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1:08:06 AM
中國曆史上的“仁宗”有好幾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一任“仁宗”――北宋的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趙禎。宋仁宗13歲即位,53歲駕崩,享位41年。從他當政的所作所為來看,他也真當得起一個“仁”的稱號。
“仁”,可以說是中國儒傢學派道德規範的最高原則。
孔子思想體係的理論核心就是 “仁”,其最初含義是指人與人的一種親善關係,孔子將其定義為“愛人”,稱能推行恭、寬、信、敏、惠這五種美德者即為“仁”。
宋仁宗將“仁政愛人”推上瞭一個極緻, 為後世帝王樹瞭一個榜樣、立瞭一根標杆。
宋朝之後的幾個王朝,也都齣現瞭被冠以“仁宗”的皇帝:元朝的“元仁宗”孛兒隻斤 ? 愛育黎拔力八達,明朝的“明仁宗”硃高熾;清朝的“清仁宗”愛新覺羅?�J琰。 這三個仁宗皇帝中,做得最好、處事風格最接近宋仁宗的,應該是明仁宗硃高熾。
硃高熾的在位時間是所有“仁宗”皇帝中最短的,隻有十個月, 但這並不妨礙到他成為一代英主。
《明史》對硃高熾的評價是: 在位時間不足一年,用人行政,善不勝書。 假使老天能讓他多活幾年,涵濡休養,德化興盛,絕對可以與漢朝“文景”之治相媲美。
說起來,硃高熾的“仁”,似乎是與生俱來的。
硃高熾的父親是明成祖硃棣,母親是明朝開國第一大將徐達之女徐氏。
按理說,父親是武功赫赫、能徵慣戰的剽悍帝王,母親又是將門之女,硃高熾多少會遺傳上一些尚武的因素。
硃高熾在兒童時代,除瞭接受正統的儒傢學術教育外,也按父親的要求練習武術和箭術,《明史》記:“稍長習射,發無不中”,箭術是很高明的。
但硃高熾生性端重沉靜,對武學沒什麼興趣,隻專心緻誌於經籍和文學。
明太祖硃元璋的眾多兒子中,統兵能力最齣色的是燕王硃棣。
明太祖由此對燕王幾個兒子的統兵能力特彆感興趣。
洪武二十八年,硃高熾被冊為燕世子, 明太祖讓他和秦、晉、周等另外三個世子在某天清晨一起去檢閱軍隊。
硃高熾迴來得很遲。明太祖非常奇怪,問其原因。
硃高熾迴答說, 清晨太冷,我讓士兵們吃完早飯後再檢閱,所以迴遲瞭。
明太祖是個飽經戰火、無數次從死人堆裏爬齣來的開國皇帝,對士兵很有感情,聽到這句話,一下子就被感動到瞭。
真是個好孩子! 明太祖對這個溫和、沉靜的少年好感陡生。
沒過幾天,明太祖有意要考察這個少年的處政能力,讓他分閱奏章。
硃高熾慧眼獨具,很快就從中挑選齣瞭那些有關軍民利弊的奏章來進行錶述。 明太祖聽得頻頻聽頭。
明太祖有留意到,凡是奏章上的文字錯誤,硃高熾都有意迴避不作奏述。就不客氣地指齣來,問:“這些地方明顯有錯誤,你是不是疏忽瞭?”
硃高熾臉色平靜,如實迴答說:“沒有疏忽, 隻是覺得小過失不足以驚動皇上。”
明太祖滿意地笑瞭,又問:“堯、湯時,水、旱災頻繁,百姓依賴什麼生存?”
硃高熾想也不想,迴答說: “依靠聖人有撫恤百姓的政策。”
明太祖喜形於色地說: “這孩子有做聖人的潛質啊。”
硃高熾有做聖人的潛質、有善心,、懂得施行仁政的道理,但並不代錶他毫無武略。
硃棣起兵靖難,硃高熾留守北京。
建文帝的大將李景隆一度領五十萬大軍殺到瞭北京城下。
形勢危急,硃高熾並不慌亂,迅速組織起城內僅餘一萬多人的軍隊, 以堅忍不拔之誌阻擋住瞭李景隆的進攻,保住瞭北京城。
這場北京城保衛戰對靖難局勢的走嚮有決定性的意義, 該戰也是硃高熾在武略錶現上最光輝的一筆。
硃棣即帝位後,有很多時間都花在北徵上,朝中政務主要由硃高熾打理。 硃高熾也不負聖望,把朝政處理得井井有條。
此外,硃高熾也藉此機會來推行自己政策, 為自己後來的即位打下瞭良好的基礎
從某個角度上說,硃高熾享位時間雖然不長,但當政時間卻也不短。
而當硃高熾終於登上帝位,他便雷厲風行地開始瞭一係列改革,力圖糾正永樂時期司法的弊病,赦免瞭建文帝舊臣和永樂時遭連坐流放邊境的官員傢屬,並允許他們返迴原處, 又平反冤獄,使得許多冤案得以昭雪。
硃高熾認為,很多被判死刑的人可能是捏造的罪名的受害者。由此,他命令內閣會同司法官員務必復查每一個判定有死刑的案件。他還頒布一份詔令,告誡司法當局,所有刑罰都要根據法律判決,且在宣判前要復查對犯人的指控。此外, 又明確禁止對犯人濫用肉刑,並盡量避免株連犯人的親屬。
硃高熾對父親耗費巨大的種種計劃很不以為然,連接頒布瞭幾道詔令,取消皇帝徵用木材和金銀等商品的做法, 停止寶船下西洋, 停止皇傢的采辦珠寶等等。
硃高熾還積極選用賢臣,削汰冗官,將可有可無的官員被解職,派監察禦史到全國各地去調查官員的政績,並為官僚機構的任命尋求閤適的人選。
總之, 硃高熾處處以仁君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修明綱紀,愛民如子, 不斷下令減免賦稅,對於受災的地區無償給以賑濟,開放山澤,供農民漁獵。
硃高熾的做法,讓人民得到瞭充分的休養生息,為後來的“仁宣之治”打下瞭基礎。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二十九日。 硃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終年47歲。 廟號仁宗,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葬於十三陵獻陵。
值得一提的是, 十三陵中,獻陵的修建是最儉樸的。
硃高熾臨終前留遺詔稱:“朕既臨禦日淺,恩澤未浹於民,不忍重勞,山陵製度務從儉約。”這句話的大意是, 我做皇帝也沒幾天,沒給人民帶來什麼恩澤,不要為我的喪事加重人民的負擔 , 請一切從儉。
宣宗硃瞻基即位後,遵照瞭硃高熾遺詔,也秉承硃高熾的遺誌,把國傢治理得繁榮富強、蒸蒸日上。
後世史學傢因此評價明仁宗、宣宗父子說 “ 明有仁宣,猶如周有成康;漢有文景”。
明仁宗硃高熾,實乃當之無愧的一代仁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