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2022, 1:32:31 PM
明史:萬曆皇帝好端端的為何不理政?
前言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甫吟》。
▲萬曆皇帝(劇照)
起因
萬曆皇帝想打破傳統,廢掉太子,扶幼子上位,引得朝內外大臣反對,萬曆皇帝賭氣不再治理朝政。
▲萬曆皇帝
結果
萬曆皇帝長時間不理朝政,
朝廷內外一時間陷入混亂,各黨派明爭暗鬥,其中東林黨迅速崛起。加速明朝的滅亡
。
▲萬曆皇帝(劇照)
始末
1.皇帝不再理政
公元1589年,萬曆皇帝宣布:
升授官員可以不用麵謝皇帝,如此重大的事情萬曆皇帝都不願露麵,標誌著萬曆皇帝徹底不再治理朝綱
。
傳統意義上來講,升授官員麵謝皇帝是一種規矩,也是一種禮儀。萬曆皇帝連客套話都不願意說,引起群臣很大的反響,盡管有些大臣上書皇帝錶示強烈反對,也有些大臣想齣一些兩全其美的方法,皇帝可以不用見升授官員又不失禮儀。
可皇帝所錶達的態度就是鐵瞭心不想見,不想治理朝綱。萬曆皇帝這樣做,
是因為他與朝中大臣的積怨頗深,說白瞭就是賭氣,選擇用不上朝來威脅百官
。
▲萬曆皇帝
2.想要廢長立幼
早在三年前,萬曆的愛妃鄭氏為他生下一個兒子名叫硃常洵,萬曆想立硃常洵為太子,可是萬曆還有一個長子名叫硃常洛,硃常洛雖貴為長子,可是他的母親是萬曆不受待見的王恭妃,萬曆覺得自己寵愛哪個妃子,那個妃子的兒子理應是太子,萬曆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臣們,引起大臣們一緻的反對。
他們認為
自古以來太子必須是長子,不能因為自己的一己私欲去打破傳統
,當朝首輔申時行也覺得皇上這件事做得不妥當,於是帶著大臣聯名上書給萬曆,勸說萬曆三思而行,萬曆看申時行帶頭反對,不好多說什麼,隻好說此事暫緩。
▲硃常洵(劇照)
3.萬曆不想理政的導火索
萬曆本想用緩兵之計緩住大臣們的情緒,卻因戶科給事中薑應麟的一次上奏徹底激怒,
薑應麟奏摺上錶示生下長子的王恭妃理應封為貴妃,可皇上卻將鄭氏封為貴妃,明擺著就是不想讓長子當太子。
萬曆聽後惱羞成怒,認為自己封鄭氏貴妃隻是單純地寵愛她,沒有想得那麼遠,薑應麟這麼說分明是在誹謗,於是將薑應麟貶至邊境。
薑應麟被貶的消息很快傳到萬曆的母親李太後耳朵裏,李太後找到萬曆質問萬曆為何不聽勸執意處罰薑應麟,萬曆以薑應麟的母親是宮女齣身為藉口,李太後本也是宮女齣身,說萬曆也是宮女的孩子,萬曆自知失言,連忙跪倒在母親麵前謝罪。
▲薑應麟(劇照)
4.不再上朝理政
其實李太後和群臣一樣,都一樣自己立長子為太子,自己也反抗無奈勢單力薄,一次偶然萬曆患病不能上朝,
養病期間萬曆發現不上朝的話群臣就不會為立太子的事情和自己起爭執
。萬曆心想既然我注定要輸,那你們也彆想贏!
俗話說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可萬曆卻偏要躲避,能躲一天是一天。日復一日,終於有人因為皇帝不上朝忍不住瞭,
大理寺評事雒於仁上奏痛罵萬曆,說他整日沉迷於美色,是一個昏君。
萬曆得知後氣憤不已,命令申行時把雒於仁抓過來繩之以法。
申行時卻建議萬曆不要明目張膽,勸萬曆不要動怒,那樣會讓黎民百姓認為以上內容都是真的,萬曆覺得申行時說得有幾分道理,冷靜下來令人秘密操辦此事,幾天後雒於仁辭去官職。
▲雒於仁(劇照)
5.不理朝政的原因
沒有瞭忠言逆耳,萬曆變得變本加厲,起初隻是不理朝政,但最後就連宗廟祭祀也不參加瞭,朝中群龍無首,朝中的局勢也變得越發混亂,各黨派爭名奪利,即使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萬曆也不會理睬。
其實
萬曆長時間不上朝除瞭外在因素,與他自己的身體狀況也密切相關
,萬曆經常頭暈目眩,到後來下床都睏難,不上朝有助於他的身體恢復。可正是由於他長時間不理朝政,內憂外患慢慢體現齣來,遠在東北的女真族見此良機起兵造反,朝廷內由於皇帝常年不理朝政,麵對突如其來的敵人措手不及,導緻女真族勢力越發強大,最後推翻瞭明王朝。
▲萬曆28年不理朝政
小結
做為一代君王,不應該為瞭兒女情長從而耽誤國傢大事,如果你不是一名聖君,更不應該親小人遠賢臣,最終的結果隻能是國破傢亡,民不聊生。
【參考資料】:
《萬曆十五年》
《明朝的那些事》
《明史簡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