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生》的很多評論都提到瞭一個細節:電影結束的時候,很多影院的觀眾並沒有離開,而是靜靜地坐在座位上,聽著張學友,唱的片尾麯《等風雨經過》然後慢慢起身離開。
一方麵電影很震撼,另一方麵可能是歌神唱的這首周傑倫方文山的歌詞和歌麯很好聽。
那個唱歌還很好聽的人已經60歲瞭。
這意味著最後一波對四大天王有記憶的觀眾已經邁過瞭40歲的門檻。四大天王時代,當然要給新一代流量讓路。
所以,當張學友公司公布60位明星為他60歲生日祝福的短片,以及粉絲在廣州, 上海, 雲南等地豪擲500萬元支持他的時候
很多新生代觀眾會問,這個身材挺拔,穿著綠外套切蛋糕的黑發大叔有什麼故事?
事實上,幾年前,新一代的觀眾問:“張學友過時瞭嗎?”更誇張的問題是:張學友?是誰?他和蔡徐坤?一樣受歡迎嗎
當然,提問的新一代年輕人不明白為什麼很多逃亡者冒著被抓的危險去聽他的演唱會。我不知道。他的音樂會總數已經超過800場。
我不知道。他的全球唱片銷量僅次於邁剋爾傑剋遜
可能是我還沒用過最火的“給你吃屎”錶情包吧。
更不用說,我聽說過香港娛樂圈的傳奇人物——“在香港, 中國,最被低估的就是梁朝偉的唱功和張學友的演技”
何況這個人,參演瞭75部電影,是為數不多的能拿下國際A級電影節影帝的香港明星。他仍然不斷推齣新歌,被陳奕迅,吳青峰和林俊傑,視為yyds,但他已經很久沒有行動瞭。
但在張學友被拋棄的演技中,有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秘密。如果在香港有人能在纔華上與梁朝偉競爭,那隻能是這位60歲的歌手。
90年代的張學友演戲有多穩,年輕人都不知道瞭
張學友是傳說中的天纔球員。上帝給瞭彆人一頓飯,賞瞭賞,多半是半碗,餘生慢慢補,比如劉德華唱歌,郭富城演戲。但是張學友一上來,上帝就給瞭他兩碗飯,一碗唱歌,一碗演戲。
1984年,23歲的張學友在第一屆“香港".十八區業餘歌唱比賽”上唱瞭一首歌《大地恩情》,唱完之後,評委盧國沾直接說,“不用打分,一定是他。”
於是,23歲的歌神第一次參加比賽,獲得瞭歌唱比賽冠軍。
然後第一張專輯就賣瞭20萬張,獲得瞭最有前途新人奬。
1986年,他齣演瞭自己的第一部電影《霹靂大喇叭》,在這部電影中,他扮演瞭警察部隊的一名爪牙張定其,當年洪金寶如日中天的時候,一次打架吃瞭兩次60 Ngs,效果還不錯。
歌神齣道是巔峰,但是演技沒有生活經驗還是不行,果然跌宕起伏來瞭。
張學友第二次拍電影,第一次當男演員的時候,他和小花羅美薇是同一個劇組的。
鮮花、掌聲和奉承很快讓他眼花繚亂。他曾經酗酒,做過各種荒唐的事情,甚至在梅艷芳的生日聚會上大吵大鬧,還扔蛋糕.
緊隨其後的負麵消息,是唱片銷量的斷崖式下滑:第三張唱片,5萬張;第四個記錄,兩萬;第五張唱片賣瞭一萬多張。
1988年,《昨夜夢魂中》在香港隻賣瞭幾韆張。
同年3月,相戀兩年的羅美薇,也離開瞭他,臨走時告訴他,“你不改我就不迴來瞭。”
但命運就是這麼奇妙,要不是樂壇的大衰落,也不會有。
有影壇之大起。在張學友演員生涯的高光時刻,三位名導將起到不可忽略的作用。第一位,就是在他水逆時刻找他演戲的王傢衛。
當年墨鏡王為導演譚傢明寫瞭《旺角卡門》的劇本,沒采用。王傢衛不甘心,想把它拍齣來,劉德華碰巧看到劇本,覺得很不錯,願意演男主。
片中還有一個不學無術而又自以為是的爛仔——烏蠅哥,誰來演?王傢衛找來張學友。
結果張學友在片中交齣瞭酣暢淋灕的演技,把一個說著寜做一日英雄,不做一世烏蠅的豪言,卻隻會連纍兄弟,看瞭他就像打的爛仔演活瞭!
有一場戲,他把“食屎啦你”這句台詞,用不同的語氣和錶情說瞭三遍,那個著名的錶情包就此誕生,許多年後,劉德華在《人潮洶湧》中還緻敬這段錶演。
張學友在本片中創造瞭一種高度戲劇化、直接又爆炸的演繹方式,把“烏蠅”無能、自大、做事不計後果、可悲更可恨的性格演繹得淋灕盡緻。
觀眾可憐他,也想趕緊揍死他。
到瞭金像奬,劉德華獲影帝提名,歌神拿下最佳男配角。這也是四大天王第一個金像奬錶演奬項。
30多年過去,港片江湖無數大哥小弟走過,這傢夥還是江湖上最火的錶情包。
王傢衛當然不會浪費人纔,《旺角卡門》賣瞭一韆多萬,他順勢說服老闆鄧光榮,把張國榮、劉德華、劉嘉玲、張曼玉、梁朝偉和張學友拉到一起拍《阿飛正傳》。
也就是從這部戲開始,王導養成隨心所欲的拍攝方式。劉嘉玲在片中拖地27次,梁朝偉在九龍城寨吃瞭一晚上梨。張國榮在片中跳橋自殺的戲,齣動8架直升飛機,忙活大半天,結果電影上映,一剪沒。
王傢衛唯獨沒摺騰張學友。而在眾星的耀眼星光下,張學友依然錶現齣彩。
《阿飛》一共用瞭4000萬港幣,票房徹底撲街,鄧光榮被氣得心髒病發作,緊急送醫。
王傢衛索性自組“澤東”,這都是後話。
就在此間,一位港片奇纔開始笑傲江湖,這就是張學友在影壇的第二位伯樂——徐剋。
1990年,徐剋擔任監製,請來自己的偶像鬍金銓拍新戲,拍到一半,老怪直接把偶像架空,氣得鬍金銓退齣。最後徐剋乾脆帶上程小東、李惠民一起上,導緻導演欄上齣現四個名字,編劇更多達七人。
這部電影,就是1990版《笑傲江湖》,許多年後,這部拍攝過程混亂無比的影片,被譽為港片新武俠的開山之作。
張學友在片中和老戲骨劉洵對戲,飾演東廠小廠公,盡管在影片中齣鏡時間有限,但卻用很少的錶情和動作刻畫齣一副深入骨髓的毒辣麵相,和他之前所有扮演的角色都區分開來,從第一個鏡頭開始,就把反派人物的奸詐、凶狠、陰險演得淋灕盡緻。
全片最精彩的,就是他跟劉洵的幾場對手戲,文戲都能演齣刀光劍影。
演完徐剋就後悔瞭,後悔1987年他與程小東聯手,將詭譎、艷麗融為一爐,為港片引入奇情畫風的《倩女幽魂》中,沒用張學友。
拍完《笑傲江湖》,同年《倩女幽魂2》開拍,原班人馬全部歸隊,張國榮依然扮演寜采臣,王祖賢扮演的傅清風是聶小倩的化身,午馬繼續飾演燕赤霞,隻新增瞭一個主要角色,就是為張學友因人設崗的年輕道士知鞦一葉。
影片請《終結者》的特效團隊做瞭巨型蜈蚣,視覺效果比第一部還要好。而張學友在極限的大場麵動作和令人眼花繚亂的剪輯中,創造瞭又一種輕快的動作喜劇錶演風格,全片的錶演鬼馬生動,和影片風格完美融閤。
最終電影成為當年港片影壇第六大賣座片,還是當年中國台灣第二大賣座片。
這個角色也讓歌神再次提名金像奬最佳男配角。
到瞭91年徐剋開拍《黃飛鴻》,張學友飾演瞭徐剋版中的初代牙擦蘇,一口齙牙,說著流利的英語,詼諧有趣。
《倩女幽魂3》主演換成梁朝偉,知鞦一葉已壯烈犧牲,徐剋還是為他塑造瞭又一個道士形象,片中張學友那句“來勾引我吧,我很容易勾引的”又成為影片經典。
到這裏,張學友已經成為徐剋電影中的黃金配角。
有好演員,徐剋當然不會獨享,又把他推薦給瞭另一位剛剛憑一部港片經典翻身的老友,這就是張學友演藝生涯中第三位重要導演——吳宇森。
1989年,吳宇森剛剛拍完《英雄本色》,全港大爆,小馬哥令周潤發一躍成為影壇一哥,與成龍分庭抗禮。
終於翻身的吳宇森英姿勃發,拍攝瞭1990年全港製作費最貴,也是人生中半自傳體和最中意的作品——被影評人公認為港片遺珠的《喋血街頭》。
這個三兄弟一同去越南打拼,最後卻為瞭金錢自相殘殺的故事,海外片名叫《頭顱裏的子彈》,吳宇森找來梁朝偉演為兄弟報仇的男一號,找李子雄演背信棄義的反派,而那個頭顱裏被兄弟射進一顆子彈的“細輝”,找來張學友。
結果張學友交齣瞭令人驚嘆的富有層次感的演技。任何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應該會承認, 當年張學友的演技,在四大天王中,絕對是一騎絕塵。
如果以梁朝偉為演技參照物,一直到10年後的《無間道》,劉德華纔做到和梁朝偉勢均力敵,而《喋血街頭》的張學友戲份不如梁朝偉,卻比梁朝偉的角色更耀眼。
他在電影中剛開始露麵,是一位極度陽光的少年,雖然傢境貧窮常被父母打罵,卻是三位兄弟中最愛笑的那個,常常說“和兄弟們在一起就行!”
哪怕深陷睏境,這個人物依然有情有義,後來李子雄的角色為錢齣賣所有人,他依然主動為他擋槍,最後卻被李子雄的角色濛著腦袋一槍,雖然奇跡般地活瞭下來,卻隻能靠殺人賺錢來緩解頭疼的後遺癥。
片中的張學友,看過一遍就叫人過目不忘,犯癮後的瘋狂,注射後的迷幻,再見到老友的突然清醒和痛苦,到選擇結束生命的解脫,張學友演得一氣嗬成。
如果說梁朝偉在這部電影中隻演繹瞭一種形象——重情重義,李子雄演齣瞭兩個層次——前期的義氣,後來的無情無義,那麼張學友至少演繹瞭三種層次:對兄弟義氣的男人,被夾在兄弟情義之間的男人,以及變成瘋子的可憐人。
《喋血街頭》最終失意金像奬,成為吳宇森一生的遺憾,但張學友依然獲得瞭第十屆金像奬影帝提名,也是全片唯一的錶演奬項提名。
迴頭看來,港片黃金時代,不乏周潤發和吳宇森相互成就、梁朝偉和王傢衛相互成就、王祖賢和徐剋相互成就這類案例,但張學友卻神奇般的在幾位王牌導演的電影中,全部交齣瞭精彩演技,堪稱那個黃金時代最生動的一張臉。
但下一個問題馬上來瞭,張學友的演技,到底是被低估,還是被一批小眾影迷高估瞭?
張學友演技被高估瞭嗎?他的演技好在哪裏?
令張學友演技變得模糊的一大原因是:歌神演瞭太多喜劇。
但喜劇就不需要演技嗎?
很少人意識到,張學友是少有能在一部喜劇中和周星馳梁朝偉這樣的港片喜劇之王擔任雙男主,還不被搶戲的演員。
1990年,柯受良執導的《咖喱辣椒》中,他與喜劇之王周星馳唯一一次閤作,
飾演吊兒郎當但工作突齣的咖喱,兩人在插科打諢間破案,演齣瞭香港街頭的市井冷暖,當年已經走紅的星爺在片中鬼馬精靈,但張學友的演技絲毫不落下風。
後來柯受良繼續執導《咖喱辣椒2》,星爺已經不接雙男主戲,換瞭梁朝偉和張學友搭檔,兩人閤作依然天衣無縫。
到瞭《超級學校霸王》四大天王罕見閤體,喜劇上最耀眼的依然是張學友飾演的“掃把頭”。
《鼠膽龍威》中,和李連傑對戲,他是全片喜劇擔當。
到瞭1993年,王傢衛動用空前陣容拍攝《東邪西毒》,把一半港片一綫明星全部拉來內地。劉鎮偉去探班,發現三個月瞭還在拍同一場戲。當年港片影壇腥風血雨,劉擔心王傢衛被片商找人砍,趕緊把這幫巨星拉走,花27天拍瞭《東成西就》。
所有明星的人物都變瞭,隻有張學友在《東邪西毒》中飾演殺手洪七,《東成西就》繼續飾演武功高強、最靚最白淨的山東口音丐幫幫主洪七公。
片中他唱著《Loveyou》嚮錶妹王祖賢求愛的場麵,與香腸嘴梁朝偉閤唱的一麯《我愛你》,
以及逼著梁朝偉扮演的歐陽鋒弄死自己結果令對方求死不能的對手戲,看一次笑一次。
這正是張學友錶演的第一個特點:他的肢體動作喜劇錶演纔能一點也不比當年正紅的梁朝偉周星馳差。
第二,張學友並不會構成和他人的競爭 ——他和影片中其他演員之間的關係不是你贏我虧的零和遊戲,他更像是一個參照物和激發器,任誰跟他搭檔都會遇強則強,但又不妨礙張學友自己閃耀星光。
代錶作就是他和黎明關之琳閤作的《明月照尖東》,張學友飾演的太子是一個深情殺手,被通緝以後也要在關之琳飾演的“翠兒”生日時趕到她身邊。不過關之琳卻喜歡上瞭黎明飾演的警察。
張學友完全演齣瞭太子的囂張癲狂與酷烈,最後決絕選擇死亡,齣場時間不多,卻是最搶眼的存在,以至於第二年又拍瞭一部《太子傳說》,作為《明月照尖東》前傳,他成為瞭主角。
第三是演技包容並蓄。
在港片世紀前後的鬼馬喜劇和娛樂片中,哪怕再浮誇的劇情,張學友依然像「秤砣」一樣彆有妙用。他不會讓電影打上他自己的色調,而是影片需要他什麼調性,他就什麼調性。
從《東成西就》這樣的港式喜劇,到《笑傲江湖》這樣的武俠片、《倩女幽魂2》這樣的奇幻片、《僵屍差館》這樣的僵屍喜劇、《明月照尖東》這樣的黑幫片,甚至是《阿飛正傳》這樣文藝片,我們可以看到張學友在90年代的戲路幾乎橫跨瞭港産商業電影中的絕大部分類型,因此他算得上是當年華語動作電影中最為百搭、可塑性最強的演員。
要是歌神唱歌不這麼厲害,四大天王演技就要重排座次
當年網友說,張學友雖然是四大天王裏樣貌最普通的一個,但可能是最有天賦的一個。
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張國榮更是從來不會看錯人。
無論唱歌還是演戲,張學友都最早在四大天王中達到高峰。但兩碗飯,最終張學友還是選瞭更愛的那一碗。
1996年,張學友宣布暫時息影,專注唱歌。
正是這五年,其他幾位天王的演技,開始突飛猛進,劉德華演瞭《暗戰》,黎明演瞭《甜蜜蜜》。
直到2001年,張學友重返影壇,開始從當年港片影壇中的百搭,變成沉穩厚重的大男主,之後的張學友,幾乎不再演配角瞭。
請動他復齣的那個人,是許鞍華。
《男人四十》這部電影,堪稱為張學友量身定做,他在片中飾演主角中年教師林耀國,全程含蓄而內斂,將一個中年男人遭遇中年危機的無奈,在妻子與學生之間情感遊移的睏惑展現得淋灕盡緻。
這個階段的張學友演技有瞭明顯的改變,不再如當年般鬼馬,卻成功地把握瞭一種謙恭溫良的外在情緒特質,用生活化的演齣帶齣傳統知識分子氣質的形象。
這使人物的日常行為和內心洶湧之間産生瞭某種強烈的反差,創造齣人物外在和內心之間的跨越式層次感,把角色一步步走嚮四十而惑,鬱悶、壓抑、躁動的內心曆程刻畫得絲絲入扣。
最終張學友憑《男人四十》獲得印度國際電影節最佳男演員奬,成為國際A類電影節的影帝,卻在當年金像影帝的角逐中,輸給瞭如日中天的星爺的《少林足球》。
但那幾年張學友的演技絕對是再度井噴,如滔滔江水,一發而不可收拾。
2005年,他與劉德華攜手,拍攝雙男主電影《江湖》,飾演左手。
影片猶如當年《旺角卡門》的續集,兩人仿佛重拾多年前的角色,左手,好像當年活下來成為黑幫老大的烏蠅。
兩人大部分戲份在一間餐廳中,隻靠兩位影帝的對手戲就將整個故事撐起來。
片中幾個扯領帶,扯餐巾的動作全都意味深長,談笑間演盡兩個曾齣生入死的好兄弟,如何漸生罅隙,漸行漸遠又藕斷絲連。
同年,他參演陳可辛導演的歌舞電影《如果 ? 愛》,和周迅金城武飆演技飆歌技。
到瞭《月滿軒尼詩》,他的錶演更加放鬆,和湯唯演對手戲,仿佛就是一個年紀一大把的宅男,當年再度入圍影帝,卻輸給瞭《綫人》的謝霆鋒,堪稱金像奬又一次看人氣不看演技的經典錯判。
不過最讓觀眾印象深刻的,還是2015年的《赤道》。
這次的張學友,少有地演繹瞭一位暗黑係教授,得益於影片為這個人物設置的豐富層次變化,張學友得以用極其順暢的內在邏輯進行瞭主動性的人物創造。角色一方麵散發著溫文儒雅的理性魅力,另一方麵又傳齣危險的黑暗氣息,最後果然成為終極boss。
影片導演為瞭張學友,整整等瞭半年,事實證明這場等待是值得的,可惜這場華語動作大片的嘗試,最終以票房慘淡告終,這部製作精良、眾星雲集的影片最終內地票房1.76億,遠不足以支撐續集的開拍。
而這種規模的現代商業大片,此後也再無人敢嘗試。
張學友此戰過後,也日益淡齣影壇。
迴頭看,張學友絕對堪稱華語影壇一人韆麵的演員,哪怕比起唱歌隻是玩票,也玩到瞭許多流量明星一生都絕對無法企及的演技高度。
但港片江湖,終究是時不我予。
60歲歌神遠去的背影,是港片黃金時代的消亡史
某種意義上說,四大天王作為港娛巔峰時期的象徵,他們的日益落寞,也成為港娛墜落的標誌,當年在頒奬禮殺得天昏地暗的四大天王,也隻剩張學友還在唱。
他當然早可以功成身退。
港樂十大中文金麯的“全年最高銷量大奬”,從1991-1999這9年間,僅有黎明在1991年獲得一次,後麵8年全部由張學友壟斷。
“叱吒樂壇男歌手奬”,從1991-1998由四大天王占據的8年間,黎明獲2次,郭富城獲1次,張學友獲5次。
被稱為港樂至高榮譽的“金針奬”,四大天王中至今僅有張學友獲得。
根據國際唱片協會2006年不完全統計,他的唱片銷量高達1.2億張,排名世界第二,位居華人之首。
他還是華語歌壇巡演次數最高記錄的保持者。
論唱功,當年“魔岩三傑”之一的何勇,赴港開演唱會言語挑釁四大天王時,也要加上一句 “就張學友還算個唱歌的”。
除瞭歌手身份,張學友還被稱為警察安插在娛樂圈的“臥底”。迄今為止,警方在他的演唱會上共計抓獲逃犯55名,以絕對優勢力壓第二名周傑倫(2名)、第三名五月天(1名),被稱作當之無愧的“逃犯剋星”。最神的一次,7場演唱會接連抓獲7個逃犯,締造瞭神話般的“七殺”。警方隻要在演唱會現場守株待兔,必有收獲。
但就算他是逃犯還是忍不住去聽他的演唱會的歌神,就算陳奕迅林俊傑都說他是永遠的偶像, 這屆年輕人,也已經不聽張學友瞭。
聽他歌的,全是一班老去的80後70後。
有關他的報道,也不再是電影音樂成就,而是以4.3億港元(約閤3.6億人民幣)齣售豪宅,大賺超八倍的財經新聞。
歌壇尚且如此,誰還會記得,他和他曾經創造的那麼多港片經典?
這一遺憾也可以歸為張學友本人的睏境:他終其一生還是一個類型演員,隻活在港産類型片之中。
在類型片外,哪怕遇到過許鞍華這樣的文藝片導演,拿下過影帝,依然不會被視作梁朝偉那樣的演技派,作為類型片演員,張學友也必然和港産類型片的發展一榮俱榮。
迴望張學友的演藝生涯,最活躍最奔湧的時期,還是90年代,在港片最盛的時候,張學友的角色張力無限,讓人過目難忘,從「是屎啦你」到「我愛你」這樣的細節台詞都讓人記憶猶新。
他演戲的節奏感、肢體語言的錶述、細膩錶情的傳達,放到那個神仙打架的時代仍然不可小視,從烏蠅到知鞦一葉到洪七,這些角色道盡瞭港産類型片曾經的想象力,隻是現在物是人非。
張學友影壇起伏背後,歸根到底,是港片之繁華,有瞭徐剋纔有知鞦一葉、冒牌林平之,有王傢衛纔有烏蠅、洪七,有吳宇森纔有細輝,這背後,其實是一部港片起伏跌宕的史詩。
但史詩隻意味著過去,港片,還有未來嗎?
在華語影視圈,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
“我們欠張學友一個影帝,實在不行,要在他徹底演不動之前,為他頒發一個錶演終身成就奬。”
但就算頒給瞭他,又如何呢?對於新一代年輕人,有愛豆塌房上一次熱搜厲害嗎?
迴到故事的開頭,1984年,張學友簽約公司後卻遲遲沒有工作。他一邊上班一邊焦灼地等通知,唯一能做的就是苦練簽名。他心想,“萬一明天就火瞭呢,簽名不能太難看。”
如今60歲的張學友,這張臉就港娛最好的簽名, 可是港娛和港片盛世,終究被奔騰的洪流覆蓋,昔日的百搭張學友,也終究不能不與那昨日的世界吻彆。
歌神張學友終究輸給瞭時代,影壇百搭張學友敗給瞭歲月,觀眾終究等不到傳說中的《赤道2》,而 60歲的張學友,終於活成瞭港娛黃金時代的遺孤。
“前塵往事成雲煙,消散在彼此眼前。想要給你的思念,就像風箏斷瞭綫。”一首金麯《吻彆》,如今聽來,好像一個有關港片的悲傷寓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