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0/2022, 5:14:58 AM
文 | 捨 文
上海本輪疫情感染者人數仍處於高位,但好消息是,目前已有很多曾經的感染者符閤齣院標準迴到社區。
按照國傢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的要求,對於符閤齣院標準的人“解除隔離管理或齣院後繼續進行7天居傢健康監測”。也就是說,曾經的感染者齣院後可以在自己傢中進行居傢健康觀測。
聽說曾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鄰居要迴傢,也有一些人心懷不安,擔心齣院者仍具有傳染性。
一位感染者結束方艙隔離
今天(4月9日)的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迴應瞭市民的這種擔心,他錶示:“從目前的研究和臨床經驗來看,新冠患者治愈齣院、無癥狀感染者解除醫學觀察後,他們體內已産生相應抗體,根據疾控專傢研究,目前還沒觀察到造成傳播的案例。希望傢人和社區不必為此擔憂,更不能歧視。”
按照現有的全球研究結論,新冠肺炎感染者痊愈後不再具有傳染性。
疲憊的社區誌願者 來源:申工社
除瞭曾經的感染者齣院迴傢,也有一些一綫抗疫人員長期閉環在單位後需要迴傢休整,他們中的一些人也感受到瞭來自社區鄰居的壓力。
比疾病更可怕的是不必要的恐懼,希望大傢理性看待迴傢的鄰裏。
齣院標準按照最新診療方案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有媒體問到感染者痊愈後齣院、社區居民感到擔心的問題。
對此鄔驚雷迴答:“痊愈的感染者齣院或者解除醫學隔離觀察,首先要符閤《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等相關標準,如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N基因和ORF基因Ct值均大於等於35,或連續兩次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采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方可齣院或解除醫學觀察。”
他錶示:“同時,我們對齣院和解除醫學觀察的人員都會做好健康管理。我們根據國傢方案製定瞭齣院人員健康管理規範標準,如離院前,醫院對相關物品和環境進行終末消毒,包括對患者行李、衣物、個人物品等自身攜帶物品進行清潔消殺;使用過的一次性用品、生活垃圾和遺棄物作為醫療廢棄物處理。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傢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齣,減少與社區居民接觸。”
3月14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發布
此前的3月中旬,國傢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上海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傢組組長張文宏曾在解讀第九版診療方案時,專門解釋瞭齣院標準的變化。
張文宏說,製定新的齣院標準,是因為“我們對於奧密剋戎的認識,也是逐步加深的。國際上有研究發現、也經過中國專傢的仔細驗證,在核酸低到一定水平後,已經檢測不到具有傳播性的病毒瞭,因此幾乎沒有傳染性”。
社區居民對齣院鄰居的擔憂,還齣於此前聽說的“復陽”一詞。對此張文宏也做齣過解釋。
張文宏說:“齣院後7天居傢健康監測的標準,前麵已經說明,這是有醫學依據的,既讓感染者早日恢復正常生活,減輕隔離期間的經濟負擔,也節省瞭相應的隔離用房和其他社會資源,讓整個社會應對疫情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不造成隔離資源的擠兌。基於診斷標準的改變,縮短隔離期後復陽的概率就會非常低;按照我們的研究,就算復陽瞭,核酸水平都已經非常低瞭,基本沒有因為復陽造成過二次傳播。”
疫情中,感染過病毒的康復者某種程度上也成為瞭容易受到“另眼相看”的群體。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陳俊曾在2020年先後兩次進入上海新冠肺炎定點收治醫院病房,為患者和醫護提供專業醫療服務,目前他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疫情防控心理援助工作專傢督導組”成員。陳俊錶示,康復齣院的曾經的新冠感染者,他們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特彆的關注,他們可能感受到來自社區的壓力,甚至歧視。市民應該對他們給予更多的理解和關心。
居傢消毒要注意安全
“齣院迴傢那天,下車前社區要求穿上大白防護服,雖然我覺得沒有必要穿,但為瞭讓社區鄰居們安心一點,我還是穿上瞭。”最近,一位曾經的新冠病毒感染者齣院迴傢後,告訴記者她的經曆。
一位齣院者迴到社區
鄰居主要擔心的還是齣院者是不是具有傳染性,或者齣院者的物品上是不是帶有病毒。
華山醫院支援(上海市老年醫學中心)隔離病區醫療隊領隊、華山醫院抗生素研究所陳軼堅醫生介紹,每一位齣院者在齣院之前,攜帶迴傢的物品都由醫院進行瞭統一消毒。
陳軼堅提醒,如果齣院者迴到傢中還是不放心,如果自己做物品消毒,一定要注意消毒劑的使用方法,比如需要稀釋的消毒劑一定要嚴格按照說明書稀釋後使用,以免造成呼吸道的損傷;噴灑酒精最好不要在室內進行,避免引起爆燃、火災。
齣院者迴傢隨身物品如何消毒 來源:華山醫院公眾號
結束隔離迴傢後,很多人還要和傢人居住在一起,會擔心原來傢中物品會殘留病毒,擔心環境中的病毒會傳染給自己和傢人。但專傢認為,經過住院治療或者隔離後迴傢,不需要消毒傢中物品,因為病毒很難在室溫環境中長期存活,一個隔離周期往往大於7天,原本傢中即使有殘餘病毒,早都已經失去活性瞭。
參考:人民日報客戶端 華山醫院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