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022, 4:57:15 PM
以744分榮登滄州理科狀元的龐眾望,就像父母給他取的名字那般,最終眾望所歸地進入瞭國內頂尖高校――清華大學。
744分的高考成績絕對算得上是曆史性突破,而那年的龐眾望,幾乎憑藉著744分榮登全國狀元,因為分數過高,
甚至連北京市長和清華校長都給驚動瞭。
01
所以在高考放榜之際,龐傢人高興之餘,竟然迎來瞭清華校長的登門拜訪。那年,清華校長親自帶隊來到龐眾望傢,希望通過上門走訪的形式來錶示祝賀。
可校長和老師剛一推開門,就被院內的景象給震懾住瞭,
“孩子傢怎麼這麼苦,這種傢庭竟然還能培養齣這麼優秀的孩子。”
龐眾望於1999年齣生於河北滄州,早在龐母十月懷胎之前,龐眾望的父親就已患瞭精神分裂癥,而且多年時間一直未見好轉。
不僅如此,龐眾望的母親更是常年雙腿癱瘓在床,所以龐眾望的降臨,
真的就是讓這個原本不富裕的傢庭更加雪上加霜。
不過在龐眾望的父母看來,兒子的降臨就像是老天爺對這個傢庭唯一的眷顧,所以二人在擔憂的同時,喜悅和激動也占一半。
為瞭養活這個孩子,龐父趁著理智清楚的時候便會外齣打份閑工,以此來賺取報酬補貼傢用;龐母則常年臥床,
隻能寸步不離地照看兒子。
僅憑著龐父那微薄的收入不足以維持全傢人的支齣,全傢人的重擔幾乎落在瞭龐眾望的姥姥姥爺的身上。
當時姥姥姥爺已年過6旬,可他們仍舊承擔著傢中務農的壓力,原本已是在傢安享天年的年紀,如今隻能仍舊麵朝黃土背朝天,為
著那個“前途未蔔”的外孫在拼著命。
02
正所謂
“窮人的孩子早當傢”
,龐眾望四五歲的時候,就已經特彆懂事,經常跟在姥姥姥爺的屁股後麵到地裏勞作。
而且還在母親的指導下學會瞭做飯,平日裏爸爸和姥姥姥爺都是早齣晚歸,小小年紀的龐眾望也沒有閑著,外齣撿柴、到地裏乾活、挑水做飯等等都是他日常自覺的分內之事。
6歲那年,龐眾望進入學校開始讀書,可就在同年卻被查齣瞭先天性心髒病。為瞭盡早醫治,龐傢藉遍瞭所有親戚和全村人,砸鍋賣鐵湊足瞭4萬塊錢,這纔給龐眾望做瞭手術,因為手術及時,所以整個過程進行的非常順利,
至少沒有給孩子和全傢人留下遺憾。
迴到學校之後,龐眾望繼續奮發努力,希望將來真的能夠憑藉知識改變命運,因為從小經曆貧窮生活的他,真的想帶領全傢脫離苦海。
從小學到高中,雖然龐眾望有一半的時間都在乾活,可他卻用另一半的時間高強度學習,當然這也不排除他與生俱來的學習天賦。就這樣,在天賦和努力的雙重加持下,龐眾望在十幾年的學習生涯裏,
每逢考試必然名列前茅,而且從未存在偏科現象。
步入高中之後,班級裏學習的氛圍便愈為濃鬱,其他同學除瞭在校努力學習以外,周末和假期時間都用來密集的補課。補課對於龐眾望來說,幾乎是奢侈的字眼,為瞭防止自己成績落後,他也隻能利用彆人補課的時間來高強度地預習和復習,以此來進行自我查漏補缺。
龐眾望的母親在接受采訪時說,
“這孩子早就成瞭我最大的希望瞭,隻要他想讀,那就一定得讓他讀下去,砸鍋賣鐵也要供他讀下去。”
03
因為父親患有常年性精神分裂,所以有時周末不能迴傢的龐眾望,隻能通過給傢人寫信的方式來緩解父親的情緒。
龐眾望的父親迴憶,
“他媽媽認識字,每次孩子寫信來,都是他媽媽給他讀著”
,初中到高中的6年時間裏,為瞭省下路費,龐眾望和傢人之間一直都是以信件交流感情。
在龐眾望內心深處,可能“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理想和他的現實有些差距,但他始終認為知識能改變命運。
就這樣,十幾年如一日勤奮努力的龐眾望,最終不負眾望地考取瞭684分的高考成績,因為其自身傢庭貧睏,以及他本身的勵誌事跡,所以符閤瞭清華曆年來的“自強計劃”,獲得加分60分,最
終以744分的逆天分數順利圓夢。
現如今龐眾望已經順利完成瞭4年本科學業,憑藉著四年來的優秀錶現,龐眾望也獲得瞭清華“免試碩博連讀”的資格。盡管清華校方一直都想以資助和對外報道的方式來幫助龐眾望的傢庭,但每每都被龐眾望所迴絕,
因為他覺得憑著自己改變傢庭命運的日子已經快到瞭。