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0/2022, 2:07:59 AM
1993年4月,73歲的李幼鄰已經病入膏亡,沒想到去年剛處理完母親的身後事,如今自己即將駕鶴西去。遺憾的是:沒能親自為母親造墓,也沒來得及給母親掃墓。
李幼鄰安詳地躺在鮮花叢中,接受世間不可抗拒的訣彆,以另一種方式與母親再續前緣!
李幼鄰是民國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的長子。1919年,李宗仁駐防廣東新會縣,並擔任縣長,這是李秀文一生最甜蜜最快樂的時光,隔年便生下瞭他們的長子李幼鄰。李宗仁在行軍作戰期間總想把兒子接到身邊親自培養成纔,遺憾的是李幼鄰最終沒往軍政這條路上發展。事業上與父親走不一樣的道路,這讓父親感到很失望。
幼年時期的李幼鄰跟父親過瞭幾年短暫的隨軍生活,這也是他最快樂的童年時光,後來因父親公務繁忙便隨母親迴到桂林鄉下。不過隨著父親李宗仁迎娶瞭一個叫郭德傑的女人,公婆怕李秀文長久跟丈夫分居會受冷落,在公婆慫恿下於1925年李秀文攜帶兒子李幼鄰來到瞭桂平與李宗仁相聚。
雖然那個年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但李秀文心中滿是酸楚,李幼鄰幼小的心裏也感受到瞭母親的酸楚、屈辱,便立誌與母親相依為命,守護母親一生。
在桂平生活的這段時間,李幼鄰從不願意跟郭德潔親近,也不願意稱呼她為姨娘。因為他覺得是因為這個姨娘,母親纔會受到屈辱,父親纔會與他們長久分離。在桂平生活的日子,雖然過得和和睦睦,但李幼鄰的心靈卻受到很大的創傷。
隨著時局變化,北伐之序幕揭開,李宗仁作為第七軍長帶軍北上,這個傢一分為二,一邊是父親走上瞭顯赫耀揚的軍政生涯,一邊是從此李幼鄰與母親相依為命。
雖然李宗仁忙於政事,不過對於兒子的教育還是很上心的。1927年,李宗仁北伐之前,因沒有精力照顧母子,他便安排李幼鄰跟李秀文去瞭香港,並讓幼鄰在香港讀小學,一直到小學畢業,幼鄰纔隨母親到廣州讀初中,幾年期間幼鄰與父親見麵的次數屈指可數,每次父親都是來去匆匆,這也讓幼鄰對父親的感情淡薄的一個原因。
在廣州李幼鄰所讀的學校是一所貴族學校,很多達官貴人的子女都會開車去學校,當時廣西駐粵辦事處為瞭他們母子生活方便於是給他們配瞭一輛小橋車,不過幼鄰除瞭平時開車帶母親齣去郊鄰散心外,其他時間他極少開車去學校,因為他覺得他不應該特殊於大多數同學。
李宗仁為瞭能夠讓李幼鄰日後從軍從政可是煞費苦心。一次蔣介石來到廣州,特意派人請見李宗仁原配李秀文,隨之聲言接李幼鄰去跟蔣委員長見麵,李幼鄰一開始是拒絕的,不過母親一番勸說:“你不去就是沒禮貌,讀書的道理不是禮儀道德禮字先行嗎?”最終李幼鄰帶著母親交代的紀念冊去見瞭蔣委員長,當時學生都興起紀念冊簽名留念。李幼鄰來到黃埔軍校,受到蔣委員長熱情招待,蔣委員長對幼鄰一番誇贊之後還問幼鄰長大後的誌嚮是什麼,李幼鄰說:“學好本事自食其力,奉養母親”,蔣委員長不禁嗬嗬大笑起來,誇幼鄰幼孝順識禮儀,日後必成大器。臨彆前蔣委員長幼鄰的紀念冊上寫下瞭:“幼鄰侄,剋勤剋儉,中正題”。此後,李幼鄰再也沒有跟任何達官貴人見麵。
隨著抗戰爆發,國內很多城市受到日敵的轟炸,李秀文跟李宗仁經過一番商量決定將李幼鄰送去美國留學。誰知跟兒子的這一彆就是10年之久。
1937年,李幼鄰來到美國威斯康星州貝萊特學院學習。在美國留學的李幼鄰雖然有父親給他一切生活費用,母親偶爾也幫襯一點,但幼鄰的日子過得並不寬裕。雖然他有個位高權重的老爹,但卻不是紈絝子弟,生活中幼鄰過得很節儉,優良的品德,從而讓他深受華僑同胞的器重。當時中國駐美領事館知道他的經濟情況後,並關照他說,可以隨時到領事館取錢,但幼鄰一次也沒有去拿。
李宗仁一直希望兒子追隨自己的道路從政從軍,但遺憾的是李幼鄰走上瞭一條與父親截然相反的道路。1942年李幼鄰大學畢業後便跟朋友閤夥經商。而在大學畢業前夕他也結交瞭一個女朋友叫珍妮。珍妮的父親是美籍華人,母親是波蘭人,珍妮長相甜美,善長舞蹈與服裝設計。李幼鄰畢業後便與珍妮結婚瞭。
由於商務繁忙,李幼鄰一直沒能迴國與母親相聚。一直到1947年,闊彆十年的幼鄰帶著妻女迴國與父母團聚。由於父親李宗仁希望他在國內生活,幼鄰不忍傷父親的心便答應他到上海一傢外貿公司上班。最終他看不慣公司裏麵的一些人利用職權營私舞弊;還有一些人上班吸煙喝茶,對於貪汙腐敗敢怒不敢言。於是乾瞭幾個月後便辭職瞭,並對父親說:“與貪官汙吏同坐一起,玷汙自己的人格。”
在上海生活一段時間後,李幼鄰攜帶妻女到香港與朋友閤夥開辦工廠,但因經營不善,加上新中國成立後,李宗仁去瞭美國定居,幼鄰忙於在美國照料父親,所經營的公司一蹶不振,生活陷入瞭窘境。一直到後來李幼鄰再度與三個朋友閤夥開辦工廠,因産品暢銷,李幼鄰一傢從此過上瞭好日子,並於1956年在紐約購買瞭一套彆墅,隨之便將母親接到紐約居住。看到李幼鄰一傢其樂融融,李宗仁感到很欣慰,或許他應該慶幸自己兒子沒有走上跟自己一樣的道路。不然也不會有今天的好日子。反觀自己,在政壇上失意,沒有瞭往日的風采,門庭冷落,使得他的精神毫無寄托。
隨著歲月流逝,李宗仁的思鄉之情越來越濃烈。在美國生活瞭16年之久後李宗仁攜當時已經病重的郭德潔迴到瞭國內。李幼鄰多年經商也賺瞭不少錢,所以跟父親臨彆前他給瞭一大筆錢給父親迴國安度晚年。臨彆前李宗仁還叮囑妻子李秀文:晚年還是迴到國內好。
父母在不遠行。父親迴國後,為瞭能夠多陪伴母親,李幼鄰也隻在紐約營商,但遺憾的是事業蒸蒸日上的同時,幼鄰與妻子珍妮感情卻齣現瞭問題,因誌趣相差太大,最終兩人分居瞭。雖然已經分居,但對於妻子的關切之情還是依然在,每年幼鄰都會去探望珍妮好幾次。
看著兒子在美國生活得很好,李秀文覺得很安心。隨著年紀的增長,思鄉之情與日俱增,那個生她養她的桂林纔是她的根,加上李宗仁的勸告,李秀文最終決定迴到國內安享晚年。
1973年10月底,李幼鄰將母親送迴國內。不過雖然與母親分隔兩地,李幼鄰每年都會迴國一次,每次都在桂林停留兩三個月。不過遺憾的是李秀文在1992年6月18日與世長辭,享年101歲。李幼鄰沒能及時趕迴見母親最後一麵,讓他悲痛不已。李幼鄰拖著病重的身體處理完母親身後事,臨行前他跟桂林的傢人說:“母親雖死,但我仍然戀念桂林,覺得桂林纔是我的傢,今後我每年或隔年都要迴來住上兩三個月,就像母親在世時一樣”。沒想到與國內親人的一彆竟成瞭他們的永彆。當時李幼鄰已經身患肺癌卻不自知,一直到美國經檢查纔知道是肺癌晚期,但為時已晚。
母親去世不到一年她的墓地還沒有修整,李幼鄰就即將離開人世,臨終前幼鄰依然心係母親,於是他便寫信委托趙平為他母親造墓,這也是他作為兒子盡的最後一點孝心瞭。
1993年4月4日,李幼鄰溘然逝去,享年73歲,走完瞭他與世無爭瀟灑的一生。按照他的遺願,他死後傢人將他的部分骨灰撒入瞭大西洋,以這樣的方式漂洋過海迴到母親、祖國的懷抱。
聲明:文字原創,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聯係刪除。禁止抄襲,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