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7/2022, 9:04:28 AM
一直以來,傢長和學生都將高考視為影響人生發展方嚮的第一大考,畢竟在高考結束後,同處於一個屋簷下的孩子們,會根據成績各奔東西,開啓自己新的章程。
不過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原本不受重視的中考也迎來瞭改革, 從“普職比大體相當”再到“美育教育”的到來 ,這些調整的到來對於普通考生而言,既是機會也是挑戰,但現實情況卻令同學們左右為難。
一邊是“中考分流”,一邊是雙減政策,學生夾在中間進退兩難
作為學生,大傢都希望自己能夠在中考考場上取得優異的成績,順利升入理想的高中,為自己的初中階段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可“中考普職比大體相當”這幾個字的齣現,就意味著勢必會有一半的考生在思想還不成熟的時期被迫分流,無奈進入職高或者技校。
雖說相關部門已經多次強調, 中等職業教育也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為天賦不同的學生提供的多樣化成長渠道。
可從現實情況來看,很多城市的中專、技校都存在教學質量不佳、學習環境拉胯,老師實力參差不齊的情況, 傢長其實很難真正放心將孩子放到這樣的教育環境之中 。因此學生隻能拼瞭命地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爭取“遊得更快”一點。
不過,與中考“內捲”相比, “雙減政策”似乎呈現齣一片歲月靜好的局麵。
為瞭緩解學生的學業壓力,讓他們從繁重的課本中解脫齣來,在21年中旬,相關部門提齣瞭“雙減政策”, 要求從校園與校外兩方麵入手, 真正讓同學們肩膀上的擔子變輕。
首當其中的就是不閤規的校外教培機構,在政策的打擊之下,K9階段的中小型補習班紛紛倒閉,學生終於安心過瞭個寒假;另外在校園之內,“5+2延時服務”的到來以及課後作業、考試的減少,也是讓同學們拍手暢快。
然而 一邊是希望學生減輕壓力 ,一邊是越來越窄的“上升通道”,兩者顯然是背道而馳。畢竟如果按照雙減的要求一味放縱,那麼對於學生而言,中考就無異於是“拆盲盒”,這樣的結果相信誰也承擔不瞭。
2022年中考難度迎來變化,不再允許齣現“拔高題”?
針對傢長們的顧慮,教育部門2022年發布的工作要點中也做齣瞭迴應,錶示今年中考的首要工作任務是“推進中考省級統一命題”,以此來保證教育的公平性。
簡單來說,就是要求各省采取同一套捲紙,在同一時間內進行考試, 並且還強調不允許為瞭拉開學生層次,在中考試捲中采取“拔高題目”。
而像以往那些偏、難、繁、雜的內容也將一並刪除,轉而將命題方嚮的船舵調整為“教什麼考什麼”,以保證雙減的順利施行。
這樣一來,就意味著中考的難度或將齣現斷崖式的下降,畢竟當超綱題目被限製以後,大傢主要拼的還是對基礎知識的把控。 牛校畢業生的“殺手鐧”沒瞭用武之地, 反而對普通中學的孩子來說是利好之舉。
中考題目難度降低,傢長卻難掩內心的焦慮
雖說中考難度調整是好事 ,臨考的初中生也能夠在獲得更高的成績, 可學生內心卻是喜憂參半,特彆是班級裏的中等生更是笑不齣來。
在高考裏有句話叫作“一分一操場”,但筆者認為它放在如今的中考裏其實也能適配。畢竟當用於拉分的“拔高題目”消失以後,就意味著大傢的成績會在某一分數段集中起來,而考慮到“5:5分流”的大背景, 這種“成績金字塔”的分布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中等生如果不小心遇到瞭“夾生”的知識點,或者在備考階段有所懈怠,那麼很容易就會成為分流中被“犧牲”的那一類人,傢長們自然也接受不瞭這種結果。
中考題型已經在逐漸調整,學生也要打起精神來應對挑戰
事實上,即便是在以前的中考難度配比中,基礎類題目也是占據大頭的,所以這項調整算不上是“一刀切”,學生們適應起來也比較容易。
因此 臨考的初中生還是要盡快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快速適應新的變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績纔行,特彆是在基礎類題目上,更要做到有針對性地練習。
比如同學們若是對學科知識點理解不到位,要盡快去尋找老師解答,而若是某一類題型掌握不好, 可以善用錯題本進行反復訓練,爭取做到心有成竹。
此外,針對需要背誦的科目,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見縫插針地學習。最後相信大傢的努力都會結齣燦爛的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