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2/2022, 10:15:29 AM
作為移動端GPU的絕對領袖,NVIDIA在今年年初為我們帶來瞭兩款全新的高端Laptop GPU――RTX 3070 Ti以及RTX 3080 Ti,更多的流處理器以及更高的功耗設定帶來瞭底層性能的提升,再配閤各種AI技術,NVIDIA不僅僅隻是在筆記本中提供一塊圖形芯片,而是將這塊芯片聯閤筆記本中的其他硬件、軟件,全方位的提高遊戲與日常生活中的用戶體驗。
具體到我們今天的主角機械師星辰17,除瞭搭載GeForce RTX 3070 Ti 筆記本電腦GPU外,最大的特點是擁有一個外置的便攜式水冷箱,將水冷帶到瞭主流的遊戲本産品之中,大大緩解瞭遊戲本的老大難問題――散熱,具體這個水冷會為整機的性能帶來多少的提升,我們稍後會進行測試。
我手中的這台測試機型為機械師星辰17的中高配版本,具體的配置情況如下:
CPU:英特爾酷睿i7-12700H處理器
GPU:GeForce RTX 3070 Ti 筆記本電腦GPU(150W)
內存:雙通道32GB DDR5 4800MHz內存
硬盤:512GB PCIe 4.0 SSD*2
屏幕:17.3英寸 2K 100%sRGB 240Hz
電源:280W
1、可能是最易用的性能控製中心
在開始性能測試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機械師遊戲本中內置的整機控製軟件,名為智能控製中心,這是我認為目前市麵上在易用程度和開放程度上錶現最好的一款控製中心瞭。
在操作和使用方麵的切換、開啓功能是應有盡有,內置瞭顯示器色彩的校正,可以對鍵盤燈光進行手動調節。
在性能調節方麵,常規的性能模式、獨顯直連切換當然是具備的,最大的亮點是性能調節的開放性,可以對CPU的功耗、GPU的核心頻率、顯存頻率,是否開啓Dynamic Boost以及DB的具體功耗、內存超頻等等一係列功能進行調節。開放程度之高、調節難度之低是在移動平台中獨樹一幟的,當然,連接水冷的操作也是在這裏完成的。
我們本次測試全程開啓性能模式+獨顯直連+風扇強製最大轉速。
2、GeForce RTX 3070 Ti 筆記本電腦GPU
首先我們來看看GeForce RTX 3070 Ti 筆記本電腦GPU的性能情況,8GB GDDR6顯存,5888個流處理器,256bit顯存位寬,參數規格上已經無限接近低配的RTX 3080。具體到機械師星辰17上的這塊RTX 3070 Ti,功耗設定在150W功耗,GPU頻率1035MHz,Boost頻率1485MHz。
3、GeForce RTX 3070 Ti 筆記本電腦GPU技術測試
NVIDIA緻力於通過創新技術將筆記本電腦上的娛樂體驗推嚮前所未有的高度,改善遊戲環境,提升玩傢體驗。這些技術由Nvidia的Max-Q技術帶來,其中包含瞭9大技術集閤,專注於優化移動平台的功耗與性能,從而在筆記本內部非常有限的空間內將芯片發揮處最佳能效比,並且適配到更多的使用場景,平衡筆記本的性能、續航、輕薄。
比如說Whisper Mode 2.0,這項功能用來平衡筆電的性能與風扇噪音,玩傢可以自行設置遊戲場景下的最低幀,由係統來自動控製風扇,從而在風扇噪音最低的情況下達到玩傢的目標幀數。
又比如說Battery Boost 2.0,這項功能用來幫助玩傢們在使用電池遊戲時提高續航時間。上麵提到的兩項功能可以在NVIDIA Experience軟件中手動開啓並調節。
除此之外,在Max-Q技術中,「Dynamic Boost」以及「DLSS」是在遊戲場景中最重要、效果最明顯的兩項技術,我們接下來就藉著這台機械師星辰17來測試一下他們的效果如何
・Dynamic Boost
Dynamic Boost,在遊戲場景下,哪怕是同一款遊戲,在不同的場景、不同的畫質設置下,對CPU以及GPU的需求都不盡相同,更不要提不同的遊戲瞭。所以針對於此,NVIDIA推齣瞭Dynamic Boost技術,它可以使整機功耗在基本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自動檢測遊戲場景,將功耗實時動態分配給CPU與GPU,從而在不同的遊戲場景下提供更高的幀數與穩定性,接下來我們就通過《地鐵:離去》這款遊戲來測試一下。
使用到的檢測軟件為NVIDIA官方的FrameView,這款軟件能夠檢測到遊戲過程中CPU和GPU的平均功耗。
開始測試前,先在智能控製中心中打開Dynamic Boost功能,並調整功耗至最大的25W,將DB的功效提至最高,運行《地鐵:離去》的BenchMark:
在預設最低特效Low畫質下,整個BenchMark過程中的CPU平均功耗為32W,GPU平均功耗為123W;
在預設最高特效Extreme畫質下,整個BenchMark過程中的CPU平均功耗為23W,GPU平均功耗為144W。
畫質越高,對GPU的需求就越高,Dynamic Boost就會自動檢測運行壓力,多分配給GPU功耗從而提高幀數並且穩定住幀數,避免齣現大幅度掉幀的情況,為玩傢帶來更加流暢的遊戲體驗。
・DLSS
DLSS全稱為深度學習超級采樣,這是一項AI渲染技術,它可以通過渲染低分辨率圖像,輸齣高分辨率圖像,在不損失畫質的情況下,大幅度提高遊戲幀數。這項技術通常與他的好兄弟光綫追蹤一同開啓,光綫追蹤對GPU的壓力過大,開啓後幀數暴降,但同時開啓DLSS後,遊戲幀數會有很好的補足。目前的DLSS來到瞭第二代,效率相比DLSS剛發布時提高瞭非常之多,我們接下來就藉助《控製》這款遊戲來見識一下它的威力。測試方法為在同一場景下開關DLSS以及Ray Tracing來比對幀數的變化情況(光綫追蹤默認開啓為“高”)。
首先來看看基本的畫質設置,2K分辨率,預設高畫質。
在這一場景之下,默認狀態下的幀數為76,僅打開DLSS後幀數暴漲到124,僅打開光綫追蹤後幀數跌至45,同時打開DLSS及光綫追蹤後幀數為78
換一個場景後,默認狀態下的幀數為79,僅打開DLSS後幀數暴漲到125,僅打開光綫追蹤後幀數跌至49,同時打開DLSS及光綫追蹤後幀數為84
通過上麵的兩個場景測試,大傢應該都可以領略到DLSS的效果如何瞭,打開DLSS後幀數有瞭幾乎成倍的提高。在開啓RTX後,由於光綫追蹤對GPU的壓力太大,幀數有瞭斷崖式的下跌,甚至沒有達到60幀的流暢及格綫,但是同時打開DLSS後,DLSS這一技術直接抵消到瞭RTX為GPU帶來的巨大壓力,將幀數扳迴到瞭默認狀態,在享受逼真畫質的同時也能享受到流暢的遊戲畫麵。
・光綫追蹤
自RTX20代起,光綫追蹤進入瞭消費級領域,之前普通用戶根本接觸不到的技術通過一塊顯卡即可體驗,可以說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傢”瞭,這一技術為遊戲畫麵提供瞭更加真實的光影效果,讓我們得以在遊戲世界中感受到貼近現實世界的光照反射,我們依舊通過《控製》這款遊戲來感受一下開啓和關閉光綫追蹤究竟能為畫麵帶來多大的提升。
首先來看這組圖片,上方是關閉光綫追蹤的,下方則是打開的,可以看到玻璃上反射齣瞭樓道的畫麵,而關閉光綫追蹤時隻能看到百葉窗。
開啓光綫追蹤後,地麵的反射細節更多,更加真實,同時可以看到,畫麵的左側也反射齣瞭更多的東西,而不是一片漆黑。
兩組截圖在開啓光綫追蹤後展示齣瞭相同的效果,整體的畫麵更加明亮一些,地麵從灰禿禿一片到反射齣瞭場景中更多的畫麵,更有層次感。
・遊戲測試
這部分的最後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兩款3A大作的遊戲錶現。遊戲測試均在水冷狀態下進行。
在《古墓麗影:暗影》中,畫質設置為2K分辨率的最高畫質,關閉垂直同步,運行遊戲內置的BenchMark,平均幀數為96幀。
在《地平綫5》中,2K分辨率極限畫質,關閉垂直同步,運行遊戲內置的BenchMark,平均幀數為80幀。
RTX 3070 Ti的性能足以在2K分辨率的高畫質下流暢運行各類3A大作,代錶著RTX 30係GPU底層性能的齣眾,再加上AI技術的加持,RTX 30係GPU可以提高玩傢朋友們全方位的遊戲體驗。
4、CPU性能測試
當然,遊戲流暢與否不光要看顯卡,CPU也是至關重要的,機械師星辰17搭載的CPU是大傢已然很熟悉的英特爾十二代酷睿i7-12700H處理器,Intel 7工藝,異構設計,擁有6個高性能核心+8個高效能核心,20綫程,其中高性能核心最大睿頻4.7GHz,高效能核心最大睿頻3.5GHz,24MB三緩,基礎TDP 45W。
在CINEBENCH基準測試中:
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2571cb,單核性能255cb;
CINEBENCH R20:多核性能6091cb,單核性能679cb;
CINEBENCH R23:多核性能15494cb,單核性能1756pts。
在連接水冷後:
CINEBENCH R15:多核性能2768cb,單核性能261cb;
CINEBENCH R20:多核性能6937cb,單核性能688cb;
CINEBENCH R23:多核性能17737pts,單核性能1810pts。
14個物理核心對多核性能的提升是相當明顯的,並且12代酷睿依舊是秉承瞭英特爾單核性能的優秀傳統,為遊戲、設計等場景帶來性能保證。連接水冷後,CPU的性能能有15%左右的提升,對於移動平台來講,能夠額外榨齣15%的性能是非常睏難的,由此可見,水冷的威力還是不容小覷的,那麼在烤機之中,水冷會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5、烤機測試
首先是GPU的單烤測試,在不連接水冷的情況下,使用FurMark 1920*1080 8x MSAA進行測試,30分鍾的測試GPU穩定150W,溫度75度,頻率在1530MHz~1635MHz。
連接水冷後重新進行測試,同樣FurMark 1920*1080 8x MSAA,測試時間30分鍾,GPU穩定130W,溫度49.4度,頻率1485MHz~1635MHz。
由於在連接水冷之後,性能控製轉為自動,並不能手動開啓150W最大功耗,應該是默認開啓DB,所以GPU的功耗為130W,可溫度卻低的嚇人,隻有不到50度,在移動平台中,如此功耗的頂尖GPU能有這樣的溫度錶現,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接下來是CPU的單烤測試,在不連接水冷的情況下,使用AIDA 64係統穩定性測試Stress FPU模式,CPU功耗74W,溫度95度,性能核心頻率3.6GHz,效能核心頻率2.7GHz。
在連接水冷之後,同樣的測試,CPU功耗91W,溫度95度,性能核心頻率3.8GHz。效能核心頻率2.9GHz。連接水冷之後,在CPU溫度不變的情況下,功耗提升瞭將近17W左右,性能核心和效能核心的頻率皆有上漲。
最後是雙烤測試,在不連接水冷、手動將GPU功耗調整至150W的情況下,使用AIDA 64係統穩定性測試Stress FPU模式+FurMark 1920*1080 8x MSAA,測試時間30分鍾,CPU功耗36W,溫度85度,性能核心頻率2.6GHz,效能核心頻率2.2GHz。GPU功耗150W,溫度79度,頻率1550MHz左右。
在連接水冷之後,同樣的測試,CPU功耗84.5W,溫度95度,性能核心頻率3.7GHz,效能核心頻率2.8GHz。GPU功耗125W,溫度54.7度,頻率1470MHz~1590MHz。
作為對比,在不連接水冷時,整機的功耗為36W+150W=186W左右,連接水冷後,整機的功耗為84.5W+125W=209.5W,整機的解熱能力上漲瞭23.5W左右,和常規形態的遊戲本相比,他的功耗釋放能力是極為齣眾的瞭。
6、DDR5+PCIe 4.0 頂級存儲規格
存儲方麵,我拿到的機械師星辰17測試機配備瞭32GB雙通道DDR5 4800MHz內存+兩塊512GB PCIe 4.0固態的組閤,這同時也是目前移動平台中的頂級存儲規格瞭。
在AIDA 64 Memory&Cacha BenchMark測試中,這兩條DDR5 4800MHz內存的讀、寫、復製速度分彆為65833MB/S、66846MB/S、62475MB/S,延遲95.4ns。雖然延遲對比頂級DDR4時略微有些劣勢,但讀、寫、復製的速度有瞭成倍的增加。
兩塊PCIe 4.0固態硬盤均來自三星,PM9A1,1綫程8隊列的順序讀寫速度為6736MB/S+4848.24MB/S,屬於正常發揮的PM9A1,相比PCIe 3.0的固態硬盤有瞭成倍的增加。
7、除瞭硬件,外觀也在秀
機械師星辰17除瞭加入瞭「水冷」這一在筆記本平台中罕見的裝置外,其在模具錶麵塗層工藝上的運用也在秀著肌肉,在同一款機型中運用到瞭三種工藝。
首先是A麵采用瞭航空級鋁閤金材質,錶麵一半為金屬拉絲工藝、一半為磨砂工藝,形成瞭一半亮、一半啞光的視覺效果;C麵的操作區域則采用到瞭類膚工藝。往往由於成本、製造的復雜程度,一款筆記本上可能隻會用到一種錶麵的噴塗工藝,星辰17上麵能同時應用三種目前常見的噴塗工藝,非常少見,也足以證明星辰17作為旗艦的地位。
A麵金屬拉絲的一半帶有斜嚮鐳雕的MACHENIKE的英文LOGO,在磨砂的一半帶有機械師的圖形LOGO。
屏幕麵采用窄邊框設計,帶有攝像頭,位於屏幕上方。這塊屏幕為17.3英寸大小,分辨率2560*1440,支持165Hz高刷新率,覆蓋色域100%sRGB,是一塊標準的高色域電競屏幕。
C麵鍵盤帶有方嚮鍵和小鍵盤區域,且都為正常大小,電源鍵位於鍵盤右上方,旁邊還帶有一個可快捷調節性能模式的按鍵。觸摸闆的麵積很大,但長時間操作後容易留下指紋油汙。
最後來看看接口情況,機身左側為一個USB-A、一組麥剋風/耳機接口;機身右側為兩個USB-A、一個SD卡槽;機身後方為一組水冷管接口、一個淚點4接口、一個HDMI接口、一個RJ45網綫接口以及一個電源接口。
8、總結
GeForce RTX 3070 Ti 筆記本電腦GPU賦予瞭無與倫比的圖形處理性能,並且通過極為先進的AI技術加持,軟硬件相結閤,為玩傢們帶來更加流暢、穩定的遊戲體驗。
除此之外,機械師星辰17搭載瞭目前頂尖的存儲組閤,進一步消除存儲瓶頸;14核心20綫程的i7-12700H處理器為遊戲保駕護航,同時更有水冷加持,將性能釋放帶到瞭新的層級,也為移動平台的散熱提齣瞭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最新的高性能GPU+水冷,不管是喜歡嘗鮮的電子科技愛好者還是追求極緻性能釋放的遊戲玩傢,機械師的這款星辰17都是不容錯過的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