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12:55:44 AM
原創作者: 苑祝標 |安徽省阜陽
散文
“疫”路前行
本想歲月靜好,可誰知一場場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竟打亂瞭多少人平安和諧的夢!
2020年年初,新冠疫魔瘋狂地肆虐世界。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群防群治,三年抗“疫”眾誌成城,如同打瞭一場場惡仗硬仗。迴首“疫”綫堅守,“疫”路前行,不覺心有餘悸、感慨萬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庚子鼠年伊始,我和傢人一邊宅傢生活、自我隔離,一邊奮力防疫、做好返校復課準備。
突如其來的疫情,使人惶惶不安。大街上空蕩蕩的,隻有大廣播在反反復復地宣講著防疫政策和衛生安全知識。除瞭戴好口罩、全副武裝,定期攜帶齣門證外齣購置生活用品外,我更多的是安下心來讀書學習,指導學生綫上教學,也偶爾寫一些詩歌、散文等生活瑣記,打發時光、鼓舞鬥誌。
由於疫情的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不得不慢下來,思緒也平靜瞭許多。於是,從1月26日寫下2020年第一首詩歌《過新年・戰瘟神》到4月13日撰寫《復學隨想》,短暫而又漫長的兩個多月戰“疫”時間,我堅持寫作30餘篇(首),用親身經曆的筆觸記下瞭疫情防控中的坎坎坷坷。
在3月26日綫上教學即將轉入綫下教學之際,我欣喜地寫下瞭《期待》這首詩:“……我想象著煦暖的陽光/定會驅散疫情的陰霾/多少次的牽掛和想念/期待師生一起重返校園//我仿佛聽到同學們/在校園文化長廊下/朗朗悅耳的讀書聲/眼前浮現齣校園裏/嬉鬧的身影/如一朵朵太陽花/在輕風中曼舞//我仿佛看到老師們/懷抱著一摞摞作業本/步履輕盈地走進教室/聽到‘同學們好’‘老師好’/多麼熟悉而又親切的聲音……”
可燦爛的春光無人欣賞,慢慢地卻迎來瞭人間四月天。隨著全國疫情防控形勢的有效好轉,各地復工復學有條不紊地開展,最終奪得瞭戰“疫”工作的階段性勝利。
防疫工作一刻也不能放鬆,教學質量更不得馬虎,忙忙碌碌“兩手抓、兩促進”,難捱的2020年的寒鼕終於過去瞭。
進入2021年,一切都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管理下,漸漸恢復瞭平靜的生活。教書育人的責任一直扛在肩上,備課上課、教學研討、業務培訓等工作,一項都不能少。
但最讓人欣喜的是,國傢在科學防控疫情的基礎上,逐漸研發齣來新冠疫苗,用於預防疫情傳染。學校是培養青少年成人成纔的重地,教師和學生的生命健康安全,時刻牽掛著黨和政府的心。對於重點人群,廣大師生首先接種新冠疫苗,而且還按規定時間打上瞭防疫加強針,實實在在地給教育送來瞭關心和關愛。
2021年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初鼕時節,由於疫情原因,我隻好在網上參加瞭由阜陽師範大學承辦的、為期一周的安徽省2021年鄉村中小學首席教師培訓。這次綫上授課培訓,雖然看課時間較長,眼睛很纍,但我非常珍惜難得的充電機會。在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下,在助教老師的相守陪伴下,我積極參與互動,並在結班儀式上作瞭綫上交流發言,心裏充滿瞭許多感動和感慨!
培訓期間,學員們相約雲端,一起聆聽瞭金業文教授、陳金龍老師等三位大學教授和一些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的專題講座。他們時而激情澎湃,時而娓娓道來,時而幽默風趣,如細嚼橄欖迴味無窮,不愧是一場專業引領的盛宴。
講座圍繞鄉村首席教師培訓這個主題,就課堂創新、閱讀理解、口語交際、寫作指導、課標解讀、文本分析和留守兒童教育,以及教學問題診斷等一係列話題,進行授課、展開交流。培訓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深度,也有交流的溫度,可謂乾貨滿滿,收獲滿滿。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由於日常事務繁雜,淡化瞭對教學主業的研究引領,自知學識淺薄、能力不足、名不副實,對不起“首席教師”這個稱號。迴想在11月13日的晚上,我堅持聽完瞭王迎新老師關於留守兒童的教學經曆。她結閤自己和同事的支教故事,娓娓道來,十分感人,讓我幾次淚目……
時光荏苒,在飛雪中迎來瞭龍騰虎躍的2022年。一場場的倒春寒,給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瞭諸多不便。
三月裏來百花開,桃紅柳綠、鶯歌燕舞,“兒童急走追黃蝶”,本是賞花觀景的好季節。可自三月下旬以來,奧密剋戎變異株侵襲我們阜陽市,疫情防控形勢十分嚴峻。
為瞭落實上級疫情防控命令,全市有關村莊社區實行靜態管理,人們居傢隔離共抗疫情。白衣天使逆行而上,黨員乾群和誌願者們聞令而動,打響瞭防疫抗疫的戰鬥。
“疫”路漫漫,風雨同行。各個學校認真執行“五個一律”防疫要求,學生停課不停學,由校內課堂教學轉為在傢綫上教學,確保師生健康安全。
作為一名黨員,我與廣大教師一起迅速行動,積極響應黨和政府號召,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教學,組織師生開展核酸檢測,同時間賽跑、與病毒較量,全力以赴確保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
潁州加油!阜陽加油!!中國加油!!!團結就是力量,堅持就是勝利。相信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舉國上下眾誌成城,一定會盡早驅散疫霾,迎來春日暖陽,還校園書聲琅琅,讓教育明天更好!
作
者
簡
介
苑祝標 ,網名“溪水頑石”,高級教書匠,省鄉村首席教師。現為中國散文學會、西部散文學會、安徽散文隨筆學會、南國作傢學會會員。作品散見於《中國教師報》《西部散文選刊》《神州文學》《黃河文藝》《安徽青年報》《廣東文學》等多傢報刊,有散文、詩歌等獲奬十餘次,作品入選若乾文集。自編有《溪水・頑石》詩集,個人公眾號《溪水紅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