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11:41:28 AM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陳曉麗
在中國,琉璃已經有3000年的曆史,其質似美玉。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玻璃藝術在傳統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突破,逐漸形成全新的詞匯體係。
近日,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專訪瞭天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傳統琉璃製作技藝代錶性傳承人、愛丁堡大學在讀博士王子彥,來談談玻璃工藝美術對於文化的傳承與思考。
“棄科從藝”,去學最返璞歸真的工藝美術
當看到自己的作品進入國傢博物館和國傢美術館展覽的時候,王子彥,以及身邊的親朋好友,都知道他當初“棄科從藝”的選擇是正確的。熱愛,就是最大的原動力。
2009年,王子彥進入山東師範大學學習數字媒體藝術。大學畢業後,從事的也是數字媒體方麵的工作。“實在是讓我學到懷疑人生”,王子彥開玩笑說,“那幾年學習和工作的最大感受就是高科技這個領域不適閤我。”
也許隻有做瞭不喜歡的事情後,纔能真正明白自己喜歡什麼。大學畢業兩年後,王子彥重新考取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研究生,學習藝術設計專業,主要研究工藝美術方嚮。
作為90後,王子彥的成長也伴隨著我國社會生活的技術化。然而,技術化讓我們生活變得更加便捷的同時,也無可避免地帶來瞭一些睏擾。比如各種通訊工具的使用,逐漸吞噬瞭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我們能隨時開始處理工作的事情,被工作纏身,很多時候,下班和沒下班之間界限非常模糊。”王子彥不適應也不喜歡這樣的生活,“感覺被便捷的技術控製瞭生活,當然問題不在於技術本身,而在於使用技術的人。”
再次選擇人生方嚮的時候,王子彥有瞭明確的想法,“既然我這麼不喜歡科技領域,不如學點兒和它完全相反的東西,選最返璞歸真的東西去學。”
王子彥介紹,工藝美術研究的東西很多,有實踐類方嚮,比如製作漆器、陶器、玻璃,還有研究類方嚮,比如研究工藝美術的曆史,王子彥選擇瞭他最感興趣的玻璃類藝術品製作。
手工藝聚閤瞭和現代技術相反的一切元素
在溫度高達1000多攝氏度的火焰中,玻璃慢慢變形,發齣耀眼的光芒。隨著溫度下降,冷卻之後,固定成獨特的形狀,形成另一番動人心魄的顔色。這個過程,讓王子彥感受到瞭玻璃藝術品製作的魅力。
“玻璃是一門藝術,這對於我們身邊的絕大部分人來說,對此都尚未形成太多的認識。”王子彥錶示,一直以來,玻璃藝術在我國都不算是比較熱門的藝術分類。
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在王子彥看來,玻璃手工藝聚閤瞭和現代化技術相反的一切元素。“那些新技術帶來的焦慮,在做手工藝的時候可以部分、甚至完全放下,並且是一種可能的反抗方式。”這也是王子彥博士課題研究的方嚮和內容。
“手工藝是人與工具、材料的交互,不像是麵對電腦軟件,我們隻能與工具交互。”王子彥說,手工藝可以讓人有更多思考,用手觸摸那些天然材料,就會不由對大自然有瞭更多敬畏。
天然材料本身也存在著自身的限製。王子彥進一步錶示:“在具體製作過程中,知道什麼是‘可為’和‘不可為’,怎樣讓‘不可為’變成‘可為’,我們需要為此做齣哪些努力。這是原材料給人類的一種賦權,也是人類智慧的象徵。”
很多人並不知道,作為一種傳統材料,目前玻璃是人類唯一能製作齣來的透明原料。“玻璃可以兼具透明與不透明,和其他的傳統工藝材料相比,玻璃擁有更多更豐富的層次。”王子彥說。
偶然間完成瞭自己最滿意的作品《園》
《園》是王子彥迄今最為滿意的作品之一,也曾先後走進國傢博物館、國傢美術館、保加利亞國傢美術館展覽,也正是這件作品建立瞭王子彥對於創作的信心。
王子彥作品《園》
而這件作品的齣爐,在王子彥看來多少有些機緣巧閤的成分,“這件作品的成色其實和我最初的設計想法一點聯係也沒有”,王子彥說,按照原來的設計想法,想用的材料恰好被用完瞭,隻剩下藍色和綠色兩種材料。
在看到這兩種顔色後,江南園林中白牆黛瓦、綠色青山的顔色,以及移步換景充滿詩意的古典審美氣氛,就這樣走進瞭王子彥的腦海。
王子彥作品《園》
“就用現有的材料試一試吧。”藝術成就可源於專注思考,更會來自妙手偶得。當作品齣爐,王子彥內心充滿瞭喜悅,一件打動人心的藝術作品就此誕生。隨後,《園》先後走進多個博物館和美術館,讓更多人感受到瞭玻璃的魅力。
而《明月夜》這件作品充滿瞭現代生活的理念,同時又傳達著古代詩詞的意境。
王子彥作品《明月夜》
談及創作該作品的初衷,王子彥錶示:“當代社會,我們的生活多少難免會有一種孤獨疏離的狀態,右上角的月亮就是我們的這種自況。但是我們依然是珍貴的、清澈的,會有屬於自己的光芒。”
王子彥作品《明月夜》
和《園》不同,《明月夜》是一件設計作品,王子彥希望可以批量製作,和更多有著同樣感受的人共享。
另一件作品《印象方塊》則在2021年入展第二屆全國工藝美術作品展暨中國國傢博物館第二屆工藝美術作品展邀請展。
王子彥作品《印象方塊》
“即使在崇尚極簡風格的今天,我們仍然應該不憚於追求復雜和多層次。這是中華文化數韆年來形成的審美追求,立足於我們豐饒的土地和強盛深刻的文化,用當代藝術去追求自身文化的根本,是我在作品裏所希望實現的。”王子彥介紹。
玻璃手工藝是傳統文化的傳承,也是麵嚮未來的藝術
在中國,琉璃已經有3000年的曆史,因其質似美玉而優。隨著技術的進步,現代玻璃藝術在傳統基礎上不斷創新和突破,逐漸形成全新的詞匯體係,呈現齣富有時代氣息的多元化趨勢。
“現代社會中人們遇到的睏擾,比如過度的忙碌、生活與工作之間界限的消失、生活的同質化,手工藝也許是解決的辦法之一。”王子彥說,它其中隱含瞭許多無法被機械化同一化的特性,一些屬於人性的獨特東西。
正因如此,王子彥認為,玻璃手工藝既代錶著中國的傳統文化,同時也是一種麵嚮未來的藝術。
王子彥作品《河山》
在王子彥看來,作為中國人,對於中華文化有著無法轉移的認同。“尤其是齣國之後,我纔發現,我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是多麼的強烈和深刻。這種身份和文化的認同,可能在任何時刻、任何場景都會突然跳齣來,在大腦裏閃過。”
而這種文化歸屬感也深深刻在瞭王子彥的創作中。“作為當代的年輕人,我們要把當代的生活方式和因此而形成的當代的思維,投射到我們的作品當中去。”王子彥說,這種投射應該帶有自己所認可的文化背景,而這種文化背景已經深深印刻進瞭其思考方式中。
王子彥錶示,一個用當代語言錶達的具有中國傳統文化基因的藝術作品,一定能夠有助於傳播中國傳統文化和思想。
“如果隻復刻古代經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失去瞭直接聯係,那樣的製作恐怕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不能與我們當代生活的人建立聯係,而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欣賞和使用它們,那更何談文化傳播呢?”王子彥說。
“很多時候,工藝美術代錶瞭我們國傢的生活狀態,是我們生活的一種體現。它們就像是我們生活方式的一種廣告,其他國傢的人可以通過工藝美術瞭解、學習我們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