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7:10:17 AM
著名愛國將領、抗日名將張自忠的一生很短暫,但在其軍事生涯中,曾多次臨危受命,奮勇殺敵,最終喋血抗日沙場,以身殉國,可歌可泣,光照韆鞦。
張自忠是山東聊城臨清縣人,生於1891年,比毛主席還大2歲。
早在1911年,張自忠就秘密參加瞭同盟會,曾就讀臨清高等小學堂、天津北洋法政學堂、濟南法政專科學校,文化功底很紮實。
1914年,張自忠投筆從戎,先在東北軍裏效力,1917年9月又投奔瞭馮玉祥的西北軍,1921年升任馮玉祥衛隊團第3營營長,6年內逐步升為學兵團團長、第15混成旅旅長、第28師師長。
1931年1月16日,在中原大戰中兵敗的西北軍,殘部被編成東北邊防軍第3軍,宋哲元任軍長,秦德純、劉汝明任副軍長,馮治安任37師師長,張自忠為38師師長。
同年6月,南京政府開始整編全國陸軍,第3軍改番號為第29軍,宋哲元依然是軍長。張自忠任第29軍38師師長,承擔長城防務。
1933年,日軍進逼長城一綫。大敵當前,29軍被緊急調往喜峰口,軍長宋哲元委任38師師長張自忠為前綫總指揮。
9・18事變時,日軍兵不血刃占領東北,繼而又在1933年初繼續兵不血刃占領熱河進逼長城,東北軍湯玉麟部不戰而逃。所有人都以為華北即將上演兩年前東北的一幕時,張自忠將軍指揮29軍以極其劣勢的武器裝備,在喜峰口已經被日軍占領、我先機已失連有利地形都不具備的情況下,以奇兵夜襲敵軍爭取主動,繼而伏擊敵軍援兵趁敵混亂奪取喜峰口各陣地,然後又堅守陣地給予敵重大殺傷,迫使敵後撤,幾年內未敢繼續南進。
這次戰役的勝利,不但齣乎日本人的意料,也大大齣乎國人的意料,極大地激發瞭國人的抗日熱情和信心,張自忠一戰成名,29軍也從此威震天下瞭。
1937年全麵抗戰爆發後,宋哲元從北平撤退前,委任張自忠為北平市代市長。張自忠忍辱負重與日軍周鏇,掩護29軍撤退。外界不明真相,誤以為他是賣國求榮的漢奸。
為此,張自忠苦惱瞭很長時間。他決心在抗日戰場上血戰日寇,一洗恥辱。
抗戰時期,張自忠先後任第59軍軍長、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5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他一戰淝水,再戰臨沂,三戰徐州,四戰隨棗,打齣瞭中國軍隊的威風,立下瞭赫赫戰功。
1938年3月,日軍進犯台兒莊,張自忠奉命率第59軍增援瞭龐炳勛部,為台兒莊大捷贏得瞭時間。
本來張自忠與龐炳勛是有宿怨的――中原大戰的時候,龐炳勛背叛馮玉祥倒嚮蔣介石,他為瞭擴充自己的實力,同時嚮蔣介石邀功,竟然齣其不意對馮玉祥手下的乾將張自忠部發動瞭一場夜襲。張自忠對視為兄長的龐炳勛毫無防備,要不是3名警衛員拼死保護,張自忠就沒命瞭。
此番,張自忠卻不顧前嫌,他說:“……雖然龐炳勛偷襲過我們,此仇不共戴天,但是那是相互爭權奪利的內戰,不仁不義。如今,我們麵對日本侵略者的戰爭,是為國傢、民族的存亡,這是血國恥、報國仇……”
就這樣,張自忠率部拼盡全力,有力地馳援瞭曾經的仇人龐炳勛,傳為瞭抗戰之佳話。
1940年5月,日軍為控製長江水上交通綫,調集15萬精銳部隊,對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發起瞭猛攻,企圖一舉攻占宜襄,直搗山城重慶,這便是棗宜會戰。
時任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第5戰區右翼兵團總指揮的張自忠,親自率領部隊與日軍決戰。
當日軍攻破第五戰區第一道防綫後,大舉撲嚮襄陽、棗陽。為扭轉戰局,張自忠命令副司令馮治安留守襄河西岸,他自己則率領僅剩的2個團加總司令直屬特務營,共2000人渡過襄河嚮日軍發起進攻。
此戰中,張自忠將軍全身八處負傷,右肩、右腿為炮彈傷、腹部負刀傷,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額各中一彈,壯烈犧牲,年僅49歲。
張自忠愛戴的孫中山先生曾說“我死則國生,我生則國死,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樹國傢一萬年不死之根基。”這句話,張自忠曾引用過許多次,終以生命踐行之。
日軍戰史資料記載瞭張自忠犧牲的時刻:“第四分隊的藤岡元一等兵端著刺刀嚮敵方最高指揮官模樣的大個子軍官衝去。此人從血泊中站起,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止步,驚愕地愣在那裏。第三中隊長堂野君隨即開槍射擊,擊中張自忠的頭部,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猛然刺去,那軍官高大的身軀轟然倒地。”
5月23日,張自忠的靈柩由10萬民眾護送,在宜昌上船、送到重慶,葬在北碚的梅花山。遺體轉運途中,各地群眾冒著被敵機侵襲的危險,自發前往迎送。
8月15日,延安各界人士1000餘人為張自忠舉行隆重的追悼大會。毛主席親筆為張自忠寫下瞭“盡忠報國”之挽詞。
張自忠犧牲時是陸軍中將加上將銜,被追晉為陸軍二級上將,是中國軍隊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的職務和軍銜最高的將領。
妻子李敏慧,比張自忠還大1歲。有些文章說張自忠犧牲後,妻子李慧敏絕食七日而亡,這種說法其實不是曆史事實。實際上,其時李慧敏因患癌癥正在上海治療,她是張自忠犧牲兩個月後因病情惡化而去逝。她臨走前已經昏迷多日,並不知道張自忠犧牲之事,隻是嘴裏不停念叨“師長(即張自忠)來瞭”,帶著對張自忠的無限思念而離世的。
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追認張自忠為革命烈士。
張自忠的女兒叫張廉雲,曾任北京市政協副主席,目前97歲仍在世。
1974年,台灣拍瞭一部電影叫《英烈韆鞦》,這是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戰爭片。台灣拍抗日名將的電影很少,因為沒法拍,他們太注重意識形態瞭――當年的抗日名將後來很多人最終走嚮瞭共産黨的陣營,要麼是起義,要麼是被俘後改造好瞭……(劉繼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