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生中遭遇的最大一次災難,恐怕莫過於"在陳絕糧"這件事情瞭。
原來孔子那些年幾乎都在各國間遊曆,卻一直沒能遇到真正能懂得他的人,最後隻得在陳國和蔡國之間暫時住下。到第三年的時候,吳國徵伐陳國,楚國發兵救援陳國,軍隊駐紮在城父。
孔子像
楚國聽說孔子住在陳蔡之間,便派人來聘請他。老夫子心裏很高興,就打算帶著弟子們去投奔楚國。這個消息很快就讓陳國和蔡國人知道瞭。陳蔡兩國認為,孔子是一個賢人,楚國又是一個大國,現在派人去請孔子,那老頭倘若被楚國任用,像我們陳蔡這樣的小國,和楚國做鄰居,以後恐怕要有許多麻煩瞭。
於是兩國臨時用徒役組閤瞭一支雜牌軍,把孔子住的地方緊緊包圍瞭起來,既不抓他們,也不放他們走,就這樣把孔子他們軟禁在野地裏。目的可能是想讓他們在圍睏中慢慢餓死。
關於這件事,《莊子·讓王》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孔子窮於陳蔡間,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糝,顔色甚憊。"
意思是孔子和他的弟子被圍睏在陳國和蔡國之間,七天當中幾乎斷絕瞭煙火食物。偶爾用一種叫藜蒿的野菜做一頓菜湯,裏麵連幾顆米粒都財務處看到,大傢餓得都沒有瞭精神,臉色非常難看。
而聖人終究是聖人,上天是不會讓一個聖人餓死的。後來發生的一件怪事情卻救瞭聖人和他的弟子們。
有一天晚上,孔子和弟子們吃過晚飯,說是晚飯,其實就是每人喝瞭大半碗藜菜湯,然後各自在席子上無精打采地或躺或臥,或坐或跪。孔子呢,則在他的房間裏琤琤琮琮,忽緊忽慢地彈琴。此時琴聲是對他,也是對弟子們唯一的安慰瞭。
忽然之間,隻聽得院門被人打開,並聽到一個人在院子裏大呼小叫。弟子們都被驚動瞭。
子貢倏地起身,披瞭一件衣服,奔齣屋門,直到院子當中。隻見院子中站著一個人,身長九尺多高,頭戴一頂帽子,身穿一件黑色的長袍,正站在院子裏對著屋子裏的人不停地叫喊。
子貢問道,你是誰?為什麼來到這裏大叫?
那個怪人不再叫喊,也不迴答子貢的問話,隻在那裏瞪著一又綠瑩瑩的眼睛看著子貢。看瞭一會,忽然大吼一聲,伸齣他那雙毛毿毿而又粗壯的大手,一下子挾住子貢兩邊的腋窩,用力往上一提,甩手就把子貢挾在自己腋下,轉身就走。
子貢大聲呼救。子路這時提瞭一把寶劍從屋子裏跳齣,揮劍與那怪人搏鬥。那怪人竟將子貢橫托在手,當作兵器抵擋子路。子路擔心傷著子貢,丟下寶劍,徒手搶奪子貢。可憐的子貢被二人在中間爭來扯去,被摺騰得夠嗆。
子路力氣大,最終把子貢從怪人手裏奪瞭過來,迴身又去與怪人奮戰。兩個人在院子裏來來往往,激戰瞭二三十個迴閤,也難以分齣勝負。子路雖然勇猛力大,可那怪人雖然高大,動作卻非常敏捷,騰挪躲閃十分伶俐。子路與他戰瞭多時,始終拿他沒有辦法。
這時孔子和弟子們都從屋子裏走齣來,站在門前觀戰。孔子仔細觀察瞭一會,發現那怪人在打鬥時,兩邊的腋窩總是一張一閤,像兩把扇子在不停扇動。孔子抬頭想瞭想,忽然想起瞭這個怪人的來曆,於是嚮子路喊道,快用手伸進他的腋窩,這樣就能抓到他!
子路聽瞭孔子的話,瞅準一個空子,猛地把兩手插進瞭怪人的腋窩,牢牢地把他控製住,用力一拖,把他翻倒在地上。
奇怪的事情發生瞭,那怪人倒地以後,在地上挺瞭兩下,身體忽然變化,竟是一條碩大的鰱魚!從頭到尾足足有九尺長。那鰱魚朝著眾人翻瞭幾下白眼,就再也沒有動靜。大傢上前一看,死瞭!
原來子路抓住的就是它的兩鰭,那是它用來攻擊和搏鬥的武器。
這種稀奇事可是第一次遇到,弟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紛紛。孔子卻並不感到奇怪。他走到鰱魚旁邊,仔細察看瞭一會,慢悠悠地說,這個怪突然間怎麼來的呢?我聽說不管是動物還是其它事物,年老而不死,各種精靈都會依附在它們身上而變成精怪。這條大鰱魚恐怕也是一個成瞭精的怪物。
孔子嘆瞭一聲,繼續說道,我一直時運不濟,而今又遭瞭災難,被睏於此,想必是這個傢夥也來欺負我們,趁火打劫來瞭。現在卻被子路打死,難道這又是上天可憐我們,給我們送食物來瞭嗎?既然這樣,那就沒有什麼可怕的瞭,明天我們就把它煮來吃瞭就是。
孔子說完,依舊迴到他的屋子彈琴吟唱。弟子們卻興奮得再也睡不下瞭,一起動手,連夜就把這條大鰱魚剖肚去鱗,剁成小塊,煮瞭滿滿一大鍋。煮熟後揀瞭些好的給孔子送去,然後每人吃兩大碗。
這可是最近這些日子以來最美的一頓晚餐啊!鰱魚的肉似乎粗糙瞭些,但是味道十分鮮美,吃起來感覺非常愜意。而更奇怪的是,原來幾個得病的弟子,在吃瞭鰱魚肉喝瞭鰱魚湯之後竟然完全康復起來。
第二天一早,弟子們起來,個個精神抖擻,興緻勃勃,或彈琴,或唱歌,或舞劍,或讀經,各做各的事情。孔子他老人傢也精神煥發,那琴聲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悠揚而動聽。
孔子、顔迴和子路
有人說是子貢在河裏捉瞭一條大魚,又憑不爛之舌嚮陳蔡兩國軍隊討瞭一塊羊肉,一塊兒放在鍋裏煮瞭,竟然味道異常鮮美,而創造齣瞭一個"鮮"字來。這種說法經不起推敲,一是子貢能捉到一條多大的魚,二是陳蔡兩國會給他羊肉嗎?一條魚加上多少羊肉能夠讓孔子和他的弟子們飽餐一頓?所以,子貢捉魚討羊肉的事情恐怕也和我寫的這件事情一樣,都是傳說。
但是不管怎樣,咱們的聖人和他的弟子們確實在圍睏中吃瞭一頓飽飯,從而那精神氣又迴來瞭。陳蔡兩國的軍隊圍睏瞭孔子這麼多日子,不但沒有把他們睏死,卻反而發現他們的精神狀態比以前還要好。這奇怪的事情讓他們大惑不解,隻好認為聖人是不可欺的。
兩國沒無計可施,隻好另想辦法。他們派人給孔子送去瞭一顆九麯明珠,說隻要能夠用絲綫穿透這顆珠子,就不會再難為他們,放他們離去。否則還要繼續圍睏,直到把他們全部餓死。
孔子和弟子們圍著這顆明珠,轉瞭九九八十一圈,用瞭七七四十九種方法,也沒有用絲綫把明珠穿透。
最後還是咱們的聖人孔子,他老人傢的博聞強記那可是現在的最強大腦也比不過的。就在弟子們灰心喪氣的時候,孔子卻嗬嗬地笑瞭起來。弟子們不解,都好奇地看著自己的老師。
孔子高興地說,我想起來瞭,你們是不是還記得,不久前我們離開衛國到陳國去的時候,半路上遇到過兩個采桑的姑娘嗎?弟子們有的說記得,有的卻搖頭。
孔子繼續說道,當時為師和她們開玩笑,隨口說瞭句:"南枝窈窕北枝長",她倆就在樹上接著我的話說:"壞分子在陳必絕糧。九麯明珠穿不得,著來問我采桑娘。"我以為她們不過是和我開玩笑,所以並沒有放在心裏,不久也就忘瞭。現在迴想起來,那兩個姑娘說的話中都說瞭絕糧和明珠的事,這後來纔發生的事情她們又如何知道?莫不是有神意在幫助我們?看來我們真得去請教她們纔能解決這個難題。
一聽說是去找兩位姑娘,顔迴和子貢自告奮勇,孔子就把這個任務交給瞭他們兩個。二人設法偷越陳蔡兩國的包圍,至於用瞭什麼方法,咱也不知道。來到衛國邊境,找到二位傢。剛敲瞭兩下門就開瞭,齣來的卻是一個男子,聽瞭顔迴和子貢的來意,說道,姑娘們都不在傢,你們這一路上也非常辛苦,把這個西瓜帶上,可以解你們飢渴。說著把西瓜遞到顔迴手上,砰的一聲把門關上。
顔迴掂著手裏的西瓜,有點摸不著頭腦,奇怪,這是什麼意思?
顔迴像
子貢看著西瓜思索瞭一會,對顔迴說,他送給我們西瓜,西瓜裏有籽,這是在考咱們呢,這說明兩位姑娘並沒有齣去,一定還在傢裏。
顔迴將信將疑,子貢卻不管這些,又繼續敲門。這次開門的果然是兩位姑娘。子貢對著顔迴擠瞭下眼睛,那意思是說,還是我聰明吧?
顔迴和子貢簡要地把被陳蔡軍隊圍睏絕糧和用絲綫穿透明珠的事情告訴瞭兩位姑娘。姑娘哈哈一笑,說,這件事情還不好辦嗎?你們迴去之後,隻需要用些蜜塗在絲綫上,然後找一隻螞蟻,將絲綫係在螞蟻的腰上,讓它去佔這個明珠。如果它不肯鑽,就用煙熏它一下,這樣自然就鑽過去瞭。
顔迴和子貢迴去之後,按照兩位姑娘說的方法一試,果然很容易地就把絲綫穿過瞭明珠。
陳蔡兩國的軍隊無話可說,隻得履行承諾,解除瞭大軍圍睏,眼看著孔子帶著他的弟子們從容地揚長而去。
其實螞蟻穿珠的事情也是經不住推敲的。明珠質地堅硬,一個小小的螞蟻有何能力穿透?莫非它是一隻神蟻?
好在我在這裏講的隻是一個傳說,神話的意味比較濃,又何必在乎事情的真假呢?
不過這個故事後來又有瞭一個新的版本,情節上大體是一樣的,隻是那兩個采桑的姑娘卻有瞭實實在在的名字,叫杜三娘。
采桑女
當顔迴和子貢去尋找當年的采桑姑娘的時候,是經過瞭一番麯摺的。說是麯摺,其實就是通過解謎纔知道瞭姑娘的姓名,並找到瞭她的傢。
事情是這樣的:
那兩個采桑的姑娘曾在桑樹下堆瞭一個大土堆,又在不遠的地方堆瞭三個小土堆。於是子貢猜想,桑樹屬木,木旁有土,姑娘應該姓杜,那三堆小土有可能錶示姑娘排行為三,那麼,其中一位姑娘的名字應該叫做杜三娘。
於是子貢便嚮一個路過的樵夫打聽,前麵的村子裏可有一位叫杜三娘的女子?樵夫隨口吟瞭一首詩:蘆塘荻渚繞華房,瑤草疏花傍粉牆。行過小橋流水北,其間便是杜傢莊。
顔迴和子貢按照樵夫的指點,果然在杜傢莊找到瞭杜三娘,求得瞭絲綫穿透九麯明珠的方法。
關於孔子"陳地絕糧"的故事,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傢》中也有記載,那屬於曆史。
而我的這篇文章雖然隻是傳說,卻也為這一段曆史增加瞭一層趣味性和神話色彩。
傳說比曆史更為神奇!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