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人世間》熱播,主演之一的殷桃備受關注,她的一個“想不通”又引發瞭大討論。
在被問到國産劇演員台詞用配音的現象時,殷桃迴應:“如果不是因為技術層麵的原因,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配音,這是我想不通的事情,(用原聲)這是演員的基本技能之一”。
之所以標題用“再次”,是因為“演員該不該用原音,該不該用配音”在影視劇行業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很多知名演員都談到過這個問題,在網友那裏也是觀點不一,經常引發大討論。
舉一個例子,國內影視領域比較權威的金雞奬組委會就將“演員用本人配音”作為參評錶演類單項奬的硬性標準。
著名演員許還山曾經以電影《筏子客》中“大把式”一角獲得金雞奬最佳男配角,但他寫瞭封信給金雞奬組委會,解釋清楚該片不是自己配音的原委,同時婉拒瞭最佳男配角奬。那一年這個奬項空缺,組委會授予許還山一項錶演特彆奬。
對殷桃的“想不通”,某網絡平台也做瞭一個網友調查,一萬七韆人參與,對四個選項進行投票,彆說,這四個選項還真就能迴答殷桃的“想不通”。
一、不理解,這是演員的基本素質之一
該選項投票人數超過一萬,占比近五分之三,可見大多數網友也是支持演員說台詞時用原聲的。
國內各大錶演專業院校每年為影視劇行業輸齣很多專業科班演員,這部分演員在上學期間一個很重要的學習環節就是培養自己的台詞能力。
一般來說,一些通過網紅、選秀、跨界等非專業渠道走進影視劇行業的演員在台詞功力上呈現參差不齊的現象,有的人天生有台詞錶演語感,有些人則非常生硬。相對來說,科班齣身的演員在台詞上的錶現都比較穩定,很少齣現拉胯現象,畢竟這是他們的專業要求。
說相聲的有基本功“說學逗唱”,演員也有基本功“聲台形錶”,台詞能力在基本功裏占瞭一半,沒有台詞能力或者台詞能力欠佳的演員無疑是不閤格的演員。
這也是為什麼殷桃的“想不通”能夠得到大多數網友贊同的原因,乾一行愛一行,既然選擇當演員,一方麵可以享受演員帶來的紅利,另一方麵當然也要具備演員的基本素質。
二、有些演員台詞不過關
這項投票有四韆人左右,占比四分之一強,他們的看法也相當有代錶性,如果演員台詞不過關,你還要堅持用原聲,無疑將破壞影視劇作品的完整和完美。
這裏的“不過關”並不單指演員台詞能力不夠,有些時候即使優秀演員自己想用原聲也不行,從藝術角度齣發,導演會選擇其他人給角色配音,演員本人不接受也得接受。
李亞鵬、周迅版的《射雕英雄傳》有一個地方就被網友詬病過,就是周迅有些沙啞的嗓音聽著齣戲,不像“俏黃蓉”該有的聲音。這種情況不是說周迅台詞功力不過關,而是因為她本人的嗓音確實不適閤角色,如果換一個靈動的聲音,再配上周迅靈動的外貌和演技,也許效果會好一些。她在《大明宮詞》裏就是徐曉青給配的音。
導演選演員時有時候看中瞭演員的形象、氣質和演技,但偏偏演員普通話不太標準,這種“台詞不過關”的現象也隻能用配音解決,最典型如《甄嬛傳》裏飾演皇後的蔡少芬,她就是想用自己的原聲,導演肯定也不能讓啊。
此外,還有一些必須要用方言或外語說台詞的影視劇也存在這種情況。因此,對於有些演員台詞“不過關”用其他人配音的情況我們還真得一分為二看。
三、不隻是演員自身的問題
選擇這個選項的網友有兩韆多人,占比一成多,他們的意見也比較理智。
有時候演員不用自己的原聲也存在“不可抗力”,一方麵拍戲現場采音效果不好有雜音存在的話,那就隻能後期配音。另一方麵,有時候導演對塑造角色有自己的看法,會給角色換一個音色。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劇組為瞭趕進度。
傳世經典央視版《西遊記》和《紅樓夢》裏絕大多數角色都是由配音演員配的,相信很多觀眾一開始都沒聽齣來,《西遊記》唐僧四人組裏隻有沙僧是本人配音(台詞少嘛),《紅樓夢》裏林妹妹、王熙鳳、賈寶玉、薛寶釵也都是配音,隻是因為當時的配音水平較高,劇組精益求精,因此觀眾普遍感覺不到配音演員的存在。
典型如孫悟空用過兩個配音演員(李世宏、李楊),馬德華也用過兩個(裏坡、王玉立),由於配音演員的高超技巧,觀眾普遍感覺不齣來區彆。
到瞭九十年代,電視劇製作速度加快,配音就沒那麼講究瞭,央視大戲《三國演義》和經典劇《雍正王朝》經常都是一個配音演員配多個角色。
《三國演義》裏劉備、孫策、司馬懿和於禁都是由同一個配音演員齊傑配音,《雍正王朝》裏的老十三、老十、鄔思道和弘晝也是他給配音,你想象一下老十三和鄔思道在一起聊天時的場景,你就知道這位配音演員有多厲害瞭。
同樣經曆的還有齊剋建、黨同義、嚴燕生、陸建藝等知名配音演員,之所以讓他們這麼整,一個是因為他們的配音技巧高超,可以一人分飾幾角不串台,而且嗓音和台詞能力都符閤導演要求。另一個估計也是劇組和導演為瞭加快製作進度,一般來說,專業配音演員比普通演員的配音速度至少快一倍,可以大大減少影視劇製作時間。
也許是蘿蔔快瞭不洗泥,《雍正王朝》首播時就有觀眾發現老八胤禩和佟國維的聲音相似度非常高,畢竟是同一位演員配音嘛,劇組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四、有些演員沒有時間配音
持這種看法的網友不到一韆人,占比最小。
到瞭二十一世紀,影視劇的製作周期越來越快,以前三個月拍一集,現在一個月拍三十集都是傢常便飯,有些流量比較大的演員難免齣現軋戲和趕場的現象。
以前演員拍戲要體驗生活、寫人物小傳、背台詞、揣摩劇本,甚至連對手戲演員的台詞都要深入瞭解,現在有些演員尤其是高流量明星哪有那個時間和耐性,時間太趕的話,那就用最簡捷的手段吧。
近景露臉的地方自己拍,遠景、背影用替身,然後現場台詞不用背,知道幾個字就行,直接用“1234567”代替,劇組後期找人按照字數配音完事。
馮小剛導演的《北轍南轅》裏就有相關橋段,黃渤用自己的精湛演技還原瞭一位“數字大腕”趕場的場景,讓人啼笑皆非。
當然,之所以隻有不到一韆個網友選這個選項,也說明這種“數字台詞”現象並不是常態,但因為太過於極端所以比較引人注意。
從網友們的選項看,多數人還是支持殷桃觀點的,隻要沒有不可抗力,演員用自己的原聲說台詞是最佳選擇。
讓人欣喜的是,目前國內影視劇行業在這方麵越來越重視,願意用原聲的演員和影視劇越來越多,這是一種好現象。對於一些選擇他人配音的作品,隻要是藝術需要,其實也無可厚非,我們反對的是不尊重作品和藝術的極端現象。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