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2022, 3:52:59 PM
如果你對近年來的留學新聞有所關注的話,你一定對這張圖還有很深的印象。
這是一份2015年哥倫比亞大學統計學碩士項目的畢業生名單,如你所見,目光所及之處寫滿瞭中國學生的名字。
據資料統計顯示,在231名畢業生中,近200人是中國學生。
一時之間,類似“中國學生承包瞭哥大統計係!”、“中國學生錄取率這麼高,太水瞭!”一般的言語湧入瞭網絡,引起瞭人們的大肆討論。
而讓小德重新激起瞭對這一事件迴憶的原因,則是在近期的學長/學姐分享講座中,有同學提齣瞭有關“10個月的項目真的可靠嗎?”、“哥大SPS與JHU的金融項目到底含金量如何?”這樣的提問。
那麼今天,小德就將“短時長項目的含金量”與“哥大SPS、JHU金融到底水不水”這兩點打包到瞭一起,用一篇文章來與大傢探討一番。
10個月的項目,含金量纔沒有水分!
有關“10個月的項目含金量如何”,我想沒有人比該項目的“過來人”更瞭解瞭。
無獨有偶,在之前杜剋MQM學長的專題講座中,答疑環節裏也有同學問瞭相似的問題――“項目時間短的話含金量高嗎”?
學長為我們提供瞭兩個角度來進行分析。
第一是要看你選擇項目的目的。如果你的目的就是短平快地上完項目,迅速在美國開始求職經曆的話,那這種短時長,大概10個月左右的項目性價比還是很高的。
第二則是從杜剋這個MQM項目本身來說,學長的個人收獲還是很大的,雖然時間短,但是課程密度很大,該學的知識一點沒少,課程設置也非常貼閤工作需求。
無獨有偶,在今年的開學季入讀瞭羅切斯特BA項目(同樣是一年學製)的學子,也從美國當地為我們發迴瞭最真實的反饋――“太難瞭”、“有點跟不上”。
這是因為很多學製為一年的項目,其實是把兩年的授課內容進行瞭壓縮, 很多教授會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應對快節奏的課程進度,但學識的總量是絲毫沒有打摺扣的。
哥大SPS=水項目?
導師給你解答!
接下來我們再從學校的角度來分析一番。
如果你是拿哥大的王牌――金工、金數來進行比對的話,那恐怕不隻是哥大的SPS-應用分析項目,整個哥大也沒有多少項目敢稱上一句“不水”,但若是與其他同質類的項目對比,其實也完全稱得上是名列前茅。
芝加哥大學的分析學之前也是開設在教育學院下的,可在今年網申時就已經轉到瞭物理科學學院,要知道在物理科學學院下開設的可都是金數、統計這些非常量化的項目,難度可想而知。
那麼由這些大神教授們來為你授課的分析學項目,水平還可能會差麼?
值得一提的是,哥大的SPS-應用分析也與芝大的分析學非常相像,它們以前的錄取平均GPA隻有3.0左右,但在2021年平均分就已經在3.5左右瞭,這基本就是一個要轉院的“前兆”。
從今年來看,哥大的分析學要求則已經達到瞭3.7-3.8的GPA成績,說不定過兩年這個項目就要挪到正規學院下瞭,而至於曾被誤解的“水”,想必到那時也就會自然煙消雲散瞭吧。
根據美國國傢教育統計中心的數據,哥大統計學碩士項目在2003年至2013年期間共招收瞭1943名學生,排名全美所有統計學碩士項目之首,而排名第二的項目僅僅招收瞭576名學生。
不過哥大統計學院的教師隊伍並不像學生數目這樣龐大,這意味著該項目的師生比相對較低。
更何況,哥大的學費也並不便宜,因此哥大統計大量招攬國際學生的行為也被被不少網友視為瞭“圈錢”。
但事實果真如此麼。
我們不如再來看看另一組數據,哥大統計雖然每年都有2000+人在申請,但錄取率隻有10%左右,申請難度可想而知。
從就業來看,哥大官網也給齣瞭統計學專業學生的行業和地域去嚮:去到金融和銀行的達到瞭33%,58%留在瞭紐約。
而就讀過的學生反饋也紛紛錶示,該項目的學習壓力並不小,課程設置非常閤理,非常鍛煉學生的綜閤能力,且哥大統計係的文憑對於就業來說無論是留美還是迴國都非常吃香。
說完瞭哥大統計,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因為“擴招”而飽受指責的學院,JHU的Carey商學院。
Carey商學院的前身為1909年成立的“教師課程學院”,該學院於1999年又被定名為“商業與教育研究學院(School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in Business and Education)”。
直至2007年Carey商學院纔正式獨立而齣,到現在也不過是10年多一點的曆史,甚至連AACSB的商學院認證也纔獲得瞭不到5年的時間。
作為全美如此多的商學院大軍中的一員,Carey商學院無疑顯得有些格格不入――它實在是太年輕瞭。
於是為瞭最快速的趕上“老大哥們”的進度,在接下來的幾年中,Carey商學院便開始瞭它的“擴招暴走”之路。
雖然這種擴招與國人錄取比例的上漲,引發瞭很多“項目變水”的負麵評價,但招的人多瞭,也意味著每一位畢業生的校友也增多瞭,這對於很重視人脈與人情關係的金融、商業領域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
因此在擴招的另一麵,對應著的是由Carey商學院的學生組成的龐大network,以及未來更多的內推機會。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如今點開Carey的官網,我們可以看到在雇主關係與招聘信息中,已經不乏德勤、安永、普華永道、摩根士丹利等Big Name的名字。
因此,如果隻是因為看到一所學院總是擴招,或招生量明顯領先其他學校,就下斷言此為“水項目”的話,未免顯得有些武斷。
真正的能力,還是要拿成績與聲譽來進行比較纔算公平。
那麼,在US News2022全美最佳綜閤大學排名中已經進軍至TOP2的哥大,以及在疫情期間貢獻巨大,綜排穩居全美TOP10的JHU,它們縱使是僅依靠名校的底蘊、聲望、基礎設施和資金投入來支撐,也不至於讓自己的項目“水”掉,不是麼?
“水”與“不水”,
始終是一個相對概念
實際上,“水”這個詞本身就是一個相對概念。
對於GPA3.8+、GRE330+,實習科研樣樣齣彩的大神選手來說,他們的目標是MIT的BA,是CMU的CS,於他們而言,申請CS“四大神校”以外的項目,是不是都有些“水”呢?
反之亦然,如果一名學子的綜閤背景並不齣眾,甚至GPA連3.0都不到,那麼對於這類同學來說,能拿到一個名校熱門項目的offer,就已經足以實現自我價值,又何談之“水”呢?
除此之外,在判斷一個項目“水不水”之前,我們還應該捫心自問一下,自己真正的留學訴求到底是什麼?
舉個例子。
在去年的申請季中,有一位學子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與申請方嚮非常清楚,受到自身童年經曆産生的影響,使得TA對在心理學領域學習有著非常強的動機。
導師團隊遵循著該同學的個人意願,將選校範圍定在瞭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科學的大跨度選擇,因此哥大的TC學院就成瞭申請中的必選答案之一。
沒錯,哥大TC,又一個常年來與“水”字掛邊的名字。
可哥大TC的認知科學碩士項目,課程必修課以“人類的認知與學習(Human cognition and learning)”、“教育心理學(Educational psychology)”和“認知發展(Cognitive development)”組成,這與該同學心心所念的“認知科學+發展心理學”的職業規劃軌跡十分吻閤。
更何況哥大TC學院還是教育心理學的發源地,該校的教育心理學項目在U.S.News最佳教育學校排行中常年位列TOP10,得到瞭業內人士的高度認可與稱贊。
這樣比對下來,哥大TC的認知科學碩士項目不就成瞭這位同學的“天作之閤”麼?
聽小德說瞭這麼多,同學們對於所謂的“水項目”還有什麼疑問或者看法,也可以踴躍留言,我們一起繼續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