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2/2022, 8:28:38 AM
幽門螺杆菌(簡稱HP),這個名字,相信大傢都不陌生瞭。
它是胃癌的一大誘因,是已知的緻癌物[1,2]。
在中國,大約有30%~50%的人感染過幽門螺杆菌。這意味著,4~7億人的胃裏,長期駐紮著這個危險的緻癌物[3]。
怎麼知道自己有沒有被感染?
萬一查齣感染瞭,要不要治?
這幾個問題,都能在一篇最新發布的權威論文中找到答案[4]。
我們讀完瞭這篇信息量巨大的論文,並且,找到瞭和你的健康關係最密切的幾個結論。
請讀完這篇文章,它真的能幫到你和你的傢人!
下麵4件事,和你我都有關係。
1.幽門螺杆菌可以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特彆容易形成傢庭傳播[5-13]
如果父母存在幽門螺杆菌感染,那孩子的感染率會明顯升高。
配偶、兄弟姐妹之間,也存在傳播現象[5-12]。
為什麼會這樣?
主要原因就是咱中國人的“共餐製”。
大傢都在同一個盤子裏夾菜,“交換”口水,就容易“一人中招,全傢感染”。
(典哥並沒有抨擊傳統文化的意思,但齣於健康的考慮,還是建議用公筷。)
2.幽門螺杆菌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口-口和糞-口傳播[11,14-16]
預防感染的辦法就藏在這裏。
口-口傳播
主要途徑: 不用公筷夾菜、嚼碎食物喂孩子等。
預防措施: 推薦公筷或分餐製,一人一份,吃多少盛多少,也不容易浪費。
就算要共餐,也要用公筷、公勺等,彆嫌麻煩。
傢長們不要把食物嚼碎瞭喂給寶寶。
糞-口傳播
主要途徑: 吃/喝被排泄物汙染的食物或水,以及井水等未經處理的水。(因為,幽門螺杆菌可通過糞便排齣體外)
預防措施: 食物要洗乾淨或煮熟再吃,喝燒開後的水。
地裏剛采摘的果蔬要洗乾淨再吃。
共用器具傳播
主要途徑: 共用餐具或未消毒的牙科設備等。
預防措施: 餐具要洗乾淨,有條件的可以買個消毒櫃。
傢人不混用牙刷;看牙、洗牙要去正規醫院口腔科或口腔醫院。
3.感染幽門螺杆菌的傢人,始終是潛在的傳染源,可能持續傳播給他人[5-12]
這是因為,幽門螺杆菌感染不經治療,很少能自行痊愈。
再加上同吃一盤菜、同喝一碗湯,以及共用餐具,就容易産生持續傳播和交叉感染。
但也不用太擔心,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傢人一定會感染。因為是否感染幽門螺杆菌,和接觸的細菌量、人的免疫力等因素相關。
4.大多數的感染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成年後也會感染
絕大部分兒童和青少年的感染途徑,都是傢庭傳播,主要是父母(尤其是母親)傳給孩子的。
最常見的途徑就是:
喂寶寶吃嚼過的食物;
共用餐具和食物;
親吻寶寶;
吃/喝被細菌汙染的水和食物等。
兒童的幽門螺杆菌感染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特彆是10~19歲期間,感染風險最高[14],爸爸媽媽韆萬注意瞭!
怎樣幫孩子預防幽門螺杆菌感染?
聰明的你,肯定已經總結齣來瞭。在評論區告訴我們吧~
答案很簡單――到醫院吹一口氣就能測齣來。
這個檢查的學名叫 “碳14/13呼氣試驗” (也叫“14C/13C-尿素呼氣試驗”)。這個方法不會傷害身體。
但它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檢查前吃過抗生素、抑酸藥物、某些中藥,或者患有重度胃黏膜萎縮、胃齣血等疾病,結果可能會不準確。
有這些情況的話,可以告訴醫生。醫生還有血清抗體檢測、糞便抗原檢測等辦法[1,17-18]。
什麼情況需要去檢測呢[1,17,19-21]?
下麵7類人注意瞭:
一級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胃癌傢族史;
胃癌病史;
消化性潰瘍;
慢性胃炎伴糜爛或萎縮;
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癥狀;
需要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
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等。
其實,很多人都能堅持每年定期體檢1次。體檢的時候,建議把呼氣試驗加到套餐裏。
這個問題還挺復雜的,我們從大人、孩子、老人這3個方麵,簡要總結一下:
1.成年人
隻要確定感染,就建議做幽門螺杆菌的“根除治療”。有2個好處:
消除感染源,降低感染傢人的風險;
防止持續感染導緻的嚴重並發癥,尤其是降低胃癌風險。
但論文也提到:如果有抗衡因素(比如腎衰竭),最好和醫生溝通要不要治療。
2.兒童(<14歲)
需要醫生權衡利弊。請記住最重要的3點[1,21]:
有消化性潰瘍、胃惡性淋巴瘤的幽門螺杆菌感染兒童,必須根除治療;
有慢性胃炎、胃癌傢族史、不明原因的難治性缺鐵性貧血等情況,可以根除治療;
沒有消化道癥狀(如腹痛、腹脹、反酸、打嗝等)的兒童,一般不建議檢測和治療。
3.老年人
老年人群的幽門螺杆菌感染率較高,建議根除治療,改善胃腸道癥狀,並一定程度預防胃癌。
但要注意,老年人可能閤並其他疾病(如心、肺、腦血管、腎髒疾病),日常可能會服用一些藥物(如非甾體類抗炎藥),因此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治療。
幽門螺杆菌的根除治療方案,首選鉍劑四聯方案。至於具體怎樣服用,聽醫生的就好。
重點來瞭!
防治幽門螺杆菌感染,現在提倡 “以傢庭為單位防控”。
這是因為,這個細菌有 再感染和復發 的可能。
我國的流行病學調查數據顯示,幽門螺杆菌的1年和3年的復發率,分彆為1.75%和4.61%。
傢庭成員同步進行根除治療,可降低交叉感染和傢庭傳播風險,並能降低復發率、提高治愈率。
很遺憾,目前還沒有。
預防幽門螺杆菌的疫苗還處於研發階段,短期內無法臨床應用。
所以,預防新感染和根除已有感染,是目前最有效的防控策略。
預防幽門螺杆菌的方法,前麵其實也提過瞭,這裏再幫你總結一下:
建議分餐或使用公筷。
不要給孩子口對口喂食,也不要嚼碎食物喂孩子。
彆讓陌生人隨便親孩子,臉蛋也不行。
食物煮熟或洗乾淨再吃,特彆是剛采摘的果蔬,不要沒洗就吃。
飯前便後洗手。
牙具不要共用,最好3個月一換。
最後再說一句,給你寬寬心――
幽門螺杆菌會誘發胃潰瘍和胃癌,但大部分人群都是攜帶者而沒有病理反應[22]。
也就是說,萬一查齣幽門螺杆菌陽性,也彆太慌,聽醫生的話,該治療就治療,該預防就預防。
轉發到朋友圈,告訴更多人吧~
參考文獻
[1]劉文忠. 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杆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J]. 胃腸病學, 2017, 22(6):15.
[2]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杆菌學組. 幽門螺杆菌胃炎京都全球共識研討會紀要[J]. 中華消化雜誌, 2016, 36(1):5.
[3]Xie C, Lu NH. Review: clinical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China. Helicobacter.2015;20(1):1-10.
[4]國傢消化係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 國傢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 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幽門螺杆菌和消化性潰瘍學組,等. 中國居民傢庭幽門螺杆菌感染的防控和管理專傢共識(2021年)[J]. 中華消化雜誌, 2021, 41(4):13.
[5]Drumm B,Perez-Perez G I,Blaser M J ,et al. Intrafamilial clustering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N Engl J Med, 1990, 322: 359-63.
[6]Georgopoulos S D,Mentis A F,Spiliadis CA ,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spouses of patients with duodenal ulcers and comparison of ribosomal RNA gene patterns.[J] .Gut, 1996, 39: 634-8.
[7]Rothenbacher Dietrich,Winkler Markus,Gonser Theodor, et al. Role of infected parents in transmiss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to their children.[J]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2, 21: 674-9.
[8]Perry Sharon,de la Luz Sanchez Maria,Yang Shufang, et al. Gastroenteritis and transmiss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households.[J] .Emerg Infect Dis, 2006, 12: 1701-8.
[9]Garg P K,Perry S,Sanchez L, et al. Concordanc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mong children in extended-family homes.[J] .Epidemiol Infect, 2006, 134: 450-9.
[10]Nahar S,Kibria K M K,Hossain Md E, et al. Evidence of intra-familial transmiss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by PCR-based RAPD fingerprinting in Bangladesh.[J]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9, 28: 767-73.
[11]Osaki Takako,Konno Mutsuko,Yonezawa Hideo ,et al. Analysis of intra-familial transmiss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Japanese families.[J] .J Med Microbiol, 2015, 64: 67-73.
[12]楊亮, 劉改芳, 硃新影,等. 幽門螺杆菌感染的傢庭聚集性現狀調查和分析[J]. 胃腸病學, 2019, 24(7):4.
[13]Blecker U,Lanciers S,Mehta D I ,et al. Familial clustering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J] .Clin Pediatr (Phila), 1994, 33: 307-8.
[14]劉偉, 許春娣, 奚容平,等. 上海地區不同傢庭環境中兒童幽門螺杆菌感染的流行病學[J]. 中國實用兒科雜誌, 2006, 21(1):3.
[15]Parsonnet J,Shmuely H,Haggerty T,Fecal and oral shedding of Helicobacter pylori from healthy infected adults.[J] .JAMA, 1999, 282: 2240-5.
[16]Dore M P,Sepulveda A R,El-Zimaity H, et al. Isol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from sheep-implications for transmission to humans.[J] .Am J Gastroenterol, 2001, 96: 1396-401.
[17]Sugano Kentaro,Tack Jan,Kuipers Ernst J, et al. Kyoto global consensus report on Helicobacter pylori gastritis.[J] .Gut, 2015, 64: 1353-67.
[18]Malfertheiner P, Megraud F, O'Morain CA, et al. European Helicobacter and Microbiota Study Group and Consensus panel. 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V/Florence Consensus Report. Gut. 2017 Jan;66(1):6-30.
[19]Mahachai V, Vilaichone RK, Pittayanon R,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 management in ASEAN: The Bangkok consensus report.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8 Jan;33(1):37-56.
[20]丁鬆澤. 重視全傢庭幽門螺杆菌感染及相關胃黏膜癌前變的診治管理和臨研究[J]. 中華醫學雜誌,2019,99(19):1446-1448.
[21]Ding SZ. Global whole family based-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strategy to prevent its related diseases and gastric cancer.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20 Mar 14;26(10):995-1004.
[22]Linz B, Balloux F, Moodley Y, et al. An African origin for the intimate association between humans and Helicobacter pylori[J]. Nature, 2007,445:915-918.
編輯:張傑、吳傢翔、張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