裁讓普通的伊朗民眾遭受損失。在非法製裁不斷升級的背景下,俄羅斯將加強同伊朗的雙邊閤作。
除瞭俄烏衝突給伊核談判帶來的阻力之外,中東地區此前一年較為緩和的形勢近期也齣現瞭倒退跡象。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3月13日宣布,當天淩晨用導彈襲擊以色列在伊拉剋北部庫爾德自治區首府埃爾比勒的一處戰略中心,以報復以軍本月上旬空襲敘利亞。
伊朗發動的這次襲擊引發伊拉剋和美國的強烈譴責。《華爾街日報》評論稱,伊朗的襲擊可能會對各方恢復伊朗核協議的努力製造更多的地區阻力。
需要警惕的是,近期的俄烏衝突或給中東局勢的穩定性帶來一定負麵影響。劉中民告訴澎湃新聞,伊朗以及其他中東國傢可能從烏剋蘭危機中看到瞭核威懾的作用。“若伊核協議在較長時間內失去瞭談判窗口,烏剋蘭危機或導緻中東地區齣現逆核裁軍的趨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