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傢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於昨日(14日)在印尼的巴厘島舉行會談,歷時逾3小時。這是兩人首次麵對麵會晤,會後雙方均形容對話坦誠。然而,會後美中發齣的通稿卻反映齣,兩國對會談的錶述和之前拜習通話一樣,差別的地方仍然不少。
習拜會後的兩國聲明均錶明,兩國元首同意,雙方要保持戰略溝通,開展經常性磋商;雙方就開展兩國公共衛生和糧食安全對話閤作達成一緻;同意用好中美聯閤工作組,推動解決更多問題。
不過,從兩國會後發佈的會議通稿可以看齣,綜閤來說雙方不論在台灣問題、人權、技術和貿易等關鍵問題上持續存在分歧。以下將重點列齣中美的幾點差異:
1.中美關係
中方的聲明指齣,習主席錶示「中國從來不尋求改變現有國際秩序,不乾涉美國內政,無意挑戰和取代美國。」他重申中美關係不應該是「你興我衰的零和博弈」,寬廣的地球完全容得下中美各自發展、共同繁榮。
而美方的聲明則指,美國將繼續與中國進行激烈競爭,並與全球的盟友和夥伴協調努力,但這種競爭不應轉嚮衝突。
2.中國體製
中方的聲明提到,總統拜登在會上錶示,美國尊重中國的體製,不尋求改變中國體製。中方的聲明還強調瞭習近平迴應美方有關「民主對抗威權」的說法。習近平說,美國有美國式民主,中國有中國式民主,都符閤各自的國情。中美相處很重要一條就是承認這種不同。
不過,白宮的聲明中沒有提到中國體製問題,也沒有「民主對抗威權」的相關陳述。
3.經濟脫鉤
中方的聲明提到經濟脫鉤的問題,還強調拜登在會上錶示美方也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及無意圍堵中國。不過,美方的聲明中沒有提到任何有關脫鉤的問題。
另外,中方的聲明還強調瞭貿易和科技問題。習近平在會上錶示,打貿易戰、科技戰,人為「築牆設壘」,強推「脫鉤斷鏈」,完全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破壞國際貿易規則,隻會損人不利己,並重申「反對把經貿科技交流政治化、武器化」。而美方的聲明則強調,拜登提齣瞭美方持續關注中國非市場經濟的做法,因這些做法損害瞭美國以及世界各地的工人和傢庭。
4.俄烏戰事
中方的聲明提到,習近平在會上錶示,中方高度關切當前的烏剋蘭局勢,並將繼續勸和促談,支持並期待俄烏雙方恢復和談。但聲明沒有提及反對俄羅斯使用核武。
美方的聲明則說,總統拜登和習主席在會上「重申瞭他們的共識,即核戰爭永遠不應該打,也永遠不可能贏,並強調他們反對在烏剋蘭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
5.台灣問題
白宮發佈的通稿中強調,拜登在台灣問題上警告習近平,美方「反對任何一方單方麵改變現狀」,還警告說反對對台灣的「脅迫性和日益侵略性」的行動,這些行動破壞瞭台海兩岸和更廣泛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並危及全球繁榮。美方的聲明隻提到拜登在會上闡述瞭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
中國外交部的通稿則絲毫未有提到美方的警告,而是強調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屬中國的內政。希望美方言行一緻,恪守一個中國政策。中方的通稿還提到,拜登在會上說,不支持「台灣獨立」,也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台」。
6.朝鮮問題
美方的聲明提到,拜登對朝鮮的挑釁行為錶示關切,並指齣鼓勵朝鮮採取負責任行動符閤國際社會所有成員的利益。拜登當天在新聞會上也說,他嚮習近平明確錶示,中方有義務試圖嚮朝鮮錶明不應該進行遠端核彈道導彈,否則美方將不得不採取某些行動,並採取更多的防禦性行動。
中方的聲明則沒有提到朝鮮問題。
7.人權問題
美方的聲明強調,拜登在會上對中國在新疆、西藏和香港的做法以及更廣泛的人權錶示關切。而中方的聲明則錶示,習近平指齣,自由、民主、人權是人類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國共產黨的一貫追求,惟沒有提及美國對中國人權的關注。
從上述的分歧顯示,雖說此次會晤是兩人對兩國關係真正有建設性談判的開始,但中美仍舊各自堅持的自身的立場,有專傢錶示是次的習拜會的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難言有效解決紛爭的效益,更無法藉此來扭轉關係惡化的趨勢,相信短至中期內兩大國之間仍會維持對抗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