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葉金川(中華捐血運動協會理事長)】
新冠病毒的感染無法中止,我們終將麵對,把力氣用在延後感染是徒勞無功的作法,不如用盡全力鼓勵老年人打疫苗,鼓勵視訊確診,對居傢治療者盡早提供治療藥物,中重癥纔到醫院救治,讓醫療機構專心治療中重癥,這樣纔是正途。
我每隔幾日就會到傳統市場買菜,前幾週我到市場時,隻見黃紅相間的警戒線把市場團團圍住,看起來像是凶案現場。原來市場爆發瞭群聚感染,得關閉三天進行清消。五天之後,我再次前往市場買菜,卻看到隻有一半的攤販在營業。我好奇地詢問有營業的商傢:「已經過瞭規定關閉的三天期限,怎麼還有這麼多攤販沒有營業?」他迴答道,因為按照規定,感染者必須居傢隔離十天,而接觸者必須居傢隔離七天(當時的規定),因此還有很多人仍在隔離中。
無效防疫
我一個念國中的孫子,兩三週前被通知必須居傢隔離七天,因為他一位密切接觸的同學確診,為瞭符閤「1人1室」居隔規定,還得嚮親友商藉空房進行一人一室隔離,後來七天快到瞭,馬上就可以迴到學校上課瞭。沒想到這時又發生另一位同學確診,學校宣布停實體課,因此他就居傢二週並開始上線上課。
在我的同學群組中,近期一個熱門話題是,一位同學即將從國外迴台,他入境後的居傢檢疫(已經開放居傢檢疫7+7天),地點到底能不能在電梯大樓?還是隻能在獨棟房子或是有獨立齣入口的房間?一群同學們你來我往的討論,也查不到規定。
此外,國外入境者一落地會進行採檢,陰性者居傢檢疫七天,七天期滿需再次進行快篩,陰性則再七天自主健康管理。然而,國內的確診者(入境者PCR陽性率大約在5~10%),而國內感染者無癥狀或是輕癥的人,隔離七天期滿後無需快篩就直接自主健康管理。
我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對國外無感染者的規定比國內感染者更嚴格?我的醫師朋友迴答我,因為怕國外入境者帶來變種病毒!但是,病毒就是會一直變化,難道對於入境者就一直要維持這種篩檢七加七隔離,又再篩檢的策略嗎?為什麼其他歐美國傢沒有採取這種策略呢?他們沒在怕變種病毒?
現行的多項防疫措施(很多沒有提齣來檢討)真的有達到目標嗎?
目標不是「重癥清零、關懷輕癥」嗎?這些好像都是為瞭清零,而不是輕、中重癥的處理啊!
避免新冠死亡纔是唯一目標
根據衛福部發布的數據資料,截至5月11日台灣感染人數為47萬8,870例,以年輕族群居多,老年人感染的概率隻有年輕人的1/5~1/3,因為年輕人要上課、上班、社區中的活動也多,老年人則多居傢或是在機構中生活,活動力低,病毒還沒有穿透至老人族群傳播,感染率相對低。
然而,年輕族群如果感染,隻有0.02~0.04%的機率會成為中重度病人,80歲老年人卻高達0.9%,90歲以上甚至高達1.5%會轉為中重癥,甚至死亡。會有這種現象,主要還是老年人施打疫苗比例仍低,目前所有感染者輕癥占99.79%,中癥占0.17%, 重癥占0.04%,是嚴重低估中重癥的比例。等病毒從青壯年人穿透到中老、老年人,中重癥和死亡人數將會大幅增加。
行政院在4月7日提齣台灣防疫目標為「重癥求清零,有效控管輕癥」,關懷輕癥避免變成重癥,治療重癥避免死亡,也就是避免死亡是現階段唯一的目標。
要達成這個目標,首要應該提高老年人的疫苗覆蓋率,目前老人70幾%的覆蓋率是遠遠不夠的,老年人疫苗打得少,染病後就變成中重度,隨後就是造成高死亡率。
目前每日遞增的感染數字(5月12日單日本土有6萬5385人感染)看起來讓人擔心,但是這還不是高原,預估感染數從現在到高原期到降低到每日萬人以下,至少還需三個月,施打兩劑疫苗隻要42天後就有保護力,因此促請老年人打疫苗仍來得及!
這波疫情就像海嘯,沒有人可以逃過,打疫苗就像有瞭救生圈,雖然能否安然度過可能依個人體力狀況有所不同,但施打疫苗是每個人都應有的基本生存配備。
確診投藥要及時
目前治療新冠肺炎有兩種口服藥,一個是美國默沙東(MSD)公司生產的新冠口服膠囊莫努匹拉韋(Molnupiravir),臨床試驗結果顯示能使住院或死亡風險降低約50%。
另一個是輝瑞(Pfizer)生產的新冠口服藥帕剋斯洛維德(Paxlovid),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可讓死亡風險降低85~89%。
目前在許多發展國傢,高風險人群一旦發現測試陽性,患者很快會拿到帕剋斯羅維德片劑,遵從醫囑在傢完成五天的療程。
台灣從5月12日起實施快篩陽性後,可透過醫師視訊問診確認結果,並進行後續投藥程序,讓輕癥患者能在發病5天內用藥,避免變成中重癥。但是,目前隻有少數醫院和醫師可以採視訊問診及開藥,如果感染率持續增加,要做檢測的人也會越來越多,堅持PCR確認陽性後纔能用藥的話,醫療體係人力光做PCR檢測都來不及瞭,怎麼還有能力即時五天內投藥?輕癥患者無法及時獲得藥品治療,有可能就轉成中重度瞭。因此,應該開放讓更多的開業醫也能進行視訊問診,確認後即投藥,讓民眾有更多及時的資源可以因應。
徒勞無功的防疫別再做
自疫情爆發後,台灣實施瞭齣入公眾場所實名製,到後期推動社交距離APP,目的都是追蹤傳染源。這些措施的初衷是提醒民眾有接觸到感染者的風險,居傢隔離或關校、關公司是預防感染擴大,降低感染的速度,這是本著「清零」的目標而為的努力,但是對於減少新冠死亡並無任何助益,隻有增加人心惶惶的效果。
新冠病毒的感染看起來是無法中止的,我們終將麵對,把力氣用在延後感染是徒勞無功的作法,不如用盡全力推動防疫體係打疫苗,醫療機構專心治療中重癥病人,對居傢治療者盡早提供治療藥物,中重癥纔到醫院救治,這樣做纔是正途。
【本文齣自《大傢健康》,更多精彩內文請見 大傢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