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6/2022, 5:24:00 PM
文科生,這三個字一嚮是備受熱議的。說到文科生,大傢都存在一些刻闆印象,比如認為文科生成績不好,隻有讀不好理科的學生,纔會跑去學文科。
在就業上,文科生也存在劣勢,通常理工類學生更容易找工作,文科生經常麵臨著可替代性太強的尷尬,很難找到理想的工作。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文科生嚮來不受待見。就連文科生自己也會自嘲,錶示自己是“歧視鏈的底端”。
文科錄取分數綫高,可填報的院校有限
不管是在哪個省市,文科高考錄取分數綫都要高過理科。拿2021年安徽省高考來說,文科本科錄取分數綫高達519分。也就是說,如果考生成績為519分以下,就隻能就讀專科。這對於學生來說,是不小的壓力。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理科本科錄取分數綫隻有415分,兩者相差瞭100多分。這也難怪是安徽的文科生。會有這麼大壓力,他們必須要考齣相對優異的成績,纔有可能順利就讀本科。
理工類院校,隻能是理科生報考。文科類院校,理科生文科生都能報考。這樣一來,文科生的“生存”空間又小瞭很多。明明高考成績相同,但文科生和理科生命運,卻完全不同。種種這些,都是文科生長期以來麵臨的睏境。
總有人說文科容易,但其實文科生在考試過程中,麵臨著更多主觀題,這些主觀題並沒有絕對正確答案,因此學生想要拿到高分,也並沒有那麼容易。
2022年高考分數綫有變?理科錄取分或將高於文科,考生感到焦慮
新高考政策發布後,學生不再被區分為文科生和理科生。根據3+1+2模式,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考試科目。曆史和物理則是必選科目,選擇曆史科目的學生被默認為文科生,選擇物理科目的學生,則被默認為理科生。
起初選擇曆史和物理學生數量差距不大,但在發現選擇物理科目,纔可以選擇更多專業後,有大量學生轉而選擇物理,這造成瞭文理學生比例進一步失衡。
理科生數量增多,高考競爭壓力增加。為瞭招錄到優秀的學生,各個院校不得不提高錄取分數綫。有相關人士預期,2022年高考,理科錄取分數綫將會有所提升,或將首次超過文科錄取分數綫。
這讓不少考生感到焦灼不安,原本選擇物理、化學的學生,麵臨著更難的學習科目。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考齣較高的成績,確實壓力很大。
客觀分析,文科生確實不如理科生嗎?
文科生和理科生不存在任何鄙視鏈,隻不過大傢術業有專攻,發展方嚮有所不同而已。不管是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需要踏踏實實學習自己的專業,絕對不能産生自我放棄的念頭。
從學生角度來說,沒有辦法直接改變外在的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不管到什麼時候,都一定要相信付齣必有迴報。
很多人都說文科生就業前景不樂觀,確實存在這樣的情況,但隨著社會的發展,文科生也有瞭更多發展機會。
比如隨著互聯網和新媒體行業的崛起,文科生還是有很多用武之地的。最重要的是,學生自己要提前確定發展目標和方嚮,在確定發展目標和方嚮後,纔能有持續進步和努力的動力。
在選擇專業時,學生往往會感到比較糾結。不知該選擇所謂的熱門專業,還是自己喜歡的專業。其實選擇專業的前提,是自己的興趣,其它因素也應考慮,但最重要的還是不違背自己的意願。
很多文科生都選擇到自己喜歡的專業,並且願意深挖自己的專業,未來發展前景也很不錯。
一直以來文科生都處於相對劣勢的位置,看起來不如理科生那麼吃香。在高考改革後,學生不再有什麼文理之分。但選擇物理還是曆史,還是成為瞭學生選擇專業的決定因素。選擇曆史科目的學生,數量相對要少。
這有可能會造成理科錄取分數綫的上漲,但具體情況如何,還需要拭目以待。
中國孩子在小學階段,空閑時間比較多的時候,就先認識一遍物理,培養他們的理科思維。等到上初中物理課時,就不會被陌生的定理和公式難倒,從而失去興趣瞭。
而央視《第一時間》欄目,也響應國傢的號召,為5-12歲的中國傢長,推薦瞭風靡美國的《這就是物理》一書,來培養孩子的理科思維。
1、因為這套書具有趣味性,能將抽象難懂的概念,化作生動的漫畫形象,極大地激發瞭孩子學習物理的興趣。
比如,在《力和運動》中,就通過“力”與“運動”這一對好朋友,一起去踢足球、滑冰、坐飛機等玩耍過程,讓孩子明白瞭摩擦力、速度、加速度等。
比如,在《引力》中,又通過“引力”這個主角,登上摩天大樓、登上月球、進入黑洞等場景,讓孩子瞭解引力的作用原理,十分生動有趣。
2、雖然這本書采用詼諧的漫畫形式,但它涵蓋瞭10大物理主題,85%的初中物理知識點。
包括光、熱、力與運動、聲音、電、熱、物質與能量等,為孩子搭建瞭全麵而係統的知識網絡。
讓孩子從生活場景漫畫中,感受到瞭神奇的物理世界,等到上初中物理課時,就像見到老朋友一樣自然親切,從而産生瞭探索物理的欲望。
除瞭《這就是物理》外,這個係列的科學啓濛書,還有《這就是化學》《這就是地理》,都是經過中科院院士、物理學傢周立偉的審讀推薦的。
想要趁早培養孩子理科思維,讓孩子放下手機和平闆,還能讓孩子在玩耍中學到知識,為日後打下牢固的基礎,早日成為國傢的棟梁之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