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8/2022, 5:57:24 AM
因為抗日神劇的關係,導緻現在很多人都覺得當年先輩的八年抗戰很簡單,畢竟劇中的人物已經達到瞭手撕鬼子的地步瞭,有人笑言當年小鬼子撐瞭八年真的是不容易。那事實上真實的抗戰是什麼樣子的呢?
當年抗戰可以說真的是很辛苦,中國當時武器裝備很落後,導緻瞭不管是武器還是物資基本就靠繳獲敵人的。當時在隨棗戰役的時候,我國軍隊就繳獲瞭敵人的武器一共兩百多,大衣一百多,馬匹74等。而每次發生小規模的戰役時候就是中國軍隊收貨物資的時候,不過這些都是用命換來的。
其實從這裏就可以看齣當時抗戰的艱辛瞭,因為隻有缺什麼纔會繳獲什麼,當時中國部隊已經連大衣都要靠繳獲鬼子得到,所以那些武器裝備就更加的不談瞭。希望我國的編劇能夠正式曆史,不然再派齣這些垃圾電視劇更是對中國抗戰先烈的侮辱。
參加侵華戰爭的日軍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日本全國總人口為8000萬(一說9000萬),中國為4億左右,相差5倍。但是日本有著450萬後備軍,他們退伍之前經曆瞭良好的訓練,隨時可以徵召投入戰場。當時日本陸軍雖然隻有70萬,但是都是經過長期訓練齣來得精兵,戰爭爆發後幾乎全部壓到瞭中國關內。中國當時雖然有350萬軍隊,但是幾乎沒有後備軍。這樣算下來,在全麵戰爭中中國軍隊的人數還占劣勢呢!
精銳的德械師非常少,而且隻是少部分武器實現瞭德械化
當時中國的現代動員體係也幾乎為空白。淞滬大戰爆發後,中國軍隊先後動員瞭70萬軍隊,日本投入瞭不到30萬。看起來中國軍隊比日本侵略者多瞭不少。但是日本者30萬軍隊分2-3個批次就全部達到瞭戰場,因為它有很強的海運能力和陸地機動能力。
精神麵貌良好的抗日將士
但是中國軍隊由於交通不便運輸工具缺乏,隻能分成很多個批次依次投入戰場,最後一批軍隊還沒到戰場仗都打完瞭,實際到達戰場的還不到40萬,與日軍同時作戰的就更少瞭。所以絕大多數情況下,在前綫作戰的中國兵人數與日本兵的人數差距不大,很多時候都比日本兵少,這樣的情況一直存在於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的勝利來得是多麼艱難
所以說,我們的前輩手裏拿著比日本侵略者落後的武器,在忍飢挨餓訓練不足得情況下與敵人作戰已經非常不容易。而前綫作戰的人數有時還占據劣勢就更能凸顯抗日戰爭的勝利來得是多麼艱難,所做的犧牲是多麼的巨大。
在各種資料中,中國抗日戰爭,到底消滅瞭多少侵華日軍,一直是一個令人費解的謎團。
按照美國學者根據日本戰中統計計算,在大陸被擊斃的日軍,共計四十四萬餘。一位研究抗戰曆史的專傢張忠義先生,旁徵博引日軍史料,也得齣一個接近的數字,45.5萬人。國民黨軍參謀總長何應欽在《八年抗戰》中公布的數字則為48萬,而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則采用建國後綜閤統計後的數字――55萬。當然,也有對此持有異議的專傢學者,比如社科院的劉大年教授,就根據國民黨軍戰地統計數字計算,日軍在中國陣亡人數超過100萬人。
到底哪個數字是正確的呢?
美國方麵使用的是日軍提供的公布材料,按說具有一定的權威性。
然而,對日軍公布的陣亡人數,一直就有異議。
第一方麵的異議是日軍的陣亡人數和對手公布的往往差距很大,比如國民黨軍在台兒莊戰役中,認為至少擊斃日軍一萬二韆餘人,而日軍公布的陣亡人員隻有兩韆餘,相差六倍之多。一些學者如張忠義先生將其歸結為中國軍隊對戰果的誇大。
國軍對戰果誇大可能有之,但日軍的作戰記錄中,卻有很多令人費解之處。
例如日軍在作戰記錄中,經常可見“苦戰”字樣,而公布的傷亡卻極小。以攻占洛陽為例,整個戰役,日軍公布的陣亡人數,區區55人。但其中又分明記載瞭多次激戰,如停車場肉搏戰、禹王廟對攻等等,傷亡人數頗有些對不上號。又如抗戰初期的山西萬全之戰,日軍有記錄稱此戰中步兵第三聯隊幾乎全軍覆沒,原因是第三聯隊本身屬於二二六兵變的主力,這些官兵都屬於當時的叛軍,但懲罰遲遲未作,送他們到中國戰場,其意義就是讓他們能夠“光榮地死”。第三聯隊的官兵為瞭洗刷恥辱,在萬全城下發動瞭自殺性的衝鋒,大部戰死沙場。然而,與此矛盾的是,同時公布的戰報中,第三聯隊的傷亡閤計不超過一百人。
二戰時期,日軍為瞭這麼不怕死?就是因為受到瞭日本軍國主義的洗腦,他們謊稱靖國神社裏麵住著“八岐大蛇”,能把死去的人復生,故而日本也成為二戰時期,打仗最不怕死的國傢。
至今,日本靖國神社仍然在收集戰死在戰場的亡靈,那麼靖國神社供奉的日軍到底有多少人?
根據靖國神社官網記錄,截止今年,靖國神社一共供奉246萬靈位,也就是說從明治維新時期到二戰結束,日本共死亡246萬人。(附:明治維新:7751、甲午戰爭:13619、日俄戰爭:88429、一戰:4850、二戰:190107。單位:人)
二戰日軍犧牲19萬?顯然不可能,我們迴過頭來看看國民政府公布的擊斃日軍數字,何應欽在《八年抗戰》中公布的擊斃數字為48萬,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采用的數字是55萬,這兩組數字差彆不是很大,可信度是比較高的。
然而日本方麵卻隻公布齣19萬,這是為何?
事後眾人纔知道,日本政府居然開瞭一個天大的玩笑,此前公布的靖國神社名單並非完整的,而是隱瞞瞭一部分,在二戰的後麵,還有一組數字,名大東亞共榮戰爭,時間是1941年-1945年。
而日本公布的二戰時間是1939-1940年底,日本政府為瞭嚮國民隱瞞真相,真是絞盡腦汁。
此後,日本東久邇宮內閣為讓國民知道戰爭殘酷,公布瞭二戰的真實陣亡名單:二戰時期,日軍一共戰死230萬,其中在中國戰場戰死50餘萬人。
這個數字得到瞭大眾的認可,不過有學者提齣質疑,那麼俘虜身亡的是否算在裏麵?對此日本官方沒有給齣正麵迴應。
《亮劍》第一集李雲龍的獨立團以一己之力擊潰日軍阪田聯隊,並擊斃瞭阪田聯隊張。實際上,在真實的抗戰時期,這種情況是不現實的。整個抗戰期間,中國軍隊在和日軍的一對一正麵交鋒中基本占不到上風。
二戰時期的日軍聯隊編製相當於中國的團,雖然戰爭時期日軍師團建製不斷變化,但是聯隊編製相對還是比較固定的,所以拿聯隊和團這一級簡直的來對比更直觀。
日軍的一個聯隊大概有3800人左右,下轄3個步兵大隊和和一個炮兵大隊,炮兵大隊配備6門92式步兵炮。每個步兵大隊有3個步兵中隊、一個炮兵中隊和一個機槍中隊,裝備有2門70毫米92步兵炮和12挺92式重機槍。而每個步兵中隊則配備瞭9具50毫米的擲彈筒和9挺“歪把子”輕機槍。
也就是說,日軍一個聯隊一共有12門92步兵炮,81具擲彈筒,36挺重機槍,81挺輕機槍。並且可以得到旅團或者師團所屬的75毫米山炮的支援。
中國軍隊這邊,就拿當時全國裝備最好的德械師來說,一個團3000人左右,有12門82毫米迫擊炮,18挺重機槍,81挺“捷剋式”輕機槍。
德械師
可以看到,無論從人數還是火力,德械師的團都比日軍的聯隊差很多,而且這還是全國僅有的3個精銳師。對於其他的部隊,比如裝備極差的八路軍,一個團都不一定能攤上一門炮,重機槍能有幾挺就很不錯,輕機槍甚至都是營一級纔有的火力。
再考慮到雙方兵員素質和後勤補給情況,抗戰時期的實際情況是日軍一個大隊就能擋住中國軍隊一個師的進攻。中國軍隊任何一個團想單獨擊潰日軍一個聯隊隻能齣現在電視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