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0-07-16T04:10:00+08:00
兩岸觀光部門派駐對岸的辦事處,同時麵臨人力精簡,即便辦事處員額並不多,卻是兩岸關係的一葉知鞦,兩岸從馬政府的大交流時代,短短幾年跌到冰點,不隻官方對立,民間也彌漫不耐和仇恨,陸客歸零後,陸人隻能透過媒體瞭解片麵的台灣,台灣「最美的風景」不再是人,也少瞭見麵的那三分情。
台旅會駐陸的辦事處,在陸客赴台團遊數大減後,改將業務重心放在推廣陸客赴台自由行的深度主題旅遊,巡迴大陸多個省市推廣,豈料去年7、8月的一紙自由行禁令,嚴重衝擊兩岸觀光,加上疫情的各種禁令,陸客早已歸零。
單從挽救觀光的角度,在疫情限製人員齣境流動的情況下,大陸近日恢復瞭境內非中高風險區的跨省區團體旅遊,並提高景區遊客接待上限;台灣則是不斷推齣國內旅遊補助,兩岸呈現「自己玩自己的」狀態,然而台灣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補助刺激,也被部分媒體稱為「鴉片式補助」。
陸客赴台旅遊本是兩岸增進彼此瞭解的最好方式,沒有媒體詮釋或扭麯,可以全憑自己的觀察感受,也就是在馬時代的熱絡交流下,纔齣現「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個名句;譬如台旅會北京辦剛成立的那些年,就時常收到陸客的手寫信,分享到台灣旅遊的美好迴憶。
如今陸客歸零,陸生因疫情無法返台,大陸還暫停陸生赴台就讀申請,這些措施形同關上大陸民眾親身感受台灣,與台灣人麵對麵互動的大門,兩岸民眾少瞭「見麵三分情」,在民間對立下,扮演潤滑劑的一群人,也正在流失中。
話再說迴來,具官方性質的台旅會與海旅會的存在與派駐,在當前兩岸關係下,是個難得的存在,應該善加珍惜維護。蔡政府對駐陸辦事處的態度,也可反映其思維:若維持編製,剋難前行,可看齣是將陸客不來,視為暫時現象,等待有朝一日恢復;若「順勢而為」縮編裁撤,則反映並不期望恢復陸客來台榮景,也恐繼續加深兩岸的民間對立。
(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