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發的小巷連接鬧區中心與大馬路。(圖/路透)
記者陳宛貞/整理報導
南韓梨泰院慘案是2022年震驚全球的緻命事故之一,疫情解封後睽違3年的萬聖節活動吸引10萬人潮,斜坡窄巷一人跌倒引發骨牌效應,推擠踩踏造成355人傷亡,一具具屍體倒地、警消狂做CPR的驚悚畫麵迅速擴散,成為社會集體創傷,相關單位疏失也攤在陽光下,以下由《ETtoday新聞雲》帶您迴顧這起悲劇性事件。
意外爆發及救援工作
▲▼ 從地鐵站湧齣的人潮進入小巷,上方畫麵可見當時現場有多擠。(圖/路透)
首爾梨泰院10月29日晚間蜂擁逾10萬人,消防當局在10時12分接獲第一通報案,稱有約10人被壓住,接著約在15分發生連環倒,20分開始有大量報案電話稱漢彌爾頓飯店附近窄巷有多人被壓。消防人員馬上齣動,但車流人流使他們無法挺進,救援工作不斷延遲,終於抵達事發現場時已有數百人跌成人堆。
消防當局在10時43分啟動第1階段應對措施,45分請求119急救狀況管理中心災難醫療支援小組齣動,11時13分啟動第2階段應對措施,19分請求中止梨泰院周圍萬聖節活動,50分啟動最高級的第3階段應對措施,動用所有人力及裝備,下令投入全國6個市、道消防本部共142輛救護車。
當晚社群媒體瘋傳警消奮力拉人卻拉不齣來、民眾在人堆中臉色灰白的恐怖畫麵,看似已經活活擠死。失去意識的民眾一個接一個被抬到大街上,身上衣不蔽體且被擠壓到腹部膨脹、滿身瘀傷,警消、醫護和主動幫忙的民眾徹夜CPR,能救迴的卻是少數,惡夢般的景象成為倖存者和大眾心中難以抹去的陰影。
傷亡統計及當局應對
▲ 一名澳洲男子到失蹤者登記處協尋友人,當場難過痛哭。(圖/路透)
這起事件纍計造成158人死亡及197人受傷,死者包含26名外籍人士,分別為5名伊朗人、4名中國人、4名俄羅斯人、2名美國人、2名日本人,還有法國、澳洲、挪威、奧地利、越南、泰國、哈薩剋、烏茲別剋、斯裏蘭卡各1人。
事發後許多民眾聯絡不上親友,或是在事故現場找到傢屬物品,焦急到失蹤者登記處登記,截至隔天下午通報件數纍計突破4000起。
南韓政府宣布,10月30日至11月5日為全國哀悼期,呼籲一切非緊急活動延後舉行,視安全為第一要務,並將梨泰院所在的龍山區指定為「特別災難區」。為哀悼死者,首爾廣場及梨泰院廣場設置靈堂,供民眾前往弔唁。
為何造成大規模死傷?
▲ 失去意識的民眾一一被抬齣橫躺路邊。(圖/路透)
悲劇起因普遍被認為是事發地點又窄又有坡度,卻沒有安排任何人力管控或疏導人流。
這條小巷位於梨泰院中心漢彌爾頓飯店後方,從世界美食街(세계음식거리)往下通往地鐵站1號齣口所在的梨泰院路,長約45公尺,寬僅4公尺,窄到一次最多隻能5至6名成人通行,且坡度不小。
因連接鬧區和大馬路,從上方走下的人流和從地鐵站齣來往上走的人流都在這條窄巷交錯,加上萬聖節帶來的人潮,導緻巷子人滿為患,漢彌爾頓飯店違法外推和臨時攤販更導緻疏散睏難。
許多倖存者事後都錶示,當時擠到完全無法自行走動。多名目擊者指齣,當時後方推擠力道突然加強,上坡有人跌倒的瞬間引發連環倒,使得下坡民眾一層一層往上疊。
儘管龍山消防署距離現場僅有2公裏,仍因人車擁擠、無法突破人堆而難以救援,OHCA和呼吸睏難的患者多達數百人,CPR人力卻遠遠不足,隻能請現場會CPR的民眾協助。而罹難者死因多為「窒息造成的心臟驟停」,黃金救援時間隻有短短4分鐘。
▲▼ 梨泰院事故纍計355人傷亡。(圖/路透)
事實上,事發前一天梨泰院就湧入數萬人,且這是時隔3年第一個沒有社交距離限製的萬聖節,29日的人潮並非完全無法預料,但首爾市廳或龍山區廳事前都未研擬意外事故相關對策或安排人力管製,現場警力也完全不夠。
當時梨泰院僅部署137名員警,且並不是為防範推擠等意外,而是為取締偷拍、毒品等犯罪,並未齣手管製人流或通行方嚮,種種疏漏使得這起悲劇被指為「可預見的人禍」。
再加上當天傍晚約6時就開始有民眾打112報案,可見現場狀況緊急,晚間10時15分後報案電話更是暴增,警方卻隻針對其中4起派人力到場。這項消息11月1日曝光後,警方迅速成為眾矢之的。
事後究責扯齣警界最大醜聞
▲ 事發前現場警力不足,事後警方反應也挨轟慢半拍。(圖/路透)
警方事前輕忽萬聖節人潮可能引發的危險,接到報案電話也無積極作為,反應慢半拍導緻傷亡擴大,離譜疏失一一曝光點燃眾怒,政府承諾嚴厲究責,警察廳成立特別搜查本部及特別監察小組以釐清真相。
調查發現龍山警察署署長李林宰延遲通報上級、偽造報告等情事;當時休假中的警察廳廳長尹熙根則是遠在外地露營,意外爆發2小時後纔接獲通報,終於下令派齣機動隊員及為消防及救護車開道,但當時已有數十人失去呼吸心跳。
扣押搜查警界高層辦公室進一步揭發驚天醜聞,原來早在事發3天前就有商人團體、112狀況室及情報科等多個單位嚮龍山署示警,可能發生踩踏等安全事故,卻傳齣有高層指示銷毀相關報告,文件在事發前2小時便從係統中消失。
調查持續進行中,11月11日接連傳齣2起疑似畏罪自殺的悲劇,龍山署55歲鄭姓警監被發現陳屍傢中,初步推測是輕生身亡,生前因涉嫌指示下屬刪除人潮示警報告被傳喚調查;首爾市行政第二副市長下轄的一級單位「安全總括室」安全支援科長當天也在傢中身亡,研判為輕生,而安全總括室負責首爾市都市安全,在梨泰院事故後飽受批評。
倖存者與大眾心理創傷
▲▼ 梨泰院慘案過後,民眾到聯閤靈堂祭拜、到事發現場獻花。(圖/達誌影像/美聯社)
許多傷者痊癒後仍難以走齣事發當時的恐怖場景,因創傷後壓力癥候群(PTSD)需要長期治療,12月14日更傳齣一名10幾歲高中生被發現陳屍旅館,研判為自殺身亡,一查竟發現他就是梨泰院慘案倖存者之一,當時同行的友人因這起事故送命。
南韓這一代年輕人8年前纔經歷304人罹難的世越號事件,如今又眼見平時享受夜生活的鬧區淪為煉獄。驚人的畫麵和傷亡透過網路和媒體不斷播送,使社會大眾陷入低潮。事隔約2個月後的聖誕節前夕,過往此時人聲鼎沸的梨泰院冷清得宛如鬼城,顯然這起悲劇帶來的集體創傷還未能平復。
▼ 今年聖誕節前的梨泰院不見節慶氣氛。(圖/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