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位“遺像”被掛在朝鮮軍事博物館三十多年的英雄烈士。而在中國的土地上 還有一位麵朝黃土背朝天 立下不世之功,卻自顧領瞭1000斤大米復原迴傢瞭,30年後纔被找到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3/16/2022, 11:32:09 A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這是一位“遺像”被掛在朝鮮軍事博物館三十多年的英雄烈士。而在中國的土地上,還有一位麵朝黃土背朝天,每天在田地間勤懇工作的農民老人,任誰也想不到這二者之間會有何種聯係,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們竟是… .....
這是一位“遺像”被掛在朝鮮軍事博物館三十多年的英雄烈士。而在中國的土地上,還有一位麵朝黃土背朝天,每天在田地間勤懇工作的農民老人,任誰也想不到這二者之間會有何種聯係,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們竟是同一個人。而這位既死瞭又活著的人,原來是抗美援朝戰場上被授予特等功,被封一級戰鬥英雄稱號的誌願軍第十五軍戰士―柴雲振。
1951年的樸達峰戰役,第15軍45師3營擔負阻止敵軍北上的任務,戰況極其激烈,我軍陣地輪番被攻陷,營長派七班班長柴雲振勢必奪迴陣地。在七班的猛攻之下我軍一舉奪得兩個山頭,而敵軍的火力也越發密集。在戰友的掩護下,柴雲振迂迴上山,來到敵人指揮所附近,迅速擊斃一名指揮官,之後利用手榴彈轟炸和衝鋒槍掃射,打跑眾多敵人,再攻下瞭第三個山頭。
敵軍一次次反撲,戰友一個個犧牲,柴雲振化悲憤為力量,依然堅守在陣地進行頑強鬥爭。槍,很快沒有子彈瞭,其他武器也用光瞭,兩個美軍撲上來,柴雲振和他們進行瞭激烈的肉搏戰。過程中,他的右手食指被咬斷,被趕來的美軍用槍托狠砸腦袋,全身24處受傷,衣服上全都是血,他很快就暈瞭過去。所幸,後來增援部隊趕來,把他帶迴瞭衛生隊醫治。
樸達峰戰役中,柴雲振帶領一班兄弟20分鍾拿下三個山頭,繳獲重機槍5挺、電台一部,僅他一人就斃敵100多人,被評為特等功臣。可是,在戰後,領導卻怎麼也找不到他,甚至想頒發給他的勛章也無人認領,他好似人間蒸發一般。朝鮮那邊隻能一邊苦尋十年,一邊無奈之下掛起瞭柴雲振的“遺像”,以作紀念。
但這究竟是怎麼迴事?原來,柴雲振受傷後被送迴內濛古包頭醫院醫治,手術完成後他卻落下瞭嚴重殘疾。右手食指少瞭一截,再也扣動不瞭扳機瞭。為瞭不給部隊拖後腿、添負擔,他拿瞭殘疾軍人證,前往民政局領瞭1000斤大米後,就自行復員迴傢瞭。
1980年朝領導人來到北京和鄧公一起參加抗美援朝三十周年紀念活動,二位國傢領導人在交談中談到瞭30年前的那次戰役,再提起瞭當年第十五軍的柴雲振同誌。而當時的老軍長在場,他報告說,自那次戰役之後柴雲振就不知所蹤,下落不明。鄧公聽說後,立即下達指令,吩咐下去哪怕是大海撈針也要找到柴雲振。
柴雲振的下落牽動著兩國領導人的心,其實,老軍長在他失蹤的這些年裏也一直沒有放棄過尋找,找瞭十幾個省份都沒能找到他。1982年政府在《四川日報》上刊登瞭一則特殊的尋人啓事,找的依然是這個失蹤瞭的柴雲振。兩年後,當柴雲振的兒子拿著一份報紙迴傢,纔知道,有人在滿世界找他的父親。然後他們去瞭部隊,證實瞭這個農民就是失蹤瞭33年的“烈士”。
抗美援朝35周年,柴雲振被邀請到朝鮮參加活動。他不僅親手從軍事博物館裏取迴瞭自己的“遺像”,還被朝領導人親手授予瞭一級自由勛章。雖然這份榮譽遲到瞭三十多年,但幸好依然還被人記著。有人問他,當年立瞭這麼大功怎麼會捨得迴農村,柴雲振隻是笑笑,說道:自己的仗打完瞭,自然就迴傢瞭。他感嘆,人們都稱他是英雄,可是那些真正的英雄啊,都早已迴不瞭傢瞭。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南朝豪門,文人武將,陳郡謝氏
陳郡謝氏遠遠沒有琅琊王氏那麼長的曆史,從東晉到南朝,是他們的黃金時代。 在這一時期中,謝氏不僅擁有在社會上排名第二的高峻門第,而且還享有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麵的特權。其優越的處境,有時連皇帝也望塵莫及。根據近人的研究錶明,在東晉到南朝的200多年中,謝氏見於史傳的人數就有12代、100餘人。他們大多進入仕途,遍布政界和軍界,發號施令,高居人上,有時還能擺布皇帝。這一時期的封建政權由晉而宋,再由宋而齊,而梁、而陳,亡國之後的帝王之傢想求為平民而不可得,而他們則不受朝代的限製,可以纍朝纍世永.......
大明王朝經筵日講製度的基本內容。大明文人是真的厲害。
事先聲明,此文章為原創,請大傢支持原創。 看過明史的朋友們都該知道經筵和日講製度是在明英宗硃祁鎮即位後建立的,那時的硃祁鎮纔9歲,屬於典型的君弱臣強,大明當時的朝臣們藉著小皇帝的教育問題而趁機建立瞭他們夢寐以求的經筵和日講製度,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的給皇帝本人灌輸儒傢的“公天下”思想,關鍵是當時的硃祁鎮年齡還小,給小孩子灌輸“公天下”的思想,效果會齣奇的好。接下來咱們就看看正統年間的經筵和日講製度的內容。 硃祁鎮 第一,經筵和日講製度有明確的教育對象,教育對象就是大明的九五至尊。經筵和日講也.......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解放軍打開越南監獄,看到瞭這樣一幕
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並且樂於助人的國傢,因此我們幫助過很多有睏難的國傢,很多國傢都十分感謝我國的幫助,並且與我們建立瞭深厚的友誼,但是我們幫助過那麼的國傢,也不是所有的國傢都會感恩的,就有這樣一個國傢,不僅不感恩,反而反咬我們一口。這個白眼狼的國傢就是越南,越南在我國的幫助之下趕跑瞭美國侵略者之後,竟然開始野心膨脹,調轉槍口對住我們。終於我國在一忍再忍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發動瞭對越自衛反擊戰,僅僅用一個月的時間就結束瞭戰鬥,給越南好好的上瞭一課。 1979年2月17日正式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在.......
河北發現硃元璋詔書,600年完好無損,專傢:足以推翻《明史》
公元1368年,硃元璋稱帝,建立巍巍明朝。在明太祖硃元璋麾下,名將如雲,有徐達、常遇春這樣的陸戰猛虎,也有廖永忠、俞通海這樣的水戰蛟龍。洪武二年,硃元璋設立功臣廟,第一批“入駐”功臣廟的武將有21位,第一位是徐達,最後一位是孫興祖。孫興祖是一個十分低調的將領,知名度不高,但能力和功績都足以名垂青史。2014年,河北發現一封明朝的詔書,距今600多年,完好無損,記載的便是孫興祖的事跡,然而,有專傢仔細分析這份詔書後錶示:足以推翻《明史》。 根據《明史》記載: 孫興祖,濠人。從太祖渡江,積功為.......
僅當瞭27天皇帝就被廢的劉賀,真是荒淫無道、昏聵無能嗎
自秦始皇建立皇帝製度之後,皇權成為中國古代至高無上的存在,因此,廢黜皇帝不僅難度極大,而且一旦有人施行,就被視為大逆不道的行為被人痛斥。然而,曆史上有一個人不僅成功完成瞭廢立皇帝的壯舉,而且更厲害的是他的行為還被後世奉為經典,傳為美談。 這個人就是西漢著名權臣霍光,而他的壯舉就是在二十七天內完成對昌邑王劉賀的擁立和廢黜。 上圖_ 西漢 版圖 霍光,西漢著名的政治傢、權臣,還是西漢名將霍去病同母異父的弟弟。自從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霍去病去世之後,就以擔任奉車都尉的職務開始侍奉在漢武帝身.......
晚清三個苦命人:湖南人、廣東人和浙江人
曆史像一條河,決定流嚮的不是事實,而是事件。 1875年,英國駐華使館派遣使館翻譯馬嘉理,前往雲南迎接從印度經緬甸來華的探路隊。 齣發前,英國駐華公使威妥瑪精心為馬嘉理準備瞭護照、各種公函。馬嘉理一路獲得雲南官員的熱情招待,可謂賓主盡歡。 但是,隨後,馬嘉理和他的幾名中國隨從被打死在雲南邊境,首級懸掛於城牆之上。 真相撲朔迷離,很快沿著兩條解釋路綫發展:英國咬定清廷是幕後指使,清政府則認定馬嘉理遭遇瞭盜匪劫殺。 ▲馬嘉理,這個英國人的死,改變瞭中國的外交模式。 雙方各執一端,事實已不重要。.......
農民詩人仗劍邊塞,46歲入職,花14年升副部級,隻是因為運氣好?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天下之廣,眾人皆醉, 唯獨有誌者"韆杯不倒",唯獨善思者"量如江海" 。常言道,萬事開頭難,隻怕有心人,善思存誌的人無所謂開頭難,隻因他們隨時走在下一個路口的前列。 《彆董大》中,高適惜彆好友,勸慰知己,揮墨寫道: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意為韆萬不要擔心所行之路前方難尋知己,這天下誰又不識你呢? 這是高適對好友的誇贊和安慰,因為情深意切、氣勢恢宏,所 以 韆古流芳,傳頌萬代。 傢世顯赫,卻不入仕途 可看瞭高適的一生,勸慰好友的他又何嘗不應.......
帶著3老婆和8噸黃金逃亡美國,後揮霍一空,晚年想迴國被拒絕
官場如海,從來都深不可測,亦是暗潮洶湧的。古時便有官場相爭,很少有人能夠做到“齣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更多的是“在山泉水清,齣山泉水濁”。 在1934年,被世人稱作東陵大盜的孫殿英奉老蔣之命帶領8萬人馬前往青海上任,但是在途徑寜夏之時,便被在此處伏擊的馬步芳和馬鴻逵等四人帶領的部隊打得半死。而這次的伏擊也是老蔣安排的。早在1933年時,老蔣便安排瞭孫殿英在1934年時前往青海上任,與此同時他也秘密的通知馬鴻逵等人在寜夏伏擊孫殿英,以阻止他前往青海。 老蔣一直忌憚著孫殿英,他認為這位連.......
二戰中最強“演員”,掛教堂上裝死保住一命,未想到一掛就是75年
世界第二次大戰中有很多經典的戰役,這些戰役給大傢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然而在二戰中卻齣現瞭一個真正的“演員”,他就是約翰斯蒂爾,當時美國因為要對德國的一處小鎮發起進攻,而當時一個傘兵部隊率先登陸,約翰斯蒂爾就是其中一員。 當時約翰斯蒂爾在降落的過程中,一不小心掛在瞭教堂上麵,而當時因為太高他根本無法下去,周圍也沒有可以藉力的地方。結果在德軍拉響戰鬥警報時,有人發現瞭他的存在,於是對其開瞭幾槍,結果有一槍打在瞭約翰斯蒂爾的腳上,約翰斯蒂爾靈機一動裝死。 因為戰況緊急這個德國士兵也就沒有繼.......
福建金門特大發現!部隊采石炸齣明朝古墓,墓中一物改寫中國曆史
中國的朝代發展一直延續到瞭清朝年間,直到清政府開始腐敗,沒落,西方大國用炮轟開中國的大門,纔有瞭近代史的開端。 這其中,每一段曆史都會被記錄下來,這就有瞭史官這個官職。最開始,朝代的曆史是由民間有學識的人所記錄的,直到後來唐太宗進行體製改革,官吏修改史書的政策纔慢慢建立下來。這樣民間修史官就無法再進行史料的修訂,這樣有好處也有一定的壞處。好處就是官吏進行史書的修訂,可以對資料進行集中,壞處就是史實容易被纂改。 明史就由滿清修訂,大量史學傢根據一些史料推斷明史的內容極有可能被滿清史官所纂改,與史.......
中國真正的“雙槍老太婆”,隱姓埋名當保姆,34年後纔被發現身份
“雙槍老太婆”是中國抗戰史上的傳奇人物,她雖然是一介女子,但是在全民抗戰的激流中,她還是毅然決然的迎難而上,憑藉自己的一腔熱血與敵軍進行艱苦卓絕的戰鬥。“雙槍老太婆”的故事在民間有多個版本,小說《紅岩》中就著重描寫瞭“雙槍老太婆”的傳奇一生。然而,曆史上真正的“雙槍老太婆”卻不僅僅隻有一人,在抗戰勝利後隱姓埋名的她也是其中之一。 1905年在湖北齣生的焦子英從小就因為傢境貧睏,被父母送到雙目失明的姑母焦步心傢撫養。在她十歲的時候,姑父因病去世,殘酷的生活使得焦子英不得不獨自一人負擔整個傢庭.......
她32歲嫁給7歲男孩,連生8子,被稱“女版成吉思汗”,名字很耳熟
提起成吉思汗,相信大傢都不陌生。成吉思汗是濛古可汗,一生南徵北戰,是我國曆史上響當當的軍事傢、政治傢。公元1206年,建立大濛古國,是一個非常傳奇的曆史人物。他的後代,也就是黃金傢族,也繼承瞭成吉思汗驍勇善戰的天賦,幾百年屹立不倒。 在邊塞的眾多少數民族中,有個民族叫作汪古部族,根據相關曆史資料記載,它與黃金傢族世代聯姻,而且,濛古族不同於其他民族,他們身強體壯、驍勇善戰的基因不僅給瞭男人,也深深刻在瞭女人的身體裏。 在這個民族裏,有個偉大的女人,名叫滿都海,她的一生非常傳奇,也被稱為“女.......
除瞭駱賓王,陳子昂也是一位懷纔不遇的唐代詩人
駱賓王(619年――約687年), 字觀光,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人,唐代著名的詩人。他懷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因堅決忠於李唐和反對武周而遭到排擠,長期鬱鬱不得誌。 在徐敬業起兵討伐武則天時,駱賓王為其寫下瞭《討武�紫�》,大量羅列瞭武後的一係列罪狀。甚至於,當武則天本人讀到這篇檄文時也大受感觸,尤其是那句“一�g之土未乾,六尺之孤安在”,更令武則天極為動容。 在徐敬業兵敗之後,駱賓王隨即下落不明,有傳言說他死於亂軍,也有傳言說他遁入瞭空門。雖然他心懷百姓和社稷,但政治上不受重用,是一位懷纔不.......
衡陽保衛戰,為何10萬大軍無法解圍?日軍:再打一天皇軍全體玉碎
眾所周知,衡陽保衛戰中國守軍第10軍堅守孤城47天,以決死犧牲之誌拖住日軍數萬人,並造成斃敵1.2萬餘人(日軍數據)的壯舉。衡陽保衛戰,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但衡陽保衛戰有兩大缺憾,一是中國近10萬大軍連反輪攻,依然無法解衡陽守軍之圍;二是第10軍軍長方先覺最後與日軍談判有條件投降。那麼,在戰鬥最膠著的時刻,為何10萬援軍無法解圍呢?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衡陽保衛戰陷入膠著之後,方先覺率領第10軍死守衡陽,將日軍數萬主力緊緊吸引在瞭衡陽城周圍。激戰數十日,城中糧食吃盡、池塘魚蝦絕跡、老鼠.......
追憶民族英雄鄧稼先:輻射患癌全身齣血,疼痛難忍死在妻子懷裏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傢不能沒有先鋒。無數的無名英雄奠定瞭共和國基礎,他們為瞭讓民族有希望,為瞭讓國傢有前途,他們不怕流血不怕犧牲,拋頭顱灑熱血,敢為人先,正是有瞭諸多有名、無名的先烈,新中國纔能在一片廢墟中迎著朝陽,冉冉升起,中華兒女纔能踏著大步,走在前進的道路上。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光是填飽肚子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國內的日子不好過,國外還有強敵環繞,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傢,動不動就對我們進行核訛詐、核威脅,妄圖在精神上打倒我們,雖然我們不怕核武器,也反.......
他辭官迴傢,路上遇土匪打劫,搜查他行李後,土匪崩潰跪送其30裏
每個朝代都不乏清官,比如說包拯,他是北宋名臣,一生為官清廉,從不徇私枉法。為瞭不接受他人的賄賂,從不結交朋友,也不和人親近,對待百姓卻是一臉慈愛。他去世後,百姓無不為之傷心落淚,並為他修建寺廟,將他當神一樣供奉,說他是文麯星轉世。 明朝也有一個大清官,就是於謙,齣生於1398年,他因為辦事能力強,在朝中擔任要職,終日勸誡皇帝要關愛百姓,勤於政務。但是他心直口快,有話直說,所以得罪瞭很多人,最後被害死。劊子手在抄傢時什麼都沒有搜到,最值錢的隻有皇帝賜給他的東西。 由於他是個清官,深受百姓.......
老農說錯成語,被公安機關抓走,一查纔知是潛伏8年的少將特務
國民黨在大陸,最後一位被捕的將軍名叫鄭蘊俠,他抗戰有功、解放有罪、建國後搞破壞、抗美援朝襲擊後勤、潛伏八年被捕,隨後為新中國也做齣瞭許多貢獻。 鄭蘊俠晚年著書《一位中統特工的迴憶錄》筆者我讀過這本書,讀完之後感嘆那個動蕩的時代。 本篇開講之前,先說說什麼是中統,起初是蔣介石剛剛創業那會兒,跟一位名叫“陳其美”的民國大人物拜把子磕頭做兄弟。 蔣介石拜的大哥有很多,可他唯一忠心耿耿的,便隻有陳其美這一位。 後來狗肉將軍張宗昌,設計暗殺瞭陳其美;蔣介石的大哥雖然死瞭,但大哥留下兩位侄兒,名叫陳果.......
中國唯一死後葬入太監墓的皇帝,悲慘的結局不禁令人潸然淚下
魯迅先生對“天道易兮我何艱!棄萬乘兮退守蕃。逆臣見迫兮命不延,逝將去汝兮適幽玄!”這支漢麯的評價十分之高,認為它:“不僅是漢宮裏的楚聲,還是東漢時期,被廢黜的皇帝劉辯奔赴黃泉之路前,與愛妃的告彆之聲。” 那年,劉辯在和自己心愛之人作瞭最後的告彆後,就含著淚水飲下毒鳩而死瞭,一代帝王也因此徹底隕落。想當年,他的祖宗劉邦逼迫西楚霸王含著仇恨告彆虞姬是多麼的威風凜凜,可如今,他劉辯卻被一個小小的董卓逼到這步田地,不得不說,這真是劉漢王朝衰敗以後的悲哀! 劉辯是漢靈帝的大兒子,他的親生母親,是齣身.......
南宋愛國詩人謝枋得,絕食抗元,不畏生死為報國
在文天祥抗元過程中,有不少可敬可愛的知識分子與他走到一起。文天祥是1256年考中進士。當年與他同科考進士的,還有二甲第一名謝枋得,二甲第二十七名陸秀夫,均為宋朝末年有名的代錶人物,忠節集於一榜,這是韆古佳話。 謝枋得(字君直,號疊山),南宋著名詩人、抗元將領,江西弋陽人。《曆代名人生卒錄》載其“寶慶二年(1226年)二月二十四日亥時生。” 1274年7月,年僅3歲的宋恭帝繼位,謝太後垂簾聽政。次年,元軍沿長江兵鋒東下,大宋王朝搖搖欲墜。 謝太後隨即號召各路軍民起兵勤王,結果奉詔起兵的隻有文.......
最吝嗇的詩人,竟然數米做飯,韋莊不為人知的一麵
詩人給我們的印象大多都是:清新脫俗、豪放不羈、又或者細膩婉約,大多都是不食人間煙火,不在乎錢財這些身外之物的,並且隱居的人不在少數。而這位纔華齣眾,天賦過人甚至還被稱作花間詞盟主,寫齣"如今俱是異鄉人,相見更無因。"這種佳句的人竟然是個"吝嗇鬼"。他就是韋莊,字端己,京兆郡杜陵縣生人,是晚唐的詩人,還是五代時的前蜀宰相。 他的傢族從隋唐開始就已經是名門瞭,光是宰相就有二十多個人,他是文昌右相韋待價的七世孫,蘇州刺史韋應物的四世孫,也算是個名副其實的官二代瞭,可他齣生的時候卻已經一步步走.......
在古代,為什麼都樂意娶十四五歲的女子?原來另有隱情
在古代,為什麼都樂意娶十四五歲的女子?原來另有隱情 對於我們現代人來說,十四十五歲的這個年齡其實就是一個小孩子,並且也沒有什麼獨立的能力。但是在古代的時候,這個年紀的女孩已經可以談婚論嫁瞭,並且她們最受歡迎的階段也就是這個年齡段瞭,但我們現在來看就似乎有點難以理解瞭,這些孩子都還沒有發育好,為什麼就已經可以嫁人瞭呢?那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看一下下麵這些原因吧,我相信看瞭之後大傢便會懂瞭。 在古代時,由於每個國傢都想擴大自己的勢力,以及將皇權緊握在自己的手中,所以就一直會有戰爭的發生。但在每.......
大器晚成的典範!落難多年,61歲復國,65歲成就霸業!(上)
晉文公,姬姓晉氏,名重耳,是晉國的第22任君主,重耳文治武功卓著,是晉國百年霸業的開創者,春鞦五霸之一,與齊桓公並稱“齊桓晉文”。 顛沛流離八國 我們在上篇文章中講過,晉文公的父親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為扶親兒子上位,用離間計殺瞭太子申生,並汙衊重耳和夷吾也參與“毒害獻公”的計劃。重耳和夷吾聽說後,就逃到瞭其他國傢避難。 重耳自幼喜好結交士人,到十七歲時,已有五個品德高尚、纔能齣眾的朋友:趙衰、狐偃、賈佗、先軫、魏�擼�後來這些人為他迴國自立、成就霸業立下瞭汗馬功勞。 一、狄國之行 重耳逃亡.......
求婚時丈夫誇她:齣淤泥不染的荷,離婚時他卻說:想想你什麼齣身
黃金榮,1868年齣生於江蘇蘇州。此人齣身平凡,後期卻打拼成瞭一個相當顯赫的人物。一生經曆瞭晚清、民國以及建國初期,在八十多的光陰裏,他曾有過極高的地位和名氣,同時也讓世人對他有很大的爭議。 他曾是上海灘青幫的大人物,為瞭做生意甚至還和帝國主義相勾結。在戰爭年間,他曾是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長,乾過不少屠殺共産黨人的壞事。但又似乎不至於完全沒有良心,後期拒絕齣任僞職,建國後還主動嚮國傢承認瞭過往罪行。 除瞭在上海灘的顯赫事跡外,他的傢庭私事也很引人關注。倘若說對於國傢還存有一絲良知的話,那麼對於他的.......
酒在宋朝為何如此流行?
宋朝皇帝親筆下詔 實施酒稅承包製度 酒在宋朝為何如此流行?歸根結底還是源自國傢製度。 浙江南宋飲食文化研究院秘書長、杭州市勞模工匠學院特聘傳承講師江亮介紹,酒稅是宋朝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統治者為充實國庫,提齣瞭“設法勸飲,以斂民財”的政策。在北宋初期,朝廷對酒的生産和銷售管理非常嚴格,不許私人釀酒,如果私自製酒麯超過5斤就要判處死刑,後來放寬到私自製酒麯15斤判極刑。隨著經濟的恢復、生産的發展,對酒的政策纔逐漸寬鬆下來。 北宋除瞭福建路、兩廣路、費州路實行徵收酒稅外,其他地方都允許民間釀酒.......
支隊政委重傷倒地,倆僞軍發現他還有氣,附耳說:彆動,一會就走
1943年3月,在突圍戰中,馬頰河支隊政委重傷倒地。兩個僞軍打掃戰場,政委隻好裝死,沒想到被年老的僞軍發現。這個僞軍看到八路軍政委還有氣,隻是附耳小聲說:“你彆動,我們一會就走”。果不其然,兩個僞軍信守承諾,一會兒就撤離瞭。 這個福大命大的抗日名將,名叫秦光,重傷十餘次,都從死亡綫上挺瞭過來。最危險的一次,就是1943年3月,在冠縣突圍戰中遇險。這年3月16日天剛濛濛亮,正駐紮在冠縣東北的張柳召村的八路軍馬頰河支隊周圍,突然響起瞭炮轟聲。 哨兵發齣瞭警告聲,隨即支隊政委秦光接到報告,日僞軍.......
窮小子娶不到老婆,一寡婦:我嫁給你吧!結果窮小子成瞭韆古名相
陳平是大漢開國有名的功臣,他常常被後世稱為“史上最陰險的謀士”,而他本人也並不否認這一點。正是因為他這樣足智多謀,又有幾分坦坦蕩蕩的算計,劉邦呂後這種人纔能夠容得下他。 陳平在少年時並沒有多齣彩,他是傢鄉許多種地農戶之中普普通通的一個,由於傢中貧睏,他又遊手好閑,在成年之後過瞭很久,都沒有女子願意嫁過來。 不過是金子總是會發光,陳平聰慧機敏的一麵,雖然普通農戶看不齣來,但當地的一個富戶張負卻慧眼識珠,看齣他日後必有作為。但此時張傢已經沒有適齡女子可以成婚,張負膝下隻有一個年紀輕輕便守瞭寡的.......
中國女兵遭野人土著斬首,頭蓋骨用來當水瓢。後人跪哭:對不起
文・蕭中九歌 1942年,一隊傷員在山林中艱難前行。 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傷員,有1000多人。沒有藥物,藥品都用完瞭。 一路上,螞蝗、瘧疾、疫病、猛獸,瘋狂襲擊他們。 傷員們缺少糧食和藥品,幾乎被餓死。絕境之下潑上汽油,自fen而亡。 死亡的方嚮,朝著中國大L。 上麵這一情景不是故事,真實來自於1942年中國遠徵軍,從野人山中走齣來的慘烈境況。 重慶政府為響應盟軍的要求,派遣瞭一支精銳部隊,進入緬甸,打擊日寇。更為瞭保證大後方補給綫的安全。 在緬甸戰場,遠徵軍戰士們,殲滅瞭約4.9萬餘日軍.......
汪精衛兒子迴鄉祭祖,在父母跪像前痛哭,他是如何評價父親的?
2005年,颱州的一處紀念館內,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步履蹣跚,拄著拐杖,步伐很是不穩。 他來到館內兩尊跪像前,眼裏飽含淚光,卻又一言不發,沉默許久後,他對著跪像鞠瞭三躬。 老人名叫汪文悌,而跪像正是他的父母――大漢奸汪精衛和其妻子陳璧君。走之前汪文悌這樣評價自己的父親:做錯事,就應該受到懲罰。 圖|浙江颱州某紀念館內的汪精衛夫婦跪像 汪精衛的一生可謂是罪惡的一生,他做瞭很多個選擇,有些讓他聲名鵲起,有些則讓他遺臭萬年。也難怪其親子汪文悌此次迴到祖籍浙江祭祖後來到自己親生父母的跪像前會做齣這樣.......
美國曆史上最擅長打老二,4個老二被其掀翻,為何撼動不瞭中國?
美國自從18世紀後在美洲獨立建國後,該國便藉助“偏遠”優勢不斷發展壯大自己,在美洲這片不毛之地上,除瞭美國自身發生南北戰爭外,近代以來的國際性戰爭,都沒有燃燒到美國本土,這是美國發展壯大的優勢。美國強大瞭,便想統領世界,但世界上曾經的強國都被美國乾翻。 藉獨立降服英國 都說美國脫胎於英國,這一說法也不為過。畢竟美國的獨立,實際就是歐洲的殖民者在美洲“分傢”。當時歐洲強國在美洲地區殖民,直到美國獨立之初,老牌殖民帝國除瞭西班牙、法國、荷蘭等國外,就是英國最強瞭。 英國藉助工業革命,不斷嚮世界.......
他罪大惡極,帶著7.5噸黃金,3個貌美妻妾逃到美國,晚年卻想迴國
關於馬傢軍的故事從未在大西北人的腦海中消失,他們作惡多端,大發國難財,他們搜颳民脂民膏、威脅迫害當地民眾,惡名遠揚,擾得當地民不聊生,人人恨不得將馬傢軍眾人殺之而後快。民國時期,臭名昭著的馬傢軍主要分成瞭三支隊伍,馬鴻逵、馬步芳、馬鴻賓三個人分彆各有屬於自己的一支隊伍,整個大西北的勢力幾乎都由他們三個人平分,因此,他們三個人也被稱之為西北三馬,而在這西北三馬之中,馬鴻逵的名號最甚,最讓當地人恨得咬牙切齒。 馬鴻逵的齣生並不低,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官三代。他的爺爺馬韆齡在助左宗棠平復迴民之亂時.......
美女特工潛伏大陸30年,從未被召迴,隻好和一農民生瞭8個孩子
戰爭年代總會誕生無數個悲劇。 抗戰的打響後,國共兩黨投入到瞭轟轟烈烈的救國事業中。在戰事的大後方,有一部門應運而生,他們每日打著沒有硝煙的戰爭,通過無綫電截獲敵軍情報,深入敵後搜集信息,幫助前綫贏得瞭無數次勝利,這個部門便是 情報部 。 但隨著戰爭的結束,情報部門派齣的特工下場隻有被抓或是被遺棄, 他們大多成為瞭戰爭結束後的犧牲品,在永無止境的等待中度過餘生。 這其中就有一代錶性人物,她在大陸潛伏瞭30年,一直等待著上級的命令從未被召迴,為瞭掩飾身份,她在農村定居,與一個農民生瞭8個孩子,.......
一個喜歡玩政治的大詩人
大唐的詩人多如牛毛,很奇怪的是名氣比較大的詩人們大多都同時代。 和元稹同時代的詩人有劉禹锡、白居易、柳宗元,還有八大傢之首韓愈,真是讓人眼花繚亂。 這些人都做官,不少人還玩過很刺激的事情,比如二王八司馬想變法,八司馬裏就有劉禹锡和柳宗元。 他們運氣都不咋地,差不多都做過“司馬”白居易不是說過:“江州司馬青衫濕麼?”說的就是他自己。 元稹最有名的詩大概就是這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此詩是為瞭悼念亡妻韋氏所作,元稹為她寫的詩不止這一首,但以這首最齣名。 多情纔子 元稹寫過一部劇叫.......
河南農民收留日本傷兵,當親人供養47年,對方迴國後如何報答?
提起日本,我們始終懷有一種很復雜的感情。縱覽曆史,中國和日本頗有淵源。在戰國時期諸侯混戰,曾有遊牧民族韆裏迢迢遷往日本。 兩國在古代往來密切,日本文化與中華文化有相通之處,主要體現在文字方麵。日語詞匯是近代纔陸續形成的,此前一直沿用中華漢字。 日本明治維新崛起之後,實力大增,之後竟野心勃勃想要入侵中國,進而滿足他們稱霸亞洲徵服世界的“宏偉藍圖”。 圖|明治維新前的日本武士 卑劣的入侵遭到瞭中華民族的頑強反抗,經過十四年血與淚的鬥爭,我們纔有如今的和平。 我們沒辦法忘記過去的曆史,也沒有辦法.......
《新三國》空城計真的是司馬懿吃虧嗎?
空城計想必大傢都是耳熟能詳的,普遍大傢都認為是諸葛亮太機智機智瞭,而司馬懿又太慫瞭,被諸葛亮嚇怕瞭,其實真像不是這樣的。 首先,我們來看當時的情形:諸葛亮所擁有的是一些文官和老弱殘兵以及一座不易防守的破城,而司馬懿是擁有十幾萬大軍的人。但凡司馬懿派齣一萬的兵力去攻打諸葛亮試一試真假就不會上空城計的當瞭。但想想看,作為三軍統帥的司馬懿能不會考慮到這一點嗎?他所考慮到的不是眼前活捉諸葛亮,而是想要奪天下的野心。 其次,我們來看一下曹操臨死前對他的兒子曹丕的說:“司馬懿是有纔能、有野心的人,.......
蔡京希望兒子成為文人,名字均與一字有關,蔡京離世後兒子們怎樣
北宋蔡京先後四次任職宰相,四起四落,讓他成為史上有名的人物,而且蔡京十分貪婪,利用職權斂瞭不少錢財,並且迫害瞭北宋史學傢司馬光等人,但蔡京在散文和書法方麵頗有造詣,光是蔡京給兒子的名字,就讓人摸不著頭腦,蔡京希望兒子成為文人,名字均與一字有關,蔡京離世後兒子們怎樣? 曾經有人問過蔡京以後會怎麼給兒子取名,蔡京迴答會選有關文人之類的,好讓他們以後當個“文人”,蔡京一共有八個兒子,史料上記載的有6個,蔡京的次子早夭,因而沒有在史料上留名,但蔡京還是為二兒子取瞭名字,所以我們能夠瞭解到蔡京7個兒.......
心高氣盛、不懂進退之術,是南北朝大詩人謝靈運英年獲誅原因之一
謝靈運(385年-433年),原名公義,字靈運,以字行於世,小名客兒,世稱謝客。南北朝時期傑齣的詩人、文學傢、旅行傢。 謝靈運齣身陳郡謝氏,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 ),生於會稽始寜(今紹興市嵊州市三界鎮)。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秘書郎謝�~之子。東晉時世襲為康樂公,世稱謝康樂。曾齣任大司馬行軍參軍、撫軍將軍記室參軍、太尉參軍等職。劉宋代晉後,降封康樂侯,曆任永嘉太守、秘書監、臨川內史,元嘉十年(433年)被宋文帝劉義隆以"叛逆"罪名殺害,年四十九。 一個曾齣身高貴而且爵祿在身、名滿天下的.......
宋朝最“低産”的詩人,一生僅兩句詩卻流傳至今,你肯定也背過
唐詩宋詞,可以說是我國韆年文明積纍下的寶貴文化,然而縱然是收錄瞭 4.8 這還不算倒黴的,乾隆皇帝一生寫下瞭 4 萬多首詩,竟然沒有一首拿得齣手的名文,看來他的功底還算是差瞭一些。 至於接下來說的這一位,可以說是宋朝最為“低産”的詩人,他一生僅僅有兩句詩文傳世,就連一首完整的詩都湊不齣來,卻流傳至今,你肯定也背過,此人的名字叫做 蘇麟。 1049 年,在朝廷進行隆慶新政的範仲淹,在眾多激烈反對聲音下,心灰意冷,從而希望遠離廟堂之中,來到地方做官,宋仁宗答應瞭他的請求,在 1049 年,範仲.......
美軍日記還原誌願軍衝鋒,1人犧牲立即補位,美軍僅4人逃生
作者:魏士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抗美援朝戰爭是我們常常關注和熱議的話題,不過人們聽到、看到的文章,大多是站在我軍視角上記錄下來的。對於這場戰爭,美、韓同樣有很多記載和說法,隨著各方對這場戰爭的解密,我們如今也能看到對方視角下的抗美援朝戰爭,或者這有助於我們更加全麵細緻地瞭解抗美援朝。 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篇根據參戰美軍日記撰寫的迴憶錄節選片段,看看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美軍究竟是怎樣作戰的。從中我們可以發現,並不是全部美軍都像人們想象的那樣不堪一擊、一觸即潰。瞭解誌願軍真正的對手是怎麼樣,愈加能.......
盛唐邊塞詩人們的精神情懷
導語:"男兒何不帶吳鈎,收取關山五十州。"這詩句讀起來有股撲麵而來的豪氣,直衝雲霄。試想一下,迴到那個開放的盛唐,大好男兒,青春年華,國傢正在急速嚮外擴張,怎麼能抵抗得住奔赴邊疆、建功立業、上報國傢、下展壯誌的誘惑而放棄去邊塞從軍呢?讓編者帶領大傢走進盛唐的邊塞詩,看看詩人們的文化情懷。 一、邊塞詩的起源 現在普遍認為邊塞詩起源於唐朝,並在唐朝時期發揚光大。其實這種看法存在一定的問題。最早齣現的邊塞詩是來自《詩經》。早在周王朝時期,中國就有瞭記載戰爭的邊塞詩。到瞭魏晉南北朝時期,用樂府詩記.......
一代豪傑,最終隻落得自殺的下場,文人墨客多對其稱贊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豪放與無奈,錶現得淋灕盡緻,這首詞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項羽所寫。 項羽(項王、西楚霸王,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軍事傢,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 的代錶人物,以個人武力齣眾而聞名的武將。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韆古無二”的評價。 而項羽留給大傢印象最深的莫過於霸王彆姬,自刎烏江瞭。根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霸王項羽在和劉邦奪封建統治權的戰爭中,最後兵敗,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