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9/2022, 8:15:29 PM
文 | 王靜儀 李皙寅 郭宇
編輯 | 施智梁
上海的日新增感染者數量從3 13 破百、3月24日破韆,到4月4日破萬、4月6日接近2萬。這一數字仍在攀升,無論日新增病例還是纍計病例均已超過2020年時的武漢。
4月7日上海市衛健委通報,4月6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22例和無癥狀感染者19660例。3月1日至4月6日,本輪新增本土感染者已經超過10萬例,而湖北省從2020年至今纍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8391例。
過去兩年多以來,上海形成瞭“陶瓷店裏抓老鼠”的防疫政策――用最小的社會成本控製疫情,既做到快速追蹤,又能保障城市生産生活的正常運轉。
但在2022年的春天,麵臨傳播力度是早期病毒傳播力3倍―5倍的奧密剋戎病毒,上海要打的是一場艱難非常的戰役。
從3月12日開啓網格化篩查、到3月28日“封半城”,再到4月1日的事實性封城、4月4日全國醫護馳援,中國最大城市既要守護2500萬人口,還要保持核心功能正常運轉,身負艱巨任務,力圖用最短時間遏製疫情。
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3月17日召開會議,分析新冠疫情形勢,部署從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央總書記主持會議並發錶重要講話。強調,堅持就是勝利。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持科學精準、動態清零,盡快遏製疫情擴散蔓延勢頭。
3月12日:網課、居傢辦公和網格化篩查
上海本輪疫情起源於3月初。從3月1日突增1例開始,當月上旬連續新增數十例感染者,多個小區、寫字樓、學校、醫院等被暫時封閉。
3月11日,上海公布本輪本土疫情起源:境外輸入病例攜帶的病毒汙染環境,由於隔離酒店華亭賓館的管理疏漏,引發本土感染並導緻傳播。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隨後進一步指齣,此事影響巨大,教訓深刻,要認真吸取教訓,嚴格落實隔離點等高風險崗位工作人員的閉環管理,目前已成立調查組開展專項調查。
疫情源頭得到明確,各種管控措施同步加碼。3 12 起,上海市中小學全部調整為綫上教學,幼兒園、托兒所停止幼兒入園,各類培訓機構和托育機構不得開展綫下培訓和托育服務。
中小學改上網課,大學則進入“準封閉管理”。3月13日,復旦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上海商學院、上海電機學院、上海建橋學院等滬上十餘所高校發布通知:校園進入“準封閉管理”,嚴格限製師生進齣。
3月12日深夜,上海通告,市 非必要不離滬,確需離滬的 員須持有48 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來滬返滬的 員須持有抵滬前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報告――這是疫情暴發以來,上海 度對齣入城提齣明確管控。
在社會麵上,3 12 ,從感染者較多的鬆江區開始,上海試 全區範圍內封閉小區、全員篩查的措施。3月13日,上海各 政區開始推廣網格化篩查加“2+12”社區管控措施。
“2+12”即先實施2天封閉管理, 不齣戶,其間進 2次間隔24小時以上的核酸檢測。如果沒有問題,相關社區 員再進 12天的居傢健康觀測, 必要不外齣,如要外齣也不去聚集性場所。
“這種策略是把不同的區域網格化,先把 格內的 員流動性降下來,如果篩完以後沒有感染者 ,就放開。通過把’乾淨’的 格一塊連起來,最終實現社會 上的清零。”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介紹稱。
在此期間的上海街頭,齣行一客(ID:carcaijing)感受到行人明顯減少,一些公司自願開啓居傢辦公,人們的自我防控意識已經增強,不少餐飲暫停堂食,外賣騎手往來穿梭,綫上買菜雖然會遲但肯定會到,市內公共交通運行良好。由於社區篩查的關係,更多的市民留在瞭傢中,當裝修噪音遇到在綫網課,當網上信息眾說紛紜,市民通過協商互諒,誌願者提供著專業支持。
但奧密剋戎傳播速度實在太快,隨著網格化篩查的推進,3 13 ,上海日新增感染者數量首次破百,3月24日破韆。
復旦 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 宏指齣,上海這次流行的是奧密剋戎BA.2,R0值是9.5,意味著一個人可以傳10個人,而2020年初的早期毒株R0值大概在2.5―3之間,現在傳播的力度幾乎是早期病毒傳播力的3倍―5倍。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控,這個數據從3月10號到3月25號的半個月裏,感染人數應該至少是幾萬人的水平。
張 宏在3月25日的疫情發布會上錶示,雖然病例數還在上升,但是指數級上升趨勢已被打斷。 管控區域病例數 例正在不斷在下降,已降至總病例數的10%左右,“隻要這個比例能不斷下降,拐點必定會齣現。”
2022年3月25日,上海一處封控區,人們隔著護欄交接食物等。圖/澎湃影像
然 , 管控區域病例數 例在3 25 齣現大幅上升,由3 24日的不到10%上升到超過20%,此後雖有迴落,但仍保持在約15%的水平。上海疫情拐點未現。
上海市衛健委3月28日通報,3月27日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50例和無癥狀感染者3450例,其中17例確診病例和2833例無癥狀感染者在隔離管控中發現,其餘在相關風險人群排查中發現。
3月28日:緊急“封半城”
3 27 晚上8點半,《關於做好全市新 輪核酸篩查 作的通告》在上海市民之間迅速傳開。
上海市政府通告稱,將以黃浦江為界,分批開展新一輪核酸篩查:3 28日5時起,浦東、浦南及毗鄰區域先 實施封控,4 1 5時解封;4月1日3時起,對浦西地區實施封控,4 5日3時解封。封控區域內,住宅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所有人員足不齣戶――這意味著上海將在分兩次進 “封城”,即“封半城”。
事發實在突然。幾小時之後就要封控管理4天,儲備生活物資成瞭上海尤其是浦東市民的頭等大事。
“浦東新區仍在營業的超市、賣場、農貿市場均營業至24點。”3月27日晚9點,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政府官方微博發布瞭上述內容。一時間,相關話題在微博24小時閱讀人次達2億次,討論達1.1萬。
“開業這麼多年,從來沒這麼晚還在營業,新聞發齣來後,老鄰居們都齣來買菜。”當夜,上海寶山區大場鎮內一傢連鎖24小時便利店工作人員告訴齣行一客(ID:carcaijing),自己一整個晚上都在理貨,沒有停下來。僅在短暫交談期間,就有一對年輕情侶提走瞭兩箱牛奶。
為何此時突然“封半城”?吳凡在3 28日的疫情發布會上坦陳,通過分析篩查結果發現,上海疫情已經呈現區域聚集和全市散發並存兩個特點,存在 上暴發的潛在風險。因此,有必要采取更果斷、堅決的措施,進一步降低 群的社會流動性,快速排查發現感染者,徹底消除病毒隱匿的社區傳播。
浙江省流調專傢隊副組長、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疾控中心副主任李歡龍在3 28 撰文指齣,此前上海努 在不封城與控製疫情間尋求平衡,采取“輪番短期封鎖+ 規模核酸檢測+保持內外交通暢通”的戰法。由於封控時間不夠長、 員流動未能完全阻斷,隻能延緩疫情傳播,很難達到動態清零的 標,“事實證明這種戰法是不成功的”。
曾幾何時,上海以“精準抗疫”贏得輿論的一緻好評,盡量降低疫情對日常生活的影響。2022年1月,上海將一位確診病例的工作地列為中風險地區,此地是一傢奶茶店,麵積僅20餘平方米,不少網友贊揚這是全球“最小風險區”。
但本輪疫情嚴峻性和復雜性遠超預期。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傢吳尊友指齣,一是受周邊國傢和香港疫情影響,境外輸入疫情明顯增加,對外防輸入造成巨大壓力;二是奧密剋戎毒株傳播速度快、潛伏期短、隱性感染者或輕癥病例比例高,對發現疫情造成睏難,增加瞭防控難度;三是隨著疫苗接種,約90%的人都獲得瞭一定免疫力,為早期發現疫情增加瞭睏難;四是有的地方認為感染奧密剋戎變異株癥狀輕、“流感化”,思想鬆懈麻痹,各方麵準備不足,常態化防控和應急處置放鬆瞭要求。
3月30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58例和無癥狀感染者4144例,感染者比前一天減少近韆例,一改此前連續14天上升的趨勢。“上海疫情已有轉摺?不然!這種暫時下降,更可能是因為觸及當地檢測和收治能力的極限,等各地的增援力量到達後,上海疫情近期還會往上衝。”李歡龍直言。
李歡龍預計,本輪上海疫情預計有6萬左右的人會感染。上海將在一周左右迎來疫情高峰,10天左右明顯下降,20天後,即4月20日左右,疫情得到徹底控製,新增數有望控製在二位數甚至個位數,或基本上達到社會麵動態清零的目標。
4月1日:浦東未如期解封,浦西進入封控
4月1日起,上海黃浦江兩岸事實上均進入封控狀態――浦西地區按照前述“封半城”規定,自4月1日3時起進入封控,開展核酸篩查。而浦東地區沒有如期解封。
按規定,4月1日5時起,上海浦東、浦南及毗鄰區域將從封控轉為封控區、管控區和防範區三檔階梯式管控,但由於浦東普遍齣現疫情,幾無小區和鄉鎮滿足解封條件,民眾維持足不齣戶、足不齣小區的狀態。
隨著確診人數的增多,上海市醫療衛生係統承受巨大壓力。3月31日,有網友發布微博稱,上海浦東一哮喘病人因120拒絕急救而病亡。後上海浦東新區衛健委調查顯示,當事醫生當時雖然有緊急救治任務在身,但由於經驗不足、處置不當未能及時齣藉車載除顫儀施救患者,已作齣停職處理,同時對該名患者的離世深錶悲痛,並對全區醫務工作人員加強教育。
張文宏直言,相對於病例數,他更關心醫療資源受到擠兌時的風險,“最近幾天醫院隔離進來的病人和無癥狀感染者越來越多,意味著現在增高的病例數對於整個醫療體係造成瞭壓力。”
上海衛健委主任鄔驚雷在3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錶示,在第一批核酸篩查中,伴隨城區封控,齣現瞭就醫難、轉運慢、常規用藥沒法配的問題。120急救中心承受著巨大的接聽與運行壓力,當班急救車增幅近50%,工作量是原先的三倍,仍然不能完全滿足所有患者的需求。
上海市委副秘書長、市政府秘書長馬春雷代錶市委、市政府,在上述發布會上嚮全體市民緻歉:“麵對傳染性、隱匿性極強的奧密剋戎變異毒株,我們的認識不足;針對感染者大幅增長的情況,我們的準備也不夠充分;同時,一些防控措施執行不到位、落實不到位,有的封控地區群眾生活保障不夠周到。我們誠懇接受大傢的批評,正在努力改進。”
針對近期集中反饋的“就醫難”問題。鄔驚雷在4月1日的發布會上錶示,開放全市各級醫療集鎮機構;統籌調配全市血透治療資源;授權醫療機構閤理增加單次處方用藥量。
同時,上海正在改建、興建新一批臨時集中隔離點,以做到“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治盡治”。上海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介紹,市、區兩級已啓用一批集中隔離收治場所,另有上海新國際展覽中心等多個大型場館在改建中,已組織市級醫院整建製派齣醫療隊員管理集中隔離收治點,做好醫療支持和保障。
2022年3月30日,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新國際博覽中心集中隔離點內景。圖/新華
2022年3月25日,上海一處封控區,人們隔著護欄交接食物等。圖/澎湃影像
在社會層麵,民眾們也發現瞭新變化。錦鞦花園是寶山區的大型小區,有6000餘戶逾2萬居民。從浦西封控以來,該小區已經組織瞭數次核酸,居住在七區20街的居民們明顯感覺到,排隊的效率越來越高,從齣門到迴傢的時間越來越短。
居民王先生是一名黨員,他告訴齣行一客(ID:carcaijing),在居住處的黨支部報到後,他和幾位熱心的鄰居組成瞭鄰裏先鋒隊。提前繪製路綫圖,舉著牌子指引居民排隊,維持隊伍秩序,更在檢測點蹲點,和居委工作人員溝通,讓居民錯峰前往。每次檢測前後,都會圍繞場景模擬和復盤;誌願者們也發揮各自特長,協調各方互相配閤。“特殊情況下,助人自助,鄰裏之間彼此守望,都會感覺溫暖。”王先生說。
寶山區大場鎮的薑女士則通過寶山“社區通”微信小程序,在封控的前一天收到瞭居委會的通知。比如垃圾裝袋提前放置門口,收集人員采取非接觸方式收取;針對應急藥物開展代配服務,有醫療需求提前告知居委會或撥打保障熱綫等。
在生活物資保障服務方麵,上海市政府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海發布”開始推送封控區內各行政區和各街鎮的24小時服務熱綫,以及買菜、餐飲渠道。
此外上海繼續強化“非必要不離滬”。自4月2日零時起,離滬人員除須持有48小時內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外,還須提供24小時內抗原檢測陰性證明。如果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在24小時內,可以不必再做抗原檢測。
伴隨浦西封控和浦東管控,上海兩大機場進齣港航班被大量取消。據飛常準APP統計,自3月以來,上海浦東機場從月初日均進齣港航班600餘架次調減至月末14架次;上海虹橋機場從月初日均進齣港航班500餘架次調減至51架次。
3月31日,上海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358例和無癥狀感染者4144例。4月1日,這一數字是260例和6051例。
4月4日:全國3.8萬醫護星夜馳援,2500萬人核酸檢測
一些上海居民覺得,從4月2日開始,上海的疫情策略有瞭新變化。
新華社報道,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4月2日上午從吉林趕赴上海調研疫情防控工作。孫春蘭強調,要堅持“動態清零”總方針不猶豫不動搖,態度堅決果斷,行動迅速有力,把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加緊推進應檢盡檢、應收盡收、應隔盡隔、應治盡治,有關部門要發揮各自職能和專業優勢,調集檢測能力、醫務人員、防控物資等資源力量,強力支持上海防控工作,同心協力盡快打贏這場大仗硬仗。
“按照此前上海的政策安排各區來迴滾動做核酸,原本要4月3日早上開始輪到我們這兒瞭,突然臨時取消瞭。”4月2月深夜,薑女士收到瞭寶山區核酸采樣暫時取消的通知。
各區的核酸檢測深夜被臨時取消,因為一場針對全市2500萬市民的全員核酸檢測正在醞釀中。在這樣一座特大型城市開展全員核酸篩查,上海醫療和防疫史上堪稱首次。
2022年4月1日下午,江蘇省援滬醫療隊醫護人員參加齣徵儀式。圖/中新
4月3日,軍隊抽組來自陸軍、海軍、聯勤保障部隊所屬7個醫療單位的衛勤力量2000餘人,支援上海市做好醫療救治、核酸檢測等疫情防控工作。
居住在虹橋機場附近的李先生傍晚被轟鳴聲叫醒,他很吃驚,平靜多時的機場為何半夜喧囂。當探齣窗外望天的時候,他看到瞭軍用運輸機。“當時先是一愣,後來覺得解放軍來瞭,全國都來幫忙瞭,心安瞭。”他告訴齣行一客(ID:carcaijing),後來在轟隆隆的聲音裏,他睡瞭一個很踏實的覺。
同時,支援上海的醫療隊前後抵滬,準備在4月4日開展“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核酸檢測。國傢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介紹,全國共有15個省份派齣瞭醫務人員38000多人,另外還調集瞭核酸檢測力量238萬管來支援上海。
2022年4月4日,上海奉賢區金海街道南郊美墅小區,來自浙江湖州市吳興區的援滬醫務人員坐上“流動 采樣車”,挨傢挨戶為居民做核酸。圖/人民視覺
為瞭不占用上海早已綳緊的生活資源,臨近省市的醫護人員做完核酸後沒有在上海停留,而是星夜兼程返迴工作地。
上海市浦東新區前灘晶耀名邸小區的誌願者毛先生告訴齣行一客(ID:carcaijing),4月4日淩晨,百餘位江蘇南京兒童醫院的醫護人員緊急集閤,坐車4個小時趕赴上海,他們放棄瞭午休時間,抓緊對全小區1000餘人做瞭核酸檢測,結束後還趕往附近小區支援同事。晚上8點抵達酒店修整吃飯,再到趕迴南京時,已經是次日破曉時分。
“這次各地支援上海,從新聞上看,幾乎是一日內動員、一夜內到位的。這種調配力度,在西方國傢是不可想象的。“同為誌願者的陸女士對齣行一客(ID:carcaijing)感慨,為瞭錶達感謝,在醫護人員離場時,全小區隔窗對醫務工作人員高喊“南京謝謝你”,也得到瞭“上海加油”的迴應。
上海通報,4月4日共采樣2566.5萬人、242.7萬管。隨著檢測規模的擴大,當日新增268例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和13086例本土無癥狀感染者,感染人數首次破萬。
一位因居住樓棟齣現陽性病例而居傢隔離的醫務工作者告訴齣行一客(ID:carcaijing),感謝全國各地的兄弟們,他們讓連軸轉的上海醫護得以喘息,感覺自己並不孤獨。
在持續的抗疫壓力下,部分醫院齣現瞭院內感染現象,黃浦區精神衛生中心醫護人員在網上發齣瞭抗原篩查呈陽性的圖片,公開求助。
4月7日,上海市紀委監委通報點名黃浦區精神衛生中心黨支部副書記、院長周寶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管理不嚴、處置不力問題。周寶國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未正確履職,導緻該中心浦東分中心多名病人、員工感染,造成不良影響,被免去黨內職務和行政職務,接受進一步調查處理。
“麵對突發的疫情,20%左右的醫護人員,可能齣現應激反應。”同日,上海科協發文呼籲關注醫護人員在戰疫時的心理健康。文章稱,伴隨前期情感消耗,後期醫護人員容易齣現心理崩潰和創傷後遺癥。因此呼籲單位為其安排輪休和心理調整。
支援上海的醫療力量還在源源不斷地趕來。4月7日,廈門航空在不到半天的時間內,纍計執行15架次包機航班,平均每半小時1架次,從福州、廈門兩地護送福建省首批1700多名醫護人員馳援上海。
4月7日:要抗疫,更要保民生
民以食為天,在封控期間如何吃得上飯、買得著菜,是市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自3月28日實施封控以來,隨著後續封控政策的更新,不少居民原本為四天封控而準備的蔬菜和生活用品已經或者接近見底。
“萬幸,我終於買到瞭奶粉。”傢住浦東新區的曹女士,是一位上崗十個月的新手媽媽。封控前三天存瞭半個月的食物和嬰幼兒用品,沒想到疫情肆虐,封控時間延長,一罐罐奶粉見底。不知何時解禁的她,嘗試加瞭十幾個各種物資群求購,受限於物流運輸難以送達,本地庫存也顯緊張;最終還是在電商超市渠道,搶到幾罐適閤孩子口味的奶粉。
4月7日,上海市副市長、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生活物資保障專班負責人陳通錶示,要做好全市2500萬人民生活物資供應工作。因為疫情防控,在商超、菜場還無法正常營業的背景下,電商平台末端配送能力也明顯下降,導緻“最後一公裏”“最後一百米”矛盾突齣,齣現生活物資難以抵達傢門的現象。
社區團購、居民互助成為主流。浦東新區北蔡鎮是本次疫情的重點地區,綠川小區封控至今已有二十餘天。伴隨浦東全域封控後,小區居委會因疫情陷入癱瘓,居民開始成立各種互助群,在微信群內接龍下單,由小區外菜鳥驛站的負責人送至小區門口,再有誌願者分發至各樓棟。4月7日,居民王先生收到一組蔬菜禮包,後來他得知這源自鄰居下單,作為愛心捐贈給瞭小區每一個人。
2022年3月31日,上海一處封控區外準備的蔬菜包。圖/澎湃影像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顧洪輝在4月5日的發布會上錶示,已經成立生活物資保障專班,迅速啓動蔬菜應急保供機製,加強市外貨源對接,實施蔬菜直供、直配,建立瞭10個應急保供大倉,與50傢外延蔬菜生産基地、77個主供應基地和蔬菜主産區做好産銷對接。
上海市也在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蔬菜包”。自三月底以來,安徽、浙江、江蘇、雲南等省份相繼嚮上海捐贈農副産品物資,從幾十噸到1000噸不等,陸續嚮市民發放。
針對“最後一公裏”難到達問題,陳通指齣,一是努力解決采配效率不高的問題;二是努力解決生活物資供應節點網點缺乏的問題,建立保供“白名單”;三是要求每個社區發揮誌願者力量建立專門配送隊伍,努力解決保供人力運力不足的問題;四是全力打擊價格違法行為,加強生活物資供應價格監測。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是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超大型城市。統計顯示,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中,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為581.55萬,占23.4%。由於不少老年人不熟悉互聯網等新鮮事務,如何確保他們按時獲取生活和醫療物資成為新問題。
4月5日下午,一位網友在微博發帖稱,上海長寜區仙霞路一位98歲老人和同住阿姨(保姆)新冠肺炎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陽性,疾控中心隻同意拉走保姆,讓沒有自理能力的老人單獨留下。後經各方協調,保姆留下繼續照顧老人,下一步二人會被送往定點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觀察和治療。
“為何新聞中的老人一開始沒被要求隔離,放任其一人生活,決策背後明顯缺乏有限的預案和思量,”一位在養老産業工作的人士對齣行一客(ID:carcaijing)錶示,居傢養老的老人麵臨著照護人員上不瞭門的問題,失能失智的老人麵臨著更嚴重的風險。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在4月2日的發布會中錶示,針對封控管理期間社區老年人的一些剛性需求,比如助餐、居傢護理等,要求各街鎮、各服務機構在嚴格落實防護措施的前提下,盡力提供服務。對高齡、獨居、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社區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聯係,瞭解掌握情況,幫助老年人開展核酸檢測登記,協助送餐和配送生活物資等。很多“老夥伴計劃”誌願者們與結對關愛對象每天通一個電話,通過“遠程陪伴”,提供關心關愛。
但在疫情衝擊下,基層的養老服務體係麵臨不小挑戰。上述養老行業從業人士告訴齣行一客(ID:carcaijing),後續操作過程中麵臨幾個問題,如何量化關愛次數;如何確保誌願者切實關愛到瞭老人;有一些誌願者本身就是老人,疫情期間誌願者力量缺乏等問題待解。
針對這一情況,居民積極互助。傢住浦東新區地傑國際城的王女士告訴齣行一客(ID:carcaijing),因為樓道內有密切接觸者,樓道早於浦東封控。針對獨居老人,居民讓老人子女入群,互助提供食材,關注老人動態,主動關心提醒。
“奧密剋戎毒株毒力下降是相對既往毒株而言,目前它的危害性仍然高於所謂流感,尤其在未接種疫苗或沒有全程接種疫苗的老年人。”4月6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製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貴強錶示,隻有把老年人等有基礎病的高風險人群保護好,按程序接種疫苗,纔能真正降低奧密剋戎的危害性。
既要守護2500萬人口,還要保持核心功能正常運轉,中國最大城市身負艱巨任務,正在盡銳齣戰,力圖用最短時間遏製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