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1/2022, 7:43:06 PM
1853年3月,太平軍攻占南京,隨後分兵東徵、西徵、北伐,與清朝全麵開戰。那麼,究竟哪一路纔是主力呢?這就得分階段考察瞭,前期是北伐為主。無論是主帥的戰爭經驗,還是士兵的素質,北伐軍都遠遠甩開西徵軍。要知道,西徵第一階段,前方主帥鬍以晃軍事經驗有限,此時還沒冒頭。北伐軍則不一樣,林鳳祥、李開芳是太平軍前鋒大將,從廣西一路殺到南京,實力非常強。
隨著北伐戰敗,太平天國實際掌舵者東王楊秀清逐漸將戰略重點轉移到西徵,與清朝爭奪長江中上遊地區。對西徵,楊秀清是下瞭血本,也取得瞭巨大的勝利,但戰略上則是失敗的。太平軍西徵,戰術上的巨大勝利,無法抵消戰略上的失敗,太平天國最終被湘軍耗死。
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率2萬“老兄弟”北伐,對外宣稱是攻入燕京,將鹹豐皇帝趕迴東北老傢,滅亡清朝。但是,楊秀清還有另一層考慮,就是牽製北方清軍主力南下,尤其是將濛古馬隊擋在北方,為太平天國發展壯大贏得時間、空間。
那麼,西徵的戰略目的是什麼呢?主要有三點考慮。首先,奪取中遊産糧區,為都城天京提供物資補給,這是當時最迫切需要。都知道,太平天國實行“分營製度”和“聖庫製度”,天京城如同一座軍事堡壘,隻有消費而沒有生産,日常生活物資需要靠外界補給。
其次,占領長江中上遊地區,拓展勢力範圍,為都城天京建立起戰略屏障,確保大本營安全。最後,控製長江中上遊,然後集中力量摧毀“江南大營”,再奪取江浙財稅基地,具備徹底消滅清朝的資本。可以說,西徵是東王楊秀清滅亡清朝的關鍵一步,可惜他在西徵戰略上犯下瞭錯誤,這是戰術上的勝利所無法彌補的。
單純從戰術上看,西徵確實取得巨大的勝利,清朝多位巡撫、提督、總兵死於西徵軍之手,湘軍多位悍將陣亡。
1854年1月,太平軍攻入湖北,湖廣總督吳文�F自盡。此前,安徽巡撫江忠源被
打死。
1854年4月,靖港之戰爆發,曾國藩戰敗,兩次投水自盡未遂。
1855年1月,九江、湖口之戰,湘軍主力慘敗,曾國藩再次投水自盡,卻被部下拉迴來。
1855年5月,太平軍三剋武昌,湖北巡撫陶恩培自盡。
1855年11月,太平軍攻入江西,占領八府四十七縣,曾國藩受睏南昌孤城。
1856年6月,太平軍在武昌打死曾國藩係湘軍二號人物羅澤南。此前,塔齊布被“氣死”,湘軍陸軍兩位統帥都“報銷”,湘軍元氣大傷。
一連串的勝利,錶麵看太平天國西徵碩果纍纍,實則在戰略上已經輸瞭。楊秀清盲目自信,違背集中使用兵力的原則,導緻西徵陷入拉鋸戰。拼消耗,太平天國玩不過清朝,楊秀清戰略上輸瞭。
西徵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奪取並控製長江中上遊地區,但楊秀清胃口太大。楊秀清將本就不多的西徵軍分散投入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四個戰場,甚至一度抽調西徵軍去增援北伐,結果自然很慘。我們都知道,進入南京時,太平軍能投入作戰的精銳部隊約6萬,數量不多。
北伐派齣2萬,留守南京、鎮江、揚州三城總計約3萬,西徵精銳也就1萬。西徵軍進展順利,關鍵是八旗、綠營太腐朽,不堪一擊。再則,沿途各路起義軍紛紛參加太平軍,西徵軍纔得以壯大。例如,石達開進攻江西時,兵馬一萬左右,但廣東的天地會武裝入夥,石達開部增加到6萬。
西徵軍不多,集中使用兵力纔是獲勝的關鍵,沿途加入的部隊需要戰爭“洗禮”,纔具備戰鬥力。訓練新部隊,隻能一步一個腳印,步子邁得太大,隻能傷到自己。很不幸,楊秀清偏偏犯錯,結果葬送瞭西徵的大好前途。
分兵作戰,結果又是如何呢?1853年10月,韋誌俊帶兵攻打湖北,奪取漢口、漢陽,武昌指日可待。要知道,武昌正規軍不足一韆人,其餘都是團結武裝,壓根不是太平軍的對手。武昌危在旦夕,但東王楊秀清“救瞭”武昌,楊秀清下令韋誌俊返迴安徽,協助鬍以晃攻打廬州。
放棄武昌,轉而攻打廬州,楊秀清究竟是怎麼想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攻打廬州,太平軍就不能兼顧湖北。1854年1月,鬍以晃奪取廬州。誰知,楊秀清又沒有乘機攻占皖北,控製安徽,而是直接分兵去湖北,導緻廬州被清軍圍攻,雙方在皖北拉鋸戰。
曾天養從廬州殺入湖北,結果楊秀清繼續分兵作戰,他沒有集中力量攻取武昌,而是想在湖北、湖南同時開花。如此,楊秀清讓韋誌俊佯攻武昌,吸引清軍注意力;石祥楨攻打靖港,從北麵威脅長沙;林紹璋率2萬兵馬(新兵居多)攻打湘潭,從南麵威脅長沙。結果都知道,太平軍精銳部隊不足,湘軍在湘潭逆襲成功,太平軍一潰韆裏,差點將西徵成果葬送。
沒有集中使用兵力,楊秀清錯過瞭奪取長江中上遊地區的最佳機會,因為他給曾國藩創辦湘軍提供瞭時間、空間。湘軍崛起之前,太平軍若指揮得當,完全有機會占領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從而打斷湘軍崛起之路。
即便是湘軍崛起,太平軍也有機會獲勝,但楊秀清還是犯瞭錯誤。1856年3月,石達開基本搞定江西湘軍,曾國藩被圍睏在南昌孤城,且沒有援軍。此時,楊秀清若是繼續放手給石達開,並從其他地方抽調兵馬去江西,曾國藩隻能束手就擒。
分散使用兵馬,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多個戰場同時“開花”,西徵陷入瞭拉鋸戰。憑藉相對雄厚的國力,清朝可以熬死太平軍。就此而言,楊秀清分散使用兵力是巨大的戰略錯誤,這是戰術上的勝利所無法彌補的。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戰爭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