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筆者寫過許多篇關於防疫的文章,其中的共同之處都是希望中國防疫能更加科學精準,不再一刀切、層層加碼,不再過度防疫,學會「陶瓷店裏抓老鼠」,盡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的正常生活和經濟發展。筆者多次援引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的說法,「新冠抗疫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不能抱著咱就是不過瞭也要把病毒弄死的心態 」,「 凡是持久的,必是溫和的與可持續的 」。
因為筆者堅信任何政策措施若想持久有效,就必須經受現實和人心的檢驗,就必須因應現實的變化和民眾的訴求進行調整。防疫的目的是為瞭人,是服務於人民的利益和訴求,不可本末倒置。隻有始終把人作為目的,多設身處地為人民的利益和訴求著想,儘可能兼顧和保障人民的權益和自由,尊重科學和專業,防疫纔能持久,纔是人民所需要的。而 從國傢發展大局來看,中國越早走齣疫情越好,為瞭這一天早日到來,為瞭更平穩地走齣疫情,中國應加速進行與弱者共存的準備 。
最近中央公布二十條防疫措施,讓包括筆者在內的許多人看到中國漸次走齣疫情的希望。這是好事和一種進步,更是當下中國社會應該凝聚共識和為之努力的方嚮。對於中國來說,躺平是不可取的,過度防疫同樣不可取,最重要的是平穩走齣疫情,儘快修復疫情三年以來造成的經濟民生創傷,讓經濟再次騰飛,讓人民過上好日子。這纔是王道和改革開放40年積纍的寶貴經驗。 那怎樣早日平穩走齣疫情?關鍵在於能否消除那些依舊害怕新冠病毒的民眾的恐慌心理,能否加速準備與弱者共存,把寶貴的醫療資源用在最需要的民眾身上,最大限度保護弱勢群體。
今年3月,張文宏醫生曾在一篇文章中錶示:「這個病毒的病死率已經很低很低,在已經實現群體免疫的國傢,病死率已經低於流感。但是我們中國如果現在迅速開放,會引起短時間內大量人群的感染,即使再低的病死率也會造成醫療資源擠兌和社會生活的短暫休剋,對社會和傢庭造成不可彌補的傷害。我國現在高齡和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中,相當高的比例由於害怕疫苗接種的副作用,還沒有充分接種,一旦普遍感染,後果不堪設想。下階段我們無論如何要對這部分人群做好保護。」
他的說法是有道理。從最近中國各地的感染情況來看,儘管感染者數量連續多日都高達兩三萬例,但絕大多數是無癥狀感染者,重癥率極低,說明新冠病毒的危害性明顯下降。正如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中醫專傢張伯禮所指齣的, 當前的臨牀實踐錶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癥和死亡比例很低,這意味著新冠病毒的緻病力減弱。
但新冠病毒對於未接種疫苗的老人或基礎疾病患者仍然具有威脅,仍有許多人談新冠病毒色變,擔心老人和孩子,害怕齣現長期的後遺癥。他們主要集中於一些小城市和農村地區,但也存在於大城市中。為什麼會發生鄭州富士康員工徒步返鄉事件?為什麼石傢莊民眾會去搶購蓮花清瘟?為何一些農村地區會採取封路、堵路、釘門等老方法來物理防疫? 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有相當比例的民眾依舊害怕新冠病毒,他們的恐慌情緒是真實存在的。 若不能消除他們的恐懼,為老人或有基礎疾病患者建立有效保護屏障,那他們依舊容易恐慌,進而可能造成醫療擠兌。
筆者想以老傢(湖北省黃岡市下麵的一個縣)的經驗作為案例,最近那裏因為齣現疫情,包括鄉村小路在內的許多路都被堵住,街道許多房門都被釘住,防疫的嚴厲程度超過2020年初新冠病毒毒性最嚴重時,明顯不符閤中央二十條措施的要求。
但齣乎筆者意料的是,老傢許多民眾是支持這樣的做法。一是因為農村醫療條件很差,醫療資源匱乏,農村主要隻剩下老人和小孩,老人的疫苗接種率不高,許多老人都有基礎疾病。
二是因為農村民眾的公共衛生意識和公民素養比較差,許多人都沒有防護的概念,亦沒有居傢隔離的意識。猶記得三年前武漢疫情大爆發時,那會病毒危害性那麼大,但與武漢來往密切的老傢,許多人根本沒有公共衛生意識,依舊不戴口罩,整天往人多處聚集,忙於參加各種宴會、酒席和打麻將,後來直到政府強力介入和迴鄉過年的年輕人一再呼籲,情況纔有所改善。最近老傢疫情的齣現,據說是因為有一傢人從涉疫地區迴來後違反居傢隔離要求經常外齣,把疫情傳開。 三是因為農村很窮,政府和民眾都難以承受重癥治療費用 。四是至今仍有不少人對於新冠病毒的認知還停留在三年前,認為被感染是很嚴重的事情。
類似筆者老傢的情況,在中國絕不是個例,甚至具有某種程度的代錶性。畢竟,中國依舊是個發展中國傢,有「6億中低收入及以下人群,他們平均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左右」。中國實在太大,除瞭北上廣深等少數繁華髮達的一線、二線大城市之外,還有大量落後的小城市和農村地區。 這也是為何對於新冠疫情的認知,在中國輿論場那麼分化,不同群體之間彷彿置身於兩個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
從國傢發展大局和社會發展大勢所趨來看,當然越早走齣疫情越好。但任何美好的想法都必須建立在複雜的現實之上,都必須平衡不同群體之間的訴求。中國若想平穩走齣疫情,若想盡可能不引發醫療擠兌和社會恐慌,勢必要消除相當比例民眾的恐慌,引導他們科學認知毒性早已不同於三年前武漢疫情時的新冠病毒,在小城市和農村地區增加醫療資源的投入,加速提升老人的疫苗接種率,為老人、有基礎疾病的人建立保護屏障。
從目前形勢來看,這項工作要加快進行,越快越好 ,以便於早點走齣疫情,迴歸正常生活。在此過程中,中國要嚮過度防疫、一刀切、層層加碼說不,將科學精準防疫落到實處,守住經濟發展和民眾生活、就醫和安全的基本底線,拿齣真金白銀為那些被疫情或封控影響的群體提供救濟(比如延遲還貸和發放生活費),重建民眾的信心和預期,全力拼經濟,改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