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5/2022, 1:11:59 AM
在野史和演義裏,同治皇帝是得花柳病不治而死的,但是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裏所述,說同治帝是死於天花,而且還指齣這一說法在翁同��的日記裏也有記載。那麼事實的情況究竟是怎樣的呢?
野史中的同治帝為何會染上花柳病?
同治為什麼在野史中是一個喜歡尋花問柳的皇帝,說到原因還要歸結到他的強權母親慈禧身上。
鹹豐十一年(1861年),鹹豐帝在熱河駕崩,身後僅有一子,就是愛新覺羅・載淳。兩宮太後經過一場宮廷政變後將實權握在手中,在恭親王奕�D的支持下,搞起瞭“垂簾聽政”,而坐在簾子前麵的那位小皇帝,就是年僅6歲同治皇帝。
一般來說,曆代帝王都很注重對皇子的培養,在清朝也不例外,但是同治卻是個例外。由於鹹豐去世早,兩位母親大人整日忙於國事,哪有時間管理這位小皇帝呢!
於是,同治帝從小就和一幫太監宮女廝混在一起,久而久之,惡習滿身,貪玩好動,關鍵還不愛讀書。我們知道能做帝師的人不是朝廷重臣,就是飽學之士,如禮部尚書祁雋藻,大學士翁心存、翰林院編修李鴻均,還有鹹豐朝的狀元翁同��都曾做過同治的老師,但在同治帝身上,都沒有實現“名師齣高徒”的美好願景。反倒為瞭迎閤皇帝,對同治放任自流,最終使其陷入“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的境地。
在清朝的所有皇帝中,同治帝恐怕是唯一一位不愛學習的皇帝,在《翁同��日記》中記載瞭他的學習情況:晨讀懶洋洋,隻是敷衍瞭事;作文腹內空空,幾乎不能成篇;作詩吭吭巴巴,不忍卒讀。這些記載所展示的完全是一副差生模樣,所以,有人說同治是看不懂奏摺的皇帝,此言確有可信的一麵。
如此學問,他的治國能力可想而知,有一次,他曾對翁同��抱怨,說當皇帝這個差使太纍瞭,作為一國之君,心中完全沒有治國齊傢平天下的思想,卻是一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的心態。不過他這樣,慈禧心裏倒是高興的,所以,遲遲也沒有讓同治親政。
同治對治國不感興趣,但是他的貪玩卻是齣瞭名的,在宮裏,他特彆喜歡玩一種叫“摜跤”的遊戲,這種遊戲對身體素質要求極高,搞不好會因此而斃命,不過同治隻是看客,隻是苦瞭那些伺候他的太監們。
自打恭親王的兒子載澄進宮當瞭他的伴讀之後,同治遊玩的範圍便擴展到瞭宮外。載澄能說會道,也不好好學習,整天帶著同治玩鬧,常和皇帝說外麵的世界有多精彩,同治經不起載澄誘惑,於是便私自跟著載澄齣宮尋歡作樂,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說起來同治外齣遊玩的毛病,可能與鹹豐和慈禧也有很大關係,因為這一對父母就特彆喜歡齣宮,基因遺傳到瞭他的身上,這也是符閤醫學常理的。
由於慈禧太後把持朝政,同治在親政後也是個傀儡,整天依舊無所事事,與慈禧的關係也很緊張。親政後,他曾做過一件啼笑皆非的事,就是揚言要重修被八國聯軍燒得七零八落的圓明園,真要修,這要花多少銀子呢?再說,清政府此時還能拿齣幾兩銀子呢?
此事一齣,恭親王奕�D坐不住瞭,他是領班軍機大臣,又是皇上的叔父,見到侄兒如此鬍鬧,更何況京城中已流傳同治帝常從宮中偷跑齣去遊玩,再加上這一齣,皇傢的顔麵都快被他給丟盡瞭。
於是,恭親王奕�D又找瞭九位重臣,聯名嚮同治上疏,希望他能憬然醒悟,迷途知返,不料同治看瞭奏摺之後大怒,揚言要把恭親王奕�D給革職,此事一直鬧到瞭慈禧太後處,慈禧對兒子同治大加斥責,同治痛哭流涕,從此再不敢自作主張瞭。
在政治上毫無建樹的同治,後來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瞭尋歡作樂上,也結識瞭一些狐朋狗友。比如王慶祺,此人本是一個世傢子弟,人長得英俊瀟灑,也多纔多藝,同治在一次微服私訪中與他結識,兩人一見如故。
此後,同治給他加官進爵,從翰林院一個小小的侍讀,一下升至五品官加二品銜,行走於毓慶宮。王慶祺玩得花樣也很多,此時載澄已故,他比載澄還會玩,時不時的帶著同治看《秘戲圖》,同治更是時常齣沒於花街柳巷,秦樓楚館。
綜上所述,同治皇帝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傢心中也就瞭然瞭。如此一來,野史流傳同治染上花柳病也就不足為怪瞭。
那麼,為何溥儀卻說他死於天花病,關鍵還是被嚇死的呢?
溥儀說同治帝是被嚇死的?
據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說,天花本不是要命的病,但是同治在病中受瞭刺激,因此而引發瞭“痘內陷”的病變,以至於最後搶救無效而死。
他說過程是這樣的:有一次,孝哲皇後去看望病中的同治,與同治說起婆婆慈禧又責罵瞭她,並且為此失聲痛哭。於是同治就勸她忍忍,說將來總會有齣頭的日子。
慈禧並不喜歡孝哲皇後,並且對於同治與皇後的行蹤也早已設下瞭耳目來監視他們。慈禧聽說皇後去嘆同治的病,立馬後腳就跟瞭過去。
到瞭養心殿,慈禧沒有進去,而是在東暖閣外偷聽。屋裏的同治與皇後萬萬沒想到慈禧還會玩這手,慈禧聽瞭他們夫妻二人的話後,怒不可遏,氣衝衝的就闖瞭進去,一把抓住皇後的頭發,舉手便打,並且還叫內廷準備棍杖伺候。
同治見到如此狀況,早已嚇得昏厥瞭過去,慈禧因此纔沒有對皇後用刑。同治病情惡化,很快便死瞭,終年19歲。
同治死後,慈禧把責任全都推到瞭皇後頭上,並下令限製皇後的飲食,兩個月後,皇後也被摺磨而死。但即使皇後死後,慈禧的怒氣還未消,她還把皇後父親崇綺的侍郎職位給革掉瞭。
皇後死後的第二年,有一位禦史上奏摺要求錶彰皇後,應賜以美謚,結果皇後的謚法沒有爭到,這位禦史把官也丟瞭。可見,慈禧對皇後有多恨!
那麼慈禧為何如此仇恨自己的兒子和兒媳呢?實際同治死前,慈禧同治母子不和就已是一件公開的秘密。據溥儀說,同治親政時,由於東太後不大過問政事,慈禧很快就在朝中有瞭自己的勢力,同治想要做什麼事下什麼令,都要先過問西太後,否則什麼也彆想乾。慈禧是個權力欲非常強烈的人,絕不會輕易放棄已經到手的權力,這也成為同治與慈禧不和的根本原因。
據此看來,同治因為慈禧的發怒,病情加重,因此而斃命,這種說法也有可信的一麵。
同治之死的官方說法
據官方說法,同治是患天花不治身亡的,此種說法在《翁同��日記》中有明確記載,詳細的記載瞭從發病到病重,最終駕崩的情況,同治患天花而死也是太醫給齣的結論。
天花是一種緻死率很高的疾病,民間迷信請痘神娘娘來治病。據一些野史記載,同治患病後,宮內外進行瞭大規模的“供送痘神”,恭請“痘神娘娘”進入養心殿接受供奉的宗教活動。
同治是否死於官方公布的天花,當年曾在北京行醫的英國醫生德貞也有著自己看法。1875年3月,他在一份報告中說,同治小時曾感染過天花,而且他曾為同治提供過牛痘接種疫苗。但是對於同治的具體死因,他也沒給齣閤理的死因,不過他否定瞭同治被兩宮太後逼殺的傳言。
如今看來,同治到底死於何種病癥,各方人士研究來去,也沒能給齣一個統一的答案,或許它永遠是個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