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7/2022, 4:49:00 PM
隆裕:我把你當老公,你卻把我當姐姐
光緒十五年正月,已經十九歲的光緒的大婚姍姍來遲。太和殿內一片忙碌:有搭綢緞的、有貼門聯的,還有站那兒看高低的,也有拉彩架鋪紅毯的。紅毯一直從前清門綿延到坤寜宮,兩列彩燈三百對,路燈三百對,照的整個紫禁城一片紅紅火火,人置身於其中猶如在天庭逛王母娘娘的蟠桃會一般。
這些都是前些日子準備好瞭。大婚那天,大太監李蓮英忙壞瞭,他先是奏請皇後梳妝打扮,然後再一溜小跑到鳳輿中放一柄金如意,然後默默等待著皇後的到來,接著等著皇後上轎後,還要跑過去報信,這一通下來把李蓮英纍的不輕,等皇後來到瞭大清門後,他纔算是長舒一口氣,剩下的是福晉和禮部那幫人乾的活瞭,畢竟這是皇傢人的事,老佛爺也不參與,我瞎忙活啥,想到這些,不等皇帝的迎娶大禮結束,便一溜煙嚮西太後打小報告去瞭。
光緒一肚子不高興,勉強忍著行完閤巹禮(交杯酒)之後,按照咱老百姓的習俗該住進洞房瞭。大清皇傢是滿族人,信奉的是薩滿教,還要按照滿族的禮儀去神堂拜謁列祖列宗,轉瞭一大圈纔迴到洞房。
這一夜特彆難熬,洞房花燭夜,卻不是和自己心愛的女人在一起。皇帝心猿意馬,三月前選秀的往事曆曆在目:
十月初五,體元殿內,有八名西太後精心挑選的修女惴惴不安的等著,每個秀女都心如小鹿亂撞,決定命運的時刻到來瞭。慈禧太後和皇帝姍姍來遲,在太後的注視下,光緒要選擇自己的皇後瞭。清朝選秀有個習俗:凡是皇後中選,即授予如意一柄,妃子中選,則給予紅綉花荷包一對。
因此皇帝拿著如意,把這些秀女看瞭又看,站在C位的秀女一種說不上來的醜是候補知府桂祥的女兒葉赫那拉?靜芬(二十一歲,一說二十二歲),其他的是侍郎長敘的兩個女兒他塔喇氏(十五歲、十三歲),江西巡撫德馨傢的兩個女兒富察氏(十七歲、十八歲),一等侍衛佛佑(值得注意慈禧的弟弟桂祥小名也叫佛佑)之女葉赫那拉氏(十三歲),員外郎風秀之女富察氏(十四歲),副使誌顔之女費莫氏(十九歲)。【有史料記載是五人,也有八人,也有二十人,筆者認為選秀分幾次選的,也有可能是太監把佛佑(桂祥小名)和桂祥當成兩個人瞭,桂祥很可能是候補知府加一等侍衛銜】
我們以為的選秀
德馨傢的女兒粉麵含春,氣若幽蘭,與其他秀女在一起猶如鶴立雞群,她們與光緒年紀相仿,怎能不吸引光緒皇帝。此時的皇帝剛剛親政不就,正躊躇滿懷,便嚮富察氏走去,富察姐妹心若靈犀,伸齣雙手要接住象徵著皇後權利的玉如意,太後一聲嗬斥,驚醒瞭皇帝的選後夢!
實際上的選秀
皇帝如初夢醒把如意遞給瞭葉赫那拉氏即以後的隆裕皇後,剛要把荷包遞給富察姐妹,太後又一聲嗬斥把皇帝叫瞭迴來,直接命令旁邊的固倫公主把荷包遞給瞭最小的他塔喇氏姐妹。慈禧一抬頭又看見瞭鳳秀之女也在秀女之中,倏地勾起瞭傷心的記憶,原來風秀的大女兒嫁給瞭同治帝,被封為慧妃,慈禧很是喜歡一直想把他抬為皇後,奈何慈安太後不同意,隻好作罷,此時見到瞭富察氏的小女兒,便獨自做主把荷包賞給瞭她。至於富察姐妹正史全無記載,野史記載說慈禧大怒把富察姐妹連夜賜給瞭內務府一小吏。
迴過頭來,在坤寜宮內的光緒對著靜芬說:“姐姐,我永遠敬重你,可是你知道我有多難嗎。”光緒說的是真心話,他們兩人中光緒是慈禧的外甥,靜芬是慈禧的侄女,慈禧讓自己的侄女監視自己的外甥。大婚的不如意其實就意味著光緒帝仍然是個傀儡皇帝,事情發展的有點糟糕,剛親政幾天,老師翁同��便對他說所有大臣參奏的一切事件,先請懿旨,再於皇帝前奏聞――他是個十足的木偶,而他還要每天跑到頤和園裏養老的慈禧跟前問安,每天復讀機似的:兒臣給皇爸爸(慈禧)請安。
慈禧復原像
這一夜,夫妻二人都想著各自的心事,“同床異夢”再也找不到如此閤適的成語瞭,老祖先發明的成語都是經過韆錘百煉的,經得起推敲。隆裕皇後靜芬二十多歲瞭纔齣嫁,這在清朝是不正常的,她從十多歲就被告知是要嫁給皇帝的人,自己的姑姑多次嚮她說過。從此她的心裏沒有動情過第二個人哪怕一點點,可是等呀等就不見皇帝結婚的消息,從光緒十二年一直等到十六年,每一天都是在盼望著,盼望著。而今洞房花燭夜,盼來的卻是這句話,雖然她從父親口中知道是姑姑一直在推遲愛新覺羅・載��(光緒)的婚事,因為皇帝大婚後按照規矩姑姑就要歸政於他瞭,這一切一切都是姑姑造成的,可是皇帝卻說齣這樣的話語,哭瞭很久很久她不知道該怨誰。
曆史上雖然隆裕是太後的侄女,但是她們的關係並不融洽,太後反而更喜歡榮壽固倫公主,雖然慈禧忌憚榮壽她爹恭親王奕�D。隆裕長得不漂亮,準確來說是醜,有清末老太監的迴憶錄裏記載隆裕皇後麵色枯黃,牙齒微齙,瘦高而乾枯,因為高得不好意思,經常扭歪著身子看著像個駝背的老婦,一點都沒有皇後的氣質,但是隆裕對身邊的人還不錯。
隆裕復原像(網絡)
珍妃復原像(網絡)
珍妃:我把你當哥哥,你卻與我談起戀愛
今夜不眠的不止一人,在永和宮的瑾嬪和景仁宮的珍嬪(此時未升為妃)同樣是各懷心事,瑾嬪木訥,不善言語,咱們不提。卻說珍嬪此時隻有十四歲,卻生性乖巧,天生活潑與姐姐瑾嬪和皇後性格完全不一樣,凝脂點漆,明眸善睞,眼裏透著一股清純的氣息浸人心脾。光緒帝與珍嬪說上幾句,一切煩惱煙消雲散,光緒與皇後大婚後卻與珍嬪如膠似漆,勞燕雙飛,連自己的親姐姐瑾嬪就妒忌的站在隆裕皇後的一條綫上,輪番嚮太後告狀。
這一切都無濟於事,珍嬪憑實力取勝,太後也很喜歡活潑的珍嬪,不太喜歡換自己的侄女隆裕,在隆裕又打小報告後,晚上慈禧在儲秀宮召集光緒和他的三個媳婦進行調和。她給三個皇妃講起瞭故事:
先帝爺在的時候,一次我們走在宮中經過螽斯門時,先帝問我知道此門的來曆嗎。我們婦道人傢哪知道這麼多。先帝說螽斯門是前朝嘉靖帝是改的名,當時嘉靖並不是前朝皇帝的兒子,而是他的堂弟。因為明武宗硃厚照荒誕不經,行為怪異,不成體統一生沒有子嗣。嘉靖帝就建造瞭“螽斯門”、“麟趾門”,螽斯門提醒皇帝不要忘瞭要讓自己以子嗣之事為重,多子多福,麟趾門提醒皇子們要知書達理。你們誰知道螽斯齣自哪裏嗎?
走在門下可曾想過它的故事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珍嬪脫口而齣,珍嬪、瑾嬪曾跟著翰林院編修文廷式學習四書五經。
“對,先帝說螽斯就是就是蟈蟈,諧音是子孫眾多的意思,古人原先就感慨這大蟈蟈特彆都能受氣,乾隆爺有感於此,把螽斯門、麟趾門對麵的大門以他的兩個蟈蟈名字‘百代’、‘韆嬰’命名。”慈禧說著抹瞭幾滴淚,她想起瞭自己的孩子走瞭硃厚照的路,同時她也從珍嬪身上看到自己以前的影子。
隻有皇後纔能從大清門,慈禧與珍妃都不是大清門進宮的人
從儲秀宮齣來,大傢各有所思,皇後以為太後教自己要能受氣;瑾妃認為是太後在提醒皇帝雨露均沾,自己的妹妹這麼長時間沒動靜,該挪挪窩瞭;光緒認為太後是在提醒自己要珍惜身體,不要學習硃厚照;唯獨珍嬪隻有十多歲,覺得自己得到太後的誇奬,越發放肆瞭。
珍嬪的父親長敘是從二品的戶部右侍郎,在她四歲那年他父親嫁他的二姐時,因為日子選在瞭康熙的忌日瞭,遭到其他大臣彈劾而革職。為瞭避禍,她和四姐瑾嬪以及兩個哥哥去瞭廣州投奔他的二伯廣州將軍長善瞭。長善無子隻有兩個女兒,早早齣嫁瞭,珍妃可以說是在南方長大,接觸受瞭當時比較維新的思想。時至今日,仍然北方比較傳統,南方比較開放,孩子如果在北方上學,畢業以去國企、政府為優選,南方去企業的眾多,大傢以做生意為榮。當時的廣州老早的開放瞭海上貿易,非常繁華,風起日新月異,長善又非常寵愛這個古靈精怪的侄女,所以珍嬪性格活潑中略帶些霸道,對新興事物接受的比較快。
廣州將軍衙門
後來光緒十二年珍瑾二姐妹隨著長善入京述職時迴到瞭京城,並參加瞭秀女選舉得以入宮。初入皇宮時,慈禧比較喜歡這個媳婦,讓當時的宮廷畫師繆嘉蕙教其書畫,繆嘉蕙是太後的代筆人,她的畫作常被慈禧署名後賞賜給近臣。可是珍嬪畢竟是少不更事,不知道隱忍不發,在晉升為妃子之後更加肆無忌憚,她似乎一直為把光緒當做老公,對於太後“螽斯”之事絲毫不在乎,並常常作齣一些驚人的舉動以至於逐漸地惹怒瞭慈禧及至後來丟瞭性命。
慈禧:我把你當兒媳,你卻當秘書,一個參與公司管理的秘書
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十八歲的珍嬪晉升為珍妃,珍妃進宮已經近五年瞭,光緒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給瞭他,光緒大婚後太後一度去瞭頤和園頤養天年,給瞭光緒莫大的權力,每日的政務讓光緒在養心殿一待就是一天,在這種無聊的時候,珍妃齣現瞭。她可以去養心殿伺候皇上的,太後對此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這是莫大的榮幸瞭――雖然慈禧垂簾聽政,但是大清不讓後宮乾整的。按照常理,珍妃應該朝嚮接班人的方嚮發展,至少也不應讓太後討厭,可是一時的權力讓人得意忘形,過早的成功往往埋下失敗的伏筆。高開低走,究其原因如下:
一,不懂政治生態,不按領導意識形態走。雖然慈禧“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頤和,何日幸圓明園”亂花錢,不代錶下屬可以這樣,至少不能過於錶露。可是珍妃讓光緒給他打造“珍珠披肩”,被隆裕告到太後那兒,說他花費瞭內務府多少多少的珍珠打造的。慈禧一查是真事,立即訓斥瞭珍妃,國庫空虛,領導崇尚節儉,理應跟上形勢,至少要喊喊口號。珍妃經常擺弄些西洋玩意兒,她自己在南方生活過沒有感覺是什麼,但是要考慮到這是北方,是內宮,領導不喜歡這些,她卻偏偏好這口,不知道公司的企業文化與領導的愛好息息相關。
慈禧也喜歡珍珠披肩
真的好有氣質,如此高調,讓皇後看見瞭該作何感想
二,過分張揚,當起瞭白蓮花。過些日子,因為此時皇後和瑾妃隨著太後在頤和園居住,留下瞭兩口子卿卿我我,叫起瞭堂會請瞭戲班子開專場。按理說太後也喜歡去暢春園聽戲,這也無可厚非,自己非要私人接待這些戲子,難免留人口舌,還委托光緒讓內務府製作同樣的戲服,玩起瞭cosplay,把以前珍珠披肩的事忘得一乾二淨,雖然搞得光緒心猿意馬,欲罷不能,但是惹怒瞭實際當傢人,被皇後收買的太監惡人告狀偷養漢子,終被“褫衣廷杖”。
三,不左右逢源,未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珍妃仗著皇帝的寵愛未能和頂頭上司隆裕皇後相處融洽,更讓人費解的是,擁有良好人脈的瑾妃是珍妃的親姐姐,關鍵時候胳膊肘外拐並不與珍嬪一心,可見她人緣多差。在清朝末期,太監雖不像明朝那樣乾涉政務,但是流言蜚語能淹死人,過去沒有手機,沒有電腦,報紙也不曾流行,慈禧獲取消息全靠身邊人的一張嘴,如果國傢大事有榮祿這種人給透個信拿個主意的,那麼宮裏的事呢?全靠宮女和太監上嘴唇碰下嘴唇,黑的能說成白的,過失能說成功勞。珍妃競全不把他們放在眼裏,這一點遠遠比不上隆裕和瑾妃,當時的太監有野史記載,當時外放的總督要想見一下慈禧太後,還要給太監不小的賞錢,而珍妃竟然跑去告狀說太監不檢點亂收私錢,把太後身邊的宮女太監得罪瞭一遭,這些人最擅長添油加醋,痛打落水狗,尤其是妃子不得勢的時候。
四,另起爐竈,私自經營公司,業務觸碰瞭本公司最核心的利益。清末,國庫空虛,領導人手下都沒有私房錢,誰傢沒有點犄角旮旯需要花錢。為瞭過得順暢,太後對跑官買官的來者不拒,她自然不能直接齣麵,這些都是李蓮英一手操辦的,珍妃也夥同自己的手下幾個太監“賣官鬻爵”觸碰瞭太後的核心利益。不僅如此,“東邊道�]良進賄,事覺;李蓮英又於宮中搜得文廷式書,內多指斥之辭”,“祖宗傢法壞之亦自有壞之在先者,妾何敢爾。此太後之教也”,意思是我跑官買官破壞傢法不是第一個,是跟太後學的。這些野史的記載我認為是有一定事實根據的。舉個例子上文中提到的“�]良”即為清史稿總編撰趙爾巽的錶侄,他在民國時擔任清史館的協編,除非腦袋被門夾瞭,不可能把他進賄的事寫進來的吧,二十四史裏並無清史,因為清史現在還沒定稿,清朝的遺老遺少寫的東西並非憑空杜撰。
珍妃最後被打入冷宮以至於投井而死,雖有其性格原因,更重要的她沒有一兒半女,若有個孩子哪怕是女兒,筆者斷言中國的命運雖不能改寫,珍妃與光緒的命運必將改寫。諾大的紫禁城二十年來沒有添過一位新丁,難免讓老百姓議論大清國運不昌盛,有滅亡之相,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婆瞭何嘗不想含飴弄孫。細品之下,一位妙女嫁入豪門,十年未曾生育,卻驕橫跋扈,未能傳宗接代卻在傢族企業裏指手畫腳,積極參與奪權,極細恐懼。
結語:清朝初期,順治帝的皇後為多爾袞所指定,順治不喜歡,孝莊皇後支持順治把他廢掉,更換皇後又差點被順治廢掉,後來孝莊支持皇帝愛妃董鄂妃火速提拔為皇貴妃,要不是董鄂妃死的早恐怕早晚是皇後。對比之下,慈禧的做派無疑打擊瞭光緒的自尊,我們的男主角“霸道總裁”姍姍來遲,其並不像大傢印象中的懦弱無能,要不然何至於招來殺身之禍,我們下篇《落日照瀛台》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