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7/2022, 4:45:38 AM
受眾所周知,我泱泱華夏上下五韆年的曆史長河當中,湧現瞭不少驍勇善戰的大將,然而即便是到瞭近代,也從不缺乏國之大將、人民英雄,也正因為他們用中華兒女應該有的氣節以及堅定的信念,纔換來瞭現如今安定和平的生活。
然而在這其中,也有一位給我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此人從不缺乏傳奇色彩,然而在革命的這條道路上,他卻沒能走到紅日當空之時,此人便是國之叛徒張清榮,而他的反叛究竟是一朝的迷失,還是本就有反叛之心呢?
據悉,他齣身於河北保定一戶普通人傢中,雖然傢境十分的普通,但父母卻從小對他寵愛有加,總是竭盡全力給予他最好的東西。
但正因為父母的過分溺愛,使他逐漸養成瞭貪圖享受、驕奢的個人性格,也正是因為這看似並不起眼的一點,成為瞭他反叛的原因之一,而他個人的成長經曆,相較而言也可謂是十分的順利。
1938年,他在河北正式參軍入伍,1945年便生任副營長,一年後升任營長,直至1950年,他已經成為瞭炮兵師團長,並於1952年2月赴朝作戰,1954年擔任炮兵師副師長,1957年8月調至福州軍區高炮第63師任副師長。
而他在1938年加入我黨的時候,還隻是一個新兵,他每天最多的任務便是打雜,但他卻是一個非常有理想的人,而他最大的理想便是上陣殺敵。
從小便是眾人中齣類拔萃的存在,但現如今卻是一名極其普通的新兵,也正因如此他在心裏必然會有一些落差。
與此同時,他也在不斷地虛心學習,不斷的嚮一些前輩去請教如何纔能提高自己的戰力,同時他也具備瞭超高的軍事素養,在抗戰期間多次組織瞭小型的抗戰。
直至1955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我軍首次實行軍銜製,年僅35歲的他已經成為瞭中校,可以說他未來的仕途可謂是一片光明。
但他卻並沒有就此感到滿足,他認為自己在戰場上所立下的戰功遠不止現如今得到的奬勵,再加上當時祖國剛剛經曆過的朝鮮戰爭,對於較為寒酸的經營狀況,他也錶示瞭自己的不滿。
而他也早已忘記自己當初穿草鞋的磨礪以及戰友之間的關懷,在麵對傢鄉人對他的奉迎,使得他痊愈之心越發的膨脹,內心更是飄飄然。
但在我黨的領導之下,再加之又是和平時期,因此職位上升得十分緩慢,這樣一來便無法滿足他內心的欲望。
此時的他還並未産生反叛之心,但是當他在1957年齣任福州軍區第63師副師長的時候,他聽到瞭國民黨安插在他身邊特務的有心之語,而這也不得不從解放戰爭時期開始說起瞭。
1948年,老蔣意識到國民黨或已命不久矣,於是便從國民政府中搬齣426萬兩黃金,秘密轉移至台地區,據稱如此巨大數額的黃金,即便是到瞭現在都沒能花完。
1949年大陸全麵解放,老蔣帶領著國軍餘黨渡海逃至台地區,緻使台地區與大陸長期對峙,在此期間台地區的經濟可以說是發展迅速,甚至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時候,人民已經過上瞭人人富足的小康社會。
但反觀大陸地區,卻因為近代百年來的戰爭災難、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朝鮮戰爭,國傢各行各業可謂是百廢待興,一窮二白,工業基礎薄弱,而其他的許多項目更是一片空白,正是需要建設的時候。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西方各國壓根不承認新中國的成立,因此便對我國進行各種經濟封鎖和打壓,這對於我國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雖然軍中將領大多都是貧苦齣身,比起戰爭年代來說,和平年代的生活簡直要好太多,但即便是這樣,物質生活也是比較匱乏,與台地區相比更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也正因如此,有一些人便萌生齣瞭前往台地區的想法,而這其中就包括我軍首位叛逃至台地區的副師長張清榮。
加之其野心作祟,一度認為自己所建立的軍功絕不應該過現如今這般寒酸的日子,於是在老蔣的糖衣炮彈之下,他最終踏上瞭反叛的道路。
1957年12月17日,在他得知前往台地區的路綫之後,便乘坐一艘漁船偷偷前往台地區,且在金門被專人所接走,而這也是我國首次齣現乾部叛逃的事件,並且還是副師長這樣的高位。
上級領導得知後震怒,他的所作所為與我黨艱苦奮鬥的作風完全背道而馳,但鞭長莫及,隻得暫時先將此事擱淺,而他的叛逃也造成瞭非常惡劣的影響。
為瞭盡量減少影響,我軍曾一度進行消息封鎖、嚴格保密,上級領導也對各部隊進行瞭教育和整頓,加強對高級軍官的嚴格監督以及管理,從而防止此類事件的再度發生。
而老蔣在得知此消息之後,也感到十分的震驚,便對兒子說道:“這張清榮乃是副師長級彆的人物,但不知道他反正歸來的真假。”
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兩岸除瞭憑藉軍事力量爭搶地盤之外,更多的則是利用輿論來奪取民心,老蔣認為可以將張清榮當作錶率,從而來吸引更多的人員歸來,於是老蔣當即便親自接見瞭張清榮,且為奇召開瞭一場盛大而又隆重的歡迎會。
在此會上,老蔣親自授予他國軍上校軍銜,並讓其齣任空軍高射炮兵司令部上校副參謀長,且奬勵給他黃金500兩,同時還配給瞭他一個如花似玉的老婆,然而殊不知這乃是老蔣對其心存戒備,專門安插的特務。
在此之後,張清榮便更名為張春生,他認為自己即將開始新的生活。
而在台地區,老蔣下令對他的事跡進行大力宣傳,並且請他前往各部隊、單位以及學校進行演講,一時間他也成為瞭各大媒體專訪的對象,更成為瞭各地的座上賓,人們都希望能夠從他的口中,瞭解到更多關於祖國大陸的信息。
然而他卻為瞭博取好感,在接受采訪以及演講的過程當中,說齣瞭許多與事實不符的言論。
據台空軍總司令王淑銘日記所記載,張清榮的個人言論極多,先前他主張國共閤作,然而在叛變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當中,他的發錶演講則主張反攻,而他也因此招來禍事。
王淑銘在日記中寫道:張春生似乎是有神經病一般。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人們也逐漸開始發現張清榮這個人不僅貪財好色,而且還極其愛說大話,十分的貪慕虛榮。
老蔣在經過觀察之後,也開始認為他所提供的諸多信息都不可靠,於是便對他進行瞭嚴密的關注,因為叛徒本身就不會受到他人百分之百信任的,殊不知哪天又會因為更大的利益而再一次選擇背叛。
直至一年之後,我方成功抓獲一名來自台地區的間諜,然而我黨卻並沒有輕舉妄動,公安部長遂用反間計,讓這名間諜將張清榮是臥底的假情報帶迴瞭台地區。
老蔣得知此事後,深信多疑的他對此雷霆震怒,再加上彼時的張清榮早已沒有瞭任何的利用價值,於是老蔣當即下令逮捕張清榮,對其嚴加審訊。
經過嚴刑拷打之後,張清榮自始至終都沒有承認臥底的罪名,因此並沒有問齣任何有價值的內容。
1958年12月底,老蔣下令秘密槍決張清榮,而張清榮的死,究其根本原因正是對他的不信任,因為叛徒是不足以被彆人給予完全信任的,而現如今的他早已沒有什麼實際的價值。
再加上老蔣在占領台地區期間,張清榮曾多次煽動國民黨進行反攻,使得老蔣一手打造的太平局麵被打破,多數人蠢蠢欲動,而生性多疑的老蔣必然也不會就此罷休,在多方原因的驅使下,老蔣最終下達槍殺令。
就這樣,他至死都沒能想到自己的美夢做瞭僅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落得如此下場,而這也正應瞭那一句老話“多行不義必自斃”,叛徒也是永遠都不會有好下場的,原本前途一片明朗的他,但卻因為利欲熏心而斷送瞭大好的人生。
張清榮的人生也算是百態,嘆其爭,是他對官銜名利的過分追求,嘆其不爭,是他隻有滿腔的野心,而忘瞭自己的初衷,不知道爭取自己真正的信仰。
而從性格上來看,正因為他的驕奢、貪圖享樂的性格所導緻的所缺乏腳踏實地、不慕名利的優良品質,但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他對我黨的不信任,對我黨的信仰缺乏堅定的毅力。
而他當初之所以會叛變投敵,首要的原因便是因為意誌不堅定,思想受到瞭國民黨女特務的腐化。
當時他經常會利用職務之便竊聽台地區的電台消息,而他聽到電台中女特務對台地區的美好描述時,他不僅對台地區憧憬不已,也對電台中嗓音甜美的女特務産生瞭嚮往之情,最終這種情緒占據瞭他的腦海,使他做齣瞭錯誤的決定,從此走上瞭一條不歸之路。
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他利欲熏心,當初他高升中校,傢裏和身邊的朋友都對他極力的攀捧,使得原本不必要的叛變成為瞭他人生中最大的敗筆。
張清榮原本是一位年輕有為的乾部,倘若不叛逃的話,相信假以時日他將來也必然會成為我國的棟梁,但他卻沒能經受住誘惑,從而選擇瞭一條墜入深淵、萬劫不復的道路,而這也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張清榮的悲慘結局也告訴瞭我們,隻有堅守初心纔能夠得到好的歸宿,從紅軍到全麵解放,我黨中並不缺乏英雄,但與此同時叛變之人也始終都存在,但他們的下場也都是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