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教育專傢孫雲曉齣版瞭《拯救男孩》一書,其中列舉男孩近年在學業錶現等各方麵被女生趕超的現狀。結閤近幾年大學性彆占比的大數據來看,不得不承認,在讀書這件事上,中國女大學生正如日方升,就教育界的整體狀況而言,學生的女強男弱已經是常態。
01
高等教育領域女生數量已反超男生
在高等教育階段,無論是本專科還是研究生,女生占比都已全麵反超男生。
首先,看 幾個綜閤類名校的數據,男女比例在從本科到研究生階段,都在悄然發生逆轉。 各高校2020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顯示,浙江大學2020屆畢業生共12727人,其中本科生男女比例為1.41:1,碩士生男女比縮小為1.22:1;南京大學本科生男女比例為1.14:1,碩士生男女比縮小為0.79:1,碩士生中女生數量直接將男生反超。無論是女生較多的綜閤性學校還是諢名“男子職業技術學院”的理工類學校,碩士男女比要低於本科男女比。
其次,從整體數據來看。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女生通過高考成為普通高校學生的比例持續攀升。 據統計,女生占全部錄取學生的比例,1999年為40%,2007年達到53%,2013年則達到55%。2020年高等教育在校生中,女研究生人數為159.9萬人,占全部研究生的比重達到50.9%;普通本專科女生為1674.2萬人,占比為51.0%。
再看曆史數據,根據2021年12月21日發布的《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11—2020年)》顯示:中國在校女碩士連續11年超過男碩士,占比逐年緩慢提高。2009年起,女性碩士招生數量開始超過男性,在校碩士研究生為1158623人,其中男生583608人,女生575015人(男生占比50.37%,女生占比49.63%)。2010年,全國在校碩士生1279466人,其中男生635123人,女生644343人,女生多於男生9220人,占比達到50.36%(男生為49.64%)。之後的幾年內,各年度在校女碩研究生都多於男碩研究生,並且占比逐漸提高。2011年占比50.69%,2016年占比53.14%,2019年占比52.17%;
錶1 我國普通本專科在校生數及男女生占比(單位:萬)
注:數據來源:楊菲《“男孩危機”還是“女生弱勢”?基於一所地方科院校的實證研究》
再看那些“塔尖”學生的數據。近年來,“狀元郎”嚮“狀元花”轉變的趨勢也已突現。通過對高考狀元的統計發現: 1999-2008年間,高考狀元中男生的比例由66.2%下降至39.7% ,其中,文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47.1%降至17.9%,理科狀元的男生比例由86.1%下降至60.0%。狀元郎已成過去式,狀元花則更為貼切。
最後,看下男女生在不同院校的錶現差異情況。據研究錶明,在學校類型上,重點院校男女生學業錶現差異大,男生在創新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實踐能力等維度上更優,女生在溝通、錶達能力等維度更優,至於何者綜閤素質更強,學者的研究也存在爭論;但是 在地方本科院校上,學者一緻認為女生學業錶現均優於男生 ,學業錶現上的“男孩危機”在地方本科院校可能更加明顯。
02
教育界的“男孩危機”早已國際化
不僅僅是中國,早在20世紀70年代末,男孩危機早已國際化。
在英國,1996年其皇傢首席督學就明確提齣“男孩的學業失敗是英國整個教育係統所麵臨的最令人傷腦筋的問題之一”。 2009年,布林等人對8個國傢的教育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教育不平等現象的減少,美國男女學生的差距從1947年開始縮小,到1979年,大學錄取新生中女生比例超過男生,並持續擴大。 2014年3月,英國大專院校招生服務機構的數據顯示,今年英國國內申請大學的學生中,女生比男生多齣8萬人,而且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在美國,男生比女生更早脫離正式的教育製度離開學校 ,人數比女生多,年齡也比女生小。年輕女性要比年輕男性更願意上大學,更可能讀到畢業,而且更有可能去攻讀一個碩士學位,2000年拿到碩士學位的女性是男性的1.38倍。
國外學者 Ku使用瞭18所參與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簡稱 NSSE)數據庫調查的本科院校數據分析瞭大一時的學習投入對學業錶現和堅持率的影響,發現女生學業錶現顯著優於男生。傳統的觀念總是認為: 女性的重心就應該是傢庭,不必讀太多的書,更不需要太高的學曆。 縱觀我國古代教育史,不管是禮、樂、射、禦、書、數,還是四書五經都基本是針對男性成材的教學,針對女性的“教育”基本圍繞侍奉公婆、相夫教子展開,女性被排除在學校教育的大門之外。
進入現代以來,中國社會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男女享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權利,這使得女性開始走齣傢庭、走嚮更廣闊的天地。甚至有一種說法是, 如果你教育一個男孩,那麼你隻是教育瞭那個男孩;如果你教育一個女孩,那麼你是在教育整個傢庭。 因為一個有遠見的母親會把這種遠見傳遞給自己的孩子,這對於下一代有著非常好的影響。
在過去數年裏,隨著平權運動的展開關於女性氣質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的形式與錶達,人們一直在展開討論,女孩們也成為瞭這些討論的受益者。越 來越多的女性開始追求獨立,包括經濟獨立和精神獨立 ,她們有自己的愛好和人生規劃,在生活中不依附於男性,而是將人生牢牢抓在自己手裏。這種情況下,教育和自我認知提升正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一個人獲取的知識越先進,她的認知就越高級;認知越高級,獲取知識的渴望就越強烈,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是社會的進步。
03
“男孩危機”的社會學分析
在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女性從幼兒園到高中畢業的成績錶現都平均優於男性。另有全球範圍內的調查發現: 在幾乎所有教育階段(從小學到研究生),女生的成績都比男生優秀。 這種優勢並不像我們的刻闆印象所認為的僅僅體現在文科項目上,事實上男生在理科項目上的優勢也不明顯。
英國學者傑夫·哈曼對男孩的心理落後提供瞭量化結論: 在11歲時,男生口語能力、讀寫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發育水平分彆比女生晚11、12和6個月。 格拉斯哥與密蘇裏大學一個覆蓋樣本數量超過150萬人的針對15歲青少年的跨國調查發現,在這個年齡段,超過70%的國傢存在女學霸現象,並且,無論在數學、閱讀還是科學素養方麵,女孩兒的學業錶現都優於男孩。 在學業壓力不斷下移的今天,許多男孩已經跌倒在起跑綫上。
但在職場上,女性依舊是弱勢群體 ,據全國婦聯婦女發展部一項調查顯示:56.7%的女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感到“女生機會更少”。除招聘公告上直接寫明類似“僅限男性”的顯性歧視外,隱性歧視更多,也更難以防範。很多單位在簡曆篩選、麵試等環節就把女性自動“屏蔽”掉瞭。即使順利入職,女生在工作過程中也往往會麵臨著工資、福利、晉升等方麵的不公平待遇。在物競天擇的大自然,危機感是所有物種努力生存的核心原動力。當代的女孩仍然麵臨著男權社會中的大量障礙, 在種種社會現實麵前,女生在學曆上的優勢無法轉換為就業優勢,她們隻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纔有可能爭取被看見。
另一方麵,男孩培養存在很多問題。 第一,由於傳統的應試教育下的評價模式往往將“規矩”、“聽話”、“執行”放在第一位,男孩子好動、好奇、活力的優點,在評價製度麵前,成瞭緻命的弱點。男孩往往更好動、更不服從,應試教育強調紀律服從和知識灌輸,這種他律有時候會適得其反,甚至引來孩子的反叛。於是一些孩子不得不收斂起自我個性,學會馴服和聽話。久而久之,錯過瞭天性的舒展、最佳的人格發展階段。根據相關研究,女生在語言、識記、錶達、運算等方麵優於男生,現行考試製度,能夠考察的也主要體現在這些方麵,而男性具有優勢的想象能力、創新意識、實驗操作等方麵的優勢因為種種原因卻難於考察;
第二,我國長期實施以班級授課製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 ,把大小孩子都禁錮在幾十平米的空間,以專心聽講為主要學習方式, 作為以奔跑為性彆特徵、習慣在實踐中學習的男孩子,會有一種本能的抗拒 ,這種壓抑不僅在學業上,也限製瞭男孩的成長需要。男孩愛冒險、愛挑戰、愛爭吵、愛跑動,這些行為傾嚮都與男孩體內更高水平的雄性激素分泌有關,當男孩體內的每一根神經都催促他去跑、去跳時,他卻被要求必須坐得端端正正,把手背在後麵,聽上幾個小時的課。這不符閤生物學規律。有些學校齣於安全和安靜的考慮,常常禁止學生課間自由奔跑,追逐打鬧,這使得男孩們擅長的運動技能、視覺和空間技能以及他們的勃勃生機,在學校中未能得到很好的釋放。
第三,男生更容易沉溺於各種網絡遊戲,與人交往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上要弱於女生。 紐約時報曾發文《美國的男孩垮瞭》。文章寫到,男生在學習障礙、行為障礙、社會適應障礙等各種障礙中,存在的問題均多於女生,而且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種成癮行為。男生當中性格自閉的孩子也要多一些。來自中國青少年網絡協會的數據錶明: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於沉溺於網絡。眾多心理學研究錶明,在多動癥、學習障礙、智力障礙、自閉癥等兒童青少年階段常見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發病率遠遠高於女孩,且男孩的社會適應能力不容樂觀。毋庸諱言,男孩是一個更容易捲入暴力和犯罪的群體。在工讀學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數量要遠遠多於女孩。2007年,全國工讀學校在校生中,男生比例高達86.30%,是女生的六倍多。
第四,使命教育和責任教育的弱化,男孩優勢的漸趨弱化,與傳統教育當中對於男孩子責任感的要求在弱化有關。 中國傳統思想對男性提齣的要求是“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這種思想賦予男孩的是對個人、對傢庭、對社會的責任。在當下,這種聲音已經鮮有人提。社會、傢庭對於男孩賦予的責任、要求都沒那麼高瞭。而這種責任的缺失,也是整個獨生子女一代在性格養成上的缺陷,隻是在男生身上錶現得更突齣。校園裏的小胖子越來越多,紅唇白麵、女性氣質、提著蘭花指的青春期小男生甚至成瞭新一代少男少女的審美取嚮。各種大型選秀節目就引起不少人的感嘆:現在的男孩子,比女生還秀氣。
最後,男孩的學業成就、體質、心理以及社會適應所麵臨的重重危機都與現行教育的師資結構有著密切聯係,尤其初中和小學女教師占比高,女性的性格特質決定瞭不利於培養男孩子的勇敢、冒險精神等”。 而男孩天性調皮,活潑好動,其聰明也多錶現在好動好說,這種性格特點從傳統教育理念上,一般會被老師看作影響課堂紀律,乾擾課堂教學的錶現。 學習不占優勢,特長得不到發揮,性格發展得不到引導。 應試教育對男孩和女孩都不利,但與女孩相比,男孩更容易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 好在我們有幸看到新時代的教育改革: 在新課改的形勢下,應照顧孩子的天性實行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評價,允許孩子張揚個性和活力。 要讓多元化、個性化教育評價落到實處,建立針對男孩子的管理方式,允許他們“鬧一鬧”,允許他們張揚個性和活力,多一些轉化和爆發的機會,多一些耐心期待。
對於“男孩危機”這個議題,各國學術界均有爭論,也有學者認為女生雖然在學業錶現上優於男生,但男生在綜閤能力提升尤其是認知能力提升上更優,尤其在地方本科院校,雖然女生在學業錶現上具有優勢,然而男生在綜閤能力提升上、尤其在認知能力提升上更優。 雖然時代在發展,文化所具有的繼承性往往滯後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女性的行為決策並非僅僅是依據自身“能夠做什麼”或者“想做什麼”而做齣理性選擇, 社會文化期待她們“應該做什麼” 很大程度上依然具有強烈的約束作用。 中國科學院王恩多女士說過: 社會對女性價值的認定更加多元,女性也更應該自尊、自信、自立、自強,以工作求平等,以貢獻得地位。 而這些背負利劍和鎧甲的女孩,很可能是因為被要求著堅強,纔跌跌撞撞地在學術界、職場及各領域強大起來瞭。
來源:裏瑟琦智庫
文章僅作分享,不代錶一讀EDU觀點和立場。
溫馨提示: 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一讀EDU”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 進入“一讀EDU”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文章不錯,點個“在看”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