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遠古彩陶“花瓣紋”要上春晚?這裏有一個關於彩陶的考古故事… - 趣味新聞網


遠古彩陶“花瓣紋”要上春晚?這裏有一個關於彩陶的考古故事…


發表日期 1/5/2023, 10:09:26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遠古彩陶“花瓣紋”要上春晚?這裏有一個關於彩陶的考古故事… .....


    

1月3日,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2023年春節聯歡晚會》

順利完成第二次彩排。

各類節目經進一步打磨逐漸成熟,

銜接更加流暢。

值得關注的是,

2023年春晚舞美設計,

體現瞭“滿庭芳”的理念,

取意自中國古典文學詞牌名,

通過演播大廳多個方位的設計,

共同營造祈願

圓“滿”的中華大傢“庭”盡展“芳”華的主題氣象。

整台節目堅持“歡樂吉祥、喜氣洋洋”的總基調,

突顯開心信心、奮進拼搏的主旨,

力求在生機勃勃、溫暖關愛、充滿希望的氛圍中,

錶達對新的一年

祖國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美好祝願。

值得關注的是,

2023年春晚舞美設計,

體現瞭“滿庭芳”的理念,

取意自中國古典文學詞牌名,

通過演播大廳多個方位的設計,

共同營造祈願

圓“滿”的中華大傢“庭”盡展“芳”華的主題氣象。

其中,

演播廳頂部藝術裝置,

由四瓣花結構演化重構而成,

既是根植於中華文明的美學創造,

又是綻放著現代設計理念的創新呈現。

創意取材自距今6000年至4800年前

廟底溝彩陶標誌性的“花瓣紋”

著名考古學傢蘇秉琦先生曾提齣:

花卉圖案彩陶,

可能就是華族(即華夏民族)得名的由來。

今年春晚,

選擇以“花”作為貫穿整台晚會的舞美主題符號,

不僅僅是視覺的外化設計,

還包括瞭節目內在的創意邏輯。

舞美主題符號“花”所承載的,

不僅僅是中國年裏的欣欣嚮榮、吉祥喜慶,

更是中華大地無處不在的生機活力和堅毅頑強。

▲花瓣紋彩陶盆

2002年齣土於河南省三門峽市廟底溝遺址

為什麼會選擇廟底溝彩陶的“花瓣紋”呢?

廟底溝,

是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的一個裏程碑。

1956年,

考古學傢安誌敏率隊到河南陝縣開展調查,

首次發現瞭廟底溝遺址,

廟底溝文化因之而命名。

在廟底溝文化中,

“花”是一個很特殊的意象。

花瓣紋是廟底溝彩陶上的典型紋飾。

古漢語裏“花”“華”同音,

“華”的本義為“花”,

金文中的“華”字就是花朵加上花蒂的樣子。

此“花”與“華夏”,

有怎樣的關係呢?

接下來推齣的是,

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考古學者王仁湘

撰寫的文章——

一個關於彩陶的考古故事

▲河南三門峽廟底溝仰韶文化博物館藏彩陶

圖源:新華社

有一位考古學傢,為華夏古史描繪過一幅美妙的圖景,玫瑰與華山被他認作是華夏的象徵符號。他就是蘇秉琦先生,他的這個學說鼓舞瞭考古人,也鼓舞瞭作為華夏後代的公眾。這讓人相信,我們的先祖曾經以玫瑰為崇拜的對象,這玫瑰是花,不是上古的寶玉。玫瑰花開的圖像頻頻齣現在彩陶上,神奇的花朵,又曾經寫下瞭怎樣的曆史呢?

我們的先祖真的這樣崇拜過玫瑰?我們真的有過這樣的信仰時代?那一枝花兒給這古老民族注入瞭多大的能量?按照蘇秉琦先生的判斷,這能量非常大,大到給西嶽帶來大名,也給早期文明帶來大名。玫瑰的蹤跡,被先人們描繪在彩陶上,留下瞭不滅的印記。

彩陶是什麼?在藝術傢眼中彩陶是繪畫,在文學傢眼中彩陶是詩文,在學者眼中彩陶是曆史。

華山玫瑰燕山龍,

大青山下斝與甕。

汾河灣旁磬和鼓,

夏商周及晉文公。

這是蘇秉琦先生所作的七言詩,那個時候蘇先生已經是76歲高齡,他並不是詩人,他似乎極少寫詩,顯然是彩陶打動瞭他,開啓瞭詩情。他對史前考古學文化特徵與中國文明的形成發展的理解,都融會在這激情的詩文中瞭。

蘇先生說的 “華山玫瑰”,指的是彩陶上見到的 “玫瑰花圖案”,是廟底溝文化彩陶上最常見的一種紋飾,蘇先生對這類紋飾特彆關注,他揭示瞭它的象徵意義,賦予瞭它特彆的含義,將它定義為玫瑰花圖案。

廟底溝文化彩陶上由弧邊三角、圓點、勾葉組成的 “花卉紋” 圖形,或簡或繁,麯迴勾連,是中國彩陶中最具特點的圖案之一,也是最富魅力的圖案之一。同樣風格構圖的彩陶,在大河村文化和大汶口文化中也相當流行,它的影響還波及到範圍更為廣大的其他新石器文化,這使它成為許多晚期新石器文化一種共有的圖案結構模式。蘇先生所指的彩陶玫瑰花圖案,正是這類紋飾。

蘇秉琦先生一直關注史前彩陶研究,由彩陶探索中國文明的起源,確實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路徑,蘇先生的一些彩陶相關研究,甚至影響瞭中國史前考古研究的行進方嚮。

蘇秉琦先生的彩陶研究可以分為三個方麵:一是彩陶與考古學文化研究,以考察考古學文化特徵為目的;二是彩陶演變研究,以判明考古學文化年代為目的;三是彩陶象徵意義研究,以探討彩陶的內涵為目的。蘇秉琦先生的彩陶象徵性研究,突齣體現在玫瑰之說上。

1965年,蘇秉琦先生在《關於仰韶文化研究的若乾問題》中依據陝西華縣泉護村齣土的標本,首次仔細研究瞭廟底溝時期的一類特彆的彩陶。他以陽紋和陰紋混觀的方法,辨認齣這類彩陶所描繪的是菊科和薔薇科的兩種植物花卉圖案,而且花瓣、莖蔓、花葉齊全,這就是玫瑰或月季。

玫瑰彩陶是如何判斷得來的?

蘇先生在《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一書中說,這是 “經過長時間的斟酌,並請教美術工作者和植物學傢之後纔決定的”。蘇先生是慎重的,美術傢與植物學傢的認定也很有道理。我查找瞭一些現代畫工描繪的玫瑰圖案,比照觀察彩陶,確也體察到一絲絲相似的風格。不過,有一個重要的區彆,現代圖案中的玫瑰葉片,一般是沒有定數的,而彩陶始終隻繪有相對的兩片花葉,這是為什麼?

▲現代畫工描繪的玫瑰圖案

有瞭這樣的判斷,於是蘇先生說,“仰韶文化諸特徵因素中傳布最廣的是屬於廟底溝類型的,廟底溝類型遺存的分布中心是在華山附近。這正和傳說華族發生及其最初形成階段的活動和分布情形相像。所以,仰韶文化的廟底溝類型可能就是形成華族核心的人們的遺存;廟底溝類型的主要特徵之一的花卉圖案彩陶,可能就是華族得名的由來,華山則是可能由於華族最初所居之地而得名;這種花卉圖案彩陶是土生土長的,在一切原始文化中是獨一無二的,華族及其文化也無疑是土生土長的”。

蘇先生認為,廟底溝類型彩陶上的花紋,很可能就是生活在華山周圍 “花族” 的圖騰。因為遠古時期 “花” 同 “華”,所以這裏很可能就是華夏名稱最早的起源地。在遠古時期,廟底溝人以這種神聖的花卉圖案控製著諸多群體部落,並嚮四周相鄰的地區施加影響。

從此以後,在30多年的時間裏,蘇先生不斷堅持並發展著這種認識,將彩陶上的這種 “玫瑰” 紋飾的內涵進一步提升,與紅山等文化的龍形圖案相提並論。在對廟底溝文化彩陶眾多的解釋中,以蘇秉琦先生 “玫瑰” 說的影響最大,也最受學術界重視。

蘇先生在他的詩中將 “華山玫瑰” 和 “燕山龍” 相提並論,所謂“燕山龍”指的是紅山文化的玉龍。

1986年在遼寜興城會議上,蘇先生提到 “花” 與 “龍” 的關係問題:“廟底溝類型完整的玫瑰花圖案,枝、葉、蕾、花瓣俱全,這種圖案的分布從華山延伸到張傢口,正是一條南北天然通道。紅山文化彩陶中特徵最明顯的是鱗紋,其最早材料見於赤峰西水泉遺址,其演變有頭有尾,與廟底溝類型玫瑰花圖案演變並行,其嚮南延伸最遠到石傢莊、正定一綫,與玫瑰花交錯是在張傢口。”

蘇先生特彆指齣:“龍與玫瑰花結閤在一起,産生新的文明火花,年代是距今5500年左右,這是兩種不同文化傳統撞擊産生的文明火花。”

花朵-花山-華山-華族,雖然對廟底溝文化彩陶意義的認識提到瞭如此高度,盡管我們也並不懷疑由彩陶産生的如此大的影響,但將這類圖案定義為玫瑰花,認識上存在的缺陷也是顯而易見的。主要問題在於定義過程太簡單直接,沒有梳理紋飾的演變軌跡,也沒有可能提供更豐富的資料進行討論,即使是美術傢的結論也未必可靠。更何況當時的發現也有限,資料比較零散,也不大可能經過充分討論再下結論。

前麵提及現代圖案中的玫瑰葉片,一般是沒有定數的,而彩陶上始終隻繪有相對的“兩片花葉”。也許這個判斷可能根本是不成立的,玫瑰與月季,還有菊科類,雖然是東方原産,其實它們從沒有齣現在彩陶上。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疑點,是華山之華,本義為花,如《水經注》所說是 “遠而望之若花狀”,是因山勢如花而有其名,一般理解是蓮花而非玫瑰,並非是由彩陶而得名。

▲華山景觀

關於這類彩陶的認讀,蘇先生直讀陽紋,其實它是以地紋方式錶達的紋樣,不應當看直接繪齣的彩紋,而要看彩間的空白帶,那纔是畫工所要錶現的紋飾。其實蘇先生已經注意到瞭廟底溝文化彩陶的地紋手法,他說過 “彩陶圖案常以底色(陶色)為主而不是著色為主的技法”,可認讀這類彩陶他卻迴避瞭這個角度,這是令人非常遺憾的事。

我們換個角度讀取地紋,結果發現玫瑰不見瞭,顯現齣來的是陶器底色 “雙鏇紋”。雙鏇紋自然不是玫瑰,那它的構圖又是怎麼來的呢,它的演變軌跡是怎樣的呢?

可以考慮先就鏇紋的錶現形式上著手,探求它的由來。鏇紋彩陶在彩繪方法上,主要是以陰紋來錶現,在廟底溝文化時期,以陰紋方式錶現的彩陶紋飾並不僅限於鏇紋一種,大量的花瓣紋等采用的都是陰紋方式。

再由紋樣的結構觀察,在大量的鏇紋彩陶中,見到不多的大畫麵的單體雙鏇紋,它在廟底溝、大河村、大汶口文化中都有發現。如彬縣下孟村、夏縣西陰村、鄭州大河村、泰安大汶口、邳縣大墩子都有這樣的雙鏇紋。

鏇紋最早齣現的形態,可能是單體形式,嚴文明先生在討論廟底溝遺址彩陶各式 “迴鏇勾連紋” 的早晚時,根據地層關係提供的證據,也是以結構簡單的單體雙鏇紋為早齣的形式。標準鏇紋的齣現,最早可能是在隴東一帶,那裏不僅有鏇紋演變的完整序列,而且鏇紋作為彩陶的傳統主題,一直使用到相當晚的時代。鏇紋形成的最早時代,當為廟底溝文化早期,年代在距今6000年上下。

從鏇紋的特點看,它最有可能的是錶現著一種運動方式,它不是直綫運動,也不是波形運動,而是鏇形運動。在史前人類的生活中,對這類鏇形運動的觀察機會並不缺乏,如紡輪的鏇轉,陶輪盤的鏇轉,舞蹈者的鏇轉等。如果是這一般的鏇動,有沒有可能激起陶工反復在陶器上進行描述的興趣呢?好像不大可能。

鏇紋應當有它另外的象徵意義之所在。還有更大的處於運動狀態的物體,它們是包括地球在內的天體。人類對天體運行的觀察,應當是在史前時代就開始瞭,《春鞦緯 · 元命苞》說 “天左鏇,地右動”,未必就沒有包納史前的認識成果。

中國古代天文學關於天體運行方式的描述,有左鏇說和右鏇說的分歧,以地球為靜止狀態的觀察,所觀察到的天體運行為 “視運行”。視運行就是直觀的體驗,不論體驗到左鏇還是右鏇,天體的鏇動是無疑的,我同樣也以為這種體驗最早未必不是齣現在史前。

那麼,我們不妨做齣這樣一個假設:彩陶上的鏇紋,是用於描述某天體運行方式的。對這類天體運行方式的描述,一方麵是來自直接的觀測體驗,另一方麵則來自大腦的加工創造。最值得描述的天體,首選是太陽,這對於農耕文化居民來說是確定無疑的。鏇紋可能錶達的就是太陽運行的方式,或者還有它運行的軌跡。

這樣說,還有很重要的旁證,如在有些彩陶上單鏇紋的鏇心部位,繪有太陽鳥,與雙鏇紋一起齣現的圓形圖案內,也有類似太陽鳥的圖形。

彩陶上的鏇紋常以陰紋形式齣現,它迷惑瞭許多考古學傢和藝術史學傢,過去人們習慣於按陽紋認讀彩陶上的紋飾,對鏇紋來說,認讀一直是失敗的。現在由陰紋模式解讀,所有疑問迎刃而解。這種圖案結構影響瞭整個古代中國的藝術生活,還在繼續影響著現代人的藝術生活。

鏇紋不是普通的裝飾紋樣,也不是某一個文化獨有的紋樣,它的生命力應當來自我們尚不能確知的它的象徵性。它不是簡單的寫實性的象生圖案,也不像是由客體直接抽象齣來的一般幾何形圖案。鏇紋圖案可能隱含著中國新石器文化一個共有的認知體係,是一個目前還不能完全破解的認知體係,我們暫時可以將它假設或猜想為原始宇宙觀體係,這還有待更深入的論證。

鏇紋從一時一地形成,在完成起源的過程後,迅速嚮周圍傳播,以不變的方式或變化的方式流傳,幾乎覆蓋瞭中國史前文化較為發達的全部地區。這不單單是一種藝術形式的傳播,而是一種認知體係的傳播。正是由鏇紋圖案的傳播,我們看到瞭中國史前時代在距今6000年前後擁有瞭一個共同的認知體係。

“花非花”,辨識瞭彩陶玫瑰花真相,讓我們讀到瞭一個麯摺的考古故事。“不知何事意,深淺兩般紅”,唐代唐彥謙《玫瑰》詩中句子,也許可以錶達這時的心境,玫瑰沒有在彩陶上開放,但太陽天天在鏇轉,這個彩陶故事也許還會繼續講下去。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愛文化遺産,纔能保文化遺産丨九派時評

愛文化遺産,纔能保文化遺産丨九派時評

    九派新聞特約評論員梅明蕾 國傢防疫政策調整後,國內外旅遊人群大增,各地以文化遺産見長的景點也正在恢復旅遊熱點的地位。 日前,人民日報發文再次強調加強文化遺産保護,並上升到“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必然要求,留住文化根脈、守住民族之魂的題中應有之義”的高度。 文化遺産保護不是一個新話題。應該說,各級政府和廣大公眾對文化遺産保護的意識有所加強,相關工作也取得瞭不少成績,但相比之下,我們與世界上不少文化遺産保護做得好的地區,在考核目標、工作機製、專業投入等方麵還存在一定差距。 大型文化遺産屬公共資.......


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經典壁畫賞析

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經典壁畫賞析

    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的壁畫大多都是經典壁畫。壁畫多傳遞的內容十分豐富,深刻反映瞭當時人們的日常生活狀況,對後世研究魏晉壁畫提供瞭第一手寶貴的實物資料。 一、甘肅嘉峪關魏晉時期壁畫-基本簡介 1972年,考古學傢在甘肅嘉峪關市東北戈壁灘境內的古墓中相繼發現瞭600多幅精美的漢晉壁畫。這些壁畫大多保存完好,而且色澤如新。 壁畫一般是一塊磚麵為一幅畫麵,其內容主要涉及各族人民的生産、狩獵、齣行、宴飲、伎樂、庖廚、農耕、采桑、畜牧、打場情況,而神話傳說和祥瑞圖案題材的壁畫則並不多見。 這些壁畫多齣自於民.......


裴李崗文化分布最北界,安陽八裏莊遺址有最新考古發現

裴李崗文化分布最北界,安陽八裏莊遺址有最新考古發現

    八裏莊遺址範圍示意圖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安陽八裏莊遺址是目前所知裴李崗文化分布的最北界,也是同時期豫北地區最大的遺址。八裏莊遺址2022年有哪些考古新發現?1月5日,在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瞭相關匯報。 根據介紹,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委托,2022年4月安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安陽市文峰區(高新區)原小八裏莊村南地,新發現並確認一處以裴李崗文化為主體兼具磁山文化因素的新石器中期聚落遺址。 石鏟 八裏莊遺址分布區呈不規則橢圓形,東西最寬約2.......


觀文脈·近觀深圳國寶|“吾作明竟”神人紋銅鏡:曾經照過誰的容顔?

觀文脈·近觀深圳國寶|“吾作明竟”神人紋銅鏡:曾經照過誰的容顔?

    這枚漢代的銅鏡, 齣自誰人之手? 誰將它打磨、雕刻, 上麵還殘留瞭誰的體溫與指紋? 它又曾照過誰的容顔, 誰曾經對鏡貼花黃, 誰曾經嚮它流露過心跡? 這一切已杳不可尋。隻剩下它, 用不容易聽懂的語言, 嚮我們訴說那久遠的往事。 這,就是曆史。 “吾作明竟”神人紋銅鏡,直徑17.5厘米、鏡緣厚0.4厘米,年代東漢(公元25~220年),1986年廣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調撥。鏡背紋飾可分為三層,上層為西王母與侍者,中層為西王母與東王公,下層有各類神人。 ■專傢.......


去年中共一大紀念館徵集藏品700餘件/套,這些珍貴文物現場展示

去年中共一大紀念館徵集藏品700餘件/套,這些珍貴文物現場展示

    記者從今天舉行的中共一大紀念館2022年度藏品徵集成果展示會上獲悉,通過接收捐贈、有償徵購等方式,去年中共一大紀念館藏品徵集數量達700餘件/套,其中不乏多件珍貴文物。 據介紹,去年,館方共接收社會無償捐贈藏品500餘件,其中實物379件、書籍76件、文件32件、報刊10件、照片13件。同時三次參加公開拍賣會,進行四次拍賣徵購工作,徵購入150餘組藏品。時間跨度從建黨時期一直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內容涵蓋與中共創建和中共一大會議相關的文物史料、各人民團體進行各種愛國活動所遺存的文物史料、.......


2022河南考古新發現:鄭州商城發掘最大玉戈

2022河南考古新發現:鄭州商城發掘最大玉戈

    圖為考古發現的玉戈。(資料圖)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鄭州1月5日電 (闞力)記者5日從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獲悉,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配閤鄭州商都曆史文化區兩院二期項目建設過程中發掘齣各類豐富的遺跡、遺物,時代涵蓋商代、戰國秦漢、唐宋金元、明清等時期,重大考古收獲是發現鄭州商都遺址書院街墓地,這是鄭州商城目前齣土隨葬品最多、種類最豐富、等級最高的貴族墓葬。 圖為考古發現的齣土器物。(資料圖)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


“南北匯流——渤海國與南漢國文物展”,感受唐韻(南)漢風

“南北匯流——渤海國與南漢國文物展”,感受唐韻(南)漢風

    1月4日,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龍江省渤海上京遺址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閤主辦的“南北匯流——渤海國與南漢國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陳列樓臨展廳正式開展,展期至2023年3月20日。 本次展覽為渤海國與南漢國遺址齣土文物首次聯袂展齣,精選瞭178件齣土文物,通過“泱泱華夏”“物阜民豐”“異域同川”“瀚海無疆”四個部分,全麵展示渤海國與南漢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對外交流等風貌,讓觀眾在南北兩地考古成果中感受唐韻(南)漢風,瞭解中華文明的優秀成果。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是渤海上.......


凱特王妃迎來苦樂參半的生日,哈裏王子用爆炸性迴憶錄當賀禮

凱特王妃迎來苦樂參半的生日,哈裏王子用爆炸性迴憶錄當賀禮

    1月4日英國媒體消息稱,凱特王妃這位英國的太子妃將迎來一個苦樂參半的41歲生日,因為叛逆的小叔子哈裏王子決定用自己爆炸性的迴憶錄給嫂嫂當生日賀禮,卻很難肯定是齣自善意就是瞭。 威爾士王妃凱特齣生於1982年1月9日,是個摩羯座女子。 這位善於隱忍的王室中流砥柱下周一就要過41歲生日瞭,卻不得不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周二,對於原生傢庭特彆是哥哥威廉王子和嫂子凱特王妃充滿莫名恨意的二王子哈裏會發布自己的迴憶錄《備胎(Spare)》。 在此書齣版的前一天過生日,想必會給凱特王妃帶來一個一生難忘的體驗.......


《山海經》第五•中山經 目錄

《山海經》第五•中山經 目錄

    01 《山海經》第五•中山經 目錄 一、原文 二、參考解讀 三、《中山經》第五所說到的山、水、海、地名、國名(氏族)、人名、圖騰、自然、物種及關鍵詞。 四、《中山經》第五所說到的山、水、海、地名、人名、圖騰、自然、物種等今在何處? 五、《水經注疏補》中的“中山經”及其淵流。 六、《中山經》第五提示:《山海經第五·中山經》 《山海經第五·中山經》,楊守敬熊會貞“以流域尋山”,以《山海經》、《尚書·禹貢》、《屈原離騷經25篇》先秦三本經典及諸子百傢之書尋覓山脈,以上下五韆年《水經注疏》人文曆史.......


福州三寶城:讓南公河口街區再現繁華 讓文化瑰寶綻放光彩

福州三寶城:讓南公河口街區再現繁華 讓文化瑰寶綻放光彩

    福州三寶城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東南網1月5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新年伊始,福州三寶城作為係統展示閩都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標誌性建築群落正式開工,規劃範圍內的南公河口特色曆史文化街區所在區域古稱“河口”。 據介紹,南公河口街區有望於春節前開放,並將舉行以“城市寶藏”作為主題綫索的三寶城暨南公河口街區新春納寶季活動,從“開寶之路”“探寶之路”“見寶之路”三大主題全方位嚮市民遊客展示時光中的南公印記、沉浸式體驗閩都文化的魅力。未來,這裏還將發展內河遊,連通上下杭、南公河口街區;積極培育水.......


韆年文物說節氣|小寒

韆年文物說節氣|小寒

    在數韆年的歲月積澱中 文物和節氣是講述曆史文化的載體 是探究中華文明內涵的“鑰匙” 當這兩個韆年“老夥計”相遇 會講齣怎樣的動人故事? 今天是小寒節氣 請欣賞“韆年文物說節氣·小寒” 策劃:林勝概 李茜 設計:馬知遙 終審:於衛亞 編輯:陶虹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國傢文物局新聞中心 聯閤齣品 .......


探索韆年古樂之美

探索韆年古樂之美

      探索韆年古樂之美   萊夷古樂,亦稱萊樂,是上古至夏商周時期居住在山東半島地區原居民萊夷民族的原始樂舞,是中國最古老的音樂體係之一。在中國古典史籍《史記》《竹書紀年》等中均有記載,在長達幾韆年的曆史沉浮中始終葆有它獨特、絢麗的色彩,是東夷民族最燦爛的古文化遺産。   2023年1月4號,麯阜師範大學計算機學院“儒風凜閤”團隊隊員前往山東省青島萊西共同探索古樂之美。近年來,青島萊西萊夷禮樂博物館以研究弘揚萊文化,傳承古萊禮樂文明為己任,為膠東人民提供一處瞭解古萊曆史、研究禮樂文化的新去處。萊.......


邛峽第一傢大型博物館——邛窯博物館

邛峽第一傢大型博物館——邛窯博物館

    邛窯是我國著名的民間瓷窯之一,分布於中國四川省,主要以青釉、青釉褐斑、青釉褐綠斑和彩繪瓷為主。始燒於南北朝,衰落於宋代,是中國古代陶瓷名窯。 邛窯博物館位於成都市邛峽市十方堂文創小鎮,邛窯博物館總建築麵積約2.26萬平方米,是邛峽第一傢大型博物館。博物館外形設計提取中國傳統建築的坡屋頂元素賦形,采用川西傳統建築常用的天井院落組織空間,結閤黑頂白牆的地域建築材料語言,並通過當代設計手法抽象傳達地域文脈和邛窯文化內涵。 邛窯博物館共4層,由體驗展廳、錶演廳、臨時展廳三個功能區組成,主要集文物展.......


山西發現西周時期國君級彆墓 齣土韆餘件青銅器

山西發現西周時期國君級彆墓 齣土韆餘件青銅器

    人民網太原1月5日電 (段思齊)1月4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對外發布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022墓考古發掘資料,根據墓葬規模、隨葬器物規格及帶殉人和殉狗等墓葬屬性,考古人員推測該墓葬應是一座國君級彆的墓葬。 橫水墓地發掘區全景。 據介紹,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於2004年被盜時發現,2004年至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工作站和絳縣文物局組成聯閤考古隊進行搶救性發掘。該墓地保存較完整,墓地共分三個發掘區,共發掘西周時期墓葬1299座,發現車馬坑33座。 .......


一生保護文化遺産的“救火兵”毛昭晰在杭辭世,享年94歲

一生保護文化遺産的“救火兵”毛昭晰在杭辭世,享年94歲

    據省文化和旅遊廳發布的消息,2023年1月5日6時40分,全國人大常委、浙江省人大副主任、著名史前史學傢、原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毛昭晰先生在杭州不幸辭世,享年94歲。 毛昭晰,1929年齣生,祖籍浙江奉化,史前史學傢、浙江大學曆史係教授、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浙江省考古學會會長、浙江省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傢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員、英國圖書館協會會員。主要著譯有《.......


原來,在齣生的那一刻,你的人生就在老天的“掌握”當中

原來,在齣生的那一刻,你的人生就在老天的“掌握”當中

    01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命運就像是一個容器,裏麵能容納多少東西,也許一開始就注定瞭。 人間是一條流水綫,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條流水綫當中的“標準産品”。有些産品的標準比較高,而有些産品的標準會比較低。 高標準的産品,有更多的使用價值,可以賣齣一個好價錢。而低標準的産品,怎麼降價都沒有人買,因為這些産品沒啥價值。 一塊黃金,我們可以將其生産成金戒指,金項鏈,或者金墜子。無論黃金變成什麼形狀,它依舊是黃金,永遠都能夠閃閃發光。 而一塊普普通通的石頭,無論將其雕刻成什麼形狀,其價值終究不如金子。試想.......


緬懷!毛昭晰先生

緬懷!毛昭晰先生

    2023年1月5日6時40分 全國人大常委 浙江省人大副主任 著名史前史學傢 原浙江省文化廳副廳長 兼省文物局局長 毛昭晰先生 在杭州不幸辭世,享年94歲 我們銘記毛昭晰先生的巨大貢獻 獻上崇高敬意 毛昭晰,1929年齣生,祖籍浙江奉化,史前史學傢、浙江大學曆史係教授、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浙江省考古學會會長、浙江省曆史文化名城保護專傢委員會主任、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協會名譽理事長、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浙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國際博物館協會會員、英國圖書館協會.......


申威隆:帶您走進渭南市博物館,欣賞漢代“與華相宜”瓦當

申威隆:帶您走進渭南市博物館,欣賞漢代“與華相宜”瓦當

    在渭南市博物館基本陳列第二展廳,擺放著一塊西漢時期的“與華相宜”文字瓦當。2021年10月26日下午,在領導的安排之下,作為專傢級講解員,我帶領大傢走進渭南市博物館,欣賞這塊珍貴的“與華相宜”瓦當—— 在渭南市博物館基本陳列第一展廳的入口處,迎麵的主題浮雕牆上寫著“與華相宜”四個大字。它是什麼意思呢?為什麼能夠成為渭南市博物館基本陳列的主題呢?接下來,我們一起走進渭南市博物館,通過漢代“與華相宜”文字瓦當,探索“與華相宜”的深厚文化內涵。 秦都鹹陽,漢都長安,渭南均屬於京畿地區。當時,渭.......


中國國傢博物館“虎鎣”首次巡展首站落地哈爾濱

中國國傢博物館“虎鎣”首次巡展首站落地哈爾濱

    中國國傢博物館“虎鎣”新時代·新命運首次巡展第一站落地哈爾濱,1月5日將在哈爾濱博物館正式展齣。 虎鎣 青銅“虎鎣”為西周晚期文物,原為清宮舊藏,1860年被劫掠海外。2018年3月,“虎鎣”即將在英國拍賣的消息傳齣,國傢文物局立即開展多方麵工作,推動“虎鎣”追索返還工作。在文化和旅遊部及中國駐英國大使館的高度重視、大力支持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北京時間2018年11月23日,圓明園流失文物青銅“虎鎣”重迴祖國懷抱,同年12月11日,“虎鎣”正式入藏國傢博物館,這件牽動著全國人民目光,.......


就在2023年文物鑒定師證報考流程很簡單

就在2023年文物鑒定師證報考流程很簡單

    經過培育和發展,中國藝術市場正在逐步構建中國藝術市場的價值發現平颱。隨著市場規模、結構和業態的不斷發展,中國藝術品市場也麵臨著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和新的發展機遇。對中國藝術市場的發展進行總結、分析和反思是及時和必要的。早在2005年,國外市場就齣現瞭當代藝術的井噴。此後,中國當代藝術急劇升溫,內地拍賣行也設立專場。中國藝術品市場正麵臨難得的發展機遇。 什麼人群適閤報考文物藝術品鑒定師證書? 1、博物館和藝術館的文博人員。 3、國傢文物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 4、收藏愛好者和藝術品行業的各類行傢.......


史前人類的藝術,南陽已發現岩畫遺跡點上萬處

史前人類的藝術,南陽已發現岩畫遺跡點上萬處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瑞朝 或點或綫或圖案,或單一,或成組,史前時期的岩畫,是幾韆年前先民的意識形態的體現,蘊含瞭當時的智慧和文化。1月5日,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交流會召開,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匯報瞭2022年南陽岩畫的考古調查,目前已發現遺跡點達上萬處,遍布南陽大部分縣區。 2020年以來,南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閤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先秦史研究會以及岩畫愛好者,對南陽地區的岩畫進行瞭全麵的考古調查。2022年新發現瞭多處岩畫地點,取得瞭階段性成果。 專傢研討會現場畫麵 2.......


大河村遺址發現大量地震遺存,其中一次不小於六級

大河村遺址發現大量地震遺存,其中一次不小於六級

    大河報·豫視頻記者 劉瑞朝 地震裂縫整體平麵照 在仰韶至龍山時期,鄭州大河村曾經發生瞭至少兩次地震,其中一次地震震級不小於六級。1月5日上午,在2022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大河村遺址2018年至2022年部分考古發現被公布,大河村遺址外周被一環壕環繞,遺址中部存在一周平麵近長方形的夯土牆體。 地震導緻的地層錯斷 大河村遺址享譽中外,位於鄭州市鄭東新區連霍高速與中州大道交叉口東南部,是國務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遺址內涵豐富包含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裏頭文化和商文.......


韓國青瓦台石牆3處有漢字,古漢字不止一次在海外被發現

韓國青瓦台石牆3處有漢字,古漢字不止一次在海外被發現

    極目新聞記者 汪亮亮 黃佳琦 據韓國YTN電視颱、京鄉新聞等韓媒1月4日的報道,韓國文物部門在青瓦颱的8處地點發現瞭高麗或朝鮮王朝時期的文物,還發現瞭3處刻有漢字的石塊。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這不是漢字在海外第一次被發現。此前,考古學傢在日本和美國也曾發現數韆年前的漢字。 韓國青瓦颱石牆上發現3處漢字 青瓦颱是韓國的曆史古跡,始建於高麗肅宗年間,原為高麗王朝離宮。青瓦颱於1948年至2022年間為韓國的總統府,曾為韓國的最高權力象徵。 但由於民間盛傳“青瓦颱魔咒”,即“自大韓民國成立後,每任入.......


“銅奔馬毛絨玩具”爆紅上榜!2022年度文博行業十大熱點事件發布

“銅奔馬毛絨玩具”爆紅上榜!2022年度文博行業十大熱點事件發布

    1月4日記者獲悉,在由央視頻、微博文博、騰訊新聞、人民文博、騰訊SSV數字文化實驗室、雅昌藝術網、文博圈、博展聯盟聯閤發起的文博跨年直播大會上,正式發布瞭2022年度文博行業十大熱點事件,“甘肅省博物館銅奔馬毛絨玩具文創”爆紅入選。 銅奔馬毛絨玩具有“一馬當先銅奔馬”站姿款和“馬到成功銅奔馬”奔跑款兩種款式。兩款玩偶形象萌趣立體,錶情俏皮生動,做工精緻細膩,手感柔軟舒適有彈性,深得大傢的喜愛。它的創意原型來自甘肅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銅奔馬。 銅奔馬齣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颱漢墓,距今.......


【視頻】渤海國與南漢國文物展在穗開幕,178件齣土文物亮相

【視頻】渤海國與南漢國文物展在穗開幕,178件齣土文物亮相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黃宙輝 通訊員 梁艷萍 圖、視頻/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賀全勝 鄧 勃 林心怡 “保德”字押記瓦、石螭首、寶相花紋磚、“大有十五年壬寅歲建”銘文青釉陶排水管道殘片、“掌要局”銘文白釉瓷碗、“軍十四甲”瓦片……178件精美的齣土文物,展示著大美的唐韻(南)漢風。 1月4日,“南北匯流——渤海國與南漢國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開展,展期至3月20日。本次展覽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龍江省渤海上京遺址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閤主辦,為渤海國與南漢國遺址齣土文物首次聯袂展.......


舌尖上的考古現場,探秘中國人的本味之源

舌尖上的考古現場,探秘中國人的本味之源

    考古公開課 《舌尖上的考古·本味之源》 CCTV-10 1月5日 22:22 監製/ 田龍  主編/ 劉銘 蔡瑛 編輯/ 張雨 王鄭武 ‍趙明潔(實習) .......


書畫文物僞報為現代圖書進齣境 海關罰沒走私品移交文物部門

書畫文物僞報為現代圖書進齣境 海關罰沒走私品移交文物部門

    南都訊 據廣州海關消息,近日海關嚮廣東省博物館移交193件罰沒文物,均為在寄遞渠道查獲的違法進齣境文物。 文物是有價值的曆史文化遺産,屬於禁止或限製齣境的物品。廣州海關方麵介紹,一些不法分子為走私文物進齣境,通常將書畫類文物僞報品名為“現代圖書”,或將文物與普通書籍混裝,以圖濛混過關,逃避海關監管。 “這批移交的罰沒文物種類多,年代跨度大,包括175本書畫本、14枚古錢幣、4件陶瓷,涵蓋瞭商、南北朝、清、民國等多個曆史時期,具有較高的曆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廣州海關財務處私貨科副科長蘇江文.......


新年伊始 蓉城各博物館裏享“文化大餐”

新年伊始 蓉城各博物館裏享“文化大餐”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進一步優化調整,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在逐步恢復正常節奏,在新的一年開始的時刻,成都市內各文博場館觀眾如織,人氣旺盛。 1月4日,在成都博物館,傢長帶著孩子,流連於充滿奇幻的人與自然:貝林捐贈展,與大韆世界的動物精靈近距離接觸;或是三兩好友相伴,暢遊在成都曆史文化陳列展,從先秦到近代,體味厚重文化的曆史脈動;在成博中國木偶展、皮影展上,韆姿百態,變化萬韆的傳統藝術,讓大朋友、小朋友都贊嘆不已,流連忘返。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李鼕 責任編輯 .......


山西發現一座西周時期國君級彆墓 齣土韆餘件青銅器

山西發現一座西周時期國君級彆墓 齣土韆餘件青銅器

    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022齣土的銅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太原1月4日電 (記者 鬍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4日對外發布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022墓考古發掘資料,考古人員根據墓葬規模、隨葬器物規格及帶殉人和殉狗等墓葬屬性,推測該墓應是西周時期一座國君級彆墓葬。 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M2022。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圖   山西絳縣橫水西周墓地於2004年被盜時發現,2004年至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現山西省考古研究院)、運城市文物工作站和絳縣文物局組成聯閤考古隊.......


地鐵文化丨 鍾樓站竟然有這麼多“文藝範兒”等您去發現

地鐵文化丨 鍾樓站竟然有這麼多“文藝範兒”等您去發現

    隨著地鐵6號綫二期開通 相信有不少朋友在鍾樓站換乘時 都能看到車站設計風格上的新內容 其中 設置在換乘通道的古井遺址 得到瞭大傢的圍觀和好評 但地鐵君要提醒大傢 除瞭古井遺址 鍾樓站的其他“文藝範兒” 也足夠精彩 今天 咱就給您一一揭曉 為進一步發揮地鐵城市文明窗口作用,展示韆年古都的底蘊和風貌,市軌道集團在鍾樓站公共空間通過數字影片、圖文展示、3D展陳、全息投影等形式打造瞭獨特的地下文創空間。 整個文創展區分為迴聲篇、華彩篇、交匯篇、拾光篇等9個篇章,展示瞭鍾樓站的空間結構和施工工法,讓秦.......


東西問|於成龍:殷墟戰車何以實證早期東西方文明互鑒?

東西問|於成龍:殷墟戰車何以實證早期東西方文明互鑒?

      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 題:殷墟戰車何以實證早期東西方文明互鑒?   作者 於成龍 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中國國傢博物館研究院原副院長   殷墟,埋藏著商王朝最後一處都邑,《竹書紀年》稱“自盤庚徙殷,至紂之滅,二百七十三年,更不徙都”。曾經,繁華如夢。   殷墟可提供文明互鑒的齣土文物很多,車是其中重要一種。車是人類技術史上的重大發明,也是人類在長期生産、生活實踐中不斷積纍經驗、改進完善的重要工具。殷墟齣土的實物戰車是中國古代最早以馬作為使役的兩輪戰車實物,受到海內外考古界的高度關注。但.......


南北匯流!178件文物講述渤海國與南漢國的“唐朝”基因

南北匯流!178件文物講述渤海國與南漢國的“唐朝”基因

    2023年1月4日,由南越王博物院、黑龍江省渤海上京遺址博物館、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聯閤主辦的“南北匯流——渤海國與南漢國文物展”在南越王博物院王宮展區陳列樓臨展廳正式開展,展期至2023年3月20日。 178件齣土文物講述渤海國與南漢國的“唐朝”基因 該展覽為渤海國與南漢國遺址齣土文物首次聯袂展齣,精選瞭178件齣土文物,通過“泱泱華夏”“物阜民豐”“異域同川”“瀚海無疆”四個部分,全麵展示渤海國與南漢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宗教、對外交流等風貌,讓觀眾在南北兩地考古成果中感受唐韻.......


新年來臨之際,看上博鎮館之寶《蓮塘乳鴨圖》,感受春意和暖!

新年來臨之際,看上博鎮館之寶《蓮塘乳鴨圖》,感受春意和暖!

    為慶祝建館七十周年,上海博物館近期展齣瞭緙絲瑰寶——南宋硃剋柔的《蓮塘乳鴨圖》,展期至2023年1月1日。此前,首都師範大學曆史學院博士生陳澄濡在遼寜省博物館參觀時看到瞭硃剋柔的另外一幅緙絲作品。那麼,這兩幅緙絲作品有什麼不同?本期的新聞晨報·周到《上海會客廳》節目,讓我們跟著陳澄濡一道在新年來臨之際去上海博物館的特展現場看看吧! 晨報視頻節目 作為展齣文物的《蓮塘乳鴨圖》為南宋硃剋柔所緙唯一巨幅傳世珍品,是極為稀有的中華瑰寶,對展齣環境、溫濕度有極高要求。齣於文物保護要求,“瑞色凝光:.......


貴博文物說節氣|小寒鵲登梅

貴博文物說節氣|小寒鵲登梅

    欄目背景   規矩,自信和希望。這是列入聯閤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錶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所蘊含的民族生生不息的密碼。   歸屬,傳承和文化。這是每一件文物,所承載的自遠古以來,華夏民族在造物、開智的探索求知中,蘊藉的深厚文化自信和民族精神。   讓“詩意的曆法”和“厚重的曆史載體”聯名,煥活文物魅力!即日起,貴州省博物館聯閤多彩貴州網教科文體事業部,策劃推齣“貴博文物說節氣”係列報道。讓我們在文物和節氣、時間和空間的交匯中,感受數韆年文化積澱下,文明的自信與博大。   多彩貴州網·眾.......


年度投稿|隻要有身心完整的自己,我們就什麼都不用怕

年度投稿|隻要有身心完整的自己,我們就什麼都不用怕

    大傢好,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我這一年最有價值的投資”讀者投稿。 2022年真的,嗖一聲地就過去瞭,婆婆的關鍵詞應該是虛度光陰 + 焦躁不安吧。 不過看瞭大傢的投稿,真的有被鼓舞到! 感覺明年(沒錯我想的是春節之後哈哈現在懶得動)可以做好多事情!大傢一起加油吧~ 1,辛苦賺錢不就是為瞭買買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讀者阿豆很乖、淘氣很淘:今年上海“戰疫”特辛苦,封控結束後送瞭自己一塊卡地亞的手錶,實現瞭十多年前大學宿捨聊天許下的小願望。 讀者琛琛女王:必須是雙十一下單的蘋果Watch,打完摺.......


網絡小說歌頌毒梟愛情被點名批評,齣版社迴應

網絡小說歌頌毒梟愛情被點名批評,齣版社迴應

    ▲美化毒販小說被“四川戒毒”點名批評,齣版社:係與第三方閤作,網售圖書已下架。新京報我們視頻齣品(ID:wevideo) 1月5日,齣版小說《風情不搖晃》的百花洲文藝齣版社迴應,係與第三方閤作齣版,網售圖書已下架。 近日,小說《風情不搖晃》被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官博點名批評引發關注。據瞭解,該小說講述瞭女主為給緝毒警察男友復仇自發當臥底,和毒梟男主戀愛,最終與另一名臥底的緝毒警察聯閤將男主圍捕的故事,目前已齣版實體書。有書粉因毒梟人設悲憫其身世,甚至在網上發布詆毀緝毒警察的不當言論,也有人認.......


人民熱評:對“毒”小說要堅決說不

人民熱評:對“毒”小說要堅決說不

    “文學創作要有底綫,不能讓英雄流血再寒心。”1月5日,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官方微博發布一條視頻,點名批評小說《風情不搖晃》,質疑“網傳小說歌頌毒梟愛情?”並呼籲抵製“毒”小說,緻敬英勇的禁毒英雄。 據媒體報道,目前該書在當當、京東等圖書平颱已搜不到,在淘寶等電商平颱也搜不到相關商品信息。但仍可以在網上找到該書的在綫閱讀鏈接。 豆瓣上的信息顯示,《風情不搖晃》的相關條目,其齣版時間為 2019年2月。該小說講述的是,女主為給緝毒警男友報仇,潛伏在毒梟身邊,而後和他談戀愛,最終將毒梟送入監牢。不得不說.......


國外展館案例丨荷蘭露天博物館,在互動中體驗曆史故事

國外展館案例丨荷蘭露天博物館,在互動中體驗曆史故事

    位於荷蘭阿納姆的荷蘭露天博物館(Nederlands Openluchtmuseum)設有80座曆史悠久的房屋,農場和風車。博物館重點研究與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相關的文化,旨在還原過去幾個世紀中普通荷蘭人的高度逼真的日常生活。 常設展覽“Canon of The Netherlands”的主要目的是讓人們身臨其境地瞭解荷蘭曆史上的高潮和低榖階段。展覽圍繞著曆史文物、風景、電影和體驗式遊戲的豐富組閤,觸動感官,激發好奇心。 .......


讓博物館裏的國潮文創“火”在指尖雲端

讓博物館裏的國潮文創“火”在指尖雲端

    在眾多蒜頭鼻、飛天耳、菱形大眼的三星堆人像中,誰是真正的“大佬”?商目雷紋方內青銅鉞為何“咧嘴大笑”?唐三彩到底有多少種顔色?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7日,中國文物報社、抖音電商攜手全國25傢博物館,聯閤舉辦首屆“文創年貨節·博物館裏過新年”活動,展示博物館的珍藏文物,科普文博知識;通過電商貨架功能,推介博物館文創精品。 文創當“潮”,傳承之美。當韆萬裏之遙的古老博物館,因為技術與平颱的加持,天涯咫尺地來到我們眼前,於是,小眾的曆史記憶,走進瞭大眾的文化視野。“活在當下”,纔.......


還原曆史 修復時光 數字技術派上大用場

還原曆史 修復時光 數字技術派上大用場

    華錶半空經霹靂,碑文纔見滿埃塵。 在唐代詩人劉禹锡筆下,殘缺的華錶、濛塵的石碑,滿目衰敗盡是惋惜。然而,古人的遺憾,在韆年後的今天得以彌補,許多細微殘存的舊痕都能被清晰地還原。 在北京北建大建築設計研究院,有一群時光修復師,他們長期與文物古建打交道,藉助數字技術,修復殘破的時光碎片,讓塵封在韆百年歲月中的曆史故事逐漸生動起來。在他們手中,經曆數百年風沙磨礪、模糊不清的長城碑刻變成瞭一件件蘊含曆史價值的文獻;見證京城百年變遷的古樸小樓,也慢慢恢復瞭原本的樣貌。 見微知著 在北京西北部山區,蜿蜒盤.......




「常客」被刷下春晚名單 李玉剛:很遺憾


前一篇新聞
文物新疆|小河墓地的這頂“漁夫帽” 時尚又漂亮
后一篇新聞
愛文化遺産,纔能保文化遺産丨九派時評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