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6:15:20 PM
2015年,一個尋常的日子裏。
湖南長沙有那麼一座不起眼的房子,裏麵是一位不起眼的老人,正對著一張照片在哭泣。
她叫周秀蓮,時年108歲,是一位抗戰老兵。
平日裏很注重形象的老人此刻卻哭得像個孩子,豆大的淚珠滾落下來,痛擊著在場所有人的靈魂。
沒有人敢,也沒有人捨得發齣哪怕是一丁點兒的聲音。
這是他們對這位老戰士由衷的尊敬,也是他們對那個時代的敬畏、同情。
青山處處埋忠骨,我輩當以奠青山。
楊平和周秀蓮年輕時照片
照片裏的那個人叫楊平,是周秀蓮的第一任丈夫,同時也是一位為國捐軀的烈士。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到瞭如火如荼的時候,國內也達到瞭抗戰的高潮。為瞭更有效地打擊敵人,蔣介石決定創立中國遠徵軍前往緬甸。
楊平積極響應號召,承擔起瞭保傢衛國的重任,告彆瞭35歲的妻子周秀蓮。
當時誰又能想到,這一彆,竟是天人永隔!
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周秀蓮對湖南老兵之傢的誌願者提齣瞭自己唯一的一個願望:
“我想要一張楊平生前的照片。”
周秀蓮
麵對周秀蓮的這個要求,在場所有人都陷入瞭沉默。
雖說互聯網的齣現使信息交互變得十分便利,但楊平犧牲的那個年代可沒有互聯網,更沒有如此詳細的人口普查。
想要在茫茫曆史中找到這個楊平,無異於大海撈針
。
但這是一位已過百歲的抗戰老兵的願望。
周秀蓮錶示:自己已經到瞭這個歲數,說不定什麼時候人就沒瞭。自己也不是什麼不知足的人,
現在國傢和平安定,比什麼都好
。
隻是覺著,
七十幾年沒見丈夫瞭,想看看他
。
聽到這裏,誌願者無論如何也說不齣拒絕的話來。
他們都明白,沒有這些捨生忘死的老兵,就沒有現在和平安定的新中國。
一行人答應瞭周秀蓮的願望,隨後又將情況匯報給瞭湖南老兵之傢,並主動要求加入瞭資料搜尋的行列。
這是一個漫長到飄渺的過程。
他們從周秀蓮那裏得到瞭五個綫索:一、姓名,楊平;二、籍貫,湖南長沙;三、楊平是黃埔軍校第六期的學生;四、楊平前往緬甸時任第五軍上校大隊長;五、楊平犧牲於1943年6月。
湖南老兵之傢
湖南老兵之傢的誌願者們先是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瞭最基礎的資料篩查,通過搜尋各大網站、文章、報刊和貼吧來找齣和楊平有關的所有消息。
雖然這些資料一定程度上縮小瞭誌願者們的搜尋範圍,但是因為時代太過久遠,他們能找到的也隻是一些
隻言片語
,並
沒有相關的照片信息
。
誌願者們的一鼓作氣就好像打在瞭棉花上,明明知道那個人是誰,卻偏偏無法得到更加詳實的信息。
一番調查無果,誌願者們卻並不氣餒,開始著重利用第三個綫索:
黃埔軍校第六期的畢業生。
作為國共第一次閤作的産物,
黃埔軍校
在中國曆史上意義非常。
嚴格的軍事管理製度必然會對校內人員進行登記,隻要楊平是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那檔案裏就一定有他的信息!
在一個明確的目標下,誌願者們很快就找到瞭黃埔軍校第六期畢業生的信息。
但是造化弄人,
楊平這二字,檔案隻字未提
。
麵對這樣的情況,誌願者們甚至對老人提供的陽平這個人的信息有瞭質疑。
“會不會是老人記錯瞭?畢竟過去這麼久瞭。”
“不會,我相信她不會記錯的。”一位叫
賀佳
的誌願者站瞭齣來,他錶示周秀蓮連孫中山孫先生的
《總理遺囑》
都能熟背,不可能記錯自己丈夫的信息的。
總理遺囑
他認為這很有可能和那個年代姓名方麵的文化有關。
民國時期依然有很多人會用“字”,或是其他的彆名。
很可能楊平就屬於這種情況,纔導緻他們在檔案中找不到這個名字。
這一番發言不僅鼓舞瞭士氣,同時也給其他誌願者帶來瞭靈感。另一名誌願者也提齣瞭自己的猜想:他們手上的
這份檔案資料可能有殘缺
。
一時間,頹靡的眾人又有瞭希望。
他們不再局限於個人的力量,微博、公眾號、以至於各種群都成為瞭他們尋求幫助的對象。
他們的行為在互聯網捲起瞭一波不小的浪潮,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加入這場“尋找楊平”的活動中來。
先輩們將熱血灑在瞭這片土地的每個角落,用他們的血肉為後輩築起堅不可摧的長城。如今,終於是有瞭“報答”他們的機會。
很快,湖南老兵之傢的誌願者就收到瞭網友送來的消息:
浙江博物館有完整的黃埔軍校資料庫
。
賀佳等人收到消息的第一時間就迫不及待地動身前往浙江,在他們眼裏,這不是一個任務,而是一位老人的期盼,是一位108歲抗戰老兵的期盼。
皇天不負有心人,賀佳他們終於在浙江省博物館找到瞭楊平的信息,並且裏麵還附帶瞭照片。
但令人遺憾的是,因為年代久遠,照片已經模糊得認不齣來瞭。
一時間,所有人的心情重新跌入瞭低榖。
但他們並不甘心就此失敗,而是更加廢寢忘食地搜尋信息,他們認為距離成功隻差一步之遙,他們不甘心就這樣放棄,也不忍心把這一結果告訴周秀蓮。
哪怕知道這很可能是無用功,也要盡最大的努力。
白駒過隙,時間一點點過去瞭,誌願者們還是沒有更大的進展。
他們商量瞭許久,最終還是決定把那張模糊的照片交給周秀蓮。
就在這時,一個消息正從
台灣
順著互聯網飛速趕來,闖進瞭湖南老兵之傢的郵箱。
台灣國史館的資料庫裏,有一張楊平將軍清晰的照片。
誌願者們第一時間就接收瞭台灣誌願者發來的照片,並通過和之前模糊照片對比得齣瞭結論。
這,很有可能就是周秀蓮等待瞭73年的楊平。
誰能想到,這一場誌願活動最後居然是海峽兩岸誌願者一同完成的。
當誌願者將打印齣來的照片遞到周秀蓮手中時,老人對著照片哭瞭齣來:
“我已經七十多年沒見過他的樣子瞭。”
相見時難彆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周秀蓮嚮眾人展示照片
七十多年前,那些逝去的時光,跟著這張照片,重新又浮現在瞭周秀蓮的眼前。
少女還待閨中,妻子還待歸郎,兒女還待還鄉。
閨中黃花嫁軍郎,同馳戰場著軍裝。
和大多人一樣,周秀蓮也懷念著她的學生時代。
“那時候啊,糖油粑粑是五分錢,平常人傢是不捨得買的。”老人說得很大聲,從她嘴裏發齣的聲音依然是中氣十足。“一塊錢能買十好幾斤米呢!”
“我那時候能爬好高的樹,學校裏還很少有人比得過我。”
每次講到校園時光周秀蓮就會提到這件事,她的骨子裏和那時候的女性就是不同的。
有的人稱之為“野”,也有人說她這是不端莊,但在我看來,這是真性情。
因為她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周秀蓮老人
“個性”這兩個字好像貫徹瞭周秀蓮的一生。
從一個愛爬樹的少女,長成一個隨夫齣徵的妻子,到一個教村裏人打麻將的老人。
看似搞笑,實則迷人。
如此有個性的女子,正好迷住瞭楊平。
兩人相識於亂世之中,楊平一眼就看上瞭這個身上帶著獨特的新時代的味道的女子。
不久之後,他們就走到一起組建瞭傢庭。
周秀蓮
在周秀蓮的口中,楊平是一個非常稱職的好丈夫。結婚之後,楊平從來沒跟她生過氣,什麼事都讓著她。
但是,作為一個軍人,楊平也有自己的職責必須去履行。成婚後不久,楊平就要迴到部隊中去瞭。
在那個年代大多數傢庭都會麵臨這樣的彆離,
運氣好的是再見,運氣不好的就是永彆。
但周秀蓮一直是一個與眾不同、富有個性的人,她沒有選擇在傢裏做一個相夫教子盼郎歸的傳統好妻子,而是收拾好東西,隨著楊平一同前往軍伍,成為瞭部隊被服工廠裏的一份子。
從此,
他在前綫為她擋下瞭一切槍火;而她在工廠保障著他的後勤供給。
當時前綫正告急,她們後勤被服廠的任務也十分繁重。周秀蓮憑藉自己的織綉手藝很快就趕上瞭其他工人的進度,被安排到瞭服裝製作的主要崗位,每天都是到瞭
淩晨三四點鍾纔能休息。
因此,老人
還落下瞭手臂痛和腰痛的毛病,常年需要靠擦藥來緩解。
忙碌的織工
但老人總說“這沒什麼,這沒事的,至少我還活著。”
這一段軍旅生涯從周秀蓮的嘴裏說齣來平平淡淡,但是所有聽的人卻嘗到瞭其中的苦澀。
在被服廠除瞭要沒日沒夜的工作外,每當軍隊轉移陣地的時候,她們也要一同轉移。有時候騎馬,有時候騎騾子,一騎就是一整天,兩邊腿肚子又麻又疼。
“我們女眷要把帽子戴得低低的,遮住額頭,再把臉遮住,怕日軍認齣是女人。”
周秀蓮說著把手遮在瞭頭上,好像給自己戴上一個兜帽一樣。
周秀蓮老人
男兒戍邊鎮四方,女子搗衣思故鄉。奈何錦書難書書不盡,隻知邊聲迢遞頻傳急。
郎軍妻務的生活並沒能持續很久,不久之後,因為戰場形勢的需要,周秀蓮和楊平
最後隻能各自奔赴不同的戰場。
直到十年後,楊平與周秀蓮匆匆見瞭一麵,隨後赴緬參戰,遲遲未歸。
兩相對望、韆裏迢迢一心相係,卻終是今生相伴、來世再惜。
“見他們來瞭那麼多人我就猜到瞭,隻是我總要等他說齣來的。”周秀蓮一邊說一邊流淚,1943年的那一天是她最不願記起卻又不得不去迴憶的日子。
那日夜裏她照顧好瞭孩子,又拿齣楊平寄來的信看瞭兩遍準備睡下,門外突然來瞭客人。是幾位太太,後邊還跟著一個軍官。
兩人對視瞭很久,軍官纔開口:
“楊平在6月20日作戰時英勇殉國。”
她當然是哭瞭的,連著好幾個晚上都在哭,哭得昏天黑地。
但是那又怎麼樣呢,楊平迴不來瞭,她也還要照顧孩子。
楊平的死給周秀蓮帶來瞭沉重的打擊,加上還要照顧孩子,
周秀蓮便和上級遞交瞭辭呈,帶著丈夫楊平的遺物迴到瞭長沙。
她也沒什麼想要的,隻想守著丈夫遺物和孩子,平靜地過完餘生。
奈何日寇作亂,民不聊生。
1944年長橫會戰,日軍妄圖占領長沙,諸多亭台樓閣霎時間化為灰燼。
長橫會戰
慌亂之中,周秀蓮隻來得及帶上兩個孩子隨城中百姓逃難,周身細軟都留在瞭那座老宅之中,隨著日軍的炮火一同化為瞭灰燼。
一段顛沛流離後,周秀蓮遇到瞭之前被服廠的上級邱清泉。邱清泉給瞭她一百元的現金幫助,還安排她迴被服廠工作。如此一來,周秀蓮的生活總算是好瞭一些。
1949年,一切都塵埃落定,中國人民迎來瞭新生。
這時候有人找到瞭周秀蓮,給瞭她飛機票和軍乾票,讓她去台灣過“好日子”。
周秀蓮拒絕瞭。
“走瞭那麼多地方,還是湖南最好。”
經曆瞭這麼多年的摸爬滾打,周秀蓮已經不想去思考這些亂七八糟的瑣事。
她隻在乎長沙這個生她養她的地方,隻想在這片生活瞭幾十年的土地上走完自己剩下的日子。
這時候周秀蓮已經
改嫁給瞭楊平的堂弟
,兩人還有瞭孩子。
在政府政策補貼下,一傢人過得也還算不錯。
織綉栽花麻將牌,人生三大樂趣也。
經曆過諸多大起大落的周秀蓮很滿意退休後的生活:
足夠一傢人住的大房子,幾畝閑時能去看看的田地,還有熱鬧的鄉裏鄉親。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能陪她打麻將的人太少瞭。
周秀蓮有三大愛好
:織綉、栽花、打麻將。
前兩個愛好很多老人是有的,這第三個“打麻將”,在當時的農村會的人可不多。但老話說辦法都是人想齣來的,會的人少沒人玩怎麼辦?教唄。
就這樣,村子裏一些婆婆在周秀蓮的教學下成功加入瞭“麻將大傢庭”。
專心搓麻將的周秀蓮
到如今,
周秀蓮已經到瞭114歲的高齡瞭
,先前陪她打麻將的老人們大多也已經老去。
獨留下她,算上影子都湊不齊一桌的。
現在周秀蓮也就等著孫子孫女迴來,或是有客人的時候會把麻將擺齣來,時不時對著麻將桌瞟幾眼。
周秀蓮和傢人、訪客
大傢看齣她的意思,也就會陪她打上幾圈。
周秀蓮的牌技很好,再加上大傢也心照不宣地讓著她,多半都是她鬍牌。
鬍瞭牌的周秀蓮就會不自覺地嘴角上揚,像個孩子一樣發自內心地開心起來。
訪客們見她這樣開心,自己的心情也莫名跟著好瞭不少。
如果是平常傢裏沒什麼人的日子,周秀蓮就會拿起掛在床頭的毛綫球,隨便打點什麼。或是給門前的花澆上些水,陪這些老朋友說說話。
(周秀蓮)
除此之外,周秀蓮還有一項常人所不知的絕技:作詩。
周秀蓮的文學功底極好,曾經和宋美齡也打過一些交道,算是英雄相識。
早些年有誌願者給她送上一副:
“秀目遠瞻高,攜手英豪,戰馬齊驅橋與路,
蓮心良帶苦,化身寶婺,國人共仰月和雲。”
的對聯,她當即就迴贈:
“ 慧敏靈犀玄妙手,
芬芳氣質婉柔腸。”
“慧芬”正是其中一位誌願者的名字。
之後周秀蓮陸續給幾位誌願者都作瞭幾句藏頭詩,驚嘆瞭在座所有人,紛紛感嘆“木蘭高壽尚能文”。
馬上周秀蓮老人就要迎來她的第115個生日,也早已瞭卻瞭再見丈夫“一麵”的心願。希望老人今後能夠心無顧慮、平安幸福地渡過晚年時光。
參考資料:
相關采訪;微博;湖南老兵之傢
109歲抗戰女兵周秀蓮的麻友故事;瀟湘晨報;伍婷婷
抗日英雄傳記;中國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國民圖書齣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