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9/2022, 11:36:41 PM
又到瞭上台錶演的時候。七國集團(G7)首腦當地時間5月8日與烏剋蘭總統澤連斯基舉行電話會議。會後,白宮發布聯閤聲明稱,G7承諾“禁止或逐步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當承諾中帶有“或”,那麼就不能稱之為承諾。
事實也正是如此。此次召開的會議充斥著信誓旦旦的保證,這些保證都無法掩飾G7成員們的各懷鬼胎。每個G7成員都希望彆國承擔製裁俄羅斯的代價,而由自己享受俄烏戰爭帶來的紅利。
當然,製裁俄羅斯的最主要推手是美國。看看白宮對此次會議成果的期許――“嚴重打擊俄羅斯經濟的大動脈”、“剝奪俄方繼續戰爭所需的資金來源”……越是講得邪乎,越是蒼白無力。
作為歐盟的火車頭,德國和法國早就準備好瞭體麵解套的方法,依然是熟悉的老招數――甩鍋。
歐盟針對俄羅斯的製裁注定是一個笑話和一場錶演,根本無法長久持續,更無法形成共識。據彭博社報道,當地時間5月8日,匈牙利否決歐盟提齣的關於禁止進口俄羅斯石油的建議。歐盟27國常駐代錶當天未能就對俄製裁問題達成一緻。
這個結果應該是德國和法國最樂意看到的,在他們眼裏,匈牙利無疑就是拯救他們的白衣騎士。而這個白衣騎士的武器就是否決票。匈牙利當瞭惡人,卻讓德法竊喜。
一攬子製裁提案被否決後,匈牙利應該得到瞭很多歐洲國傢的暗中歡迎,盡管錶麵上它們依然要做齣敵視俄羅斯的姿態。
以法國為例,就有議員反思製裁俄羅斯的必要性。俄羅斯衛星通訊社5月9日報道,來自法國“國民聯盟”的歐洲議會議員馬裏亞尼錶示,俄羅斯能從製裁裏掙錢,而法國卻在持續虧錢。
馬裏亞尼在法國RMC電視台節目中透露:“俄羅斯能夠從禁運措施中掙錢,而法國人卻在虧錢。2014年剋裏米亞事件之後,歐洲對俄羅斯實施瞭製裁,帶來瞭什麼結果?法國的企業齣口更少瞭。到瞭今天,俄羅斯通過石油和天然氣掙的錢比任何時候都多。”
針對大國的製裁相當愚蠢,注定會傷及自身。美歐要承認現實,不要與任何大國為敵,否則就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在對俄製裁方麵,西方國傢都不敢玩真的。日本的走位比較風騷,新發明瞭一個新玩法――“原則上禁止進口俄産石油”。“原則上”這個詞,暴露瞭日方色厲內荏、外強中乾的本質。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5月9日淩晨召開的G7(西方七國)首腦在綫會議上錶示,將原則上禁止進口俄羅斯的石油。岸田還煞有介事地強調:“雖然做齣這個決定非常的艱難,但此刻G7團結比什麼都重要。”
喊完口號,岸田文雄迅速嚮現實低頭。日本約4%的原油進口和9%的天然氣進口依賴俄羅斯。岸田在首相官邸接受媒體采訪時強調“將采取對國民生活和業務活動負麵影響最小化的方式”。關於日本參與開采生産原油和液化天然氣(LNG)的“薩哈林1號”和“薩哈林2號”項目,岸田聲稱“維持權益的方針不變”,錶示當前仍然繼續,並不會放棄這些項目。他也沒有給齣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的時間,僅錶示“今後將基於實際情況進行探討”。
岸田文雄承認:“對於嚴重依賴能源進口的日本來說,這是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但像現在這樣的時刻,七國集團之間的協調是最重要的。”這句話的言外之意無非是:日本已經盡力瞭,請其他G7成員加大製裁俄羅斯的力度。
G7的確形成瞭錶麵上的共識。話是這麼說,但做不做、以及做到什麼程度,其實G7國傢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嚷嚷最大聲的美國到現在為止都沒有100%停止進口俄羅斯的能源。法國和德國更不可能馬上切斷對俄羅斯能源的進口,畢竟誰也不想拿本國經濟開玩笑,更不願拿自己開刀。
當然,西方媒體依然會氣勢洶洶地報道“G7國傢首腦就分階段或者立即禁止進口俄産石油達成一緻”,但基本都“巧妙”地隱藏瞭具體時間。
以德法日為例,雖然與G7其他國傢錶麵上統一瞭步調,但一直都在強調禁運俄羅斯石油相當為難,禁運措施並不能馬上落地。
G7同床異夢並非新聞,其實西方國傢都在拖延,等戰爭一結束,就不必實施禁運。在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的當下,輕舉妄動纔是傻瓜。至於對烏剋蘭提供援助,不過是為瞭麵子而已。沒有一個西方國傢會為瞭烏剋蘭而搭進老本。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俄羅斯並未有絲毫的退縮。保護本國的安全邊界、對迫在眉睫的侵略采取先發製人的反擊,是正義之舉。俄羅斯的堅決果斷與戰鬥意誌,值得藉鑒。
5月9日是俄羅斯的“衛國戰爭勝利日”。莫斯科紅場舉行瞭紀念偉大衛國戰爭勝利77周年閱兵式。當天,普京接見瞭在頓巴斯犧牲的“斯巴達”營指揮官弗拉基米爾-若加的父親阿爾喬姆-若加。俄總統追授弗拉基米爾為“俄羅斯英雄之星”。
普京嚮所有俄羅斯公民緻以節日祝賀。在講話中,他緬懷瞭偉大衛國戰爭英烈,迴顧瞭北約在烏剋蘭的行動,並解釋瞭在頓巴斯地區展開的“特彆軍事行動”,普京錶示“哪怕有一絲機會能夠和平解決這一問題,我們都會抓住。但是,沒人給我們留機會,根本就沒給我們任何機會。我們彆無選擇。”
北約的惡行也在此次講話裏被揭露――“俄羅斯呼籲西方國傢參與誠懇的對話,共同尋找閤理的摺衷方案,考慮彼此的利益。一切盡是枉然。北約國傢不願聽從我們。這意味著,他們完全有另一套計劃。他們公開準備對頓巴斯發起又一次懲罰性行動,準備入侵我們曆史上的國土,包括剋裏米亞。”
普京強調,俄羅斯對侵略予以先發製人的反擊,是唯一正確的決定,是一個主權、強大和獨立國傢的決定。
可以說,勝利日紅場的閱兵,是“一場宏大動員”,戰爭“也撥動瞭俄羅斯社會的共同心弦”。未來或存在某個爆發點,導緻戰爭新的升級,引發全球性風險。而風險的爆裂或者成為更大災難,或者逼齣和平方案。
真心希望俄烏之間的馬拉鬆式戰爭能夠逼齣一個令雙方都能接受的和平方案,早日停戰,不要産生危及全球的重大後果。
當然,此次閱兵也證明,俄羅斯人的士氣猶在。畢竟,這麼一個大國,即便暫時遇到挫摺,也不會選擇退縮,反而會激發鬥誌。正如老鬍所言,俄羅斯人一旦動員起來,最不怕的可能就是打仗。西方的確低估瞭普京政權的穩固程度,也低估瞭俄羅斯對承受戰爭的耐力。
同理,與俄羅斯同源同種的烏剋蘭(綽號“二毛”),也有這種越戰越勇的特性。可以想見,除非雙方中的一方耗盡戰爭資源,否則戰爭不會停止。現在的烏剋蘭有北約和西方國傢在背後“輸血”,因此逐漸扳迴瞭一點局麵。
目前俄烏陷入瞭持久戰,雙方的怨氣都還沒有散盡,依然有戰鬥的欲望。生靈塗炭,遍地焦土。但從長遠來看,烏剋蘭無論如何都是最大的輸傢。最慘的莫過於烏剋蘭的普通民眾。美國和北約最為陰毒,妄圖用烏剋蘭人的血來淹沒俄羅斯的裝甲洪流。如果烏剋蘭人還盲目且愚蠢地感謝美國和北約,那麼鮮血算是白流瞭。那些還在緊抱美國大腿的勢力,應該看看烏剋蘭的悲慘下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