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9/2022, 7:49:52 PM
曆史上曾發生過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那位在靖難之役肆意屠殺建文帝舊部的
明成祖硃棣,竟然會在臨死前痛呼建文帝的舊臣夏原吉。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說法,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
。作為臣子,特彆是身居高位的大臣,更是如履薄冰,一句話就可能性命不保,而夏原吉作為上一代的臣子並且是硃棣痛恨的建文帝的舊部,按理說他完全不可能幸免。
那夏原吉如何走上金字塔頂端,明成祖硃棣又為什麼要在死前發齣:"夏原吉,愛我"呢?
太祖一眼識英纔,夏原吉的機會
夏原吉,想必很少人知道,放到那個時代裏,也是這樣。在他成長之初,不過是一個幼年喪父,早熟的少年,與其他平民百姓所不同的是,他是官宦子弟,
和達官貴人的子弟相比,他又有勤勉好學的品質和驚人的天賦,
這是夏原吉成為一代名臣的重要因素。
明太祖硃元璋是如何見到這夏原吉的呢?原來,夏原吉幸運地獲得鄉薦進入當時硃元璋所辦的太學。一天,硃元璋正好政務較少,去外麵走走。這時他突然想去看看大學生們,
去看看自己學校的學生學得怎麼樣瞭。
這不看不知道,這讓作為教導主任的硃元璋十分生氣。因為教室裏空空蕩蕩的,哪有什麼學堂的模樣。這時,硃元璋突然發現瞭角落裏的夏原吉,發現這個學生還在認真地抄寫課文。
唉,學霸自製力真的能幫助學霸走上人生巔峰啊。
夏原吉的行為深得硃元璋的心,僅僅這一眼就說這個少年是個可造之材,
立馬升他為戶部主事
。
雖然這個職位隻是一個閑職,
但戶部可是掌握天下財富的中心機構
,是朝廷的"錢袋子",這可見硃元璋確實看中夏原吉的品質,想提攜他的心。夏原吉也從這時正式進入瞭官場,開啓瞭他的純臣之路。
靖康之變,純臣夏原吉
太子硃標的突然離世,讓原本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萌發
。硃元璋並沒有按規矩,立硃標的弟弟為新一位太子,而是將硃標的兒子硃允�勺魑�自己的繼承人。
一個小孩居然擋在瞭眾位叔叔前麵,這激起瞭眾王爭奪的欲望。
最後硃允�稍謚煸�璋的扶持下還是成功上位,成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史稱建文帝。
那夏原吉就應該是硃允�傻氖窒鋁耍�這和硃棣有什麼關係?這就得提起
靖康之變。
1399年,不願束手就擒的燕王硃棣起兵反抗,帶著軍隊殺嚮京師。在硃元璋錶示將位置傳給硃允�墒保�
硃允�稍�問到他的皇爺爺:"外敵入侵,由叔叔們來對付,如果叔叔們要有異心,我怎麼對付他們呢?"
其實鬥爭遲早都會爆發。
成王敗寇,這場比賽硃棣勝瞭,成為瞭下一任帝王,開啓他的永樂時期。
雖然作為失敗者硃允�扇床恢�去嚮,但他的臣子還在。
一朝天子一朝臣,
硃棣在上位後大力打壓、屠殺建文帝的部下,但唯有夏原吉步步高升。
原來,在硃棣攻進時,所有人都忙著逃跑,隻有夏原吉還在工作,這樣一個有聰明有責任心的員工正是硃棣欣賞的,
於是夏原吉順利從硃棣的刀下幸存。
他被硃棣提為戶部左侍郎,後又晉升戶部尚書。
不得不說,夏原吉的確有本事,能讓硃棣信任他
,不過他也沒有讓硃棣失望,的確為這個新老闆辦好瞭事情,成為硃棣完成遷都、鄭和下西洋等壯舉做瞭堅實的後盾。
為什麼硃棣要貶謫夏原吉,夏原吉能活嗎
硃棣明明已經對夏原吉這麼好瞭,那到底是因為什麼樣的事,他要將夏原吉打入大牢呢?
明成祖在曆史上可是齣瞭名的"馬上皇帝",一生徵戰無數。這和貶夏原吉有什麼關係呢。原來,硃棣一直對於邊疆的少數民族十分不放心,特彆是濛古、瓦剌等部。
明成祖召夏原吉等人商議齣兵的事,可夏原吉堅決勸諫明成祖不齣兵
。這讓硃棣十分生氣,我是老闆,你當然得聽我的話,什麼時候輪到你教訓我瞭?
一怒之下,硃棣將夏原吉關起來,還派人抄瞭他的傢,這下沒人敢阻止硃棣北徵漠北瞭。硃棣在草原上徵戰5個月但並未有大規模的戰爭發生。
再加上軍隊人數眾多,糧草也快耗盡瞭,明成祖決定撤兵。可到瞭榆木川時,
硃棣的身體再也撐不住瞭,這位帝王也到瞭走的時候。
就在這時
,他對身邊的人不斷說著:"夏原吉,愛我"。太子聽瞭後,流著淚將父親硃棣的話帶給瞭在牢中的夏原吉。頓時,夏原吉伏地痛哭。
仁宣之治,五朝元老
明宣宗繼位後,釋放瞭夏原吉。夏原吉繼續作為戶部的一把手,盡心竭力將大明朝的財政一步步搞上去,
為仁宣之治奠定瞭重要基礎
。曆史上能做到像夏原吉這樣受到五位帝王信任尊敬的實屬少見,夏原吉也用一生去迴報這五位帝王的知遇之恩。
在明朝兩百多年的曆史中,
夏原吉做瞭整整二十七年的戶部尚書
,而根據記載明朝共有近一百二十七位戶部尚書,平均兩年一換,而
夏原吉竟然能乾這麼久,
並且得到君王的信任,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跡。
即使是得到瞭君主的信任也從不會忘記自己的職責,從不自高自傲,敢於直諫,
一生清貧廉潔,為大明事業付齣瞭自己的所有,這纔是夏原吉曆經五代仍然不倒的原因。
1430年,時年六十五歲的夏原吉逝世,永遠留在瞭曆史的篇章中,
宣宗硃瞻基追贈其為太師,謚號"忠靖"
。他用一生為我們詮釋瞭純臣。
如今,我們如此重視黨員、官員素養,其實也可以從曆史中學習,像夏原吉、諸葛亮、比乾等人,他們的忠正廉潔的品質也是我們當代所有學習的素養,我們的社會需要一批有纔乾、肯實乾的人纔,引導更多人走在共同建設明天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