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8/2022, 6:23:52 PM
2007年3月,內濛古武川縣一傢飯店包間裏,四十多位中年男女正在熱烈地交談,每個人臉上都喜笑顔開,還時不時地碰杯敬酒。
突然,一個中年男人站瞭起來,對著坐在上首位置的老太太高聲說道:“張老師,祝您生日快樂!我準備瞭10萬塊錢,迴頭讓人在縣城裏給您買套房,祝您健康幸福!”
話音剛落,他就從包裏掏齣十遝錢,正是10萬塊錢。
一瞬間,飯店包間裏的眾人都驚訝地張大瞭嘴,好一會兒纔意識到這是真的,然後趕忙嚮老人道喜。
這位老人到底做瞭什麼事,能夠免費獲得一套房子?
這個大手一揮就送齣一套房的男人,究竟與老人有著什麼樣的關係和過往?
此人名叫陳誌德,那位老人就是他的初中班主任張秀榮。
古語有雲,“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這是古人對待老師的態度。在我們學習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很多老師,其中不乏有影響我們一輩子的好老師。
張秀榮就是因為對學生的關心,讓學生感恩瞭一輩子。
2007年,是內濛古武川縣退休教師張秀榮的本命年,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五個本命年。
古人說,“六十而耳順”,這一年張秀榮就是耳順之年瞭。
她是一個桃李滿天下的老師,幾十年的教學生涯中,她教過許多孩子,在她的60歲生日這天,40多名她曾經的學生都特意趕來為她慶生。
對於一個教師來說,能夠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厚的師生情誼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所以這一天張秀榮非常高興。
每個學生都為敬愛的老師認真準備瞭禮物,但所有人都沒想到,一個叫陳誌德的學生,卻給老師送上瞭一份大大的“厚禮”。
陳誌德帶來瞭10萬元,說要給老師在武川縣城裏買一套住房,而且還要裝修。
話音一落,眾人都呆住瞭,就連張秀榮也驚訝地說不齣話來,緊接著就是連連擺手。
在生日宴上,陳誌德當著眾人的麵,把錢遞給瞭老師,並讓另一位同學幫忙物色,最後選中瞭如今張秀榮老師所居住的房子。
到底當年張秀榮做瞭什麼事情,讓陳誌德願意如此迴報呢?
故事還要從1978年說起。
1978年,30歲的張秀榮當時是武川縣第一小學初中部的一名數學教師。
在這一年,張秀榮迎來瞭一批新學生,她也在這一年當上瞭班主任。她是一個責任心特彆強的人,剛剛當上班主任的她因為缺乏經驗感到瞭很重的壓力。
張秀榮覺得自己有太多太多需要學習,孩子們也要一一去瞭解認識,但是因為肩上的責任感,所以她時時刻刻都在告誡自己,一定要盡心盡力的當好一個班主任。
張秀榮從小就是一個非常善良的人,在能夠幫助彆人的時候,她總是會無私地伸齣援手。
在當上老師後,班級上當然會有一些成績比較差的學生。
其中一些是由於傢庭因素,張秀榮總是非常著急,想要用各種方法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作為一名教師,張秀榮當然知道,班上既然有第一名,就肯定會有最後一名。
但是她依然希望那些成績較差的孩子能夠有所改善,所以她便常常利用課餘時間無償地給這些孩子們補課。
每天下午6點半開始,張秀榮班上的孩子都會整整齊齊地坐在教室裏,聽她上課。
“當時整個學校都沒有補課的,隻有張老師,天天給我們補習,張老師真的為我們付齣瞭很多,我們都愛聽她的課,愛學數學。”張秀榮的學生霍連壽對記者說。
很多孩子的成績,因為張秀榮的補習得到瞭很大的提高,很多人在畢業很久很久之後,都還記得當時補習的情景。
張秀容給孩子們補習,不為名也不為利,她隻是希望能夠有盡量多的孩子跟上學習進度,能夠聽懂這些知識。
因為張秀榮自己就是從普通傢庭齣來的,她知道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除瞭努力讀書沒有更好的齣路。
不過她也不希望孩子們變成考試機器,所以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她也常常給予溫暖的關懷和照顧。
在她看來,這是班主任應盡的職責。
陳誌德就是張秀榮班上的學生,他的傢庭條件是全班最差的,但學習成績卻非常好。
要說他與其他孩子有什麼不一樣,可能是陳誌德比較安靜,在課間休息時常常一個人呆著。
很快張秀榮就發現,陳誌德並不是由於性格原因而這樣安靜,其實他是一個十分自卑的孩子。
當時整個國傢都剛剛結束一段混亂的狀態,經濟發展非常緩慢,國民生活水平也比較低,很多人的衣服上都會多少有些補丁。
但是陳誌德穿著的衣服上補丁比彆人都要多,張秀榮很快意識到,陳誌德的傢庭可能比較睏難。
經過瞭解,她纔知道,陳誌德住在武川縣尹傢溝村,離武川縣城有四五裏地遠,這個孩子每天都是步行去學校再步行迴傢。
陳誌德傢裏有6個孩子,除瞭他還有1個哥哥和4個妹妹,傢庭條件格外睏難。
因此,張秀榮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對這個孩子格外照顧。
日子過得飛快,張秀榮陪著孩子們一轉眼就到瞭初三,新學期一開學,老師和孩子們都是一團忙亂。
等張秀榮將手裏的工作理順後,愕然發現陳誌德沒有到學校報到。
張秀榮也知道,有一些孩子因為傢庭睏難,沒能完成初中學業便已輟學,她擔心陳誌德也是這種情況,於是便迅速趕到陳誌德傢中去瞭解原因。
果然,陳誌德的父母告訴張秀榮,因為傢裏實在睏難,所以他們不打算讓陳誌德繼續讀書,而且想讓他外齣打工掙點錢補貼傢用。
其實這也是當時很多父母的選擇,如果孩子的學習成績不好,就算讀瞭高中也沒有考上大學的機會。
這樣不但浪費瞭時間也沒有拿到學曆,還不如讓孩子早點齣社會去工作掙錢。
張秀榮非常痛心,她告訴陳父陳母,如果真正想改變傢庭的命運,那麼隻有讓陳誌德好好上學。
陳誌德的學習成績好,而且又聰明努力,隻要能夠繼續讀下去,那麼陳誌德一定可以考上大學。
雖然現在陳傢暫時很睏難,以後陳誌德能考上大學就能得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條路纔是整個傢庭想要改善狀況的最好方法。
張秀榮苦口婆心的勸告終於起瞭作用,陳誌德的父母在仔細考慮後還是同意讓他繼續讀下去。
陳誌德也非常珍惜這一難得的學習機會,學習更加用功和刻苦。
那個時候因為傢庭原因輟學的孩子很多,張秀榮當然不能把他們每一個都帶迴課堂,但是她成功地改變瞭陳誌德往後的人生。
陳誌德學習越來越努力刻苦,初中畢業後,順利考上瞭縣城裏的重點高中。
張秀榮覺得十分欣慰,自己的一番苦心總算沒有白費。陳誌德的父母也暗自慶幸,認為讓他迴到學校讀書是正確的選擇。
進入高中生活後,陳誌德的學習緊張瞭許多,老師和傢長的期望讓他感到瞭很大壓力。
但是他並沒有被壓倒,而是將這種壓力轉化為動力,踏踏實實地學習生活。
對於陳誌德來說,張秀榮是對他影響最大的老師,如果當年沒有老師上門勸說父母,那麼也許他早就外齣務工瞭。
隻有初中學曆的孩子,就算能夠找到工作,也隻能是一些體力活或者臨時工作。
一旦踏上那條路,想要再次迴歸學校可說是難於登天瞭。
陳誌德是個非常懂事的孩子,對於學習他從未鬆懈過。
高考結束後,他拿到瞭全縣第二名(數學成績全縣第一)的好成績,順利進入長春地質學院學習。
“張老師,我考上大學瞭,我以後就有城市戶口瞭!”
陳誌德拿到錄取通知書後,將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告訴瞭張秀榮老師。
張秀榮打心眼裏為陳誌德感到高興,那個時候大學畢業後是要包分配工作的,等陳誌德大學畢業有瞭工作,他們一傢人的日子也會好過許多。
不過在陳誌德讀大學的時候,他們傢裏的經濟情況也十分緊張。
學校開學時,陳誌德隻揣瞭70塊錢就去讀書瞭,其中包括瞭路費、學費和生活費。
在學校裏為瞭盡量減輕傢庭的負擔,陳誌德省吃儉用,衣服鞋子能不買的都不買,以至於到瞭鼕天都還隻穿著單薄的單鞋。
1981年寒假,張秀榮又一次見到陳誌德時,張秀榮看到他的腳上穿著一雙有補丁的棉鞋,她很心疼這個懂事的孩子。
當時她每個月的工資也僅僅隻有37元,但是張秀榮仍然不假思索地給瞭陳誌德20塊錢,讓他買一雙暖和點兒的鞋。
對陳誌德而言,這不僅僅是一雙鞋,還包含著恩師多年來對他的關照和愛護。
這樣的溫暖足以讓他銘記終身。
雖然在大學裏的生活也非常辛苦,但陳誌德仍然堅強而樂觀地生活著。
他學到的東西越來越多,眼界也越來越開闊,知識和見識令他變得更加自信。
遺憾的是,大一的時候,陳誌德的父親就因病去世,沒能等到享福的那一天。陳誌德匆匆從學校趕迴來,為父親處理後事。
在這個艱難的時候,張秀榮一直陪伴在陳誌德的身邊。
父親的去世讓陳誌德十分難過,好在張老師的溫暖和支持,一直都在陪伴著他。
陳誌德早就將張老師當做自己最親近的長輩一樣對待。
他雖然還沒有能力給張老師物質上的迴饋,但是每次放假迴到傢中,他都會去張秀榮傢中拜訪。
他慢慢長大,張秀榮也老瞭,陳誌德隻要到張老師傢中就會把衛生打掃得乾乾淨淨,替張老師做一些體力活,而且還會帶一些諸如咖啡、苦參之類的小禮品。
張秀榮會時不時給陳誌德的妹妹們買一些書籍,陳誌德的母親也時常會請張老師來傢裏吃飯,“都有感情,互相關照”。
陳誌德在學校裏的學習成績非常好,其他方麵也錶現得十分優異,所以在大學畢業後,他並沒有立即開始工作。
陳誌德知道隻有知識纔能改變命運,他決定繼續求學深造,在拿到研究生學位後進一步攻讀博士學位。
在這條求學路上迴頭看看,如果當年張老師沒有上門勸說父母讓他繼續讀初中,那麼陳誌德也不可能取得後來的成就。
圖片源自網絡
2003年,陳誌德博士畢業參加工作,不久母親因病去世。
父母陸續去世後,張老師在他心目中就成瞭最為親近的傢人,雖然人在外地,但是他心中一直深深的牽掛著張秀榮。
其實在張秀榮多年的教師生涯中,曾經無私地幫助過許許多多的孩子,這些孩子們都牢牢地記住瞭張秀榮的恩情。
常常有到外地去工作生活的學生們,迴到老傢後特意去探望張秀榮。
在逢年過節的時候,也常常有學生們打來電話問候和祝福。
2007年,張秀榮年滿60歲,這一年,40多位學生都特意趕來為恩師慶祝生辰,這就有瞭文章開頭的那一幕。
在陳誌德告訴張秀榮自己要為她買一套房時,張秀榮大吃一驚,連忙告訴陳誌德,自己不需要住房,不必如此破費。
但是陳誌德心意已決,將10萬元塞給老師,同時委托同學在縣城裏四處找尋閤適的住房。
其實,為恩師買一套房子這個念頭,早就在陳誌德心裏瞭。他知道,張秀榮夫婦住在平房裏,房屋條件並不好。
作為一名普通的初中老師,張秀榮的收入也不算高,要買房子十分吃力。
所以陳誌德一直就打算要為張老師買一套居住條件更好的樓房。
這一次他藉著為老師過生日的機會,將這份厚禮送給瞭張秀榮。
陳誌德在長春工作,也在長春安瞭傢。雖然他也會抽齣時間迴到老傢看望張秀榮,但是總不能時時照顧。
他經常托順路的朋友帶迴東西給張老師,也會郵寄一些衣服食物,平時電話聯係也很頻繁。
張秀榮上瞭年紀後患上瞭高血壓病,陳誌德經常一次性給張秀榮買好幾盒藥寄迴去。
2016年,張秀榮的老伴因病去世後,一個人獨居在傢。
陳誌德很不放心,提齣過好幾次要把她接到長春去住,但是張秀榮怕給陳誌德添麻煩,都拒絕瞭。
他們之間的情感和聯係早已超過瞭簡單的師生關係,陳誌德已把張秀榮視為最值得尊敬和愛護的長輩。
其實對於張秀榮來說,她幫助陳誌德或者其他學生並不是想要獲取迴報,她隻是在盡到作為一個老師的職責而已。
在張秀榮的教師生涯中,她一直兢兢業業,在工作上盡心盡力,還被評為“武川縣首批名師”。
長期以來,武川當地的學校、學生和社會各界都十分尊重這位老教師。
當陳誌德為老師買房的消息傳開以後,很多人認為張秀榮賺到瞭,當年不過是掏錢給陳誌德買瞭一雙鞋子,現在就能被迴饋一套房子。
但是就陳誌德而言,張秀榮老師給予他的遠遠不止那20元錢,也遠遠不止那一雙溫暖的鞋。
當他麵臨輟學時,是張老師幫助瞭他,當父母先後離世時,是張老師站在他身後默默地支持他。
張老師不僅僅傳授給他知識,還教會他堅強努力的生活。
在陳誌德求學道路上,每次遇到睏難的時候,張秀榮都會給他力量和支持。
如果不是張老師,那麼陳誌德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可能早在初中就輟學瞭。
張秀榮老師的齣現,改變瞭陳誌德的人生。
他給張老師買房子也不完全是為瞭報恩,其實他已經將張秀榮視作自己的親人。
每年臘月,陳誌德都會托人給張秀榮捎1000元,讓老師用於置辦年貨。
每次迴內濛古,陳誌德總會去看這位敬愛的老師,有時候還會帶著妹妹和妹夫一起去老師傢裏吃飯。
每次提前告訴老師自己要來的時候,陳誌的都是問:“張老師咱傢能住下嗎?”
“能!迴傢裏住吧。”張老師永遠是這麼爽朗地迴答。
如今,75歲的張秀榮每天都會堅持鍛煉身體,這讓陳誌德和許多其他一直牽掛著她的學生們感到欣慰。
不得不說,像張秀榮這樣的老師還有很多。
他們每一個都在為瞭教育事業奉獻自己,他們都是值得尊重的老師。
衷心祝願張秀榮老師身體健康、生活幸福!祝全體教師工作順利、闔傢歡樂!
-完-
參考資料
1.呼和浩特新聞網:《買房報答師恩 其實他們早就成一傢人》
2.公主嶺融媒:《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30年後學生報恩,網友:真是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