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1:54:39 AM
朔風簇擁著鼕月,黃葉在凜冽的寒風中飄曳。天凝地閉,時氣又進入瞭這一年中最寒冷的一天,鼕至悄然而來。在這最長的黑夜,思念也拉長瞭影子,隨著寒風訴說著這求索尋夢的十年。
十年間,花開花落,寒來暑往,沒有瞭父親耳提麵命的教導,沒有瞭他老人傢慈愛關懷的笑容,也沒有瞭那節日裏雄渾悠揚的歌聲……隻留下微風隨著時光飄揚,在無數個艱難的時刻,波動著我對父親深深的思念。這種思念是觸及心底的遺憾和痛,是夜深人靜時的理智思索,是艱難抉擇時追尋的方嚮,是披荊斬棘時的底氣和勇氣,更是孤獨為難時的那一絲溫暖。
十年,讓太多模糊的事情日漸清晰;十年,讓太多的不理解變成瞭如今的堅守;十年,讓“西譯精神”和民教理念根植心中;十年,讓“西譯夢”成為我一生的追求。
艱難險阻扛大旗 躬身親曆知不易
記得2012年的植樹節,父親帶著對民辦教育事業無盡的遺憾溘然長逝。那些天,我強忍著巨大悲哀,一邊安撫全傢人的情緒,一邊投身於他老人傢的身後事和部署學校事務。父親把西譯和他深愛的萬韆學子交托於我。我知道,比起在沉痛的悲哀中無法自拔,父親更願意看到西譯兩萬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平穩有序。
那些天,中國民辦教育界深切緬懷父親的不幸離世,也擔憂著西譯未來的走嚮,我知道我不僅僅是一個女兒的身份,更應義無反顧得扛起學校前進的大旗,化悲痛為力量,傳承並發揚父親的辦學精神。應該說是得益於父親的培養和安排,我順利完成瞭學校領導班子的新老交接,也延續瞭學校健康穩定發展。受到時任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非常高興、非常滿意、非常放心”的高度評價。
父親去世的後半年,恰逢陝西省教育廳齣台瞭《關於實施民辦高等學校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見》,旨在促進民辦高等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進一步鞏固和提升陝西省民辦高等教育在全國的優勢地位。我想西譯作為陝西民辦教育一張亮麗的名片,必須發揮其旗幟作用。如何能快速轉變角色,全盤掌握學校的方方麵麵,成為我工作的重心。我開始仔細研讀父親留下的書籍,也同領導班子一起深入學校的各個部門進行調研,在三個月的摸排和分析後,確立瞭學校發展的中心工作,即我們要把創建高水平的“一流民辦大學”作為辦學目標;優先內涵發展,全力抓好“五個工程”,即質量提升工程、人纔強校工程、科技興校工程、大學生創新創業工程、大學文化建設工程。與之同時,中國的民辦教育正處在由追求規模化轉嚮注重高水平教育體係建設的轉型期這個十字路口上。學校還應拓寬外延,引進國際優質教育資源,藉鑒國際先進辦學理念,深化課程體係,大力發展中外閤作辦學,走國際化教育發展之路。
2013年12月,古城西安的鼕天格外寒冷,來自教育部評估中心的11名專傢對學校進行瞭為期一周的本科教學工作閤格評估。專傢們通過深度考察、聽課訪談及查閱試捲、論文的方式考察瞭升本以來學校本科教學水平的基本情況。幸運的是西安翻譯學院長期重視教育教學,學校的各項工作得到瞭專傢組的認可,學校順利的通過瞭本科評估。但專傢組反饋會上的一席肺腑之言也深深地刺痛著我。我知道,學校是在改革開放的大好政策下快速發展壯大的,經過26年的積纍已成為萬人高校,這種規模式發展是時下中國民辦學校發展的時代烙印,而也正是這樣的烙印不可避免地造成瞭學校人纔培養方案不夠完善,專業建設優勢不夠明顯,行政隊伍龐大,教師隊伍結構不閤理……雖然學校總體麵嚮好,可發展卻暗藏危機。
全景校園
“韆裏之堤,潰於蟻穴”。我深深地意識到學校的改革已到瞭刻不容緩的地步。想要讓西譯這份事業走得更長遠,就必須要有長遠的思維,必須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那些天,我久不能寐,內心種種不忍。我知道這改革之刀,砍得是“久躺功勞簿,不思進取”的自己人;砍得是“陋規陳俗,僵化硬套”的老規矩;砍得是“紀律渙散,推諉包庇”的工作作風……改革的利刃一旦揮下,便很有可能使曾經的“功臣”勃然大怒,可想到父親的囑托,想到他老人傢為之奮鬥一生的這個事業,我知道一切的“情非所願”都不能成為學校無法前進的理由。父親曾告訴我:每一次改革之路絕不會輕輕鬆鬆,絕不是靠敲鑼打鼓就能實現,越是接近成功就越不會一帆風順,就越充滿挑戰乃至驚濤駭浪。對於眼前的西譯變革之路,我已堅定決心,做好一切準備。
2014年元旦伊始,學校兩位達到退休年齡的副院長高風亮節主動退休,以身作則落實董事會確定的“八項改革”。由此學校正式開啓瞭一場長達三年的變革奮進之路。在機構改革、人事改革、教學改革、研修院改革、國際化辦學、信息化建設及停招自考、停招成教和民生工程方麵狠下功夫。在改革的三年中,無數的反對聲此起彼伏,有不理解的,有猶豫的,甚至也有個彆謾罵和告狀的。然而我和新一屆領導班子始終將學校的長遠發展放在首位,也堅定地踐行著新時代黨和國傢對民教發展的精神要求。
時間滑到2015年,這是學校一個裏程碑的階段。《西安翻譯學院“十三五”教育事業發展規劃》編製工作正式啓動,深入剖析“十二五”發展存在主要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準確分析“十三五”時期全國和陝西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新常態,確立學校的辦學目標和方嚮,謀劃學校頂層設計成為瞭我工作的重心。那些天,我與領導班子不分晝夜的討論和研究,籌劃瞭多場校園大討論,尋訪瞭眾多省裏和全國的教育專傢,最終結閤學校的自身特點,將2016年至2020年確定為學校實現轉型發展、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的關鍵時期;確立瞭堅持以“穩定規模、優化結構、強化特色、注重創新”為工作總思路,確立瞭通過五年的奮鬥,將西安翻譯學院總體建成特色鮮明、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國內一流、人民滿意的應用型民辦大學的發展目標。
優美的校園環境
學校要想在“十三五”時期抓住機遇、快速發展,頂層設計就要必須準確科學。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當是這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2015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修正案;2016年1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錶決通過《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正案。隨後修訂也幾經審議,盡管沒有確立最終法案,但國傢要全方位深入推進含民辦教育在內的教育改革的決心已明確無疑。如何在新的曆史時期發揮西安翻譯學院作為陝西民教領域的旗幟作用,是我這個“民教人”義無反顧的責任。曆史的前行,總需要敢於改革的先鋒。在學校的開拓期,父親無疑是中國民辦教育變革和發展的“開路人”。如今,站在新時期民教發展的重要關口,審時度勢,理清思路,遵循“督、管、辦”分離原則,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理順學校內各種關係,在改革創新中釋放辦學活力、以法治思維推進學校治理現代化已成為必然之路。
毛主席說過:“不破不立,破字當頭,立也就在其中。”要突破民辦學校長期以來治理結構上的桎梏,第一步也是關鍵一步就是要去除“傢族化治校”的頑疾。父親生前教導我:“西安翻譯學院發展壯大25年,取得瞭很多輝煌的成就。學校這份神聖的事業不屬於傢族所有,更不屬於個人所有,它是屬於全體西譯人,屬於全社會的一份公益型事業”。那些天我反復思考著,如何讓學校有更遠大的發展,有更規範的管理。答案便是我要在西譯構建齣一套適閤學校校情,能激發學校發展的現代大學的管理體製。我要以身作則把“專傢治校”落在實處。在西譯構建齣“四位一體”的現代大學管理體製,使學校能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2016年,我正式請辭董事長一職,以舉辦者和董事身份參與決策學校事務。學校開始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製;構建董事會決策、校務會執行、黨委會政治保障和監事會監督的“四會”領導體製;探索並實施由舉辦者擁有法人財産權和監督權,董事會擁有決策權,校務會獨立行使辦學管理權,校黨委實施監督保障的現代大學運行機製。至此,學校的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截然分開,相互製衡,相互之間既邊界明晰又授權得當、監督到位。
2016年是學校“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在明晰瞭未來的發展目標、發展思路後, 學校把“轉型發展”和“雙一流”創建作為“十三五”時期事業發展的重要攻堅方嚮。而當此之時的西譯,高層次大師的匱乏和高素質管理人纔的短缺成為製約發展的最大瓶頸。於是,學校在完成瞭長達三年的“八項改革”後,又開始進行瞭新一輪的“人事改革”。而這次改革的重點是樹立鮮明的“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和“有為方有位”的用人導嚮,加快推進人纔體製機製創新,形成人纔競爭優勢;不惜一切代價,大力引進高層次人纔和急需人纔,特彆是高層次學科專業帶頭人和高層次高水平管理者。
我們畢業瞭
也就是在那一年,學校成立瞭人力資源部,開始係統實施各級各項人纔的引進政策。一方麵,優化師資隊伍結構,加大引進一批與“一流專業”和“申碩專業”吻閤的學科專業帶頭人,同時加大力度培育一批有創新思維、有發展潛力的青年骨乾教師;另一方麵,迫在眉睫地培養一支緊跟民教發展形勢,具有探索精神、執行能力強的管理隊伍。那時,學校職能處室的關鍵崗位幾乎是清一色的留校生。他們對學校感情深厚,忠誠度高, 但知識水平、業務能力、工作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非常欠缺。因此我多次在乾部大會上要求管理隊伍要限期提高學曆、提高能力。
對於學校急需的高層次人纔則由我親自尋訪邀請。我將拳拳盛意托付於眾多朋友、同行,在全國範圍內為西譯探訪專傢、學者、行業領軍人纔。一次次促膝長談,一次次熱誠邀請,對於行業公認的專傢、大師、高水平管理者,我都迫不及待地希望能邀請他們加盟西譯。我知道隻有吸納更多的人纔,西譯纔能保持核心競爭力,隻有經過一番適閤校情的優化,纔能支撐學校更高的發展。
十年的探索、變革之路,每一步抉擇都是一場苦盡甘來。每當遇到睏難,我便會想起父親。他曾說過:“總有一束光會照亮前行的道路,要充滿信心的去追尋”。十年的守業,我深感責任重大,唯主動破局、果斷開局,決方嚮、擇先機,方能萃取綿綿不斷的力量。
初心不改銘父恩 傳承精神引方嚮
人生的抉擇,都帶著穿透時光的倔強。父親離世後的這些年來,對於學校的每一發展、每一方嚮性的把握,我都始終銘記著父親的諄諄教誨,明晰目標、統攬全局、穩中求進,不敢有絲毫的疏忽和懈怠。父親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前進的方嚮。
2012年6月,父親去世百天的日子,學校舉辦瞭隆重的紀念儀式,秉承著父親的精神和遺誌,我將來自社會各界,媒體單位和兄弟院校的67萬元的慰問金和父親生前工資、撫恤金纍計100萬元捐獻給瞭學校,以父親的名義設立瞭“丁祖詒教授奬助學金”。希望這個基金能成為一顆火種,持續的資助學校的貧睏生和品學兼優的學子。鼓勵他們奮進拼搏,希望他們能在西譯這方神聖的土地上勤奮學習,成為棟梁。
2012年,陝西省齣台瞭《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支持和規範民辦高等教育發展的意見》。這個《意見》的齣台,極大地促進瞭陝西民辦教育嚮更高水平的發展,也與翻譯學院長久以來的辦學理念完全吻閤。父親在世時,一直都呼籲行業良心辦學,自己不做學商,提倡高尚教育,這些辦學原則已成為刻在我骨子裏的準繩。對此我毫不猶豫,堅決擁護,也會堅定不移按《意見》要求執行。在培訓會上我當即宣布西安翻譯學院將堅定不移地走社會主義公益性辦學道路,並率先錶態西安翻譯學院將申報為非營利性民辦高校,且明確錶示作為辦學者個人,不要求任何個人迴報。
改造後優美的校園環境
2015年,在辦學成本不斷增加的現實條件下,陝西省教育廳下發文件,放開瞭民辦高校的收費標準,在各大民辦高校大幅度提高學費的大環境下,學校秉承父親“高尚教育”的思想,惠及學生,毅然實施瞭較低檔的收費標準。堅持不使每一名學生因學費問題而輟學,學校創建瞭“綠色通道”,每年拿齣6%的學費收入設立學校奬、助學金。由學校齣資纍計用於學生資助的金額高達2684多萬元,使5萬餘人次的學生得到瞭扶助。
每一次堅毅的抉擇,都是對父親民教初心的秉承,正是這樣的初心指引著我一路前行。父親曾教導我:“做教育,心中要有一把火,要把責任和關愛體現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自創辦學校開始,父親就無論大事小事定會親力親為。曾幾何時,我感動於父親的躬身親曆,也同樣抱怨著這種事無巨細。然而,當這份事業真正交付於我守護時,我竟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瞭和父親同樣的經曆。
2017年新學期開學伊始,校園規劃項目組與基建處嚮我匯報:“學校北大門已進入最後的收尾工作,再有一周便可完全投入使用。”聽到這個消息我一顆懸著的心終於落地。“北大門”工程是學校30年校慶在校園建設上最大的獻禮。為瞭確保這項工程在校慶前順利完工,我已奔赴工程現場數十次。從設計理念融入到工程質量把關,從細節布置把握到工程節點督查,每一步進展都牽動著我。“新校門”的落成是西譯新起點的象徵,展示著西譯形象,代錶著西譯精神,也見證著西譯育人環境“雙一流”建設的啓航。為塑造一流民辦大學新形象,從2016年開始,學校再次啓動瞭校園規劃建設。從開始的抓理念布局、抓資金保障,到後來的一次次工程反映齣來的差強人意,我深刻地意識到“學校無小事”,每一個環節稍有疏漏就有可能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失,而這樣的損失不僅是資金上的浪費,更是對學生、對學校的不負責任。於是從校慶以後,我便親手抓此項工作。挑主材、選顔色、審方案……一項項總希望精益求精,每每發現有偷工減料、落地不符的現象我絕不姑息,因為每一次的“容忍”都是對學校建設的不負責。多年來,我始終堅持著父親倡導的“取之於學,用之於學”辦學原則,將全部辦學經費毫不猶豫地大額投入校園教育教學設施、辦學環境及軟硬件條件的全麵改善、綜閤改造、提質提升上。經過持續多年的全麵規劃改造,過十億的無悔投入,學校麵貌煥然一新,綜閤實力也大幅度提高,深受學生、傢長、業界的普遍稱譽。
改造後大氣智慧的教學樓
改造後現代化學生公寓
那些天我早上濛濛亮便開始檢查校園,全天繁忙的處理學期末的各項工作,晚上慰問學生和一綫的教職員工。日子仿佛迴到瞭幾十年前和父親一起,與學生和老師同吃同住的時光。那時的艱苦開拓,如今的守土抗疫,都是西譯人在學校的關鍵時刻,用勇氣和行動書寫的使命擔當。是全麵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實際行動踐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紮根中國大地辦人民滿意教育的執念;是全體西譯人對敢為人先、無私奉獻、愛生如子、厚德敦行的“西譯精神”的身體力行。對標先進,精準施策,精細履責,每一步都充盈著西譯人同心聚力的“西譯氣派”。
現場辦公會
韆磨萬礪斬荊棘 勵精圖治創佳績
曆史的輝煌是在砥礪前行中鋪展的,一個事業的成功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奮鬥而成就的。在父親的拼搏奮進下西安翻譯學院是一個時期民辦教育的旗幟。站在巨人的肩膀,星火相繼的接續奮鬥,續寫輝煌已成為我一生的夙願。
新時期,辦好具有鮮明特色的一流民辦大學,首要條件是強化黨對民辦高校的絕對領導。父親雖然不是共産黨員,但他卻有著深厚的愛黨情懷,他曾說過,“民辦學校同樣需要黨的領導”。因此,西譯成為瞭陝西省內最早成立黨委的民辦高校。
父親去世後,學校重新修訂瞭《西安翻譯學院章程》,其中明確瞭黨委書記是董事會一員,參與學校重大事項的決議。同時,對涉及學校發展規劃、重要改革、人事安排、大額經費開支、接收大額捐贈、開展涉外活動等重大事項,黨委均要參與討論研究。十年來,學校始終堅持並發揮黨組織在民辦學校中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黨委實施重大決策、履行監督責任,把握辦學方嚮、提高辦學質量中的政治核心作用。也正是由於多年來始終重視發揮黨委的政治核心和監督保障作用,重視黨的建設和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西譯先後被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稱號,這是團中央授予基層團組織的最高榮譽。同時,學校也多次被陝西省委授予“非公和社會組織優秀黨建品牌”及“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2015年10月,國務院公布瞭《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齣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由此拉開我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序幕。當時,我深刻地認識到,“雙一流”建設和父親提齣的“創東方哈佛”的夢想同齣一轍,並堅定西譯所有的努力和奮鬥都應以創建一流大學為齣發點和歸宿點。
銀裝素裹大西譯
2016年開始,西譯緊抓機遇,聞風而動,積極開展“一流學院、一流專業”建設。2018年,西譯獲批為陝西省“一流學院”建設單位。2019年,翻譯專業入選首批國傢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西譯成為陝西第一所獲批國傢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的民辦高校;2021年,新增2個國傢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西譯以擁有3個國傢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成為陝西省獲得國傢級一流專業建設點最多的民辦高校。同時,西譯又有14門課程獲批省級“一流課程”,是陝西省當年獲批數量最多的民辦高校。至此,西譯成為瞭民辦高校“一流學院、一流專業”建設的領跑者。
開展“一流學院、一流專業”建設至今,西譯一路奮進、一路高歌,先後榮獲“全國創新創業典型經驗高校”“全國五四紅旗團委”,陝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5A級社會組織”“平安校園”以及陝西省教育係統“文明校園”等國傢級、省級榮譽及奬項200多項。教師、學生參加各類競賽纍計獲得奬項3500餘項,其中許多奬項實現瞭西譯建校以來零的突破,取得瞭高質量發展的階段性成果。
正因如此,教育部一位專傢在考察後評價西譯“是一所有抱負的大學,是一所有靈魂的大學,是一所精緻精美的大學,有卓越、卓著突齣的辦學成效的大學。”未來,我將用“擇一事終一生”的執著專注,“乾一行專一行”的精益求精,用實乾成就夢想,凝聚起西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堅實力量,在“一流學院、一流專業”建設新的徵程上創造齣新的輝煌。
多年來,西譯壯誌淩雲,在苦修“內功”的同時,我也深刻地認識到,西譯的未來,也應注重培養在新時期具有國際視野的新青年。要不斷引進國際教育,加強國際間交流與閤作,探索國際交流閤作新模式,實施融閤培養人纔計劃是學校新時期人纔培養的重要途徑。
學習在西譯
近十年來,西譯依托七個語種專業優勢和特色,引進優質教育資源,打造示範性標杆項目,形成國傢化品牌,提升瞭學校社會影響力。近十年來,西譯還進一步持續擴大對外閤作交流: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綫國傢的閤作交流,成立瞭匈牙利研究中心、泰國研究中心、俄羅斯語言文化研究中心、非洲研究中心,與俄羅斯閤作高校掛牌成立瞭“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搭建外語類賽事平台,與雅思考試的官方機構建立瞭戰略閤作夥伴關係,先後四次成功推選優秀學生隨國傢領導人齣訪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西譯還與美國、匈牙利、西班牙、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傢高校聯閤開展不同層次的“2+1/2”專升本、“3+1/2”本升碩等國際直通本項目,不斷推動國際交流與閤作實施融閤培養人纔計劃,為進一步強化國際閤作交流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外國語言與文化實踐教學中心
我認為,高水平開放必然利於促進高質量發展。麵對未來,民辦高校要把時代挑戰化為發展的機遇和動力,進一步樹立開放辦學理念,深化開放辦學實踐,擴大開放共享閤作,在開放中引領教育創新,服務經濟社會,推進交流閤作,共同提高教育治理水平。
總書記指齣: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係的戰略支撐。我認為建立外語院校協同創新機製,打造國傢語言協同創新平台,民辦高校的國傢教育發展戰略與高校協同創新中心建設中,西譯更是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身為西譯人,我們從來不缺乏敢為人先的魄力,在領導班子的積極倡導與推動下,西譯成為最早成立創新創業學院的民辦高校之一。西譯采取“點麵結閤,重點突破”的方式,統籌安排,把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纔培養各主要教學環節,積極拓展“理論+實訓+實踐+孵化”平台,建成校內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創新創業體驗式教學中心、高新譯創大廈,不斷構建協同培養創新創業人纔的新格局。
譯創國際
2015年,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乾政策措施的意見》齣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中國大地落地生花,為建設全國一流民辦本科高校,全麵推進我校轉型發展,不斷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激發創新思維、提升創業能力,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培養創新創業型人纔等提供瞭廣闊平台。學校正式成立瞭“西安翻譯學院創新創業學院”,並重點實施三項改革:一是抓好課程,這是提高人纔培養質量的核心要素;二是抓好師資,這是教育質量的根本保障;三是抓好體係,這是形成雙創全覆蓋、多層次、個性化的保證。
2015年以來,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西譯創新創業教育取得瞭長足的發展:已獲批省級人纔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6個;獲批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國傢級56項,省級229項;學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孵化創新創業落地項目125項,其中不乏有獲500萬風險投資項目;學生獲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金奬4項,銀奬19項,銅奬37項;學生參與各類創新創業競賽達5.69萬人次,學校4次被教育廳評為“優秀組織單位”;西譯成為陝西唯一一所入圍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等四個高水平國傢級賽事並獲奬的民辦高校。受到《中國教育報》《陝西日報》等各大主流媒體的專題報道,影響力持續擴大。
心懷夢想守事業 一往無前嚮未來
十年來的光陰很短,日月卻是漫長的。十年來的日日夜夜裏,我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父親。在夢境裏、在現實中,在喜悅裏、在悲痛中,在順境裏、在逆境中,總覺得與父親有心靈深處的碰撞。父親是我成長路上的“啓濛師”,他教我做人做事、立身處世的道理,明確我積極嚮上的奮鬥目標,堅定我正確的人生奮鬥航嚮;父親是我進步路上的“益友良師”,他以書香門第世代祖傳的忠、孝、廉潔、正直、剛毅、重情重義、有大愛、富進取的優良傳統言傳於我身教於我,激勵成纔,引導進步;父親是我事業發展路上的“大先生”,他手把手心貼心,把教育世傢的優秀品質、崇高精神通過祖父對他的影響又循循善誘於我傳承發展於我。從父親胸懷教育理想、執著民學發展、誌於“創東方哈佛”、旨在教育強國的終生追求、忘我奮鬥中,我讀懂瞭人生的價值意義,讀懂瞭大我大愛的背後最可寶貴最可值得稱道的真諦,讀懂瞭造福社會成就大業所須承載的沉甸甸的初心與使命、責任與擔當。
時間一晃,父親逝世十年,而他嘔心瀝血打造的“西譯神話”也走過瞭近35個年頭。緬懷父親,追思往昔,點點滴滴,難以忘懷。十年彆離心戚戚,十年追思情悠悠。十年磨礪艱辛路,女兒片刻未敢忘重托;十年傾盡全力,恐有所疏有不周;十年徵程奮戰路,女兒韆鈞重擔在肩莫忘初心,萬重責任係身堅守使命,努力沿著您開創的西譯之路,大踏步前進。
下一個十年,責任在肩,初心不改。四項艱巨發展任務必將落地實施:一是新修《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的要落地落細,尤其是落實分類管理的精神,西譯會堅定不移地選擇非營利公益性的辦學類彆;二是學校要按照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新的指標要求對標建設、通過審核評估促進發展;三是進一步加大一流學院、三個國傢級一流專業及一流課程的投入力度和建設力度;四是學校的升格、申碩攻堅也勢在必行。
下一個十年,西譯將狠抓質量發展、特色發展,狠抓綜閤實力的打造,狠抓核心競爭力、品牌影響力的打造等一係列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連鎖性“硬骨頭”。
下一個十年,西譯將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使命,充分發揮高校五大基本職能,立足陝西,服務地方,服務行業,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特色鮮明的應用型全國一流民辦大學。
下一個十年,西譯將持續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積極打造“學習在西譯、生活在西譯、成長在西譯、幸福在西譯”育人平台。希望廣大學子通過在西安翻譯學院的學習,能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麵得到全麵發展;能在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個人綜閤素質方麵得到顯著提高;能在畢業後體麵、尊嚴地走嚮社會;能以一身本領,將個人的事業與國傢的建設和發展融為一體,大踏步地嚮更廣闊的天地進發。
下一個十年風正好,路漫長。作為民教人,我會堅定不移地擁護黨的領導,腳踏實地踐行民辦教育從業者的初心,堅決捍衛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終極目標。
父親,願您在天堂繼續守望西譯,女兒必將“擇一事終一生”,以實乾成就夢想,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徵程上展現新的作為,創造齣新的輝煌。
奮鬥的畫筆,揮灑齣夢想的華章,幾多豪邁已在胸中!路長夢遠,一往無前。西譯之路,我將踏著您的足跡,堅毅前行!
待到新年植樹時,靜等花開一脈香。
文 | 丁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