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漲價愈發“失速”,其提價的速度遠遠超齣通貨膨脹等因素的範圍,漲幅和調價頻率更勝以往。
- 今年1月,Chanel的Coco Handle漲價2000元;Purseblog報道,該品牌的Business Affinity與Le Boy等包型的價格會有 8%-12%的漲幅
- 1月18日,小號Lady Dior手袋售價從3.6萬漲至4.1萬, 增幅達13.9%
- 根據米蘭銷售消息,Louis Vuitton將於15日調價, 幅度為10-25%
- Celine在過去 3個月內2次調價 ,其中Celine迷你腋下包售價經曆2次上漲,第一次從6400元至6900元,第二次上漲至7400元
漲價越來越頻繁,幅度也越來越大,麵對這一現象,有部分行業分析師認為,漲價被視為控製品牌形象確保聲譽保持不變的方式。
“我們怎樣也追不上這波漲價的速度瞭。” 一位95後消費者這樣說道。
態度變瞭
《一個購物狂的自白》劇照
“奢侈品的象徵意義已經大於實際意義瞭。”
一位在北京參加工作7年,具有海歸背景的90後小E對鳳凰網時尚說道。
“之前在英國念本科的時候,Bond Street上看到去工作的人,穿著職業背名牌包,談吐得體,那是我很嚮往的一個狀態,所以想努力工作為自己購買一款奢侈品品牌的包款。那時的奢侈品牌大多給我一種‘夠不到’的態度,不僅僅需要具備金錢能力,個人氣質與閱曆也很重要。但現在,奢侈品牌‘氣質’的那部分少瞭,資金足夠就能購買,所以我對奢侈品的態度也轉變瞭。”
這兩年,是多數奢侈品“重塑”自身的重要節點:革新品牌形象邁嚮年輕化的主鏇律,擁抱數字化,增加綫上購買渠道,漲價風潮隨後而至。
據鳳凰網時尚統計,Dior去年漲價2次,Louis Vuitton在去年3-5月內漲價2次,而近10年Chanel的經典款式2.55號手包平均每年漲幅達到9.1%,
無獨有偶,就在前Bottega Veneta品牌創意總監Daniel Lee離職信息發齣後,Bottega Veneta部分包也開啓漲價模式。其中“餃子包Double Knot”從 980歐元漲至1200歐元,漲幅高達22%;“小雲朵Mini Pouch”從1250歐元增長16%至1450歐元。
Lectra Study一份報告顯示,手袋和鞋履已成為Bottega Veneta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目前Bottega Veneta有42%的産品為皮具,Bottega Veneta的漲價頻次也越來頻繁,以2020年推齣的Jodie手袋為例,過去兩年的價格漲幅 高達70% ,趕超Chanel 2.55手袋60%的漲幅。2022年從 1 月 8 日開始,該品牌再次將把經典款産品的價格 提高 3 至10% 。
麵對頻繁漲價,Bernstein 公司的谘詢分析師曾錶明如果奢侈品牌繼續以這樣的速度抬價,未來可能會麵臨極其痛苦的價格整頓。 同時,漲價還會帶來巨大的風險,很可能會侵蝕品牌價值。
但對於消費者來說,漲價這一舉動除去數字所代錶的金錢價值,於品牌價值層麵,該價格背後所承載的實際意義是否符閤他們的預期?
實際上,很多消費者已經選擇“佛係”麵對漲價現象,而他們的消費心態也在發生改觀,中銀研究在去年發布的《宏觀報告》指齣,越來越低欲望的年輕人,隻是將消費重點從外在的物質消費轉嚮內在的精神滿足消費。
年輕人的消費支齣仍在增長,隻是消費內容從原來外在的、社會認可型的物質消費(例如購買奢侈品等),逐漸轉為內在滿足、興趣式、體驗式消費等。
過去 10 年,奢侈品在中國的銷售創造傲人的增長麯綫,即使在疫情期間也錶現優異。但危機感始終存在。
貝恩公司資深全球閤夥人、報告聯閤著者布魯諾曾預測 2022年奢侈品的整體增速將保持較低的兩位數增長,預計上半年增速較緩,奢侈品的發力將會集中在下半年。
麵對諸多配貨的隱形條約愈來愈多與漲價的現實,中國消費者對奢侈品的熱情是否會被反轉?
奢侈品不再是“物以稀為貴”,而是“社交性”
“畢業後的我加入瞭一傢時裝産業的外企公司,進公司後發現同事們人手一個名牌包,於是我也跟風買瞭一個LV,兩年後從該公司辭職自己齣來打拼創業,纔發現這個包一無用處。”
對於奢侈品而言,圈住年輕人的社交圈即圈住其購買心智。在當下, 奢侈品本身價值的體現不是它的稀缺性,而是它的社交性。
Vincent Bastien在《奢侈品管理》中這樣解讀:“奢侈品是一種需要掙得的物品。人們得到它的阻力越大,想要得到的欲望就越強。” 漲價看似是阻力的一種。但在社交媒體頻繁曝光奢侈品,網紅效應等外力作用下,“割韭菜”的方式還能維持多久?
另一方麵,奢侈品也是個體在社交媒體上為自身博得關注的一種手段,對於頻繁齣現奢侈品購買相關的帖子,網上瘋狂衝浪的年輕人早已見怪不怪,他們或許隻記得誰背瞭什麼包,早就將奢侈品娓娓道來的百年傳承與品牌工坊的故事忘卻腦後。
另一方麵,“奢品隨心花”等支持“藉錢買奢侈品”分期付款的購買手段,也相對減輕奢侈品的一次性付款的購買阻力,更受年輕人歡迎。
本身看似難以掙得的奢侈品,通過社交媒體的頻繁曝光,減弱其本身的“稀缺性”,而對於那些因為想“社交”而購買奢侈品的年輕人來說,離開以往的社交場閤,該奢侈品的意義也就不再。
買漲不買跌
“我曾在漲價潮之前購買過一個流浪包,漲價瞭也隻能證明賣得好嘛。但買過瞭,現在看來也不會覺得自己賺到瞭,畢竟包屬於消耗品,很難對我的生活做齣實質性的改變,我會多花銷在旅行和生活中。”
隨著在互聯網思維的推動,消費市場分化齣瞭兩條不同賽道——“貼近成本定價”以及“非成本定價”。
前者旨在將商品中間成本降到最低,以價格取勝,後者則是通過品牌的影響力定價,通常溢價較高。
奢侈品定價模型屬於後者,即締造身份認同感與渲染情緒的載體,並不僅僅提供商品,更提供一種“情懷”。 奢侈品定價中,實際銷售價格 = 原材料+加工成本+奢侈品牌價值+市場公關成本+渠道費用+關稅與政府稅率。其中,奢侈品牌價值占比最大。
在這樣的定價模式下,奢侈品品牌若遇到銷量不佳的産品,應對之策往往是停産而不是打摺銷售,因為打摺銷售相當於貶低瞭奢侈品牌的價值。同時,停産的産品或許會因為其稀缺性在二手奢侈品市場中變為搶手産品,這也有利於奢侈品牌知名度的提升。
對於銷量穩定的産品,奢侈品牌為瞭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會采取漲價戰略。 奢侈品漲價熱潮,正是瞭消費心理學上著名的“凡勃侖效應”——對一種商品需求的程度因其標價較高而不是較低而增加,反映瞭人們進行揮霍性消費的心理願望,但其時間效應卻十分短暫。
定價昂貴的品牌擁有獨特的商業發展路徑,避免“價格角逐”,在突發情況如疫情的影響下,人們奢侈品的銷量往往不會減少,因為即使部分奢侈品牌在短期內銷量走低,也會在經濟恢復後重新捕捉消費者的“揮霍性”心理。
同時,奢侈品真正服務的群體往往資産架構更為穩定,不會因為經濟危機而導緻收入波動、喪失購買力。因此,靠高價打心理戰的奢侈品一般不會降價,一旦降價就會失去購買力極高的穩定消費群體。
基於資産的抗周期性,具備購買能力的投資價值越高,就像股票一樣,奢侈品也在不斷漲價,對於他們而言,什麼時候進行消費,都是利好。
兩大奢侈品巨頭的價格博弈戰
兩大奢侈品巨頭的漲價更像是一場博弈。
由於奢侈品在疫情封鎖後反彈,2021年上半年業績創下曆史新高,LVMH 銷售額增長較上一季度放緩 24%。截至 9 月 30 日的 9 個月內,收入增長 46%,與 2019 年相比有機增長 11%。
時尚和皮革製品類彆同比增長 57%,與 2019 年相比增長 38%。公司稱 Louis Vuitton 和 Dior 是主要的銷售推動力,而 Celine、Fendi、Loewe 的錶現也不錯。
Kering開雲集團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穩健增長,超過瞭疫情前的水平。截至 9 月 30 日的三個月,收入同比增長 12.6%。Saint Laurent 和 Bottega Veneta 錶現強勁,收入分彆同比增長 27.8% 和 9.3%。盡管如此,隨著開雲王牌品牌Gucci增長放緩,股價仍下跌。根據其第三季度業績,Gucci 的可比銷售額同比增長 3.8%,低於其 9.3% 的預測。
2021年9月24日,Gucci全麵上調産品售價。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首席財務官Jean-Marc Duplaix在財報會議上錶示,集團過去一年提高瞭Gucci産品的價格,即將於下半年發售的Gucci Aria係列産品價格也會繼續上調,這意味著消費者願意為這些品牌支付更多費用。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自新冠疫情以來Gucci第四次漲價。原價7500元的 GG Marant超迷你手袋現已漲至8200元;Rhyton係列印花運動鞋也從7900元漲至8200元;1955係列手袋迷你號的定價已突破2萬元,漲價幅度10-20%之間。
顯而易見,LVMH集團旗下品牌的漲價幅度高於Kering開雲集團。這跟從2019年底LVMH宣布要收購Tiffany有關,算是奢侈品行業最大的並購案,2021年1月底完成並購的,此次收購成為LVMH集團收購史上規模最大的一筆交易。
在這一年裏進行提價,對品牌也是閤適的時機。對於奢侈品漲價幅度,一些經典奢侈品手袋,本身具有保值作用,或許更高的價格代錶更經典的款式、更保值也可以占據市場的鰲頭。因此兩大奢侈品集團,誰的漲價幅度更高,誰越受益。
通過定期漲價來維持品牌調性,持續漲價,相當於給投資者吃下一粒定心丸,而投資者的信心也將反映在母公司的市值上,過去幾年奢侈品牌一直把重心放在x世代和Z世代消費客群,但隨著市場大環境的轉變以及不斷的漲價,更多的年輕消費者掉頭購買中古奢侈品, 而奢侈品需要重新構思的,則是如何伴隨著漲價,講好自己的“品牌價值”。
是否在為昂貴的價格對奢侈品望而卻步?是否為齣入高檔場所而不知如何搭配?是否為錢包不鼓而猶豫不決?
此刻您不在煩惱,喜歡可以微信id: bag868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