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12:04:36 AM
綜述
中國曆史源遠流長,在幾韆年的王朝更替中,總有一些難以言喻的玄妙奇聞,他們有些被記錄在正史中供後人查閱,還有些是民間百姓口口相傳,等我們聽到這些奇怪的傳聞時,早已不清楚它的來源瞭,但這些傳聞的內容往往非常吸引人。
它講述瞭古代王朝中那些神奇的巧閤,總讓人不得不去懷疑,或許這世界就是一個輪迴,看似前人做齣的差異舉動,很快就會降臨到我們自己身上。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在我國曆史上發生的3次神奇巧閤,這些事情原本不可能在後人身上重復發生,但一切在冥冥之中似乎早已注定。
雖為雄主卻未能善終
作為中國曆史上首個大一統的國傢,秦王朝存在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在經始皇帝嬴政多年的徵伐,滅六國、平四海,秦國統一天下。事後嬴政為保證帝王基業得以永存,他廢除在周朝實行瞭八百年的分封製,而在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在地方實行郡縣製度。
嬴政在位期間還曾做瞭許多曆史性的改革,為方便王朝的經濟貿易他統一度量衡、統一貨幣;為解決邊塞匈奴匪患他修築萬裏長城,北擊匈奴,南徵百越。
可這種野蠻式的發展終究是留下禍根,在嬴政晚年時國內民怨四起,百姓被強權壓榨的名不聊生,可嬴政本人卻對此視而不見,癡迷於修仙得道帶來的精神滿足。
外加上權臣乾擾朝政,嬴政規劃的韆年基業就這樣被徹底打垮,本來明主扶蘇有望改變這些,可最終因趙高和李斯的密謀遭到陷害,秦二世鬍亥繼位,秦王朝就這樣被毀瞭。
有意思的是,在距秦數百年之後的隋朝同樣麵臨著和始皇帝開創基業般相同的處境,隋朝的創立者楊堅雖然沒有嬴政那般雄纔偉略,但隋朝能在五代十國的亂世中形成統一政權,結束瞭南北分裂的局麵,本就是能力的錶現。
楊堅在位期間同樣如嬴政那般做瞭許多利國利民的改革措施,使得國傢的農業和經濟發展都得到瞭卓有成效的進步。可晚年的楊堅竟然開始犯糊塗,廢掉太子楊勇將皇位傳給瞭楊廣,最終隋朝因楊廣的荒淫無度徹底滅亡。
楊堅和嬴政在年輕時本都是那個時代獨一無二的雄主,但二人所建立的王朝都毀在瞭繼承人的身上,雖然滅亡的過程有些許齣入,但這冥冥中卻有一種巧閤,本都該是韆年基業,可惜最終毀於一旦。
王莽篡漢的因果
關於漢高祖劉邦的稱帝之路也是伴隨著很多傳說的,在民間流傳的版本中,劉邦早年的經曆是預示過他今後的成就。
據說在他還是亭長時,那時的百姓在秦朝的暴政之下艱難度日,他曾受命前往驪山押送勞工,因途路遙遠,不少勞工都纍死在半路上瞭。眼看任務的期限就要到瞭,押送數量不夠的勞動前去交差也是死路一條,劉邦就想著乾脆把他們都放瞭。
那些被放走的勞工也不走,錶示要和劉邦一起共創大業,於是大傢就往驪山相反的方嚮走。
有天夜裏前行的勞工突然摺返迴來告訴劉邦,前麵的路被一條白蛇給擋住瞭;那時候劉邦剛好喝瞭點兒酒,趁著酒意提著劍就把擋路的白蛇斬成瞭兩半。後來有村民路過時發現那白蛇死亡的地方有個老婦在哭泣,問其緣由,老婦說那白蛇是白帝的兒子,如今卻被赤帝所斬殺。
很顯然劉邦就是老婦口中的赤帝,經此傳說後劉邦在民間的威望更甚,後他擊敗項羽建立漢朝,一切似乎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不過後來漢朝基業被王莽篡取,“莽”字有蛇的意思,這讓人聯想到是不是那條白蛇復仇來瞭。
七歲皇帝如何守國
最後一次巧閤發生在北宋,當時北宋的開國皇帝趙匡胤不過後周的一位大將,雖為禁軍的最高統帥,但身份有彆他也不可能坐上皇帝的位置,直到陳橋兵變後,趙匡胤的黃袍加身,建立瞭赫赫有名的北宋王朝。
在這一篡權的過程中,後周的皇帝由於年紀太小,隻有7歲,根本無力把控朝政大權,即便後周有兵力去阻擋趙匡胤的叛變,也不是小皇帝可以調動的。所以最後趙匡胤的成功名義上來看是要求小皇帝禪位,實際上就是逼宮,欺負你年紀小無力掌控兵權。
可是在數百年後,也就是忽必烈率領鐵騎南下滅宋的時候,當時宋朝最後一位皇帝也隻有7歲,很顯然,當年後周的小皇帝遭遇瞭什麼樣的境遇,現在宋朝小皇帝也遭遇同樣的情況。
宋朝被滅,元朝建立,整個宋朝似乎陷入瞭一種巨大的循環之中,從趙匡胤奪取皇權的那一天開始,宋朝的結局就已經被注定瞭。
結語
古人常說:“以古為鑒,可知興替”,這句話就是在告訴後來的統治者,即便是再強盛的王朝,也會有覆滅的那一天。如果我們不能將前車之鑒銘記於心,那曆史就會變成一個徹頭徹尾的輪迴,發生在前人身上的災難,最終也會降臨到我們身上。
或許世界並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輪迴,那些不斷重復經曆的過去,更像是統治者們重演犯下的過錯,讓毀滅再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