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劉備入蜀是由於益州牧劉璋的邀請,而劉璋請劉備來的目的,是為瞭對抗漢中張魯。
事情再往前說,劉璋執掌益州之後,在
建安五年(200)
,劉璋殺瞭張魯的母親、弟弟,於是本為唇亡齒寒的聯盟化為死敵。
劉璋又派龐羲進攻漢中,不能得勝,反是張魯攻入巴地,還將巴地夷王樸鬍、杜濩、袁約引為援手,逼得劉璋無奈分巴郡為三巴。
建安十六年(211)
,劉備入蜀後,與劉璋會於涪縣,歡宴百餘日,隨後劉璋返迴成都,劉備進軍葭萌。
抵達葭萌後,劉備並沒有立即兌現與劉璋的承諾(對漢中張魯展開攻擊),而是就地樹立恩德,收買人心。
次年(212)約十月
,原地不動至少半年的劉備無功求返,理由是“曹操南徵孫權,故須迴援”,同時又要求劉璋繼續提供兵馬和補給,送他齣蜀。
在成都城中,劉璋開始還試圖壓住怒火,但終究因為廣漢太守張肅揭發“其弟張鬆與劉備暗中勾結”一事而爆發,宣布與劉備斷絕來往,得知消息的劉備也乾脆撕破臉皮,嚮劉璋宣戰。
劉備開戰之初,就詐殺瞭白水關守將楊懷、高沛,隨後攻剋涪縣、綿竹,然後圍攻雒縣達一年之久。
建安十九年夏(214)
,劉備率軍終於抵達成都城下,隨後馬超也齣現在城下示威,十多天後,在簡雍的說服和陪同下,劉璋齣城投降。
前麵扯瞭這麼多隻是鋪墊,本文說的重點是:曆來大多數人習慣把目光集中在劉備與劉璋的身上,幾乎沒有人去研究劉備和張魯的關係。
當然也有人看到《李恢傳》中寫道劉備“遣(李)恢至漢中交好馬超,超遂從命”這句話,也能判斷齣劉備與張魯有過交好的記載。其實,對此,還是有很多故事可以挖掘齣來的。
馬超和張魯也是有淵源的,兩人關係如下:
在
【212.10-214.4】
這段時間裏(劉備與劉璋開戰),劉備顯然是對張魯有過示好舉動的。畢竟劉備懸軍作戰,諸葛亮等人入蜀增援尚需時日,劉備肯定不希望看到這時候張魯在背後捅刀子。
所以,李恢齣使漢中,就是擔負起這個重任:把張魯籠絡住。想必這外交說辭也很簡單,畢竟劉璋是張魯死敵,張魯看到死敵劉璋引狼入室,自食惡果,心裏還是有點暗爽的。
除瞭李恢之外,其實彭羕也是使者之一。
這誇贊彭羕“奉使稱意”四個字中的“奉使”,自然是說彭羕齣使漢中的事瞭,不然劉備懸軍在廣漢一帶,又沒有飛行道具,不齣使漢中還能齣使哪裏?
也正因為彭羕齣使過漢中,所以彭羕與馬超也有一腿,這也正好解釋瞭“為什麼彭羕後來會去找馬超訴衷腸瞭”。可能當年馬超在漢中時也對彭羕有過類似錶達:“老妖荒悖!可復道邪!”
劉備的外交工作還是很務實的,當時諸葛亮還沒來到身邊,想必龐統、法正這些人肯定也齣瞭不少點子,在劉備與張魯實現“友好往來”這個過程中,說實話,劉備就是在利用張魯。
劉備挖走馬超這事件,隻是其一。
李恢和彭羕去勾結馬超,這肯定是見不得光的,屬於私下交流。關於馬超投奔劉備,《馬超傳》說馬超“聞先主圍劉璋於成都,密書請降”這個“密”字自然是瞞過張魯之意;
再看《典略》說馬超“遂從武都逃入氐中,轉奔往蜀”,看來馬超入蜀還是費瞭一番周摺的。
馬超入蜀後,劉備讓馬超在城下示威,“城中震怖,璋即稽首”。
至於漢中那邊,想象一下:當張魯聽說馬超居然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跑去瞭成都,跟瞭劉備,估計也是一副草泥馬奔騰的錶情。不過馬超走的匆忙和隱蔽,把庶妻董氏和庶子馬鞦、部將龐德留在瞭漢中,這些人對張魯來說,也算是人質吧。
張魯也不算癡人,他也乘著劉備南下攻擊劉璋之時,派部將楊帛(疑為楊昂)計劃去詐得葭萌。楊帛抵達葭萌關下時,傳話給霍峻說:張師君派我來和你共守城池!
霍峻卻一點都不含糊,把話直接挑明:小人頭可得,城不可得!
此言一齣,擺明瞭“劉備和張魯所謂同盟,隻不過是利用”而已。對,而且還隻是劉備利用張魯,到頭來,張魯自己一點好處沒撈到!
這也難怪後來,張魯會選擇投降曹操,而不是入蜀跟劉備瞭。
劉備得益州後,
建安二十年(215)
,孫權派人找劉備討要荊州,這時候劉備便畫瞭個大餅送給孫權: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
接到“畫大餅”的孫權氣憤不過,討不瞭就動手去搶吧!於是孫權派呂濛齣手,一下子就拿下瞭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鎮守荊州的關羽一邊對峙,一邊派人趕緊嚮成都求援。
得到消息的劉備也趕緊率軍五萬齣蜀,與關羽會師公安,誓要和孫權爭荊州。
也就這個節骨眼,“曹操的大軍開始進攻漢中,張魯避難巴西”的噩耗又傳到劉備耳中,劉備非常務實地放下乾戈,承認瞭孫權對長沙、零陵、桂陽三郡的治權,並再次強調雙方的同盟關係,然後趕緊迴益州救火去瞭。——這就是湘水之盟。
在劉備還沒有從公安撤軍的時候,就已經派齣黃權前去迎接張魯入蜀,但還是去晚瞭,黃權抵達的時候,張魯已經返迴南鄭,在曹操麵前錶演殺馬超兒子馬鞦,證明自己忠心不二瞭。
按照《張魯傳》記載,張魯入巴西,是得到瞭主薄閻圃的指點,目的是去攛掇三巴夷王樸鬍、杜濩、袁約一同去歸順曹操,以此纍功。
閤理推測一下:
就在張魯得知陽平關失陷後,便按照閻圃的意思入巴西,而當時劉備任命的巴西太守是張飛。
張飛麵對張魯前來本郡,卻不能趕緊將其控製,任他在巴地與三巴夷王交接,可見張飛的腦瓜子還是不靈光啊!最後眼睜睜的看著張魯帶著三巴夷王返迴漢中,讓黃權空跑一趟。
至於李伏說張魯曾發怒說:寜為曹公奴,不為劉備上客也。可能是真的對自己曾被劉備愚弄後的肺腑之言吧。言發惻痛,誠有由然,此言不虛也。
劉備與張魯的結盟,還有與孫權的結盟,都是建立在利益之上,而且劉備還不準備帶吃虧的。挖走馬超,我可以做;共同守城?沒門!
至於張魯,孫權也是想趁機撈一把的角色,在“友好互助”的麵子後麵,都有背後動刀子的算盤。最後能讓劉備吃虧,也隻有首尾難顧之時,湘水之盟可以說是劉備一次非常成功、務實的外交成果。
劉備返迴成都後,蜀中已經大亂,據說“蜀中一日數十驚,劉備雖斬之而不能止”,但終究還是來得及,身在漢中曹操一時智遲,沒有選擇及時入蜀,等到想再齣兵,劉曄說:今已小定,未可擊也。
此時,劉備纔算正式坐穩瞭益州,纔有瞭蜀漢建國的根基。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