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25年(明朝洪熙元年),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 硃高熾 在登基10個月後,猝然駕崩,讓整個王朝驚慌失措。張皇後連忙和楊士奇、楊榮、夏原吉、張輔等幾位核心的大臣秘議,該如何保證皇位平穩地過度。
最後,大傢通過協商,有三件事刻不容緩:
第一, 要最大範圍地封鎖消息,不能讓漢王硃高煦等人趁機作亂。
第二, 立即派心腹之人去南京,迎接正在快馬加鞭趕來的太子 硃瞻基 ,隻有硃瞻基順利繼位,纔能穩住大局。
第三, 從南京到北京,路程遙遠,在硃瞻基未到京城之前,需要找一個人來監國,代替皇帝執行皇權,但到底找誰監國,楊士奇等人也不好推薦。
關鍵時刻,張皇後顯示齣瞭自己的殺伐決斷,他立即推薦五皇子 硃瞻墡 臨時監國,獲得大傢首肯。
硃瞻墡是硃瞻基的同母弟,是張皇後的親兒子,排行第五,當時封為襄王,隻不過由於剛滿18歲,硃高熾疼愛這個兒子,所以讓他住在京城,暫時沒有去封地就藩。
接下來,明朝就齣現瞭比較奇葩的一幕,皇太子硃瞻基此前被父親任命為監國,此時正從南京在迴京的路上,而在北京城,硃瞻墡又被任命為監國。 明朝竟然齣現一南一北兩個監國,在大一統的王朝中,這種情況實屬罕見。
在明朝,硃瞻墡被稱為“明朝最牛皇叔”,他曆經7朝,3次和皇位擦肩而過,最終成為明朝藩王的楷模,享受藩王最高禮遇。
本文筆者和大傢分享硃瞻墡,撥開復雜的曆史背景,希望大傢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藩王。
一、皇後嫡子排行第五
明朝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燕王硃棣之長子硃高熾年滿18歲,硃元璋下旨,封硃高熾為燕王世子。雖然硃棣並不喜歡他這個長子,但硃元璋一直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堅決執行者,所以,燕王世子的人選,從一開始就注定是硃高熾瞭。
根據《明史·捲八·仁宗本紀》記載,硃高熾自幼在南京讀書,硃元璋一直很喜歡硃高熾。所以,洪武二十八年,硃元璋不僅封硃高熾為燕王世子,還給硃高熾賜婚,把指揮使 張麒 之女張氏封為燕王世子妃。
《明史·張麒傳》記載:
洪武二十年以女為燕世子妃,授兵馬副指揮。
在明朝初年,張麒的地位並不算顯赫,他的弟弟張麟是硃元璋的女婿(娶硃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
硃元璋肯定沒有想到,他給硃高熾娶的這位妻子張氏,會成為後來的誠孝昭皇後,她曆經六朝,成為明朝曆史上舉足輕重的女子。
洪武二十八年,硃高熾和張氏完婚,張氏的齣身並不高,他嫁入燕王府後,對硃高熾非常敬重,夫妻二人關係極好。不僅如此,張氏也是一位優秀的兒媳婦。《明史·誠孝昭皇後傳》中記載:
操婦道至謹,雅得成祖及仁孝皇後歡。
即,張氏性格溫順,侍奉公婆,硃棣和徐氏(硃棣之妻、徐達之女)對這個兒媳非常滿意。
洪武三十一年二月,當時硃元璋已經臥病在床,張氏為硃高熾生下長子硃瞻基。據《明史·宣宗本紀》記載,硃瞻基齣生的時候,硃棣正好做瞭一個夢,夢到硃元璋送給他一個大圭,大圭乃古代祭祀重器,代錶著皇權。所以,硃棣一直對硃瞻基非常偏愛。靖難之役後,硃高熾能被立為太子,硃瞻基為其父加分不少。
硃瞻基生在瞭靖難之役之前,又深得祖父硃棣喜愛,他的兩個弟弟就沒有這樣的機會瞭。永樂三年,張氏生下第二子,取名硃瞻墉;第二年,張氏又生下第三子,取名硃瞻墡。
在史書中,硃瞻墉比較平庸,而硃瞻墡雖然比不上大哥硃瞻基,卻比三哥硃瞻墉齣彩的多。《明史·諸王傳》:
襄憲王瞻墡,仁宗第五子,永樂二十二年封。莊警有令譽。
這裏有一句“ 莊警有令譽 ”,說明硃瞻墡從小機靈端莊,很得眾人贊譽。
雖然不是長子,但身為皇後嫡子,又深受父母喜愛的硃瞻墡,注定要為明朝承擔更多的責任。 因為接下來,硃瞻墡將見證大明朝多個風雨時刻。
二、當皇子的日子太短
在永樂一朝,硃高熾一直過得戰戰兢兢,他被立為皇太子。硃高熾以太子身份監國多年,為瞭不引起父親的猜忌,他在朝中從來不敢拉攏大臣。即使這樣,二弟硃高煦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硃高熾的攻擊,硃高熾“太難瞭”。
在這種情況下,硃高熾要求自己的兒子們一定要謹言慎行,盡量不要給自己惹麻煩。所以,硃瞻墡在永樂朝長到瞭18歲,一直非常低調。
永樂二十二年,65歲的硃棣在第五次北徵濛古的途中,病逝在瞭榆木川。楊榮為瞭避免硃高煦奪權,命人將硃棣的遺體裝在密封的鉛罐中,假裝硃棣還活著。然後秘密派人進京通知硃高熾,硃高熾精心布局,派硃瞻基去草原迎接硃棣靈柩,然後控製瞭朝局。
永樂二十二年九月初七,硃高熾正式登基,是為明仁宗。他冊封妻子張氏為皇後,冊封長子硃瞻基為太子。同時,硃高熾把自己成年的兒子一一封王, 五皇子硃瞻墡被封為襄王 。或許齣於對硃瞻墡的疼愛,硃高熾並沒有讓硃瞻墡立即到襄陽就藩,反而把他暫時留在瞭京城。
對於硃瞻墡來說,做皇子比做皇孫要暢快的多,當時大哥硃瞻基的太子之位十分穩固,硃瞻墡安心做一個藩王即可。
然而,讓硃瞻墡沒想到的是,他做皇子的時間實在太短暫瞭,很快就成瞭皇弟。
洪熙元年四月初,硃高熾聽聞南京多次發生地震,派太子硃瞻基去南京監國。硃瞻基剛離開一個多月,到瞭五月二十八日,硃高熾患病,急忙派人去南京召硃瞻基迴朝,第二天,派去接硃瞻基的人剛離開京城沒多遠,硃高熾便駕崩瞭。
硃高熾的突然離去,讓整個明朝都猝不及防,所以,張皇後和楊士奇等人商量,一方麵派人迎接硃瞻基,另一方麵讓硃瞻墡監國。
根據楊士奇為夏原吉(謚號“忠靖”)寫的墓誌銘上記載:
仁宗賓天,夏忠靖公受顧命。時宣宗為皇太子,監國南京,中外洶洶,有漢庶人之憂。太後以公東宮舊輔,凡軍國事悉命公裁處。公密謀急迎駕還京。駕將至,群臣齣迎,太後密命公留佐襄王監國。
意思是,張皇後讓夏原吉輔佐襄王硃瞻墡監國,後來太子硃瞻基趕到京城,群臣都去迎接,張皇後可能齣於安全的考慮,並沒有讓夏原吉和硃瞻墡齣城相迎,而是讓夏原吉仍然輔佐硃瞻墡。
可見,硃瞻墡監國的時間,一直延續到硃瞻基迴到京城。此後,硃瞻基登基為帝,是為明宣宗,硃瞻墡的監國使命纔算正式結束。硃瞻墡從一個皇子,變成瞭皇弟。
其實,張皇後有三個兒子,除瞭皇長子硃瞻基、皇五子硃瞻墡外,皇三子硃瞻墉也是皇後嫡齣。明仁宗駕崩的時候,硃瞻墉也在京城,張皇後沒有讓皇三子監國,反而讓皇五子來擔當此任,也可以看齣硃瞻墡有過人之處。
三、我本無心嚮皇位
硃瞻基在位後,對這個五弟也十分信任。宣德元年,漢王硃高煦造反,硃瞻基在楊榮、張輔的建議下,決定禦駕親徵。這個時候,硃瞻墡又一次被大哥委以重任。《明史·宣宗本紀》記載:
己巳,親徵高煦,命鄭王瞻颭、襄王瞻墡居守,陽武侯薛祿、清平伯吳成將前鋒,大賚五軍將士。
意思是,明宣宗讓二弟硃瞻颭(明仁宗庶齣次子)、五弟硃瞻墡留下瞭監國。《明史·硃瞻颭傳》中說“瞻颭暴曆,數斃人杖下”,可見硃瞻颭為人比較殘暴,明宣宗讓硃瞻颭監國,或許因為硃瞻颭年長。但是,明宣宗拋開三弟不用,偏偏讓五弟和二弟一起監國,就能看齣他對五弟硃瞻墡另眼相看。
《明史》雲:
各處所奏機密重事啓知,遣人馳奏。如強盜、反獄等事不可緩者,即時啓知施行;及修治軍器之屬,急用諸物,公同會計……
意思是說,硃瞻颭和硃瞻墡監國,遇到機密的事情,會立即派人快馬加鞭請示硃瞻基。如果遇到強盜、反獄等實在太緊急的情況,就立即處置。因硃瞻基是禦駕親徵,作為監國,除瞭處理朝政外,還要供應前方的軍糧和武器等,二位監國都會和諸位大臣商量,妥善安排軍需供應。
後來,硃瞻基成功活捉硃高煦,大軍凱鏇,看到京城秩序井然,對二位弟弟誇贊不已。兩年後,也就是宣德三年,硃瞻基的長子、兩歲的硃祁鎮被立為太子,大臣們認為,既然國本已定,就應該讓諸位藩王離開京城,到封地就藩。硃瞻基纔改封弟弟硃瞻墡為“湘王”,就藩長沙,終宣德一朝,硃瞻墡再未迴到北京。
宣德十年,明宣宗硃瞻基駕崩,年僅38歲。太子硃祁鎮僅有9歲,當時有人認為,主少國疑,為瞭保證王朝的正常發展,特殊時期,應當采取“兄終弟及”的方式,讓湘王硃瞻墡登基為帝。
因為硃瞻墡是張太後的親兒子,大傢以訛傳訛,認為這是張太後的主意。一時間,人心思動,在明知有太子的情況下,很多“牆頭草”竟然不錶態擁立太子,而是等著張太後發話。
張太後聽聞後,急忙召集群臣到乾清宮,明確告訴大傢,硃祁鎮雖然年幼,但名分已定,自己絕對沒有扶持幼子登基的想法。這時,群臣纔集體擁立硃祁鎮。硃祁鎮登基,是為明英宗,張太後因此成瞭“太皇太後”。
且說當時硃瞻墡遠在長沙,一個月後,他纔聽到有人要擁立自己為帝的消息,硃瞻墡誠惶誠恐,趕緊上奏錶示自己無德無能,絕對不敢覬覦皇位。等他的奏摺送到京城,硃祁鎮早已登基。
到瞭第二年(正統元年),硃瞻墡突然被“挪”瞭地方。《明史·諸王傳》記載:
正統元年徙襄陽。
奇怪的是,正統元年,硃祁鎮的二叔硃瞻颭、三叔硃瞻墉、六叔硃瞻堈等都還在世 ,而被遷徙封地的皇叔,隻有兩人,一個是五叔硃瞻墡,一個是七叔硃瞻墺。七叔為何要遷封地,《明史》上給齣瞭具體原因:
英宗即位之十月,以韶多瘴癘,正統元年徙饒州。
硃瞻墺被封韶州,他身體又不好,他認為韶州“多瘴癘”,上書給明英宗,自請遷徙封地。後來明英宗纔給七叔遷到瞭饒州。反觀硃瞻墡呢,他從長沙遷到襄陽,則沒有給齣任何理由。
因此,筆者猜測,硃祁鎮當時雖然年幼,但輔政的“三楊”等人或許考慮到去年曾有人試圖擁立硃瞻墡為帝,為瞭以防萬一,不如將硃瞻墡的封地遷徙,這樣可以動搖他的根基。 因此,從此之後,硃瞻墡從“湘王”又被改迴瞭“襄王”。
這是硃瞻墡第一次和皇位擦肩而過,他本無心皇位,無奈有人考慮過他,他或許還因此受到遷怒。不得不說,以當時的形勢,如果他的母親張太後支持他的話,硃瞻墡還真有可能登基為帝。
四、接二連三的機會
明英宗硃祁鎮年少登基,當時有太皇太後和三楊輔佐,明朝還算政通人和。隨著太皇太後和三楊的去世,明英宗完全掌控瞭王權,他開始不那麼“乖”瞭。明英宗希望自己能像太祖、太宗那樣馳騁疆場,於是,宦官王振便慫恿他親徵瓦剌。
正統十四年,明英宗帶著大明朝的50萬精銳禦駕親徵,王振為瞭嚮傢鄉人顯擺自己的權勢,力勸明英宗繞道他傢鄉蔚州,不料,在這裏遭到瞭瓦剌人突襲,明朝50萬精銳和勛貴集團在此戰幾乎全軍覆沒,明英宗也因此成為瓦剌人的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
土木堡之變對明朝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轉摺點,明英宗也成瞭明朝唯一一個做過俘虜的帝王。明英宗被俘,讓明朝陷入極大的恐慌,當時明英宗的長子硃見深年僅兩歲,瓦剌人又以明英宗為要挾,訛詐明朝。於是,有人提齣,為瞭大明朝的國運著想,應該另立新君。這時,硃瞻墡又一次成瞭儲君人選。
《明史·諸王傳》記載:
英宗北狩,諸王中,瞻墡最長且賢,眾望頗屬。
這一次,可以說是硃瞻墡距離皇位最近的一次。侄子硃祁鎮被俘,硃祁鎮之子又隻有兩歲,國賴長君,因為硃瞻墡是先帝(硃瞻基)的胞弟,也是諸位藩王中“最長且賢”,在宗室中威望最高。所以,硃瞻墡的呼聲很高。
當時,太皇太後張氏已經去世,後宮中硃祁鎮之母孫太後最具話語權,孫太後雖然心疼親兒子,但也要為大明朝安危著想,在關鍵時刻,孫太後聽瞭大臣們的建議。《明史》雲:
太後命取襄國金符入宮,不果召。
孫太後派人取來襄王硃瞻墡的金符,然後派人召小叔子硃瞻墡入京。
孫太後已經派人去瞭襄陽,但幾乎同時,兵部侍郎於謙等人建議擁立硃祁鎮的庶弟、郕王硃祁鈺為帝。由於硃祁鈺當時就在京城,孫太後於是答應於謙的建議,硃祁鈺於是登基,是為明代宗。
硃祁鈺登基之後,打贏瞭北京保衛戰,讓明朝避免瞭一場“靖康之恥”。但由於相隔甚遠,硃瞻墡並不知道硃祁鈺已經登基,硃瞻墡在接到孫太後召他入京的詔書後,再一次推辭。《明史·諸王》記載:
瞻墡上書,請立皇長子,令郕王監國,募勇智士迎車駕。書至,景帝立數日矣。
硃瞻墡的意思是說,明英宗有兒子,還有弟弟,他這個叔叔突然來接盤,在禮法上說不過去。最好能扶持年幼的硃見深繼位,讓硃祁鈺來監國,然後派智勇之士,去救明英宗迴來。
等硃瞻墡的奏摺送到京城,硃祁鈺早已登基數日,北京保衛戰都要打響瞭。
硃祁鈺登基後,遙尊大哥硃祁鎮為太上皇,後來硃祁鎮歸來,硃祁鈺怕硃祁鎮會重奪皇位,下令將硃祁鎮幽禁在南宮之中。硃瞻墡聽說後,給硃祁鈺寫瞭一份奏摺,《明史·諸王傳》記載:
又上書景帝宜旦夕省膳問安,率群臣朔望見,無忘恭順。
硃瞻墡的意思是說:既然尊硃祁鎮為太上皇,硃祁鈺作為弟弟,每天要去個太上皇問安,率領群臣去朝見太上皇,不要忘瞭恭順。
不得不說,硃瞻墡的心腸還是比較厚道的。他當年做過明宣宗硃瞻基的弟弟,知道做弟弟的本分,因此勸硃祁鈺不要為難硃祁鎮。
硃祁鈺接到硃瞻墡的奏摺之後,十分不悅,但畢竟硃瞻墡是他的親叔叔,他下旨褒奬瞭硃瞻墡。
公平地說,明代宗硃祁鈺是一位好皇帝,但他一生做錯瞭兩件事:第一 ,他當上皇帝後,成瞭權力的奴隸,將哥哥囚禁起來。 第二 ,他登基時,孫太後曾有約定,硃見深的太子之位不能動,可硃祁鈺卻廢掉瞭侄子的太子之位,另立自己的兒子硃見濟為太子。
硃祁鈺想將皇位徹底留在自己一脈,可惜天不遂人願,他的兒子硃見濟僅僅當瞭一年的太子便夭摺瞭,導緻國本空懸。
景泰八年,硃祁鈺病重,因為無子,大臣們陷入恐慌。當時,明朝名臣、三元及第的左春坊大學士 商輅 建議重立硃見深為太子,被硃祁鈺否決。大傢見硃祁鈺無意將皇位留給硃見深一脈,便隻有另想辦法,例如,大學士王文就力勸硃祁鈺迎接皇叔硃瞻墡或者硃瞻墡之子來京繼承皇位。
這是硃瞻墡第三次和皇位擦肩而過,隻是,當時硃祁鈺病入膏肓,並沒有認同王文的建議。此時,硃瞻墡已經51歲,當瞭半輩子的藩王,即使硃祁鈺同意,估計硃瞻墡也不會入京。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石亨等人發動奪門之變,硃祁鎮重新登基,硃祁鈺八年的帝王生涯就此結束。
硃祁鎮登基後,聽聞有人欲迎外藩入京,把矛頭直指硃瞻墡,對硃瞻墡産生瞭疑心。史載:
英宗復闢,石亨等誣於謙、王文有迎立外籓語,帝頗疑瞻墡。
後來,硃祁鎮在太後那裏看到瞭硃瞻墡的上述兩份奏摺,知道硃瞻墡一直對自己多有維護,非常感動,不僅解除瞭對硃瞻墡的懷疑,還下旨召硃瞻墡來京,和這位皇叔長談。
五、藩王最高禮遇
硃瞻墡入朝,明英宗親自宴請,用餐完畢,硃祁鎮問:“皇叔久不入京城,若有什麼要求,盡管嚮朕開口!”硃瞻墡說:“臣來的路上,路過開封,開封父老攔路告狀,說按察使王槩被人誣陷下獄,懇請臣求陛下明察。”
硃瞻墡所求之事,不是自己的私事,而是百姓所請。明英宗立即下旨釋放瞭王槩。可見,明英宗對叔叔非常信任。
硃瞻墡隻在京城盤桓瞭幾天,沒有私自見大臣,除瞭祭拜祖陵,並沒有多走動。後來硃瞻墡離京,硃祁鎮親自送到午門外,揮淚和叔叔告彆。硃瞻墡望著硃祁鎮,最後說瞭一句:
“萬方望治如飢渴,願省刑薄斂。”
意思是說,天下百姓都希望能過上太平治世,希望陛下能夠減少刑獄、輕徭薄賦。
硃瞻墡給明英宗說的話,都是為瞭百姓。明英宗拱手拜謝叔父,叔侄二人就此彆過。
其實,明英宗雖然是一位奇葩皇帝,但他二次登基之後,還是有一定作為的。
明英宗天順四年,硃瞻墡再次奉詔入朝。離京那天,明英宗親自騎馬跟在硃瞻墡的肩輿之後,送硃瞻墡到盧溝橋。硃瞻墡誠惶誠恐,勸明英宗說:“ 以君送臣,不符閤禮法。 ”沒想到,明英宗卻說:
“王德厚望尊,今日非以君送臣,乃以侄送叔,何亂之有!”
意思是,叔叔你德高望重,今天並不是皇帝送臣子,而是侄子送叔叔!
硃瞻墡聽完,不敢違拗,卻讓人把自己的肩輿倒著抬,錶示自己不敢背對著明英宗。明英宗看到皇叔一片赤誠,非常感慨。
《明史·諸王傳》雲:
歲時存問,禮遇之隆,諸籓所未有。成化十四年薨。
明英宗和明憲宗在位期間,每年都要派人到襄陽問候硃瞻墡,硃瞻墡所享受的待遇,是藩王中最高的。明憲宗成化十四年,硃瞻墡去世,享年73歲。
硃瞻墡是明朝較為特殊的一位藩王,他曆經 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 ,閤計7朝6帝,長時間享受明朝藩王的最高禮遇,對英宗、憲宗兩朝,影響深遠。
從硃瞻墡的人生軌跡來看,他生於靖難之後,從齣生就錦衣玉食, 作為仁宗之子、宣宗之弟、英宗皇叔,硃瞻墡在3次有機會麵對皇位時,都能守住臣子本分,這非常難得。
筆者對硃瞻墡有三點總結:
第一,硃瞻墡首先是一位恪守本分的臣子 ,他沒有覬覦皇位之心。
第二,硃瞻墡是一位仁厚的皇叔 ,從他勸硃祁鈺善待硃祁鎮一事上,就能看齣。
第三,硃瞻墡是一位有能力的藩王 ,隻是,礙於自己的身份,硃瞻墡除瞭短暫的監國外,並沒有太多的機會展現自己的纔能。
《道德經》第四十六章雲:
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不作過分的企求、能找準自己的位置的人,纔是“常足”,硃瞻墡這樣的人,就是“常足”之人。可惜,在曆史的各個時期,這樣的人不多,反麵教材卻比比皆是。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