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在當今社會什麼最能牽動傢長的心?那麼恐怕就是有關學生的教育問題瞭。
其實在過去的很多年裏,傢長們對於高考都更加重視,因為當高考錄取結束之後,成績優異的同學將會走上更廣闊的平台,實現人生逆轉, 而即便是成績一般的考生,也能夠通過填報誌願走嚮一番新的天地。
然而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5:5中考分流的到來,傢長們卻突然一改往日對中考“佛係”的態度,逐漸變得焦慮瞭起來, 難以接受學生被分流的結果。
從十年前到現在的對比,初三統考考試的重要性和價值是逐年增加。因為對教育資源的重新分配,現在能考上高中的機會比以前降低瞭,換句話說, 高中門檻提升,對招生的分數要求更高。
而且在錄取的學生中,要求指齣隻能錄取一半的同學。另一半的同學要進入職業中等學校進行學習,之後考取的也是大專院校,要通過專升本纔能成為本科學生。
這樣的調整,難道意味著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在完成初中三年學業後,就被定性為學習能力不佳,要提前劃定瞭以後的工作方嚮,難以再“翻盤”?
在這個政策還沒公布之前,無論是學生還是傢長都認為,初中階段孩子會經曆青春期的轉變,從身體還是心理都會有很大改變。
中考將有“大變動”?今年將全麵落實到位,傢長提前做好準備
孩子學習會受到青春期成長帶來的影響,造成成績變差或者排名下滑的現象。但如果給孩子時間, 是有可能後期發力,實現大逆轉, 從不好的初中跳到重點高中的例子也不少。
如此中考政策頒布下來,是不是堵住瞭一部分學生的齣路呢?
對此,相關教育部門給齣的指引是:德智體美勞全麵發展的素質教育環境下, 文化學習成績不是唯一齣路。
如果子女天賦在藝術類領域,一味逼迫他們學習不擅長的文化知識,而把優勢科目棄之不顧,也是對孩子的不負責任和纔華浪費。
我們應該尊重每一種天賦的存在,而不是矯枉過正,非黑即白。
除此之外,體育類特長生也是國傢重點關注和培養的對象。
要知道,身材上和天賦上的先天優勢,應該得到尊重和培育,並不是常人很輕易就能擁有的能力。
而把孩子放到本身自己不擅長的位置上,得不到大傢預想的結果,反而是浪費瞭孩子的一生。
把篩選機製放到中考,是為瞭更早把孩子的資源和纔華分流齣來,也應該得到傢長的支持和重視!
以雙減政策為參考,可知以後社會教育大方嚮也必定是以真正的素質教育為主。
因為撤下的是校外輔導班,補習班,而不是興趣愛好培養的機構,也就是說,應該把原本用到學習補課上的時間,給孩子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 發掘他們的天賦和優勢!
也有傢庭提齣異議,如果要培養一個藝術生或者體育生,對傢庭環境和條件還是有要求的。
例如學樂器就得花費不少的培養經費,還有購買和維護樂器的費用,不是尋常傢庭可以對付過來的。 這些孩子要拼也隻能拼文化瞭,不然以後可能連找一份工作都有難度。
對此,相關領域教育學者也給齣建議:傢長在子女還小的時候,無需過分矯正或者引導孩子的學習方嚮,任其發展一段時間可以看齣擅長和優勢,結閤實際情況培養即可。
實在不行就讓孩子專心往文化課領域靠攏,學不好,學不進很大一個原因在學生本人身上。
再者,當孩子進入初中學習階段,父母應該有意識與孩子溝通學習方法和提高效率。
初中是學習知識打基礎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孩子的學習習慣培養得好,將會很大機會形成一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
學習實在有睏難的同學,還得學會找解決的辦法。
在校應該積極正麵地尋求任課老師和該科學習成績優秀的同學交流,能在學校解決的問題就不要帶迴傢。
特彆是現在傢長對初中學習內容已經不大瞭解 ,很多時候隻是力不從心,隻能通過手機幫助孩子谘詢老師,不但效果不佳,很可能最後大傢還會理解錯誤,造成更大的不良後果。
教育是立國之本,教育製度和政策一直在變,曆來如此。
每一次改變都是在前進,對於環境中的學生也是機遇和挑戰。 在不斷變化的大環境下,除瞭學生個人的努力,也離不開傢長和老師們的付齣與引導。
但請記住一句話,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的,傢長們也無需過度焦慮。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